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100000032

第32章 走向成熟的中国电视剧(1990年至今)(2)

2.解构与娱乐

解构,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1967年创立解构主义时提出的核心概念。20世纪80年代介绍到中国时,这种理论曾被叫做“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企图是要证明文本没有恒定的结构和确定的意义,最终否定理性主义思维传统。20世纪90年代至今,应该说是后现代主义最为活跃的时期,解构主义渗透的领域最为宽泛。打倒偶像,消解崇高,嬉笑怒骂,无所顾忌。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非艺术、审美与非审美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如漫画《老子》、《论语》、《大话西游》、《戏说乾隆》。搞笑、调侃、“我是流氓我怕谁”、“无知无畏”的“痞子文学”颠覆着严肃的文艺观念。后现代其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使崇高和高雅的艺术失去独立价值;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文化被模糊和淡化,导致社会大众文化素养的低俗化;由于机械的大量复制导致快餐文化的泛滥;用复制品取代了独一无二的存在,无论什么都可以复制在胶片、磁带、激光唱片上,甚至类型、风格、模式、语音也是复制出来的。流行文化如同满街快餐,廉价而畅销。个性、创造力、批判精神、激情统统消退了。有的人将牛肚剖开,艺术家从中钻出,名曰“再生”;将自己用链条吊在天棚输血,让血滴在下方的电炉子上,仿佛可听到滋滋的声响和弥漫的血腥味,是一幅可怕的自残形象。《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将11个少男少女叠摞起来,言称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什么肉末书法、病毒餐、颜料浴、为都江堰算命、用冰洗河等等。总之,都是一些俗不可耐,泥沙俱下,没有灵魂的伪艺术。

解构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显示出来。《大话西游》这部影片不仅把《西游记》的整个框架都解构了,而且以零碎的片段、错乱的时空交叉、无厘头的表现手法,在观众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西游”。在解构了的《西游记》中,充满正义感而又生动活泼的孙悟空变成了一只感情丰富、多情、叛逆,因为爱情流泪的猴子。孙悟空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只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他作为人死了的那一天,直到他的心被剖开因而看清楚自己的真心的那一天,他终于“顿悟”了:“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电视剧《武林外传》的成败得失引起普遍关注。该剧收视率最高达到7%,在网络上,闫妮(饰佟湘玉)、沙溢(饰白展堂)、姚晨(饰郭芙蓉)、喻恩泰(饰吕秀才)、姜超(饰李大嘴)等主要演员都有各自的粉丝,几大网站的数十万条留言已经轰炸出一种正在流行的“武林文化”。作为各种喜剧元素的杂拌,该剧有传统戏剧的叙事纠葛,有相声和其他戏曲的语汇特色,有黑色幽默的趣味,有通俗闹剧的成分,有无厘头点缀和陌生化效果,有网络语言和时尚资讯,以及广告段落、电脑游戏、通俗歌曲、综艺模拟;嬉笑怒骂、歌功颂德、夸张搞笑、深情赞美、不拘一格统统拿来,各式手段融为一体。既传承经典又离经叛道,既追求喜感又不乏温情,将传统现实主义的教诲和后现代风格的解构相结合,最终成就了这部电视剧。

从解构中获得快感。因此,消费主义文化从来都不愿意花费精力去思考娱乐是否导致人类精神的衰落以及娱乐中的伦理和道德责任,只要每个受众都沉浸在娱乐之中,并从受众的娱乐当中获取自身的利益。正如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一书对以电视文化为代表的“娱乐”即将带来的悲剧性结局的预见一样: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提醒人们,事实上,比物理意义的娱乐圈更糟糕的,是“娱乐”的泛化。在那个完全以“娱乐”为价值标尺的信息环境中,品德的高下、文明的肃穆乃至人格的完美,仅仅取决于“化妆术”的或高或低。

三、中国大众审美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的差别

要区别中国大众审美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的差别,首先应区分“大众”在中国和西方的内涵差异。大众是谁?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意义上的“大众”,是一群原子化的失去批判和否定能力的单向度的人,是一群乌合之众。在D.麦克唐纳一派的视野中,大众基本上就是失去人文精神的群氓。显然,这种种解释并不适合中国文化的当代语境对大众的理解。自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起,“大众”在中国,一般意义上都指“人民大众”。中国对“大众”的认知,是领会中国大众审美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内涵差别的突破口。中国的“大众”是积极参与大众传播媒介文化的“老百姓”,“老百姓”是大众传播媒介期待争取的“大众”。因此,正如蒲震元所言,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应当成为一种代表人类文明和能够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级形态”,亦如童庆炳指出,“审美文化研究”的内涵是“通过对文本的解析,从中概括出一种文化精神,或者一种诗性精神。”

总之,中国的大众审美文化是一个内涵上与西方大众文化存在巨大差别的文化概念,它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加速转型的重要文化现象。研究20世纪90年代作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电视剧文化极有意义。

第二节 “《渴望》热”和“《围城》热”的文化意义

一、“《渴望》热”

1990年度,从电视剧发展史的角度考察,在一些重要的题材领域和有代表性的风格样式方面,都出现了在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链条上具有独特地位和价值的佳作。分析、确认这些佳作的历史地位和美学价值,也就成为了摆在中国电视剧历史研究面前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从更广阔的宏观角度看,如同新时期之初的短篇小说创作曾经在整个中国现实主义文艺复苏的大潮中起过某种先锋排头兵的作用一样,1990年度的电视剧创作,由于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赋予了电视剧这种新崛起的艺术形式以空前广泛的大众性,电视剧成为大众的主要艺术鉴赏对象。《渴望》以及因《渴望》引发的空前的“《渴望》热”预示了以电视剧为主要标志之一的中国大众审美文化时代的到来。

公平而论,《渴望》于正式在屏幕上播放前,并未如某些剧目那样,先期营造过所谓的“宣传声势”;轰动是在与广大观众见面之后自发产生的事,由南京而北京,由成都而武汉,覆盖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上收视率的空前纪录。至于后来那些接踵而来的巡回庆功和“与观众见面”,都是在实际上已经轰动后的“锦上添花”。“花”添适度,本亦受之无愧;但“花”团簇拥,则多少有点名难符实。观众于是自然而然地在赞誉的同时也评点那难以符实之处。无论是论长还是评短,作为一种几乎是全民性的艺术鉴赏热潮,都是好事。

这雄辩地证明:由《渴望》而生“《渴望》热”的社会文化现象,确是1990年度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了不起的客观存在。

如今,“《渴望》热”已经过去。冷静反思,不难发现,它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过了《渴望》自身。而这种价值和意义的核心,就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深刻的文化转型,它展示了文艺与时代、与大众的血肉联系。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中曾有过著名的论断:“在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只有那些和社会的要求保持活的联系的倾向,才能获得辉煌的发展。……艺术中的每一种,只有当它的发展以时代的普遍要求为条件的时候,才会得到辉煌的发展。”别林斯基在《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中也有过类似的论断:“艺术,和一切活的、绝对的事物一样,是从属于历史发展过程的:我们时代的艺术应该是在当代意识的优美的形象中,表现或体现当代对于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对于人类的前途,对于生存的永恒真理的见解。”《渴望》虽称不得艺术精品,但却引发了当代艺术鉴赏史上空前的社会轰动效应,其间的奥秘,主要就在于它准确地拨动了当代观众群体性的审美神经,触及了人民大众审美心理的兴奋点和共鸣区。

第一,《渴望》强烈地感应了当代大众审美心理中那股强大的民族自尊自强的热流。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寻根热中曾流行一种时髦的“积淀说”,可这种“积淀说”主要“积淀”的是一些民族的“劣根”,一些研究者只注重剖析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百余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积淀”到当代大众审美心理上的种种落后、消极的因素,于是进而得出了必须在今天进行“新的启蒙”的结论。毋庸讳言,长期的封建传统的影响,以及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都会在大众的审美心理上留下烙印,这是必须充分重视的。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奋进精神,中国人民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传统以及共和国历史上建设社会主义的传统,也必然在当代大众的审美心理上“积淀”下许多宝贵的积极因素。如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和自强信念、艰苦创业的作风、团结互助的风尚、厚德载物的品格、舍己为人的情操、真挚纯洁的情爱,等等。这种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人生哲学和道德伦理观念,是当代大众审美心理的主流,也正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华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电视剧《渴望》强烈地感应了当代大众审美心理中的那股强大的爱国主义、民族自尊自强的热流。自从电视连续剧成为我国当代观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来,广大观众一直渴望屏幕上能出现更多更好地贴近他们思想实际的作品。但遗憾的是,连续好些年来,屏幕上的长篇连续剧却大都来自海外,出现了“外国剧目何其多,巴西、日本、墨西哥”的现象。人民在观罢从《血疑》到《女奴》、再到《阿信》等作品所表现的异国他乡的陌生人物的故事之余,往往为屏幕上少有优秀的国产大型连续剧而叹惋,《渴望》正满足了人民大众的这种渴望。这实质上是满足了人民大众要求弘扬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表现自己祖国的崭新时代的民族自尊自强的愿望和情感。《渴望》既出,举国轰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渴望》及时地顺应了当代大众审美心理中对贴近大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呼唤。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尤其是作为大众化的电视剧艺术,更是如此。但此前在文艺界有人却竭力贬低现实主义,主张无视读者和观众的审美需求,鼓吹与时代、与人民保持“距离”,强调“表现自我”。所谓“电影是拍给21世纪的人看的”之说便是其中之一。淡漠了人民的艺术,理所当然地被人民所淡漠。“失去轰动效应”,其实正是人民大众对这类作品的无声批评。《渴望》不是如此,它以真实、质朴、自然的表演,艺术地再现了人民大众所熟悉的时代风云和平凡人物,赢得了广大观众强烈的精神共鸣。

第三,《渴望》还真实地表达了当代观众审美心理中对以奉献、宽厚、真诚为核心的人间至情的呼唤。《渴望》在屏幕上通过塑造刘慧芳、宋大成、罗刚等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呼唤真诚,讴歌真情,礼赞舍己为人,颂扬奉献精神,从而激起了整个社会心理的强烈共鸣。这实际上极其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大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迫切愿望,也同时蕴涵着人民大众对那些五花八门的不合国情的个人主义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的有力鞭挞。《渴望》问世于1990年度,绝非偶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有言:“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时代的趋向始终占着统治的地位。

同类推荐
  •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精选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精选

    本书设立了名家评点、背景透视、内容梗概、妙语佳句、阅读指导五个专栏,浓缩原著精华,提炼作品主旨,给读者指导性的阅读建议。
  • 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作为一名教师,谁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谁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快乐地学习成长。那么,在课堂上靠什么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呢?怎样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呢?本DVD就会告诉你让课堂生动有趣的法宝,告诉你让课堂高效的精髓。手把手的教你,案例式的解读。
  • 烽火岛(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烽火岛(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在希腊人民为争取自由的战斗中,法国军官亨利。达米被莱来到希腊参加了解放希腊人民的战斗中,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随后他又和希腊海盗们展开了较量。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同时还穿插了许多历史地理知识,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别具特色的作品。
  • 爱国爱民(上)

    爱国爱民(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教师教出好成绩的十大技巧

    教师教出好成绩的十大技巧

    本书自2007年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和好评,很多读者纷纷来信进行探讨,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本书进行了修订再版,希望我们对本书的修订能给您带来更好的学习与借鉴。
热门推荐
  • 克隆老婆

    克隆老婆

    女科学家洁琳将一项被科技部叫停的科研项目偷偷的带回家做研究,并最终研究成功,她利用这项技术成功的克隆了一个新的自己。也因此惹来了大麻烦,被商业巨鳄刘易斯盯上,不但差点让自己送命,还连累了生物芯片工程师达熙,差点儿铸成大错。
  • 谁曾不年少

    谁曾不年少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我再也不想回想那几年的记忆,天崩地裂的几十秒,从此你我再无音讯。李怀思,这个世界没了谁都能转,可是你我不行。秦谙,我们还像以前那样,好不好
  • 诸天重生

    诸天重生

    一代天妖,九战九天神域众多至上高手,与当世最强神明一战,错失半招,最后自爆金身,重生在一个豪门家族的上门女婿身上。妖魔乱舞、人神乱世,萧奈何面对着不同的人生,要该如何走出另外一条新的巅峰之路……
  • 惑妖乱:绝情书

    惑妖乱:绝情书

    一个是注定无爱之人,一个拥有禁忌的妄念,还有一个无情之人。只有这背影还有点温暖抱一抱也无妨
  • 萌蠢小王妃

    萌蠢小王妃

    她,懦弱无能,被自己父亲利用之后死亡。转眼间,她重生归来。改头换面,改变自己性格。变得张扬活泼。吸引众多男神只为博她一笑,但是她却只想复仇,怎知遇到一个和他共度一生的男人.......
  • 一隐归尘

    一隐归尘

    她说,做女子太不自在,我要扮作男子。什么?后半生的幸福?我不要了!她睁一双慧眼识人间百态,她敞一颗真心存雄心壮志。功名于她,如尘似土,征途于她,如云似月。她戏朝堂,历沙场,笑看天下,傲视群雄。可她,终究还是女子,逃不过权势,躲不开情缠。西汉昭宣中兴时期,且看滚滚长河,奔腾而过,浪涛相惹,片刻尽舍。且笑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红尘惆怅,如梦一场。——————————当某些章节让你笑得合不拢嘴时,请牢记,本作是正剧。
  • 最强的王

    最强的王

    他征战四方,一声令下千万兄弟陪伴,有仇不共戴天,有恩来生也要报。睡最美的女人,喝最裂的酒,战最强的敌人。希望大家希望。内容讲的江城扮猪吃老虎,体内封印了一片地狱为他所用。c
  • 道统传承者

    道统传承者

    这是一个为了拯救道统而不断努力升级,不断苦逼的拉黑票(徒弟)师傅:当道士工资多少啊!我听说隔壁的小和尚每月都有八千呢。少想这些歪的,我们当道士的就应该清心寡欲,道法自然懂吗?可我听说我们门派以前挺有钱的,别人都说是被你败光了......!为了发扬仙道文化,赵彦苦逼的开始了一段传奇之路,带着一个一岁半童养媳的苦逼之路。一个坑爹系统的苦逼之路。当赵彦飞升仙界时对记者说道,哥的苦逼你们不懂。一个个败家的徒弟,坑爹的系统........!!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我当年放的那把火!!最后把我火了!!!!!唉!!!(注:本故事纯属虚构)qq群:334809600
  • 残枪

    残枪

    这是著名红色军旅作家石钟山,继《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又一长篇小说力作。抗战时期,好友杨槐和伏生分别在八路军和国民党部队当狙击手。香草与杨槐真心相爱,但为给母亲治病,最终违心嫁给了当国军致富的伏生。杨父失望之余,为杨槐娶了邻村的女孩小凤。末过门,小风和香草就被鬼子抓进了炮楼。最后,香草得救了,小凤却不堪凌辱自杀身亡。内战爆发后,国民党节节败退,杨槐说服伏生参加了解放军。在东北剿匪时,为救杨槐伏生光荣牺牲,杨槐于是承担起照顾香草母子的重任……小说通过三个男女的感人故事和情感纠葛对友情、爱情、战争、人性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堪称军事文学的一大突破。国共两个狙击手的战场较量,三个青年男女的爱情悲欢。
  • 江山伊人何一娇

    江山伊人何一娇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在流血,一颗在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