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7200000046

第46章 对当代戏剧的全景式扫描

——刘平《新时期戏剧启示录》读后

黎青

从1977年算起,新时期戏剧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它不仅早已脱下了“为政治服务”的战袍,而且从内到外又经历了多次蜕变。从冲破创作思想上的樊篱到追求艺术手法的创新,从回归现实主义传统到融入各种现代派与后现代派的精神,从意识形态定位到市场秩序的建立,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焦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追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组织编写了《新时期戏剧论述》(田本相主编),对将近二十年的新时期戏剧做了全面的描述。此后十余年,针对这片迷眼的“乱花”,又相继有各种专题戏剧史和戏剧家研究著述出版,其中又以先锋派戏剧研究在数量上占多数。刘平的新著《新时期戏剧启示录》(中央党史出版社2009年7月)显然与这些多数为学位论文的专题论著不同,采用了全景鸟瞰式的叙述策略。作者就像是一个对当代戏剧了然于心的导游,将名山胜水娓娓道来,既让游客们对一路风光有整体把握,又引导他们细细体味某些景点的特殊妙处;若遇到熟知这三十多年中国戏剧发展历程的读者,则更能引发共鸣。

刘平是关注当代戏剧创作和演出的有心人。多年来,他凭一己之力,出入于北京的各个剧场,用照相机、更用笔墨忠实记录演出状况,评述创作得失。读者在《中国戏剧》、《剧本》等专业刊物上早已熟悉了这位学者。《新时期戏剧启示录》可视为作者在21世纪对当代戏剧进行记录和思考的总结。全书共分七章:突破禁锢的繁荣与难以摆脱的局限;叙述角度的变化与表现手法的嬗变;反思中的整合与现实主义戏剧的深入;小剧场戏剧的复苏与发展;演出市场的开放与民营戏剧作作;军旅戏剧的突围;戏剧的新气象——校园戏剧的兴起与发展。前三章是对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期戏剧的历史流向的纵向记录;后四章则是对90年代初中期至新世纪兴起的若干戏剧现象的评述。

作者将现实主义的回归与深化和人的发现与人性的反思作为新时期戏剧的主线,并以这两项内容作为评价戏剧作品艺术成就的指标。的确,在“十七年”以及“文革”时期,戏剧的现实主义传统被逐步抛弃,戏剧与政治的关系被作了庸俗的理解,和政治舞台上的造神运动相呼应,戏剧舞台上越来越多出现的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诸神。在“文革”结束后,现实主义的恢复首先就是从人性的恢复着手的。《陈毅市长》、《报春花》、《秦王李世民》等名重一时的作品,无不力求写好一个“人”,力求再现生活的“自然美”;《风雨故人来》、《背碑人》、《沧海争流》等也是努力从历史的高度透视戏剧矛盾,从“人学”角度揭示冲突原因;甚至到了21世纪,《男人的自白》取得的成就也体现在展示人的社会性和动物性两者之间的巨大张力。

新时期现实主义的回归和舞台艺术的创新是同步的。《新时期戏剧启示录》在梳理新时期戏剧的主线时,也对新形式的探索给予了同等的重视。作者辟出专章,专门叙述新时期舞台叙述角度的变化和表现手法的创新。从《绝对信号》、《母亲的歌》等在推倒“第四堵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到《周郎拜帅》、《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等作品中叙述者的引进和与观众交流的加强,在作者笔下均有详尽的讨论。作者在此基础上还更加深入一步,论证了各种艺术创新都起到了深化主题的效果。如《街上流行红裙子》、《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等把主题宣示和理性讨论放在首位的剧作,一旦离开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探索,将无法如现在这样令人印象深刻。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抱着还原历史的初衷,去努力寻找早春枝头上最初的春意。如1979年上演的《陈毅市长》对戏剧结构的探索,同年《我为什么死了》中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转化”(第40页),翌年《屋外有热流》对各种表现手法“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第41页)式的综合使用,都昭示了后来戏剧探索的大方向。同时,他还重点叙述了《人民戏剧》1979年第7期发表的第一篇介绍外国戏剧的文章《盛行西方的一个戏剧流派——荒诞派》(作者萧曼)和《外国戏剧资料》在1979年的复刊,这样,不仅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剧作家追求形式创新时的历史场景,还证实了探索戏剧的出现与西方戏剧的介绍、引进之间的关系,更加令人信服地将戏剧艺术的繁荣与文化政策的开放结合在一起。

针对一些重要的戏剧现象,作者不仅力图全景式地展示它们的发展过程,而且还企图从百年话剧史的角度对之做更为深入的探索。例如,在论述新时期小剧场的复苏与发展时,本书就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法国剧坛入手,阐明小剧场运动的出现乃是为了抗拒来自商业的压迫,保持艺术的自由与尊严。20世纪20年代,中国话剧的先驱们在引进小剧场这一形式时,也是抱着同一态度。但小剧场在80年代的兴起,其原因则有所不同,主要是为了突破僵化的舞台形式,为话剧找回流失的观众。刘平从“写实戏剧彰显艺术魅力”、“寓言剧显示深意”、“题材的拓展”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四个方面总结了小剧场艺术的成就。(但笔者在读完这一章之后获得的印象是:前两项内容与小剧场形式并不一定具有必然的和传统的联系。因为新时期小剧场戏剧的兴起,除了主动进行艺术探索这一动机外,还有面对其他新兴演艺形式的冲击背水一战的意思,所以,在剧目选择方面,也就不一定围绕小剧场这一特殊空间为中心了。)又如在论述军旅戏剧时,该书也把视野伸向红军建立初期的活报剧、小话剧和部队剧社,从而为论述军旅戏剧的主题特色和形式特征找到了历史的依凭,更加突出了作为当代戏剧重要一翼的军旅戏剧的鲜明特色及其不可替代性。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直抱有复现历史场景的初衷,因此,全书的分析过程也就是史料的再叙述过程。为了如实再现从1978年至2003年这二十五年间中国话剧的发展态势,作者采取了两种策略:一是让作品直接面对读者。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刘平共阅读了五百多部剧本。他将这些剧本按照时代先后及其所负载的问题加以分类,进行详述,再现剧本的艺术空间,从而增强了全书的说服力;为了更真实地再现历史,作者还充分引述了作者、评论者的创作体会和批评文字,使行文显得更加翔实可靠。由于作者长期关注当代戏剧的命运,与民营戏剧和校园戏剧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书相关章节的内容更显得生动、细腻,某些段落(如对2000年林兆华戏剧工作室主办的《故事新编》的演出的述评,关于几届大学生戏剧节的演出评论)的叙述甚至充满了个性色彩和现场感。二是在主体意识制约下的引述。作者称,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他阅读的戏剧评论等理论文字多达二百万字。相关内容许多都在书中作了引述,这就给全书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不过笔者也注意到,行文中的引述大都是作为作者观点的佐证或补充而出现的,缺少不同的对质和交锋。这难免使人感觉有点遗憾。

作者在后记中称自己关注新时期话剧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所以,对此前的某些史实的叙述出笔误也就在所难免。例如对1977年流行一时的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的演出盛况的叙述就有瑕疵:“其间还去广西的老山前线为对越反击战的战士们演出了三场,同样受到干部、战士的热烈欢迎。”众所周知,对越自卫反击战从1979年2月开始,3月结束,这里的时间显然不对榫。另外,书中对个别曾产生较好反响的剧作(如吴祖光的《闯江湖》等)似乎来不及作必要的叙述,也属白玉微瑕。还有,可能是为了叙述上的方便,作者在某些地方将相隔好几年的作品归作一类进行讨论,似乎也缺乏非此不可的充分依据。

总之,《新时期戏剧启示录》是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它为新时期二十五年的戏剧发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全景式画卷,是人们走进历史、贴近话剧艺术的可靠向导,也是有志者进一步推进学术创新的新的基石和参照。

同类推荐
  •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世间每一生命,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生机自动,所得自天。这每一生命过程,在人,当然可以生发无数诗意;在动物,也可以体现生命本身的循环。黄斌的诗歌关注他个人的历史,血液,所在的土地,和包围他的日常生活。他以一个极其正常的平凡的人的姿态写诗。写出了一个个人。
  • 最美的自己在远方

    最美的自己在远方

    最美的自己在远方,青春是生命中最美的晨光,许多梦想正在生长,有阳光明媚,也有风雨起落。可是,有一些青春是我们所不了解的,那些如花的少年正经历着种种磨难,他们并没有因此辜负最美的年华,他们一直在努力,在成长。本书中没有单纯的说教,只是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把那份感动那份感悟直送入青少年的心底,从而使他们能鼓起铮铮的勇气,迎向人生的风雨。故事中有名人,也有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青春,是多姿多彩的世界,给成长中的青少年以启迪,给他们以温暖的力量和希望。
  • 中华散文珍藏版:牛汉卷

    中华散文珍藏版:牛汉卷

    飘逸,我以为只能凭感觉去悟知;要想捕捉到它难于上青天。它不是辞典里能查到的那个有定义的“辞语”,是难以形状的灵性或风骨。我的众多朋友之中,真具有飘逸气质的极少,聂绀弩可算一个,再想一想,还有一个蔡其矫。当然,还有别的一个两个,不会再多了。
  • 清徽吟

    清徽吟

    本书为作者的诗词作品结集。共收集作者新近创作诗词作品300余首,或写景,或写人,或写情,或写事,内容丰富,品味高雅,思想内涵深刻,其中一些诗词配以相应的书法作品,各具特色。二者相得益彰,文学性、艺术性、可读性并重。
  • 我想知道究竟有多远

    我想知道究竟有多远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路上”的故事。住在山里的小说家,忽然萌发了徒步走回城市的念头。路远,刮风,下雨,体力不支,都挡不住唐吉诃德式的热情。他艰难地走完上百公里的路,愉快地思索关于信念、信条、执着、坚守、拒绝的问题。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引人深思,弥足珍贵。
热门推荐
  • 道士捉鬼记

    道士捉鬼记

    师傅让我下山给一个人做保镖,顺便帮她驱驱邪。本来我是拒绝的,只是后来师傅说那个人是个衣着暴露的校花……“我是一个道士,你这儿狐媚子妖精,勾引我做什么。来,赶紧的,躺好脱衣服,让贫道为你驱邪,试试那邪物的深浅……
  • 倾城君王:杀妃临天下

    倾城君王:杀妃临天下

    她代替了她,羽扇阎王归来。辱姐,弑妹,建势力,女王回归谁与争锋?“君王,君王妃去了火烧皇宫!”下属来报。他却说:“带人去皇宫,煽风点火!”……“君王,君王妃去了攻打太极门。”下属又来报。他拍案而起:“欺她者,本尊定百倍换之!”他宠她上天,任她玩遍这天下。人说她是红颜祸水,顿时,尸浮三千里。
  • 婚不可欺

    婚不可欺

    廖凡白和沈妙之是在落叶纷飞的季节相遇,当时他们谁都不知道就因为他们的相遇,是他们纠缠、痛苦的开始。淡淡的哀伤,淡淡的幸福,或许这才是生活。
  • 花陌无度

    花陌无度

    她说:“对不起,我是来做客的。麻烦请让一让,我要回去了。”她说:“既然重生再世,那么定不负这繁华人生。”她说:“大千世界,苍茫人世,岁月悠悠,却只有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望着那明月,带给清风一缕思念。”她说:“假以时日,我当主人间沉浮,让世人昂首三观,唯自己君临天下,名留万古青天。”
  • 驭剑九天行

    驭剑九天行

    没人知道是为什么,修真界每三千年就有一次轮回大劫。距离上一次轮回大劫已经过去了两千九百年,作为在劫之人,能活在世上并不容易,哪怕是一位身怀青木龙珠、只要不砍头就不会死的修真者。自从得到那枚咬尾蛇指环,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人们说他是“天命之子”,“应劫之人”,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哪有什么狗屁天命?全他娘是人性!人性!人性!每个人都在被轮回巨轮碾压,但每个人都在乐此不疲地推动它!“不忍见你们如此辛苦,不如就由我来毁了它吧!”卫鹰平静地说,在他身后,无尽的虚空正慢慢裂成碎片……
  • 最后的梦

    最后的梦

    每个人死之前都有一些想做的事,未完成的心愿,有“人”专门为将死之人圆梦,殊不知.....
  • 我在爱情里落了单

    我在爱情里落了单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爱情也如此。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著,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慢慢凋零……
  • 火影:佐助的复仇之魂

    火影:佐助的复仇之魂

    写轮眼,可以察看查克拉的流动,复制别人的忍术,甚至将人锁在幻境里……万花筒,可以使用神威,拥有穿越空间的能力……轮回眼,引发世界的浩劫……但是,这条路注定是要用鲜血来铺就的,佐助的复仇之魂在身体内蠢蠢欲动,杀死父母的血组织“红莲”仍然没有线索……我还有九尾的力量,还有我要保护的女孩,即使是世界的末日我也不惧。
  • 末日血世界

    末日血世界

    当地球遭遇异变,黑暗笼罩大地,末日浩劫来临,无数人类变为行尸走肉,万物生灵化为嗜血怪物,是在绝望中哀嚎,还是在死亡中觉醒,残存理智的新人类,能否在这尸横遍野的血色世界中,创出一个新时代…………
  • 世界战记

    世界战记

    末世,一个怎么样的世界。是一个人人自私的世界,还是一个人人无私的世界。在末世,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做为一个人类活下去。末世,我还活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