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000000044

第44章 译文-书面戏剧/口头表演(1)

·Erika Fischer-Lichte著

·种洁、周靖波译

戏剧:文学的抑或剧场的?

在西方,戏剧基本上是以书面戏剧与口头戏剧之间的张力为特征。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戏剧究竟应被视为文学领域的书面作品还是剧场领域的口头作品,一直众说纷纭。因为亚里士多德将文学作品的戏剧与其在剧场中的表演截然分开,所以当代戏剧理论家总是将戏剧视为“多媒体文本”。鉴于文学理论向来忽视表演维度,所以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但是,基于这种方法而得出的某些结论则未必完全正确。

这是因为,从媒介和符号两方面看,戏剧的表演及其文学文本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戏剧及其固定的书面文本,属于单一媒介文本;而表演则至少是在两种媒介——舞台与演员——之间进行交流,属于多媒体文本。文学文本只包含性质相同的语言/书写符号,甚至于复杂符号(比如角色与情节)也只是在语言/书写符号的组合中产生;而表演则由多种性质相异的符号组成,既可能是语言的,也可能是非语言的(如摹仿、手势、空间关系、面具、服装、小道具、布景、音响、音乐等)。因此,戏剧的文学文本属于书面形态,戏剧的表演则属于口头形态。

戏剧及其表演在媒介及符号上的这些重要区别对于戏剧对白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戏剧对白——尽管它被置于固定的文学文本中——仍主要代表面对面的互动,从定义上来说,它应该属于口头形态的范围。其次,对白的语言构成可以相去甚远,其差异完全可以达到极端的地步,既可能是妙笔生花的华章,也可能是粗野无文的口语。因此,书面形态与口头形态之间的张力既有构成性,又有能产性,而且它在戏剧的文学文本及其表演的戏剧对白中都是完全相同的。

我们的观点就是从戏剧对白的这个独有特性中产生的。戏剧对白是一个独特的意义生产系统,该系统是由书面形式与口述形式之间特殊的更迭关系构成的。

在我们讨论的语境中,提供更为有趣且更加多样性功能的恰恰是表演中的戏剧对白。但是,由于这种功能更多地是由书面形态的戏剧对白所产生,所以,有必要事先系统地介绍一下与我们讨论的主题相关的书面戏剧对话类型。

文学性戏剧对白

所有的书面戏剧对白(亦即完整的戏剧文本)都被编织进了“主文本”与“副文本”之中。副文本可能仅限于给出说话人的名字——从而在谁拥有发言权方面发生变化——或延伸到规定一些细节信息,如说话人和听者的声调、摹仿动作、手势、体位及动作。在某些地方,它也可以扩展为有相当篇幅的独立的描写性文本。因此,每个文学性戏剧对白都由两种不同的文本系统构成(它们之间的冲突可以产生特定的意义):一是构成角色话语的系统,一是表示人物实际对话以外的行为的系统。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两种文本系统在意义构成上所起作用的不同,对文学性戏剧对白做进一步的区分。鉴于这类的规则暗含的可能性无比复杂,我们必须对以下两种情况做出基本区分:一种是对话的次文本仅限于给出说话者的姓名,该处的意义只有通过角色的台词文本,通过归属于他们名下的动作才能产生;第二种是除了列举说话者的姓名外,对话中还包含了一个合理扩展的次文本,它提供了构成意义的台词里所缺失的信息,而这个信息中的意义只有通过台词文本与次文本之间各种具体的矛盾对立的方式才能产生(这已经超出了归属于说话者名下的台词的范围)。

台词文本的主导地位因戏剧类型的不同而各异。在莎士比亚戏剧、法国和德国古典戏剧以及18世纪末的感伤剧中,这一主导地位的表现形式都有着程度不同的差异。

例如在18世纪末的感伤剧中,虽然也有面对面的互动,却没有指示口头形态的其他特征。其中,对于对话中的发话方、听者和情境都没有明确指示。但其对话模型乃是由不同的诗系统所建构的,在这些系统中,反映、去情境化、密集信息、精巧性都占据支配地位。直接交流的情境就是通过精巧的书面媒介展现出来的。

在德国古典戏剧中,台词文本的主导性所起到的作用明显不同。在这里,话轮转换系统得到了台词文本自身的承认。如歌德的《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1787),虽然所有的对话伙伴都以同样的风格说话(亦即无法根据话语的个人风格区别彼此),但发话者与回应者的交互转换十分明显,远甚于台词文本中姓名的更换,所以每一处为了表示说话顺序和说明话轮转换系统而指示的姓名都可以省却。因为这些都很容易从文本当中看出来。

一方面,台词的特点可以从它们之间的相互牵连、对语境的依存关系、表达能力和情感特征表现出来。第二文本通常是用来描述直接交流情境中非常典型的各种非语言符号,然而,在第二文本缺失的情况下,对话仍然可以进行。不仅如此,这时的所有信息都由以信息丰富、简要、复杂、精巧为特征,以具体的诗体模式为基础的对话的话语文本所提供。

第二种对白类型的意义是通过台词文本与第二文本的相互干预建构的,它总是指向比第一种更强的直接交流情形,因为在对话过程中,它明白无误地强调着对话伙伴在第二文本中使用的副语言学的、模拟的、空间关系符号。因为此处的指向非语言符号的第二文本中的语言学符号,与台词文本中的语言学符号相关联,所以其意义也只能取决于对话。要实现这一点,其方式却不是仅仅让对白文本占据绝对优势。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确立一种切实有效的系统化方法,那么将我们的讨论限制在两极之间是明智的。要么台词文本在对白意义的建构中比第二文本作出更多的贡献,要么第二文本对台词文本的意义起到制约作用。两种状况都存在:或是受到台词文本的绝对主导性的制约,或是受到第二文本的绝对主导性的制约(正如贝克特的《无词的戏》和汉德克的《未成年人想当监护人》中的情形那样)。

在18世纪的德国市民悲剧中,第二文本是通过指涉人物行为的舞台指示,作为戏剧对白的有机组成部分系统地组合而成的。例如在莱辛的《爱米丽娅·迦洛蒂》(1772)中,台词文本与第二文本相互补充,通过这种交替式的相互参照建构起对白的意义。第二文本可以通过列举摹仿动作和手势来强化那些表现在选词造句当中的情感,还可以通过对蓄意的动作的描写来填补对白文本中的空白。即便如此,话语文本还是被认为远比第二文本更加重要,因为不仅最重要的信息都是由它传播的,而且人物的情感也主要是通过它具体而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

与前两个例子相比,书面文本与口头表达之间的紧张关系明显降低,但还不能因此就说这里出现了直接交流情境的简单(书面)符号。这里的主要特征是自发性、参与性、情境的干扰、表现性、情感和过程的紧张感。这些特征主要都是通过台词文本和第二文本的相互干扰而形成的。它们实现了创造真实幻觉(亦即直接交流情境)的美学纲领。

另一方面,复杂性、缜密性和建构性等特点也不能被忽略。它们指向由人类的理性原则所决定的角色的思想,但角色的感情则属于自然现象,通过自然的身体表达出来。与法国和德国的古典主义戏剧相比,此处书面文本与口头文本之间的紧张程度大大降低,因此它将注意力明确引向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在自然主义戏剧中,这种紧张关系实际上被大大减弱,以至于人们可以谈及对直接交流情境的摹仿(以及相应的标记)。这里经常出现的是,第二文本中描写的角色行为与台词文本中角色表演的话语行动不相符。台词文本中的语言学符号与第二文本中所包含的非语言符号之间明显处于相互矛盾状态。例如,当角色语言表示“冷漠”或至少是“不感兴趣”时,角色的非语言行动却显得感情十分投入,因此就出现了第二文本的意义与台词文本相冲突的状况。

在18世纪德国市民悲剧中,第二文本的意义仅在于加强和补充主要文本,或使之具体化,它可以(在泛化或稀释的意义上)对主要文本的意义进行修正,甚至与之直接对立。人们可以将台词文本与第二文本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互补、具体化、修饰(强化或淡化)或对立。在任何情况下,戏剧对白的意义都只能通过两个文本系统之间的具体关系所导致的结果加以建构。

第二文本所承载的意义制约着台词文本的意义。这一点显而易见,因为前者指向在台词文本中未曾道破的角色的真实情感和内心想法。只有通过第二文本才能推断角色的对白策略,仅仅依据台词文本则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些内容。

同类推荐
  • 审美与管理视野中的影视传播

    审美与管理视野中的影视传播

    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美学”的名称是我们沿用了日本人的译语。18世纪以前还没有这一个学科。虽然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都有大量关于美学的论述,但是“美学”这个名称以及“美学”的第一个完整的理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提出来的。
  •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电影是民俗的一面镜子。影片中,婚殇嫁娶、灯笼火把、秧歌戏曲、皮影小调、朱门石狮、市井乡里,处处都是民俗生活的呈现。一方面,电影成为民俗的影像记载,而且是带有情感体验的影像记载;另一方面,民俗则为电影提供社会生活的斑驳质感,而且是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人居特色的文化质感。
  • 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

    中国直到东汉时期才烧制出成熟的瓷器,这是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史作出的重要贡献。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北方邢窑白瓷风靡一时。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个黄金时代,宋代**窑系除了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宫廷还建立了汝窑、钧窑、哥窑等官窑,生产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元编著的《中国瓷器》主要介绍了有关瓷器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说瓷、中国瓷器种类、中国瓷器史、中国**瓷器、瓷器的吉祥图案、瓷器的保养。
  • 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主要内容分为“父与子:领时代风骚”、“唐朝两位‘广大教化主‘”等章节。
热门推荐
  • Tarzan the Terrible

    Tarzan the Terrib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本书笔者将《未刻本叶氏医案》编为1180条,并打乱重新编排,把治疗相同病证的条文归纳在一起,分为72种中医病名,分列在温热病、内科病、妇科病、五官科病、外科病项下,又将讨论病机、治法、脉象、舌苔的条文归纳为“论病制方”“依法制方”“论脉制方”“凭苔制方”各节,还将为数不多的连续病案放在最后。本书是作者对《未刻本叶氏医案》多年的研究成果,既适合初学中医者阅读,又可供研究。
  • 浓妆绿抹

    浓妆绿抹

    在这个世界上,总能找到和你同样生日、同样长相的人,当你们相遇,各自的命运就会交错在一起……倪浓和宁浅绿即是如此,空有着真假难辨的外表,性格喜好却截然不同。但她们的人生经历相似得惊人:都在四月十七日出生,都在15岁纹身,都在画坛小有成就,直到二十四岁她们相认。故事以倪浓的场合为主线,宁浅绿的辅线穿插其中,将一个隐瞒了二十四年的秘密缓缓揭开——她们原本是一对孪生姐妹,因为一项所谓的科学研究被人为分开。罪魁祸首就是那个困扰了几代科学家的研究项目——“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哪个更重要”。
  • 异能蜜恋:校草的专属保镖

    异能蜜恋:校草的专属保镖

    纳尼?贝筱筱在被一群小混混袭击后意外地获得了异能体质?这是什么东西?居然还阴差阳错不知怎么的做了E市安氏集团第一恶少安冉轩的贴身专属保镖,“什么是贴身保镖?”“就是要时时刻刻贴着身!”这个集团恶少很蛮横,光明正大霸道地当众索吻,捏起下巴,薄唇一贴“唔唔唔……原来你是这样的安冉轩!”安冉轩霸道地索吻引起了全学院女生的不服,“凭什么你随随便便地就抢吻我家的安少!”,成了全民公敌。“怎么会这样!这个雇主我有点受不了”,安冉轩好像还玩不够,“怎么,这就受不了了?那要不要玩玩更加受不了的……”【各式美男各出奇招,高冷,腹黑,暖男,总有一款适合你!欢迎入坑!】
  • 伪次元

    伪次元

    公元2333年,人类搬离祖星愈百年之际。一部富含祖星时代动漫、游戏元素的网游横空出世。王二,一个来自21世纪的宅男兼穿越者。在网游中会有开创怎样的未(后)来(宫)呢?(现实、网游描写比例会酌情调整)
  • 名医贵女

    名医贵女

    *世人皆知,望岳县首富李家二公子貌比潘安,引众女子前赴后继。一身肥肉的苏涟漪是其中最让人恶心的一个,其结果便是惨遭李家侍女们群殴致死。*再次睁眼,灵魂已换成三十一岁的现代剩女医师苏涟漪。还没来得及庆幸新生,便要面对种种问题——肥婆?花痴?乡下流氓?这些字眼竟能落她头上!?难道这就是对老处女的天谴——硬塞她个便宜夫君。虽身材挺拔健硕,但那张脸……也罢,一个貌美身如猪,一个身壮面如鬼,天生一对!但这器宇轩昂的便宜夫君为何时不时散发一种慑人的压力?*片段一:一家四口,三个流氓,十里八乡无不闻风丧胆,引众人唾弃。管教约束不务正业的爹和弟便成了苏涟漪当务之急。用死去的娘亲威胁爱妻如命的爹,逼着十四岁的胖子弟读书习字。流氓苏白读书?没错,她就是要逼着流氓读书习字,也许,顺便考个科举。*片段二:半挂悬崖,圆月当空,四面狼嚎。就在苏涟漪以为自己要死之时,他竟出现了。挺拔的身材,千疮百孔的脸,一贯冷冰的眼神,却给她一种奇妙的安全感。“你是怎么找到我的?”她问。他不答,将绳挂于大石,攀绳而下,救她于危难。“谢谢你。”她感激涕零。他不语,默默将她背下山。伏在他宽厚的背上,她平静几十年的心湖乱了,这可如何是好?*片段三:苏涟漪在大厅据理力争,为苏家酒厂洗脱嫌疑。屏风后,两名贵公子品茗看戏。“玉棠,这便是传说粘你很紧的女胖子?”一身紫衣的俊美男子眯了眯桃花眼,饶有兴致。白衣男子,出尘如谪仙,清冷的眸中却满是不屑,“想来,她背后定有人指使。”紫衣男子用名贵折扇敲了敲桌面,“你若是不喜欢,给我玩玩如何?”他意有所指。一道隐怒现于眼底,“在下今日才知,原来京城首富叶家三公子如此缺女人,饥不择食。”*有一种爱,无关贫穷或富有;有一种爱,再华丽的辞藻也难以描绘;有一种爱,不用山盟海誓便可一生一世。本文一对一,丫头出品,质量保证,欢迎跳坑。
  • 遇见阳光男孩王源

    遇见阳光男孩王源

    秀源和王源,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情敌,但是,一大波一大波的坎坷向他们走来,他们的命运有事如何?请支持《遇上阳光男孩王源》
  • 新时代之异能掌门

    新时代之异能掌门

    三千流星降临地球。风云将起!谁能雄霸天下?
  • 巧断珍宝失窃案

    巧断珍宝失窃案

    比尔巴是印度民间故事中的著名机智人物。他实有其人,生活在兴起于印度半岛北部的伊斯兰教国家莫卧儿帝国(1526—1858)的全盛时期,是莫卧儿帝国最有名望的君主阿克巴(1556—1605在位)的重臣,官至宰相。他聪明过人,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是阿克巴的得力助手。他的故事数量甚多,内容涉及宫廷生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以他与阿克巴的趣闻、轶事最有代表性。它们在印度,尤其是北印度广为流传,历久不衰。
  • 载水一方

    载水一方

    流水无情似有情,傲眉一展与世倾,桃花林里弄纤舞,点点冷泪上心头。佛曰“明知没有结局,为何还要苦苦执着?。”我道“落红都能化作春泥,我为何不能生死相候?”这一世,终究逃不过一个“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