登陆注册
9660500000019

第19章 抗日战争时期周贻白的戏剧电影创作(2)

1940年创作《花木兰》时,周贻白的第一个儿子刚出生,取名“龙斌”——“龙”,象征中国;“斌”,希望能文能武。1941年初该剧完成并公演,周贻白与妻子杨钰迁居无锡。由于话剧、电影的根据地在上海,因此他依然经常去上海从事戏剧电影活动。

1940年秋,话剧和电影《李香君》获得成功后,经导演卜万苍介绍,周贻白被“新华影业公司”聘为编剧员。同时,担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国文讲师,并继续为中国旅行剧团编剧。

当时周贻白年方四十,有记者采访过“舞台上、电影上《李香君》的剧作者周贻白”。他住在一条里弄楼上的亭子间里,“人从楼梯走上去,踏进周先生的著作室,像在图书馆里。”记者读过他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剧场史》和《中国戏剧史略》,也了解他给中国旅行剧团“帮过很多的忙”,写了《北地王》和《花木兰》。记者写道:他年纪还轻,有着湖南人的特殊性格,一副倔强的性格。……他丢给乍见面的朋友印象,是直爽。……不时让我发现他对说话有很好修养。

我知道他之来到上海,已是十多年以前的事。田汉创南国社前,他还在故乡,由于田大哥的函招,他来到滨海一角,这国际的大都会,把自己渗进在这一艺术工作的部门,参加过南国社早期的鱼龙会。

南国初期人物都是今天戏剧界负有着声望的佼佼者的了,……而周贻白这个名字一直在今天才为读者所熟知。他曾经有一个悠久时期的磨练,所以,他的成功是必然的。

予倩写《桃花扇》时,他们就曾研究过怎样将这一历史故事作一新的介绍。这固然不是他准备将《桃花扇》改编为《李香君》的主要动机,显然这一因素使他对历史考证上曾是有过一番研究的功夫,帮助他顺利地进行舞台剧《李香君》的编制工作。

接着,记者从拍摄《李香君》的金星影片公司这个“电影界新生的婴儿”说起,对电影创作寄予希望,认为:(在电影界的)恶劣摄制倾向中,不仅要砥柱中流,而且使电影这一文化事业能够曲尽它的艺术使命,发挥教育力量。至于整个电影界将怎样离开这无聊制作的悬崖,从死亡中挽救起来,那是每个不愿违反艺术良心的电影企业家与从业者所当努力的事。因为戏剧在舞台上的奋斗,大可作为电影工作者的鼓励。

“历史是惨酷的,我们将受到历史的裁判!”

……

这句话盘旋在我思想里、记忆里,一直等我离别了他、他的书室、他的寓所,和横在边城的一条漫长、静寂、挂着月色的柏油路,路上正印着我回来的印子。

抗战爆发前,上海经常拍片的有新华、明星、联华、艺华等若干家私营小公司,其中,新华影业公司是1934年创办的,创办人是上海大世界游艺场和共舞台的老板张善琨张善琨(1905—1957),浙江吴兴人。1930年投入上海黄金荣门下,先后任大世界游乐场董事、总经理。1934年创办新华影业公司。上海沦陷时期任日伪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日本投降后曾遭通缉。1946年赴香港继续从事电影事业,后再度创办香港新华影业公司。1957年因心脏病逝于在日本制作影片时…当时,海派京剧多演出连台本戏,并使用机关布景,张善琨在斜土路建了一个不大的摄影场,根据京剧连台本戏《红羊豪侠传》改编拍摄了同名古装片。该剧题材取自太平天国金田村起义,“红羊”即“洪杨”(洪秀全、杨秀清)的谐音。影片由杨小仲导演,除了田方扮演的洪秀全以外,大部分演员是原有的舞台演员。此片于1935年初拍摄完成,票房很好。同年,由欧阳予倩编导,借用孔尚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侯方域故事,借古喻今,针砭现实,又拍摄了一部以女伶、革命志士、叛徒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的《新桃花扇》。该公司以票房为目的,主要投资小成本影片。类似的借古说今题材,此后又有史东山编导的《长恨歌》、吴永刚编导的《壮志凌云》、欧阳予倩编导的《木兰从军》;现实题材则有根据曹禺的话剧改编的《雷雨》,以及《夜半歌声》(马徐维邦编导)、《青年进行曲》(田汉编剧、史东山导演)等,这些影片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周贻白被新华公司聘为编剧员前,该公司已于1939年10月迁往丁香公园办公,建为“新华第一摄影场”,周贻白每星期去两三次。从1940年5月到1941年11月,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先是协助欧阳予倩、卜万苍拍摄电影《木兰从军》,后又为新华公司编写了古装片《葛嫩娘》、《苏武牧羊》、《雁门关》、《相思寨》、《聂隐娘》、《卓文君》、《李师师》,以及时装片《家》、《白兰花》、《野蔷薇》、《标准夫人》等。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了上海租界。1942年2月,新华公司宣告停业。当年春夏之际,张善琨在敌伪胁迫下参加了由“新华”等12家公司合并的所谓“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中联)”。该公司打出“中日合资经营”的幌子,由张善琨担任总经理。

尽管以新华公司为骨干的“中联”多半拍摄的是与政治关联不大的商业片,但是文化界爱国进步人士纷纷退出孤岛电影界,拒绝与其合作。一部分戏剧人则转向了内地的戏剧舞台,如:从上海、香港撤退到重庆的戏剧电影工作者成立了“中华艺术剧社”;重庆成立了“中华剧艺社”;桂林成立了以抗敌演出队为骨干的“新中国剧社”等。

在这个当口,周贻白也与张善琨闹翻了。

此前,周贻白曾为新华公司编写过释迦牟尼故事和林则徐故事的“本事”。新华改组进入“中联”后,张善琨准备拍摄林则徐故事,要求周贻白加以修改。在张善琨和周贻白之间,发生了几次极不愉快的谈话,乃至周贻白最终与新华公司决裂。

1942年2月,新华公司已经很不景气,周贻白与导演卜万苍到丁香花园张善琨的办公室找了几次才找到他。张善琨交给周贻白100元日本军用券,说:“你上两个月没领薪,暂时用着吧。”

周贻白说:“已有三个月没领薪了。”

张善琨说:“回头再补给你好了。”

其时日本军用券已在上海流通,周贻白没有深究。3月间,周贻白已风闻张善琨加入“中联”的动作。一次,张善琨请周贻白到法租界的一家菜馆吃晚饭,座中有后来饰演林则徐的演员高占非。晚饭后,张善琨约周贻白第二天下午到共舞台去谈剧本。

在共舞台,张善琨拿出周贻白写的林则徐故事,说:“现在资本不成问题,摄影场和演员都是现成的,需要好戏才能卖座。林则徐的故事还可以,就是要三个女主角,都要有戏。同时,要加强反英的场面。”

周贻白说:“这不好办,怎能让林则徐娶三个老婆呢?”

张善琨说:“怎么不行?这种人现在还有,其实他能。”

周贻白说:“要这样搞,我宁可不编。”

张善琨顿时摆出一副老板的面孔:“你别给我拿乔。给共舞台编剧的傅小波,死了,我就不开戏了?你不编,我这公司就会关门吗?你要放明白点,你拿了我的钱,就得编。”

周贻白说:“那是月薪。”

张善琨说:“月薪也是我给你的,你能白拿吗?”

周贻白站起来就走:“我辞职不干了,你另请高明吧!”此段情节及对话见自“文革”期间周贻白本人所写交代材料。

此后,关于林则徐的这部片子由朱石霖编导,在1942—1943年间还是拍了,片名《万世流芳》。由于故事的“本事”是周贻白编写的,而且周贻白的剧作在当时的戏剧界和电影界有一定的号召力,因此片头依然署为“故事:周贻白”。

周贻白是自由职业者,不受新华公司管辖,而且经常为中国旅行剧团编写话剧。此前的1941年四五月间,他已为该团编写过话剧《绿窗红泪》,由唐槐秋导演,8月24日至9月20日首演于上海皇宫大戏院,观众反映不错。1942年3月与张善琨闹翻后,周贻白立即跑回无锡,夏秋之间,又写了话剧《春江花月》(后改名《满园春色》),交中国旅行剧团上演。这个戏写一个戏院经理和女演员的事,讽刺张善琨霸占有夫之妇。张善琨为此十分恼火,唆使当局抓捕周贻白。

此时,中国旅行剧团正准备赴京津演出,伺机转赴内地。唐槐秋邀周贻白作为“编剧主任”同行。周贻白为了躲避日伪的抓捕,化名“杨其敏”,随团北上。10月间,与唐槐秋的女友苏石惠(又名苏之卉)约定在南京会合,到浦口乘火车前往天津。

这段经历,苏之卉后来作为唐槐秋的遗孀撰文回忆道:

《满园春色》原名《春江花月》,1942年首先由中旅同仁吴景平、孙景璐以中剧团的名义在上海演出,不料闯了祸——这个戏揭露了一个大亨的家庭丑闻,有个汉奸认为是影射他的,依仗黑势力,要“收拾”周先生。幸亏有人通风报信,周先生不得不离开上海避祸。

那时,适逢中旅要北上天津演出。周先生决定随团北上。为了避人耳目,他不跟剧团的大队人马走,改为和唐槐秋悄悄走。那年秋天,剧团先走了,我和唐槐秋在上海北站上了火车。车到南翔站,才见周先生上车。原来这是事先商量好了的,为了躲避汉奸的魔爪设下的金蝉脱壳之计。

我们三人没有直接去天津。不料唐槐秋又遇到了麻烦,不得不一人先走。我和周先生在南京停留了几天。他带我谒中山陵,逛秦淮河,上鸡鸣寺喝茶,在玄武湖荡舟。我这个年轻人长了不少见识,周先生则发了许多感慨。在南京的几日同游,我对周先生有了进一步认识,他学识渊博,在讲解南京名胜古迹之时,时时流露出以古喻今之意。在汪伪政权盘踞的南京,有些话他是不便明说的。

中国旅行剧团首先到天津,在北洋大戏院演出。周贻白和团员们一起住在戏院后面的山泉涌客栈里。在天津演出了两个月左右,所演的戏(包括《绿窗红泪》、《春江花月》在内)大受欢迎,场场满座,票房收入不菲。这期间,中旅还吸收了孙道临等新团员。按苏之卉回忆:此番京津演出,“唐槐秋与周先生商议,等积累了相当的资金,设法将剧团带往内地。这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计划,可是没有实现。”

天津北洋大戏院的老板叫刘四,是天津的一个流氓,与日伪当局有勾结。有一次演出《春江花月》,周贻白在前台看戏。演出结束时,演员正在谢幕,忽然有人上场大喊“剿灭共匪”的口号。演员们回到后台时相顾失色。周贻白认为这是刘四勾结日伪搞的,是针对《春江花月》这个戏而来的。大家也没有太把它当回事。

1942年底,中国旅行剧团转赴北京。1943年1月,在长安大戏院继续演出,团员和随团人员都住在长安大旅社。

演出刚一个星期左右,1943年1月9日,剧团在长安戏院上演《绿窗红泪》时,日本宪兵司令部特务工作站突然包围戏院,将包括周贻白在内的全团28人统统逮捕,关押在东交民巷4号日本特务机关的囚室,罪名是“通共”,有抗战嫌疑。团员们共在狱34天,这期间,周贻白受到审讯,军方指出他的真实姓名,示以刑具,要他供认抗战组织和隶属关系。周贻白力予否认。唐槐秋则认为自己是演出的首要分子,强调一切与团员无关。最终,除了唐槐秋及其妻女作为人质待查以外,全团人员都被释放。

2月24日,周贻白和团员们被押赴火车站,命令驱逐出华北地区,永远不许再来。而且,回程不准在天津下车。

到了京沪线,周贻白就下车回到了无锡家中。不料,回家刚五天,一天下午,无锡特工站就传他前去问话。

特工站的站长叫冯云山,按常规问清楚周贻白的年龄、籍贯等等以后,说:“你在华北的事情我们都已经知道。今后在无锡要安分守己,如果有不执行的活动,我们就不客气了。”

又过了四五天,冯云山带着无锡县公署的队长来到周贻白家。这位冯云山是湖南湘乡人,先与周贻白攀同乡,然后问他怎样会搞戏剧,以及中旅的组织情况。随后,又翻检周贻白的书架。翻了很久,结果借了一本“印谱”。周贻白明白,这是一种变相的搜查,他已落入特务机构的监控之中。

中旅在北京被押时,苏之卉尚在天津,幸免入狱。周贻白等离开北京时,她还曾经到火车站去送行。后来,唐槐秋回到上海,恢复了中旅,周贻白依然是特约编剧。

3月份,他在无锡为中旅写了话剧《金丝雀》,准备到上海去交稿。刚到无锡车站,就有人上来问:“到哪里去?”

周贻白说:“去上海。”

来人不客气地说:“到特工站去一趟,下趟车再走!”

周贻白知道自己已经被特务盯上了,便随他来到镇巷的特工站见冯云山。

冯云山问:“你到上海去干什么?”

周贻白说:“送剧本。”并拿出剧本给他看。

冯说:“以后你到哪里去,要到这儿来说一声,限一星期回来。不然,你要跑,你的家眷可跑不了。”

周贻白此次去上海交《金丝雀》的剧本仅用四天就回到了无锡。当时,《金丝雀》由李景波导演,第二天的演出也没来得及看。回来后向特工站说了声,声明一个星期后还要去,冯云山答应了。于是,第二次再去上海时周贻白没有再向冯云山汇报。不过,到了上海,丽华大戏院的经理交给他两本《花木兰》的日译本,说是从日本寄来的。该译本的译者名叫高本嵩华,周贻白并不认识,也没跟他通过信。至于他是个什么人?为什么要翻译这个抗敌的剧本?周贻白不得而知。

同类推荐
  • 静观的艺术

    静观的艺术

    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静观的基本概念、静观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静观与其修炼方法的关系、我们的静观的特点、先天本我和后天自我、观念、意愿、意象、给没有修炼意识的朋友们的话等。
  •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选取了这些年我写的一些影评。尽管它们只占观影总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但仍旧能代表我的观影轨迹。经典的电影值得收藏,浪漫的爱情电影让人落泪,无意间偶得的电影令人惊喜,还有代表台湾的城市电影和代表香港的警匪电影。我们热爱电影,更尊重像伍迪·艾伦和彭浩翔这样的天才电影人。我一直认为,对电影的好感来自非常私人的个人感受,源于一种生活的积累、审美的习惯和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你可能无法完全爱上我的电影院,但望你能重新审视电影,重新爱上电影这门艺术。别忘了,电影是我们每个人的异想世界。
  •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的身上体现出了极其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从1930年代到1970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强势介入和强力干预,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逐渐引向“一元化”的封闭发展道路。在新时期电影中,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偏离和迷失,也让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遭遇了新的尴尬与困惑。
  • 枣园放歌

    枣园放歌

    我对书法字画百窍不通,也没有能力去欣赏和评价恒汕的作品。但我知道,恒汕认识的书画名人很多,好多都与他做了朋友,甚至建立了师生关系。与大家零距离接触,寻高人指点迷津,或许也是他提高艺术水平的便捷通道。
  •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评剧是中国众多戏剧中的一种,在华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北京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评剧在北京同样也拥有众多忠实观众。本书从评剧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四个阶段较为系统的梳理了评剧在北京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在评剧发展历史中涌现的众多名角和名戏。
热门推荐
  • 破军临

    破军临

    天地为棋盘,谁可谓棋子?入凡入仙一念间,成魔成神不由天。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到何处去....少年蜕凡之路的春秋问答。
  • 技术范式转变视角下企业的动态

    技术范式转变视角下企业的动态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源自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研究。与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产生的外生理论不同,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于企业所拥有的异质性资源和企业运用资源的“核心能力”。但是,内生理论在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时忽略了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资源和能力的刚性。为此,研究者在弥补上述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能力理论。
  • 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美女近身侍卫

    美女近身侍卫

    我不断地寻找,油腻的师姐在哪里?(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虚空战境

    虚空战境

    从虚无缥缈的空洞中诞生的存在。它超越世人的所有的想象:比所有元素都更原始,即使毁灭,也不断重生。它是混沌之子,是迈向未来之路。当毁灭扩散到整个世界,黑暗吞噬大地,其后风暴肆虐
  • 抢个和尚当王妃:家有花心妻

    抢个和尚当王妃:家有花心妻

    【完结】女主一贯正儿不八经,姐的人生座右铭:出来耍流/氓的,总是要沾沾男人便宜的!男主一直卖萌萌,结巴,红脸就是他的心意,纯洁、干净的身子和心灵愣是保持了二十多载,一朝被逼吃,吃了也没吃,俺是纯真滴......婚穿啦,她直接扑倒了个和尚!话说这就是所谓的猿粪?还是打酱油的?和尚说,“你,整日蛋疼,蛋疼的,你,有吗?”她怎么没有?她有脸蛋!和尚又结结巴巴的红着脸说,“我,我,不会亲……”哦,马爱噶的,他竟然纯到这个地步……这不是明摆着让人犯罪嘛。
  • 鬼面枭帝:兽妃,榻上来

    鬼面枭帝:兽妃,榻上来

    本该前途无限的内定接班人,一朝重生,沦落成废柴嫡女。废物?家族权势不要也罢,五行玄根满格装逼,妖孽天才开挂模式!怯懦?笑话!“把那少门主给我卖到逍遥苑去!”恶鬼?胎记一除摇身一变,玉面凌风。不知灼伤了多少人的双眼。男人?她冷眸一笑,看向身后。“主上,小奴等你千年只求圆房!”灵狐痴情,苦求负责。“放肆!本王的人岂是你能碰的!”鬼帝霸道相拥,将她揽入怀中。
  • 灵族传说

    灵族传说

    这是一个被人从垃圾堆里捞出来的落魄少年,参与灵族和鬼族战争的故事!
  • 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阴阳绝界师

    阴阳绝界师

    阵困天地,另类成神别人穿越做王爷我穿越做少爷人家名利美貌全收走我年年挨揍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