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7200000034

第34章 从当年授课记录稿看瘦竹师的艺术分析(2)

五、卓越的戏剧技巧

所有的戏剧技巧都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提高观众的感染力、欣赏力。譬如有关前因后果交代的问题上,小说中问题不大,但戏剧中就不那么简单了。这里结合《雷雨》的作品实际谈谈如下几个问题:

(一)强调

在剧本中,强调这一点特别重要。有些关键性的情节不强调,观众就会忽略,就会对全剧的了解不够。这个剧本中有个角色“雷雨”没上场,但不可忽略。曹禺把“雷雨”作象征天地间的灾难。这看法并不正确,不过在全剧中作为气氛,可以加强戏的紧张。《雷雨》对某些细节也关注,如鲁大海在家里碰见周萍,鲁妈逼四凤发誓。在四凤和周冲触电死亡前,幕后已交代清楚,深映在观众心中,使观众产生一种预感。这些对欣赏作品来讲是很重要的。在道具上的强调有枪、药;在侍萍以鲁妈的身份和周朴园相认之前就有许多道具的强调来作为伏笔。

(二)发现与突转

这方面和希腊悲剧有许多相似之处。依靠发现,能使情节迅速地逆转,这是希腊悲剧的特点,后来通用了。曹禺在《雷雨》中的发现更复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指出“突转”与“发现”是情节的两个成分。他又说“发现”是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使那些处于顺境或逆境的人物发现他们和对方有亲属关系或仇敌关系”。至于“发现”与“突转”同时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为最好的‘发现’”。曹禺在“发现”中显得特别复杂,在于能让“发现”与“突转”同时出现,成为戏剧发现中“最好的”。《雷雨》中的“发现”有几点:侍萍发现周朴园,再发现了四凤的事,周萍和四凤发现是兄妹关系,繁漪发现鲁妈就是侍萍,于是有了情节一次次突转,最后急转直下,有了向大悲剧的突转。值得提一提,曹禺在这里埋有着近代的遗传观点的因素。

(三)气氛

气氛在剧本中包括舞台内部和外部。内部的是布景、效果。《雷雨》的第四幕中,周朴园一个人很感到寂寞、孤独,发现钟停了。钟每天是由四凤开发条的,现在四凤被辞退了,这个家也一切都凝固了,一切都要死亡了。这里有气氛的创造、渲染。

除了以上三点,我们还可以补几点。先说交代与穿插。交代就是戏剧情节如何交代过去的事,这是有巧不巧的技巧的。交代一定要为当前人物的活动、行动服务,并且要应合。小说是描写已经过去的事情,而戏剧则是描写正在发生的事情。别林斯基是这样说的。因此戏中情节的交代是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观众是要从过去的事上看到发展,这就有巧不巧的问题了。曹禺这方面是颇处理得巧妙的。矛盾冲突的发展必须使观众看到它是活的发展,才能吸引人。这也是技巧。要这样做就要讲究每一幕的高潮和整体的高潮。《雷雨》的几个小高潮和最后的大高潮很值得研究。再说场面的穿插。从人事看,老是这两三个人来对话会无味;从情绪看,老是欢乐、老是悲痛是单调的。人的多少与悲欢,曹禺很注意协调。人物所处的环境是不是很具体,主要是表现人的精神环境,是气氛的问题。这气氛是从何处产生?是从人的性格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曹禺在《雷雨》中,这方面也是处理得好的。

《雷雨》卓越的技巧,特别显示在语言上。语言是否性格化?这不单指各人的话和身份要非常一致(如繁漪说:“一个女人不能做两代人的妻子!”语法、句子长短、语气都值得分析),并且还要讲究节奏感。戏剧语言是诉之于听觉的。总之,曹禺在《雷雨》中的语言突出的成就是高度性格化,富于动作性,声调铿锵,节奏鲜明,且富于诗意境界,是文学的和舞台相统一的戏剧语言。

所以,我们才称他为“戏剧诗人”。

二、几点感想

上面这一则瘦竹师授课记录,我觉得自己还是忠实于原貌的。瘦竹师的授课同他的演讲一样,几乎没有废话,记下来就是一番经过字斟句酌的好文章。先师之记忆力惊人,许多引语都背得出来,所以听他的课只要认真记录,大都不会走样。当然,有些例子,当年我没有详细记下,特别是曹禺戏剧语言的例子,先生举了不少,我疏懒而没有多少记下,是件憾事。

我不是研究戏剧的,对曹禺也只读过他的剧本,更谈不上研究了。但今天我重新读这一则瘦竹师近五十四年前的授课记录,感想还是不少的,兹略述几点于下:

首先,从这份记录稿可以使我们受到一个启发:文学史的讲授必须体现为史论的结合,不要满足于史事的转述,史料的引证与堆砌,更不要渲染趣事逸闻,而把它看成是对这一段文学史存在的内在规律探讨。

其次,顺上面这点而来的是瘦竹师的实践提醒我们一点:一个文学史的研究者必须具有各文学门类的专业理论,淡化点社会文化思潮,淡化点流派社团内容介绍,深化点作家作品分析,而要这样做,没有文学各门类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难以深入的。

再次,瘦竹师的授课记录稿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文学研究的新思路。如谈到曹禺的戏剧创作所受西方的影响时,他提出主要的影响是观念上的,受西方戏剧大师表现手法上的影响当然也该肯定,但毕竟是次一步的。这启示我们:谈影响,谈借鉴,头等重要的是在艺术思路上。这可是五十四年以前提出的,可说是先哲之论。

除了以上三点以外,我特别感到瘦竹师在艺术分析上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艺术分析不外乎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表现世界三个方面。瘦竹师在分析《雷雨》时,是牢牢扣住这三个环节的。认识世界的宿命论,把握世界的循环论,表现世界的性格冲突论,正是瘦竹师展开分析的三大环节,它们处在递进式的逻辑关系中,使这场分析高度系统化。

艺术分析要求于分析者须有专业理论修养。瘦竹师对文学理论本就很有造诣,给我们开过《文学引论》课,深谙文学存在的内在规律。至于戏剧美学,更是他毕生从事的事业。因此,在对《雷雨》作分析中,特别是文本构成的分析中,提出许多专业性极强的理论术语,使《雷雨》的艺术分析成了戏剧美学的缩写,至少我个人就受益匪浅。对这些专业理论在文本分析中的使用,瘦竹师还抓主要的,如戏剧冲突主要是性格的冲突,就把整个《雷雨》在表现真实世界的问题全纳入一个系统中了。

三、对艺术分析的契入点——结构考察的特别重视

我特别要提一提瘦竹师对结构艺术的重视,可惜这个记录稿中对《雷雨》的结构艺术限于授课时间没有充分展开,但瘦竹师重视结构艺术是一贯的。记得1956年南大“五·二〇科学报告会”上,他作了《论艺术技巧》的长篇报告,认为技巧分两大类:概括的技巧与表现的技巧。概括的技巧他原先称构思的技巧,改得好。这是结构的问题——当然这是出于大结构观念。他分析《雷雨》,引了《雷雨·序》中的一些话,再深入考察两代人循环的人生悲剧,这其实就是大结构的分析,是结构艺术中的生活概括问题。我认为迄今为止还很少有人从生活概括的角度来论结构,先师这一提法是富于原创性的。谈谋篇、布局是小结构的分析,瘦竹师也十分细致深入,如前面已提及的,他对《雷雨》第一幕的结构分析就很成功。但我还想结合授课记录稿中瘦竹师对其他作品的结构考察,来深入探讨一下先师的艺术分析功力。

这里先引几条先师针对一些作家作品谈结构的话:

在谈夏衍的剧作时,他说:“夏衍总是把戏剧概括生活的用心全放在关键性的政治冲突中。”

在谈洪深的《赵阎王》时,他说:“这个剧本把几十年来社会的发展表现了出来,因此结构布局上很特别:第一、第九幕相呼应,第二至第九幕是倒插进去的,把赵大过去的行为重演了出来……可以看出这个剧本结构是受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琼斯王》的影响的。”

在谈艾青的叙事长诗《雪里钻》时,他说:“这首叙事长诗在剪裁、选择场面时,总是根据最能表现马的特性以及这种特性在战斗尖锐时能充分展现为依据的,这里有艾青的机敏和特有的诗歌概括技巧。”

在谈巴金的《家》时,他说:“《家》在结构上存在一些缺点:由于过分(注重)心理描写,使小说的矛盾冲突开展得很慢,差不多主要矛盾是在二十章以后才展开,如觉新和梅的事、鸣凤的死,都在这以后。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的性格是好的,不过过分繁琐不好。这不仅使生活概括的具体性受到限制,也使谋篇、布局显得平淡和松散。”

瘦竹师在分析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时,特别赞赏这部作品的结构,并做了相当全面而深入的考察:要谈《子夜》就要着重分析《子夜》的结构。

如何介绍人物、展开情节,使读者知道被作家概括出来的是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内容,这对长篇小说作家来说要煞费苦心。这也意味着讲究结构对长篇小说特别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子夜》的结构。

《子夜》的主角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他为了振兴民族工业拼命地干。他能干、有魄力,靠一颗雄心和各方的努力干起来了。可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他的奋斗会遇到很多困难,最终还是被打垮了,落得个悲剧的下场。这是《子夜》合乎生活逻辑的情节线,也是结构艺术的最高一个层次——对全局的概括。

顺着这个全局,茅盾又展开了各个部分与全局相应合的布置,这主要是指人物与人物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条情节线,与全局即主导情节作有机应合的考虑。

主角吴荪甫的这番事业同经济现象、军事、政治都脱不了干系,因此为了写这个人物的命运,即要写种种社会环境,在各个环境中展现各类人物和他们的活动,作为社会因素交织起来。因此从第二章以后,小说就充分展开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描写。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通过政治、军事反映出来的事情很多:一、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不能振兴;二、民族工商业深受国民党政府苛捐杂税之累;三、工人为要求加工资而罢工,民族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矛盾尖锐;四、中国社会的另一半农村也一片动荡,农民反抗地主的剥削;五、1930年“中央军”和“西北军”打了起来,人民灾难深重。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矛盾形势必须要表现充分,而由此引出的一系列人物和事件则更要具体表现:如资本家投机倒把,买空卖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寄生虫交际花之类与资本家的腐化堕落生活;资本家的家庭生活,太太、小姐们的精神状态,等等。

这种种正是一个大结构——生活概括中必须考虑的。而这样的生活概括对于长篇小说来说,在全面展开前必须有一个全局的浓缩提示,让主要的人物登场,他们间的关系初现端倪,各条情节线的“线头”亮出来。这些任务就全落在第二章上了。第一章是个象征性的引子,借着吴老太爷的眼光来看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作者是要借此显示僵尸样的封建势力一碰到资本主义社会就要垮。当然这一章为第二章中吴公馆的吊丧,让各类人物趁吊丧而登场作了铺垫。这一来,第二章也就借机会完成了对全局的浓缩表现,亦即对上面几个方面作广阔而复杂的画面展开,特别还为农民的暴动和工人的罢工埋下了伏笔。

这里显示着茅盾在《子夜》的结构第二层次即谋篇上的功力。

现在我们再对作为全局浓缩表现的第二章来具体考察一番。这一章活动的空间集中在吴公馆,在这个空间里茅盾设置了一个又一个场面,像一个个电影镜头一样扫描过去,但它们又并不是孤立的拼合,而是环环相扣的有机安排。茅盾在《关于〈新事新办〉等三篇小说》一文中说:“大凡写热闹场面,既要写得错综,又要条理分明,既要有全场的鸟瞰画,又要有个别角落,以及人物的特点。”此话不错,是经验之谈。这更能见出《子夜》的结构在第三层次即布局上的成功……从以上所引材料看,瘦竹师分析《子夜》的结构也是很有结构层次感的:从第一层次的生活概括到第二层次的文本谋篇,再到第三层次以第二章为例的布局,一场场考察过来,可说是层层递进的。特别是分析第二章有关布局的有机性以及这一章对这部全景式长篇整体结构所具有的价值,尤见细致、精彩。已故同窗叶子铭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过《论〈子夜〉的结构艺术》一文,显然受瘦竹师授课的启发。只不过子铭的分析更具体、全面而系统。我也是深受先师这种从结构考察入手论评作家作品之影响的。我的一些作家、作品研究的长篇论文,如《论艾青诗的意象世界及其结构系统》、《论〈离骚〉的生命价值追求系统》等等,都是从结构入手展开的。我还对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的长篇小说《南方有嘉木》等做过论评,也是像先师分析《子夜》那样做的。最近我出版了《中国诗学》的第一部《形式论》,它分三卷,上卷就是《结构篇》。可惜我对这场汉诗结构的探讨并不很成功。不过这也表明我受先师的影响,对结构艺术十分重视。

同类推荐
  •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郑万鹏所著的这本文学史,并不着意于“全面”,也不像别的著作那样特别看重历史分期,而是注意择取在当代文学的五十年发展中的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学事件和文学环节,予以评述。例如本书很重视“建国文学”的研究,提出了“建国文学思潮”的概念(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无可商榷之处),并对此进行了饶有新意的概括,指出这些作品“表现出历史的整体感,表现了饱经动荡与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于稳定局面的衷心欢迎”。像这样的立论和判断,本书多有展示,正是作者学术勇气的证明。
  •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本书从译介学的视角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阐明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译介和应用过程中的“原件失真”现象如何反映了中西的文化差异。
  • 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掌声总在成功后

    掌声总在成功后

    本文题材宽泛,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市井百态,从IP精英到美国总统,跨度虽大,但都津津有味,入情入理,毫无生涩牵强之感。书中有励志的“鸡汤”,抒情的美文,诙谐的戏说,构思精妙,富于哲理,尖锐而不偏激。无论从容不迫的名言警句,信手拈来的中外典故,还是发人深思的金石之论,匪夷所思的突发奇想,都闪耀着哲理的光芒,以真知灼见使人“脑洞大开”。
  • 孤旅

    孤旅

    这部诗集着意内在情思的直白坦露,并蕴含着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高扬的生命意识,长于用平实的生活语言暗喻哲理,又以意象符号创造艺术意境,因之这些诗超越了繁复的意象而实现了更高层面上的语义简约,使之成为淡泊诗人独抒性灵的精神自传。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系统人生

    重生之系统人生

    系统的来历无从考究,对于一个宅男来说是希望还是阴谋?重回2009,崛起从《哈利波特》开始。
  • 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

    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

    本书运用作者首创的对称经济学的方法与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主体性发挥为主导,以再生型经济与配置型经济的区分为基础,以效率与公平的一致为核心,以主客体的对称关系为脉络,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生产关系发展与生产力发展、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对称为框架,围绕一系列热点问题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现象与本质、原因和结果、现状与趋向作出中肯的分析与解析力图为中国经济的解析与重建、中国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方法论基础,同时也为对称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供了经典案例与可行的实践模式,从而充分显示了对称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心灵茶座之龙脉

    心灵茶座之龙脉

    杨莘凌是万国传颂集团董事长的独生女儿,在一次网游比赛中认识名校高材生爱新觉罗.翰宇,二人成为师徒,报考志愿时相约在Y名牌大学见面,后因父母空难离世,莘凌躲避争夺遗产汹涌而至的族人无奈赴英国求学,失信高考之约。莘凌毕业回国前,向翰宇表白,与翰宇约定机场见面,翰宇却为救前女友戚琅琅意外失去右臂,重伤入院而失约。五年后,莘凌成了有名的神经外科医生,与集团总经理董梓浩准备步入结婚礼堂,却突闻当年父母双逝所苦寻的清朝龙脉下落。莘凌为接近“龙脉”,化名“心雨”应聘成为“心灵茶座”的员工,深入接触后却发现充满神秘的老板竟是著名的心理学家CM(Cosmos),再次成为师徒的二人摩擦不断,第三次约定悄然开启……
  • 功夫巨子

    功夫巨子

    在经历宗门被血洗后,林恒为了躲避追杀,逃到了绵延千里的神农架地域,但尾随而来的强大敌人将他逼到了死角……绝处逢生,逆天崛起,美女如云,武道极致!“何为功夫?”“以血肉之躯突破本体桎梏,感悟规则,掌控大道之法。我既不死,永生不灭。”
  • 校草的15岁未婚妻

    校草的15岁未婚妻

    “我们回来啦”若影静和她的闺蜜异口同声的说,但是风若静似乎不知道危险.....
  • 蠢萌校花甜甜爱

    蠢萌校花甜甜爱

    从小就被世人称其天才女童,却被爸妈逼着上学。初来乍到,还请多多关照。看小仙女如何从校园蠢萌小白变成腹黑校花。看腹黑校花如何成为男神收割机。
  • 被辜负与被拯救的

    被辜负与被拯救的

    同样是爱情,她父亲母亲的爱情使他们先后痛苦地离世,她和他的爱情却使她在受尽屈辱和折磨后甘愿苟活于世。爱情,对她父母来说,是枷锁和毒药,对她来说,却是摆脱枷锁的钥匙,和解药。女主人公陈蓝的一句话可以概括本文:“我给我母亲洗清了耻辱,却给了我父亲一个更大的耻辱。”
  • 吾本逆天:至尊公主殿下

    吾本逆天:至尊公主殿下

    正是因为世界的蛊惑,所以才会有神志的清明。有了黑暗的存在才会出现光明,是因为对比才能显现。只有死亡才能出现新生,本就是法则之力的束缚。生长于现世,隶属蛊惑的罂粟之花,只有当受到其引诱,完全迷失了之后,才知道应该神志清明。曼珠沙华,血色彼岸花,安静的生长在黄泉路上的死亡之花,只有当死亡,看到这片黑暗的血色时,当思念化作养分时,才会知道黑暗与死亡从未脱离,只能珍惜下一次的生。纯洁的白色之花——曼珠沙华,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花香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唯无法唤起思念,见此花者,恶自去除。
  • 负责到底

    负责到底

    他为了躲避妈妈安排的相亲,不管三七二十一钻进了管家女儿的被窝,这下可好,这每天跟在自己屁股后传情书的小Y头却已长大成人,不再是那乳臭未干的黄毛Y头了.怎么办怎么办?装作一切没发生,还是负起责任?................她明天就要出国留学了,闺中好友约好今晚一起出去庆祝,正当她换衣服的时候,却发现有人在敲门并不由分说地闯了进来,她只得光着身子躲进被窝,没想到他也二话不说,掀开她的被子就钻了进来.怎么办?怎么办?她被这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色狼看光了,早就知道他花心,但兔子不吃窝边草啊,怎么他竟打起她的主意来?
  • 热血至尊

    热血至尊

    屠龙配英雄,逍遥悟大道,噬魂压众魔,三宝隐匿天地间,得其一可定天下,三兵聚齐,三界平定。乱世之中,群魔汹涌,上天有好生之德,英雄横空出世,济世苍生。修行路上,恩怨情仇难割舍,终抛弃世间杂念,历尽千险万难,成就无上正果,普渡众生。三宝齐聚义,六戒安天下,大道常安稳,世间真情在。与著名网游《热血传奇》朝相辉映,一部不为人知的神话传说恢弘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