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000000043

第43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3)

苏辙屈指算来,五祖戒禅师圆寂于景祐三年(1036),比自己的出生早三年,甚至比哥哥苏东坡还要早一年,所以,压根就不可能与自己有关联,自己怎么会去迎接他呢?

不一会儿,侍者送来一封信——当然不是五祖戒禅师从常寂光(诸佛如来法身所居之净土)送来的书信,而是苏东坡亲笔。他在信中说现在已经到了奉新,一半天就可以到达高安。三人非常高兴,立刻出城赶到二十里外的建山寺,迎接远方而来的贵客——梦中的五祖戒禅师,变成了现实世界的苏东坡!

自然,见到东坡居士之后,大家首先对他谈起了那奇异的梦。苏东坡听过他们的梦境之后,也给他们讲了另外两个梦:那一年,苏东坡的母亲梦见一个年老僧人到家里投宿,那僧人又高又瘦,还瞎了一只眼睛。她一生信佛,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随后,她便怀上了苏东坡。而苏东坡在八九岁的时候,经常梦见自己是一个禅宗的僧人,来往行脚于陕右。可是自己生在四川,一个小孩子更不可能到过陕右啊!

他讲完,真净克文说道:“五祖戒禅师就是陕右人啊!而且他又高又瘦,也瞎了一只眼。他晚年就来到了我们现在的高安,投奔了大愚山。”

这一年,距五祖戒圆寂五十年,而苏东坡正好四十九岁。时间、地点以及多人相似之梦的巧合,使得那个时代的人普遍相信,苏东坡乃五祖戒禅师再来。宋昙秀《人天宝鉴》(《卍续藏》第一百四十八册)记载:东坡曾与真净克文书曰:“前生既是法契,愿痛加磨勘,使还旧观。”自此之后,苏东坡公务之余,经常身穿出家人服装。乃至后来回到京城,上朝之时,他往往也是外穿朝服,内着僧衣。

《春渚纪闻》卷一也记载,有一个禅僧曾经告诉过苏东坡,说他的前世是一个禅师,也就是五祖戒和尚。

《春渚纪闻》还记录了另一件奇事:东坡任职江浙期间,他的知己禅友道潜为西湖之畔的寿星寺住持。一日,东坡前来访友。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这座不起眼的寺院,刚刚走进山门,他的表情呈现出惊诧之色。道潜问他怎么了?他说:“我平生从来没有到过这座寺院,可是这里的一切我都似曾相识。不,准确地说,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很熟悉。好像我在这里生活过很多年似的。”

道潜自然不信。东坡说:“你若不相信,你去数一数,从这里到忏堂,应该是九十二级台阶。”身为方丈的道潜,也不知道这一数字。他细细数了一遍,果然如此。苏东坡想了想说:“我的前世一定住持过这座寺院。今天这里的僧人,应该是我过去的法属。”

此后,苏东坡便经常到这所佛寺中盘桓小憩。

其实,不光是这座寺院,他在杭州处处都有故地重游的感觉。他在诗中说:“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由此可见,他的前世似乎是一位与杭州很有缘分的禅僧。而五祖戒禅师年轻时在江南云游,杭州就是他的主要参学、生活之地。

后来,大约元祐初年(1086),苏东坡与黄庭坚一起去拜见一位神奇老者,老者一见面就说苏东坡的前世是五祖戒和尚,而黄庭坚的前世是一女子。黄庭坚压根不信,苏东坡虽然默默不语,却频频点头。

再后来,苏东坡南迁惠州,途经韶州,专程到曲江曹溪南华寺,拜谒六祖慧能真身。

那天,刚刚步入寺门,东坡居士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一种回归家乡的激动在他心中荡漾。等他见到六祖肉身,更像是回到了娘亲膝下的浪子,不知不觉匍匐在地,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南华寺》)

引人注目的是,在这里,在这天下禅宗的故乡,苏东坡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因为一念妄心,为世间名利所动,堕入轮回,“受此百年谴”。而今终于醒悟,潜心禅修,祛妄显真,回归本来面目。

五、禅友佛印

在中国禅宗史上,云门宗以门庭孤危险峻著称,被尊为“云门天子”。其格调简洁高古,其禅法超脱意言,其宗风艰深玄奥,其机缘人难凑泊。因此,非上上根器之人,实难悟入云门宗旨;同样,反过来说,能够于云门一宗登堂入室者,决非泛泛之辈。那些人大都是慧心如兰、满腹锦绣的高雅之士。云门下第五代,更是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嗣法雪窦的天衣义怀自不必说,佛日契嵩著作等身,云居晓舜圆融无碍,育王怀琏性情高洁,灵隐云知举重若轻,圆通居讷笑傲帝王,法昌倚遇独木撑天……

或许是英雄相惜,或许是心有灵犀,苏轼与数位云门俊杰结为莫逆之交。除育王怀琏之外,慧林宗本、佛日契嵩,都是他的方外之友。佛日契嵩文采斐然,笔墨锦绣,佛学著作多种,深受仁宗皇帝喜爱,赐号“明教大师”。他之才华不在苏轼之下,苏轼视为知己,理所当然;他与参寥道潜一生友谊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他与另一云门宗奇僧佛印相互斗智,机锋交错,灵光迸发,慧力透天,传为千古美谈。

佛印与苏轼一样,出生于世代业儒之家,童孩时期便不同凡响,遐迩闻名:三岁读《论语》,五岁背诵百家诗三千首。不同的是,他没有金榜题名步入仕途,而是成了声振朝野的一代禅宗大师。连宋神宗都被他的声誉所动,赐给他高丽国进贡的磨衲袈裟与金钵。他的法号——佛印,也是皇帝老子亲赐的。

在云门宗第五代尊宿中,佛印了元最为年少,成名最早。他二十八岁出任江州承天寺方丈,此后住持过庐山开先、归宗、丹阳(今镇江)金山、焦山、江西仰山等著名丛林,四次执掌云居法席,四十年间,九住名刹。他继承了云门宗随波逐浪、禅法自然的旨趣,强调“万种草木根苗异,一得春风便开花”。

元丰三年(1080),宋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后,苏轼沦落为黄州团练副使。他被“监视居住”的黄州,与庐山相距不远,隔江相望。当时,佛印禅师任庐山归宗寺住持,二人开始鸿雁传书。当时,苏轼与佛印之间酬酢的妙句,被世人誉为“与烟云争丽”。

他们二人真正成为莫逆之交,始自东坡居士的庐山之游。

元丰七年(1084)四十九岁的东坡居士迁汝州团练副使。那时已经在镇江金山寺(今江天寺)任住持的佛印禅师,专程回到庐山,陪伴他游览。随后,苏东坡并未前往汝州,而是上表请求居住常州,因而得以经常到金山寺去拜访佛印。这一年,也是二人相见最多、相聚最长的一段时间。

当时,东坡居士刚刚见道,正是法喜充满、禅悦润心时期,每天都有新的领悟。但是,他毕竟刚入门,且文人习性深重,略有所得,便忍不住要卖弄一番。为此,他经常被佛印棒喝。

有一次,苏东坡穿着一身华丽的衣服,腰间扎着一条名贵的玉带,去看望佛印。佛印慧眼如炬,洞悉到他内心世界的“名利”妄念蠢蠢欲动,便故意说:“禅房简陋,没有座榻,不及奉上居士。”

东坡一脸的调皮,乘机嬉戏好友说:“暂借佛印四大为座榻。”

四大,系“地、水、火、风”。以佛教的观点,世界万物都是由这四种基本要素组成的。人的肉体,当然也不例外。既然椅子、人体都是四大和合而成,东坡借佛印“四大”为座,很有些狡黠的禅意。

班门弄斧,岂不伤手?佛印一笑,道:“山僧有一问,居士若能答上来,即请坐;若是词穷,就输掉腰间的玉带。”

这玉带是东坡心爱之物,但他还是欣然同意了。佛印说:“刚才居士说借山僧四大为座榻。可是我四大本空,五蕴非有,你往哪里坐呢?”

此言一出,东坡额头闪闪发亮——急得冷汗如雨。因为,他知道,按照缘起性空的佛理,佛印的话正中他的要害。东坡乃豪迈之士,随即解下玉带,大笑而出。佛印叫住他,赠给他一件衲衣。东坡聪慧异常,马上明白佛印是在点化他远离“玉带”之类的浮华,多些“衲衣”一般的实用。东坡呈偈三首,其中之二道:病骨难勘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

会当乞食歌姬院,换作云山旧衲衣。(《以玉带施之长老以衲裙相报次韵》)

佛印也即兴赋偈两首,其一说:石霜夺得裴休笏,三百年来众口夸。

争似坡公留玉带,长和明月共无瑕。

东坡、佛印的偈子都涉及一个禅宗公案:唐代,著名宰相裴休任湖南观察使的时候,所辖境内有一座石霜山,其住持庆诸禅师名动天下。于是,裴休慕名而来,品禅露,沐禅风。古往今来,有身份的人总要想方设法表明自己的尊贵。裴休也未能免俗,到深山问禅,手里仍然拿着皇帝赐给封疆大吏、朝廷重臣的笏板——因为,这块无瑕美玉是身份的最好象征。石霜庆诸毫不客气,一把拿过他的笏板,说道:“相公说得上来,就取回去,若是说不上来,则把这劳什子留下。”说着,他将笏板举起来问:“这同一件东西,在天子手中叫圭,在官员手中是笏,现在在老僧我手中,应该叫做什么?”

裴休无言以对,笏板自然留在了石霜山。后来,裴休经过黄檗希运大师的锤钳而开悟,不但和光同尘,与民众打成一片,而且还曾经身穿僧衣,亲自持钵到青楼妓院乞讨,以身说法,为那些沉沦魔窟的人纳福,使之在炎炎欲火中感受一丝清凉。

——这就是佛印禅师与东坡居士所用的“石霜留笏”、“乞食歌姬院”的典故。

他们二人之所以不约而同提到裴休,还有一个原因:佛印所住持的金山寺,就是裴休出家的儿子——法海禅师所建。不过,南宋之后,本来降妖捉怪、造福民众的法海和尚,在《白蛇传》中被无聊文人妖魔化了。

需要说明的是,镇江金山本来是长江之中的一座小岛,近代由于江沙淤积,与南岸连为了一体,才成为半岛。所以,宋代的时候,佛印与东坡隔水而居。不过,友谊就像一根看不见的丝线,一头连着你,一头连着我。这不,东坡又一次渡江而来,侍者说,佛印出去踏青了。渡一次江不容易,既来之则安之吧。东坡居士就在佛印常用的蒲团上打坐等待。许是佛门深深,方丈更加安静,东坡在禅坐中很快就进入了灵明不昧、湛然寂灭的禅定状态。等他一坐下来,佛印仍然杳无踪影。东坡随手取来纸笔,一挥而就,将自己坐禅的心得写了下来: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东坡吟诵了两遍,颇为得意,便留在方丈茶几上,渡江归去。所谓乘兴而来,兴尽而去,是东坡一贯的作风。

佛印回来后,看到茶几上的墨迹,不用问就知道东坡老友来过。他将诗偈读了一遍,手指不知不觉在“八风”两字上点了几点,好像是在点东坡的额头一样。

所谓八风,就是世间八法,能煽动人心,故名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佛印心中很是好笑:表面上看,这首偈子是赞美佛陀的美德,而骨子里却是夸赞自己禅功修行境界的。佛印提起笔来,在东坡的诗笺上批了两个字:放屁!

他找来侍者,过江将诗笺送还东坡。

如此脏话,竟能从一位高僧口中说出来!东坡不禁火冒三丈,立刻乘舟渡江,来与佛印理论。佛印早已泡好了清茶,等待着东坡的到来。见面,东坡吼个没完,而佛印一直像尊笑弥勒,静静地看着东坡咬牙切齿、手舞足蹈、怒火冲天。等东坡的火气发泄够了,他轻摇折扇说:“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东坡像个皮球,泄了气的皮球,一下软了下来。敢情,自己还是口头禅的功夫,说的,做不的!

有一天,苏东坡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在一家小饭馆里边喝酒,边谈禅论诗文。二人皆是当代著名才子,也就难免暗中较劲,都想胜过对方一筹。这时,一位身披破棉袄的叫花子从饭馆门前经过,他头上、破棉絮里都爬满了虱子。苏东坡说:“这个人真脏,起码几年没洗澡了,身上的污垢都生虱子了!”

秦少游故意与他抬杠:“不对,不对!虱子是从破棉絮里生出来的!”

二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便约定第二天去找博学的佛印禅师作个评判,看看虱子究竟是如何生出来的。他们为此赌了一桌酒席,谁输谁请客。东坡狡黠,私下里先跑到佛印禅师那里,请他帮忙,断定自己是正确的。佛印一口答应了。秦少游也不傻,也悄悄来拜托佛印。佛印照样点点头。

第二天,两个人都以为自己稳操胜券,底气十足地来请佛印评判。佛印说:“苏居士你是对的,虱子的头是从污垢里生出来的。秦居士你也没有错,因为虱子的身子是从棉絮里长出来的。”

佛印看到两个人都迷惑不解地望着自己,开口诵道: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同一棵树上,虽然接受同样的阳光、雨露、空气,但枝丫、树叶、花朵、果实每一样东西都呈现出不同的生机,甚至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然而,奇妙的是,它们却又能相互无碍、彼此和谐地共存在同一棵树上。它们都是禅的精神体现,都在像达摩祖师一样演示着禅的真谛。

元祐年间,东坡出知杭州,路过镇江,他自然要到金山寺拜会佛印禅师。他先派书童送去一封信,大意是:禅客之间应该潇洒淡然,不用讲究世间的繁俗礼节,所以佛印你尽管在禅床上等待我的到来好了。

东坡的信里涉及一则禅宗公案:当年,有古佛之称的赵州(今河北赵县)从谂说:“我见客有三种区别:上等人来,我就在禅床上接待;中等人来,我到客厅迎接;下等人来,我必须到山门之外隆重恭候他的大驾。”

同类推荐
  • 中华句典2

    中华句典2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法国与整个西欧,影响巨大。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他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这些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经典超译本:爱弥儿》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
  • 传媒管理学

    传媒管理学

    当前及未来,加强管理是中国传媒组织的首要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了初期制度解放所提供的市场空间,传媒组织的运作重心必须转型。本书一是深入结合传媒组织管理实践,二是努力用专业的管理学视角进行解析,三是论述了传媒组织运作流程中的生产、销售、广告、人力资源、财务、战略等所有环节,它既是传媒管理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传媒综合评判;既为研究者提供认识论,也可为业界提供决策依据。
  •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纵观人类认识世界和信息传播的历史,如果从最小信息组成单位和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语言,二是文字,三是图片,四是图像。语言和文字是最基本的,原始图画是对事实的一种象形记录,其含意相对比较模糊。图片的出现得益于近代照相机的发明。通过照相机对事物的摄取,图片完成了对现实场景的一种比较客观的记录。
  • 玩味

    玩味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热门推荐
  • 吸血鬼:之恋域天使

    吸血鬼:之恋域天使

    一个血红色的夜晚,沉睡中的他即将醒来。沉睡千年,只为等待她。一次意外,她失去了生命,千年后,她的转世在次跟他相信遇。现在的他已经不记得她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会是怎样的呢?“不~不要。”晶莹剔透泪珠顺着眼角滴滴滑落。“我愿意跟你换,但是你不能伤害他,不然……你会付出代价的。”真情难倾。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千年后,失忆觉醒的他又遇见“她”,重生后的她。既然已经忘记,那就永远不要在想起了!忘掉过去,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吧!“你好,我叫蓝梦雨。”
  • 无上破界

    无上破界

    我不甘平庸,偏要逆天而上,修成我的世界,我的世界我做主
  • 你哪舍得去恨他

    你哪舍得去恨他

    在发挥超常后,君难来到了这所城市最好的高中,她认识了许多新朋友,直到遇见一个人,他像极了君难心底的那个人,君难啊,你到底喜欢谁呢?
  • 空间之黛玉嫁到

    空间之黛玉嫁到

    重生的黛玉打定主意要改变自己的悲惨结局,不想再那样浑浑噩噩过完十六年然后被贾府牺牲掉,那种被所有人抛弃、孤单一人的感觉她再也不想经历一次……于是,她只能奋起。改变林家家破人亡的结局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弟弟和母亲的相继离世已成事实,那就只有从父亲身上着手……林家有后了,黛玉有家了,这一世的她注定要比前世幸福……还有,他,她一生的归宿。那个前世今生纠缠不清的男人,生死携手,不离不弃……她不再是爱哭的林妹妹,他不再是形单影只的孤王。她,绛珠仙子,他,龙之六子,共同谱写一曲爱的绝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乱世英雄

    网游乱世英雄

    当英雄联盟成为网游,118个英雄全部入驻,锤石到底能成就一个怎样的传奇,辅助在乱世英雄中依然可以carry全场,瞒过系统,刷新属性,永挂副本榜首位,单挑野外BOSS,掀起符文之地的战争篇章,系统更新已跟不上我的脚步百枚金克丝‘究极死神飞弹’横穿战场“疾风剑豪,给我挡下来魔腾小队,别让我看到他们拥有视野潘僧,带着慎切入后排吉格斯远程火力支援让他们见识下我们的铁与血”“念儿,看到对面那个傻X指挥了吗?交给你了”
  • 燕回花未开

    燕回花未开

    复仇文,短篇,走出一个国,进了一座城,再入一人心。
  • 美食田园:捡个汉子送个娃

    美食田园:捡个汉子送个娃

    【男女主身心干净,男强女强一对一!】一朝穿越,身为女特警的萧瑶穿越到同名萧瑶的萧家小姐身上,本以为穿越到小姐身上就可以享尽一世清福,可是偏偏这个萧瑶是个废物出身,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爹爹还给自己甩了一巴掌逐出家族?算了,不能享清福咱就自己努力吧!分配到农村?那咱就种田!没有银两?那就去挣!“看,那就是黄家村的萧娘子,种的一手好田,炒得一手好菜,还会赚钱,谁娶了她可就八辈子积德咯!”只不过……喂喂喂,我只不过顺手救了你,不用以身相许啊喂!
  • 光与暗的命运奏鸣曲

    光与暗的命运奏鸣曲

    一场突然而来的灾难!甚至连原因都不知道是什么地球几乎毁灭了一半而开始统治地球的不再是人类而是一群拥有智慧的魔兽!但并不代表人类就要灭亡,光与暗必将拯救属于人类的土地主角穆梵一心想成为战士但却成了魔法师···“谁跟你说魔法师一定要躲的老远的!我就要正面秒你!”
  • 荣誉之心

    荣誉之心

    20世纪初,一场世界大战迫在眉睫,欧洲很不太平,在火药桶巴尔干,奥斯曼土耳其又一次遭受巴尔干小国的围攻。而在欧洲第一强德国,一个令人瞩目、天衣无缝的计划——施利芬计划出炉。不过,这个完美的计划却遭到了巴伐利亚军校第一和第二名两位高材生的反对。在参谋总部会议上,舌战一触即发。而故事的主角——伯尔特·冯·W·卡尔斯利少将和兰纳·冯·柯德尔上校也将就此登场。
  • 奉天大道

    奉天大道

    他是七煞孤星,他是奉天王朝的最后一代君王。天痕大陆,尔虞我诈,风起云涌,五行纷争,七国战乱。随笔看我,争武榜,破五魔,诛万仙。笑看苍生夺乱世,一壶烈酒醉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