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说起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艺术”,大部分业界人士都会不假思索地感叹: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行业。这就是说,“主持”形成的艺术标准,是无法用绝对量化的方法来评定的。但是,广播和电视节目的“主持”,又是被列为“艺术类”的分类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很需要一份解释和说明,进而理解这一行业具有的特点,更要了解那些高频率出现在自己生活里的节目主持人是持怎样的理解来驾驭这个行业分工的。而在媒体传播国际化日趋显著并成为必要的今天,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对外广播的主持工作就愈发显得重要。这样,对运用非母语主持节目所具有的基本技巧及其蕴涵的说法探讨和掌握,就成为一种“艺术”。这里,权且称之为“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这是一本专门为探讨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艺术的著作。本书紧紧围绕“英语节目主持艺术”这个中心点展开分析。这一“艺术”,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演唱、舞蹈、演奏、表演般的纯艺术,而是引导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们如何达到“返璞归真”的“艺术”。而之所以提炼出“返璞归真”这一要点,主要是源于在目前的从业领域里,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有些‘主持人’,干着干着就不把自己当‘人’了。”也就是说,很多主持人说话也不是生活中的腔调了,穿着打扮也时尚得如同橱窗里的模特了,在生活中也戴上墨镜来享受不同于“民众”的“演艺明星”的感觉了。

但是,这本书会直言不讳地说:“英语节目主持艺术”,是只属于对外英语广播的“新闻人”而非“艺人”的掌控节目的能力呈现。

既然是对“主持艺术”探讨的著作,就自然会以运用和表现这一“艺术”的“主持人”为中心。由于电视传播的发展、节目具有的渗透影响力,“主持人”这三个字在人们的头脑里形成的概念化形象越来越具有独特的位置,同时,也越来越模式化了。然而,人们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主持人”这一职业就会形成如此大的影响?当然,答案也是一般人所不屑的,那就是“主持人”属于“公众人物”。更是因为媒体特有的传播渗透力,形成把“主持人”有形无形地带进受众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从而,使得“主持人”成为受众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由此形成的近距离,使得受众自然而然地,理所当然地对这一“家庭成员”进行毫不吝啬地“评头品足”。于是,就有了大家“非常喜欢”的“主持人”,其程度达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效应。同时,也有了大家“非常讨厌”的“主持人”,其程度达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结局。当然,还有就是大家“没感觉”的,因而对他们“熟视无睹”或“从来就没有认识过”的结果。

那么,同样是头顶“主持人”“光环”的“公众人物”,为何令受众形成如此不同的“反应”呢?是那些“主持人”相互间的差距太大?还是那些“主持人”彼此的知识水平悬殊得没有了可比性?抑或是“主持人”就是一个“有人喜欢有人厌”的职业角色?

回答这些问题,就会引出一系列的思辨结果:

第一,“主持人”不是一般概念的“艺人”。

第二,“主持人”不是在从事人们熟悉的“艺术工作”。

第三,“主持人”是“说话的人”而不是“塑造角色的艺人”。

因为对这些引起头脑风暴的思辨问题的不懈思考与探讨,加之一年一年的从业经验及教训的积累,与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英语节目主持方向)”的学生们一起经历多年的探索,终于开始将多年对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广播电视主持的规律性及特殊性的探索和研究结果形成了文字的总结。可以说,这一过程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如此长时间的“攀登”,主要是因为对这一部分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与困难。现在梳理一下,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

首先,主持艺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议题。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艺术,并不像其他职业那样,只要定下一个硬性的、具体的标准,就可以如同运用“标杆儿”般的尺度对主持人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定论。毕竟,凡涉“艺术”,必然会牵扯到“口味儿”、“角度”及“不可比”等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对“主持”这一“艺术”的研究令很多探索者望而却步,因为倍感“无所适从”、“无法切入”。对运用母语汉语的主持艺术的研究尚且如此,那么,要把运用非母语英语来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的特点、规律、审美定位、跨文化交流及传播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探讨与分析,所要超越的方方面面就更是难以想象了。

就目前笔者对国内外从业人员的调查得到的回答是:“说不清。”、“挺难的!”、“it is so demanding.”、“有些技巧,但是‘艺术’还没有总结呢。”等。这样答案的形成,对担任过主持人,尤其是对外广播领域里的主持人,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处于这一位置的从业者,展示给受众的印象是通过几十分钟的节目形成的。但是,作为主持人所要积累的,却是经年不断的过程。

鉴于这样的从业特点,笔者就对外广播主持人应了解的“掌控与呈现艺术”做了依据,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及传播理论的提炼和理解的探讨。

其次,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节目主持形成的语义表达特殊性。

此点也是这一研究过程中必须突破的领域。因为,这部分的研究完全不是像语言学家般来聚焦英语语言的结构、语法或词性,而是如何根据节目的内容及所涉的文化现象来使用英语语言的探索。事实上,这也就触及了“应用语言学”的部分内容。

对于我们中国人如何运用英语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的研究成果非常少,而对运用非母语英语来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的研究完全是空白。所以,这又是形成对“英语节目主持艺术”研究的展开所迎接的一大挑战,即:需要研究者长时间的积累,又需要研究者不放弃对从业实践的总结。因此,笔者此处说“终于开始……”,读者也就可理解一些了。

就目前“全球化”传播形势下的“新新闻生态”特点而言,对外广播所具有的传播本土文化精神气质的作用,已经同沟通异域文化的功能齐头并进了。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所具有的沟通效果,就完全有赖于使用者的传播理念和方法了。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在对各节目类型的掌控方法分析的前提下,总结了语言对各类节目的影响方式及有效使用的方法。

再者,颠覆既定的、惯性的“英语”主持模式。

就目前国内存在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形成的影响效应而言,更多的只是把播出的内容英语语言化,而没有表现出主持人的特点和风格。更是完全没有考虑到其所应达到的跨文化传播与沟通的作用和效应。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主持人们还是使用主持汉语节目的思维方式来使用英语呈现节目。鉴于这一关键点,如何寻找到突破现有主持模式的具体方法与理论支撑点,就形成了又一个新的挑战点。

虽然目前在我们中国内地播出的大部分对外英语广播电视节目是由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主持播出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形成让母语为英语的受众看不懂,或似懂非懂。事实上,这关乎到节目策划组是否建构了符合对外英语广播的理念,呈现节目的主持人是否对既定的异域受众的接收心理有恰当把握的原因。

由这一原因而突出一个点,即:对外英语广播的节目掌控者们必须明确的是,其所策划的节目并不是以英语语言的形式播出,就符合了对外英语广播的传播理念定位;并不是具体呈现对外英语广播的主持人说一口标准和流利的英语,就一定能让懂英语的受众看懂节目的内容了。所以,建构和掌握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的对外英语广播的理念,不仅会使对外传播更有效,更是对节目主持人的掌控方法与风格形成具有方向性的决定作用。

在这一部分,就是因为笔者对这一理念的探讨,使得符合对外英语广播的主持方法与风格有了一定程度的凸显。希望对从业者有所启迪。

最后,主持风格与对外广播传播效应的互补。

因为英语节目的播出定位主要是对外广播的,所以,主持风格是否与国际接轨、是否符合身处多种文化情境的受众的接受习惯,也是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主持时必须明了的关键因素。这一因素所形成的对主持艺术的要求,并不是主持人通过丰富自身的英语语言文学修养就可达成的,而是如何通过对语言的应用来驾驭节目风格定位,从而将主持人的个人魅力结合起来,达到节目内容与主持风格的体现水乳交融的效果。这又触及了英语节目主持艺术对主持人和所主持节目的关系的探讨。虽然国内目前的英语节目栏目设立了固定的栏目主持人,但是,是否形成所要求的“水乳交融”,也是研究过程中需要剖析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在剖析的基础上,建构具体的有效方法,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挑战。

显而易见,要面对如此多的挑战,克服如此独特的困难,所需要的时间是不言而喻的,权且不提对研究者理论探讨所要求付出的辛劳了。当然,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至少是因为经历了这些,才有了本著述的承载内容。

归纳起来,本书由以下内容构成。

第一部分,解构“对外英语广播综合‘硬新闻’板块”主播的掌控和素质体现方法。在这一章里,笔者将根据国际分类来详细介绍“硬新闻”的主要构成因素及运用非母语英语的主播驾驭时的具体方法。另外,对于受众已经非常熟悉和关注的“新闻直播”过程中的“直播室”与“现场出镜记者”间的“连线”驾驭艺术,也会按照内容的分类来介绍。就主持艺术而言,能否通过运用非母语英语达到既体现节目风格定位,又能展示主播个人独特魅力的境界,就是这部分要特别分析的。而对于受众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构成一档综合新闻节目的主持,要形成既切合异域受众的“理所当然”的期待,又具有“独一无二”风采的展示境界,又是这一章要聚焦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二部分是介绍“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板块”类节目主播的艺术。在此部分,“软新闻”类节目主要被分为三种形式,即:“事件深度分析”(新闻杂志类)、“演播室深度访谈”(专家评述类)及“现场报道”(实地访谈类)。首先,由于受众对“事件深度分析”类节目的期望值较高,使得驾驭这类节目的主播也成为极高的“关注点”,因为这类节目的主播呈现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到节目所涉内容与之是否“融洽”的传播效果。其次,这类节目的主播个人气质和魅力也是受众“审视”与“裁决”的重要因素。因此,本部分第一步就引导读者理解如何驾驭“事件深度分析”这类节目的艺术方法。第二步是对如何有效地掌控形成于演播室内的深度访谈类节目的方法和解释。这类节目对于主播的驾驭能力要求既高又多面,笔者将通过心理定势、语言表现及沟通技巧几个方面来分析和解释。与演播室相对的,就是演播室外的节目类型了。本章的第三部分,笔者介绍对主播具有极大考验的“现场报道”的记者型主播的技巧。

第三部分的中心内容是关于“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的主持理念与呈现方法。这其中,主要探讨和分析这类节目主持人与综合艺术类节目具有的特质“艺术”间的关系,也就是,这类节目主持人如何与所驾驭的节目“水乳交融”成为一种完整的“艺术体”的各种因素。

第四部分的核心是对前三部分的探讨进行实体提炼后的总结体,进而形成对英语节目主持艺术的实质作理论化的概括。结论是:英语节目主持艺术的理论是“情境诠释演播”。对于掌控节目的主持人来说,最具体的体现是在每一档节目主持上的特点和要求是“能说”、“善问”及“会议论”。而这三个职业素质的理论解释,是基于在当今媒体传播全球化的形势下,对那些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和风格定位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理论点。

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还很年轻,回顾走过的路,也只是28年的时间。而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与主持的时间,虽然广播时间较长,但是,还是只局限在播报新闻的“播音员”层次上,对“主播”的探索几乎没有成型的研究成果,更不要说研究对外广播的电视节目的“主播”和“主持人”所驾驭的艺术之道了。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书里的探索与分析的总结,能为所有从业人员及准备献身于这一事业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启发业务能力的灵感。更希望本书能为即将开始对这一领域展开探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与研究员们,起到“投石问路”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林海春

2009年9月28日北京

听众听的不是你的声音是否动听悦耳圆润,

观众看的不是你是否漂亮英俊耐看,

受众关注的是你在说什么和怎么说。

同类推荐
  • 鸿雁高飞传忠诚

    鸿雁高飞传忠诚

    我是普通城民糊涂三毛,谨以工作之余拙作《鸿雁高飞传忠诚》(网络名《高端建议》),开启向党中央、国务院及部门高层真实反应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现象并拙诚可行性建议,力为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充分反映自我实事求是、客观民意、公正建言的诚实秉性,又不乏正直坦率、直言不讳、好管闲事的好汉作风,并着力充当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现象的优秀自由评论员而尽心尽责。
  • 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

    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

    本集所收拙作,寥寥数篇,所涉及者只是文化人类学领域中有限问题。自知质量不高,却多据亲自调查搜集之新资料,提出自己一得之见,或可忝列于“采山之铜”。人类婚姻家庭史是否仍能按国内流行的看法,划分成几个相继的发展阶段?母系社会必然先于父系社会吗?游牧社会必然与父系嗣继制度相联系吗?族群关系及相互转化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热点问题。族群认同的改变取决于哪些因素?是否[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少数民族原来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的?为什么少数民族普遍喜欢饮酒?《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一一告诉你!
  •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本书反映了2013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概貌,收入了厦门市宣传文化系统组织的调研成果和其它相关的工作成果,为读者从各个方面了解厦门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情况提供较为详细、全面的信息,为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平台,为厦门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服务。本书涵盖了2013年度厦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反映了厦门市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提出推动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规划、策略,对于推动厦门乃至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本书内容包括:“对外新闻报道及其特色”、“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社会问题与新闻报道”、“青藏采访札记”、“可贵的随时倾听”、“代表素质的可喜提高”等。
  • 天下对联奇趣妙

    天下对联奇趣妙

    本书着笔于对联形式与内涵的剖析,从感情色彩上点燃它奇、趣、妙的光环和亮点。书中各呈纷披的对联,奇在令人拍案的工巧立意与构思,趣在读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内涵特色,妙在别致、脱俗和独特技巧的运用,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读者可从中赏析其奇、其趣、其妙,领略对联艺术的真谛与精华。
热门推荐
  • 腹黑逆爱:初晴宛宛笙

    腹黑逆爱:初晴宛宛笙

    她不顾一切来到了这里,遇见了妖孽腹黑的他。牵扯进了一系列的恩怨情仇。才见面没几分钟,啥?要求她做他女朋友?她新搬公寓,纳尼?他住她隔壁?某次,她不小心发现了他的秘密,他一脸的危险。“你该不会想杀人灭口吧?”他随即邪肆一笑,“我舍不得。”他说,我爱她,不需要任何理由,我没有什么愿望,只希望她安乐一生。你不爱我,祝你幸福;你爱我,此生无憾。她说,知道我这辈子最后悔的是什么吗?是后悔没有早点遇见你。之前没有你的时光简直都白活了。你就像天边初晴时那一抹光亮,就像黄昏时的云霞,你的名字诠释了你。
  •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笑看天下之综漫综小说

    笑看天下之综漫综小说

    穿越伤不起啊!咦咦咦?你们叽里呱啦说的啥?日语?好哇!这次穿越连国籍都改了!好歹上次也是在中国的说……啥?综漫!帅哥多!唔!不管怎么说,既然老天爷让我来到这两个世界折腾,我就随了他的意吧!本文np,随心虐,看我心情。女主角苏笑,不圣母,不花痴,没心没肺,乐观坚强,强势霸道,腹黑毒舌……反正就是苏的有理!黑各种原配女主女配,偶尔黑帅哥。但这一切都要看我心情,心情不好我就自虐互虐反虐,心情郁闷我就虐原配,心情好我就来段温馨。
  • EXO之爱在你身边

    EXO之爱在你身边

    一夜之间,身份转换,从孤儿变成千金,一切的一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顾洛心,如同天使般的降临在他们的世界,她的天真无邪,活泼烂漫,就像罂粟一样牵引着他们靠近,一旦触碰就会上瘾,永远放不开手。然而,她从小到大都生存在那没有感情的孤儿院,导致她根本不知道感情是什么。各种欺骗,意外,误会,疼痛将纠缠她的生活,到底应该何去何从。让我们走进故事,以旁观者的身份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变化。
  • 千万别爱上我

    千万别爱上我

    我叫颜瓷,出生于黑帮世家。也许是成长的地方太过阴暗,我从小就喜欢阳光。17岁那年,我遇见了一个叫楚天阳的男人,你看,多巧啊,他的名字里有我最喜欢的阳光,就像是命中注定,我第一眼就爱上了他,可是,在我21岁那年我亲手杀了他。后来,我完全的告别了以前的生活,去了一个有着温暖阳光的小城,本以为会在那里平静的度过余生,却没想到又遇见了另外一个男人,故事又从那里开始``````1
  • 花季奇妙感情透视

    花季奇妙感情透视

    你也许会说,心理健康与否,只不过是个人的小事,和别人、和社会没有什么牵连,你说错了。比方说,如果一个人手脚不灵便,但心理健康,那么对于他的人格影响不大。因而,不论为了个人、家庭,还是为了民族的命运,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保持心理健康。
  • 四大公主的爱恋

    四大公主的爱恋

    四位公主和四位王子几人经过万千磨难,是什么给他们坚定的信念,又是因为什么他们彼此走到了一起,他们的感情充满了坎坷,他们心中的念头:不经风雨,怎么见到彩虹!
  • 总裁的冷娇妻

    总裁的冷娇妻

    “滚,我不会和流氓吃饭!”冷秋语冷冷地说“我只知道待会会和一个嘴硬的女人吃饭!”“你!”…“冷秋语,是不是要我死你才相信!”“莫南坤,你别逼我……”话还没说完,他的唇就先堵了上来,在她的嘴里霸道横行,将她的喃喃细语全部吞进肚子里…“请问,冷秋语小姐,你愿意嫁给温宁先生为妻吗,永远在他身边,无论贫穷或富贵,健康或疾病,生老病死,一生陪伴,不离不弃吗?”“…我…愿意!”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