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7200000002

第2章 论歌德的《浮士德》与徐晓钟的《浮士德》(1)

吕效平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排演《浮士德》,是近年中国剧坛的一件大事。此事之大,不仅由于《浮士德》是德国文学巨匠歌德延续60年创作而成的“巨大的自白”,是与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并称的欧洲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尤其由于该剧由当代中国戏剧导演艺术的旗帜人物徐晓钟教授执导。二十多年前,晓钟教授执导的《培尔·金特》打开了中国话剧及其观众的视野,是那个令人振奋的思想解放年代的令人振奋的标志性戏剧艺术成果;他指导改编并执导的《桑树坪纪事》虽然诞生于“新时期”末,但至今仍然处于当代中国话剧的艺术峰巅——作为一部表现当代中国的悲剧艺术作品,同时作为一部成功融合“斯坦尼”和“布莱希特”这两个中国话剧最重要的剧场艺术理论资源的舞台作品,我不认为在“新时期”终结后能有一部话剧作品堪与比肩。

晓钟教授还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最有成就的戏剧艺术教育家,他的弟子蔚然长成当今中国戏剧导演的主力,其中不乏身处前沿的一流导演。可以说,徐晓钟的剧场艺术思想与方法,就是中国当今话剧舞台艺术的主流思想与方法。因此,八十高龄的徐晓钟教授再次出山,在中国话剧舞台上执导西方伟大的文学名著,无论其成功与否,都必然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文化艺术事件。这一重要的戏剧事件还因当年黄佐临先生邀请晓钟教授“来上海排《浮士德》”并欣然允诺担任艺术指导的约定,罩上了温暖的情感色彩——一代大师黄佐临已然仙逝,但他的艺术梦想始终被他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弟子和传人们惦念着,被身居北京的当代导演艺术宗师惦念着。伟大的《浮士德》是中国话剧的一个梦!

稍早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浮士德》的上演,中国当今著名的实验戏剧家孟京辉推出了他的新作《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就《浮士德》所追求的神圣感和《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给人的粗俗印象而言,我相信很多人会认为把这两部戏放在一起谈论是不妥当的。在北京市剧协举办的一个论坛上,我就曾遇见对于《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极度反感的戏剧艺术家,我知道他们并不在少数。但是,无论如何,徐晓钟的《浮士德》和孟京辉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剧场效果的反差之大,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这一印象又由于主流媒体和评论对它们的反应与它们在剧场造成的效果截然相反而大大地加强了,使我忍不住持续地在心中问自己:一边是所有在剧场看过《浮士德》的我的朋友和学生,在我问及他们时,都告诉我说“看不进去,剧场反应冷淡”,但是主流媒体和评论,包括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网页论坛版上的发言,却都对这个戏表达了很高的敬意;一边是《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的每一次演出都热烈地点燃了剧场,许多看过它的青年朋友都向我赞不绝口地推荐这个戏,但是与年轻的戏剧观众不同,主流媒体和戏剧界对这个戏的反应却是冷淡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网页论坛版上的发言几乎一边倒地反感这个戏,有人因为对这个戏在青年观众中所受到的热捧感到失望,把它称为“一件皇帝的新衣”。

在一部其神圣追求赢得了普遍敬重却没有激活剧场的戏剧作品和一部热烈地点燃了剧场却很粗俗的戏剧作品之间,有没有一件所谓“皇帝的新衣”呢?任何一个真诚的艺术追求,不论最终是否名实相符,都不应当被称作“皇帝的新衣”。重要的是:如果说徐晓钟教授执导《浮士德》是2008年中国剧坛的一个重大事件,那么,我感觉,晓钟教授的神圣追求和孟京辉的率性粗俗在当代中国戏剧评价体系与活生生的剧场里截然不同的命运,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重要现象。我希望自己不久能够撰文讨论《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本文将只讨论晓钟教授的《浮士德》。

彼得·布鲁克在他那本著名的《空的空间》里,把戏剧区分为神圣的(Holy)或粗俗的(Rough)、僵死的(Deadly)或当下的(Immediate)。“神圣”和“粗俗”是戏剧的两个源头,无论从戏剧史上看或是从人的心理机制上看都是这样。神圣的戏剧,源自我们超越形而下感性生活的平庸,追求其背后价值与意义的努力,“是追求无形之物的渴望,追求比最充分的日常生活形式更为深邃的现实的渴望——或则是追求生活中失去的事物的渴望,事实上是庸人反对现实的渴望”。粗俗的戏剧,则源自我们摆脱生活的严肃意义,追求狂欢的欲望。“如果在神圣的戏剧所创造的世界里,祷告比打嗝要真实的话,粗俗的戏剧却与之相反。打嗝成了真实,而祷告则会被看成是滑稽可笑的。”古希腊悲剧主要源自于人类对生活之神圣意义的追求,而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则主要源自于逃逸神圣统治的民间狂欢。神圣和粗俗这两个戏剧的出发点,无论作为心灵的还是作为历史的,它们的价值是平等的,无所谓高下。难得的是能够像莎士比亚那样贯穿粗俗与神圣,既粗俗又神圣。然而,如果粗俗把戏剧降低为纯粹的娱乐,戏剧便在这娱乐中死去了——“真正的娱乐性戏剧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神圣的追求也不能保证戏剧的生命力——“任何地方都不像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那样,能够使僵死的戏剧悄悄地找到安稳、舒适的安身之处。他轻而易举地控制了莎士比亚。我们观看优秀的演员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他们的表演似乎无懈可击,他们生气勃勃,光彩夺目,剧中有音乐伴奏,每个人的穿着打扮都与最佳古典戏剧中所要求的一模一样。

但私下里,我们却感到这种演出无聊得出奇,在心里不是埋怨莎士比亚,就是埋怨这样的戏剧,甚至埋怨我们自己。使事情更糟的是,总有一些头脑僵化的观众,出于某种特殊原因,对缺乏强烈感甚至缺乏娱乐性的戏表示欣赏,就像那日复一日埋头于古典作品研究的学者,他之所以抬起头来微笑,是因为在他自己试验并论证的他钟爱的理论时,没有碰到任何干扰,他可以低声吟诵自己喜爱的词句。他从心里真诚地希望有一种高于生活的戏剧,他把一种理性上的满足和他所渴望的真实体验混淆了。”重要的是在舞台上获得“那个能够将作品和观众连接起来的成分——不可抗拒的现场的生命”,使整个剧场“活”起来。这就是“当下的”、“直觉的”戏剧。这种戏剧是稍纵即逝的,它不存在于演出开始之前,随着演出的结束它也即刻消逝了,它仅仅存在于每一次演出进行的每一个瞬间;这种戏剧使整个剧场成为同一个生命的有机整体,演出者和观众共同创造了这一个生命,演出者的使命就是激活观众成为剧场现场生命的另一半。要做到这一点,戏剧的主题必须能够拨动观众的心弦;这个主题必须被鲜明强烈地表现出来;要不断有令人惊奇的舞台手段强化被表现的生活与心情;最后,强大的生命力总是粗俗与神圣的真正贯通——一切生命都具有粗俗的特征,只有思想才可能是纯粹神圣的。

徐晓钟教授的导演方法之一,是为每一部作品寻找和确立一个“形象种子”,他说这“是一个演出形象化的思想立意,它是概括思想立意的象征性形象,是生发整个演出的各种具体形象的种子”。他为《培尔·金特》确立的“形象种子”是“一只没有罗盘的破帆船”——“在汹涌的浪涛中颠簸,几经旋转,最后船底朝天,终于被冲上了沙滩……”他为《桑树坪纪事》确立的“形象种子”是“围猎”——桑树坪愚昧的村民们,每一个人都既是围猎者,又是被围猎者。这两部戏的“形象种子”,尤其是《桑》剧的“围猎”,既准确地揭示了戏剧情节和人物描写的内在主题,又为这个主题确立了鲜明而强烈的艺术形象,在激活表演与观众,创造剧场当下生命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这一次,他为浮士德确立的“形象种子”是“漫漫大海的苦行者”——“给我们的人生奋进一些思索!”“漫漫大海”是漫长曲折的人生之意,“苦行”是苦苦追求、探寻目标之意。徐晓钟这一“形象种子”所揭示的主题,实际上是当代中国思想界、文学界对歌德《浮士德》的一种流行的、普遍的解读,在这里,晓钟教授所作的,只是赋予这个抽象的、观念性的阐释以一个具体的、视觉性的舞台形象。在这部鸿篇巨制中,浮士德由于对学问的怀疑与厌倦,走出书斋,先后经历了爱情、宫廷政治、追求艺术和改造山河等一系列事件。漫漫人生,不倦探索的主题,或可蕴藏于这一系列的事件之中,需要这一系列的事件方能充分表现。但这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出,仅演作品第一部,即浮士德厌倦书斋,堕入爱情,直至与爱人生离死别的部分,所有这些在舞台上展开的情节并不足以呈现戏剧主人公在漫漫人生中苦苦探寻的主题。导演所欲表现的这一主题,在演出中,主要是通过浮士德直接抒发对学问的怀疑和对书斋的厌倦之情以及他在爱人死后跋涉于海边,宣告自己已然“苏醒”,懂得了“行动”的意义,要“永远向最高的追求迈进”,如此表白出来的。相反,戏剧的核心情节与高潮,即恋爱和离别,在与作品第二部所描写的种种经历脱离之后,与“漫漫大海的苦行者”形象十分隔膜。观众关注并深有印象的,主要是浮士德堕入性爱的激情和这一激情导致的骇人恶果,而不是他在激情幻灭后的宣言。与葛蕾卿的爱情悲剧是歌德《浮士德》中最能打动情感和最具戏剧性的部分,如果在海边跋涉与沉思的“形象种子”并不适合于这个激情的悲剧故事,那么,这个未被主题照亮的爱情故事只能是司空见惯的、平庸的,自身尚未被激活,更不可能具有激活剧场生命力的能量。

作者明白地告诉我们:《浮士德》是一部悲剧。什么是悲剧呢?在古希腊人看来,一是看上去有价值的人物“由顺境转入了逆境”,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毁灭,由此揭示了人生或人性价值的有限性。人作为一种物质存在,与宇宙间的任何物质一样,都是有限的。二是严肃地描写高贵人物的故事。前者是精神层面上的悲剧性,后者是形式层面上的文体规范。虽然有些古希腊悲剧,例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伊翁》,主要是在形式层面上满足了悲剧的文体规范,但是古希腊悲剧的水准却是由《阿伽门农》、《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等充分表现了人生和人性价值有限性的最杰出的作品标志着的。在满足精神层面的悲剧性上,源自中世纪民间狂欢的莎士比亚戏剧也与古希腊悲剧殊途同归——19世纪英国学者布拉德雷曾经成功地论证过,莎士比亚悲剧虽然杂糅着严肃与滑稽,在文体风格上与古希腊悲剧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却在表现高贵人物的毁灭性上,从而也在表现人生和人性价值的有限性上,与古希腊悲剧保持了精神上的一致。

相反,刻意模仿古希腊人的17~18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仅仅在严肃地描写高贵人物这一文体形式上学到了古希腊人,而与古希腊人和莎士比亚所感觉到和表现出的精神层面的悲剧性相当隔膜。他们把文体意义上的严肃性当成了高贵人物的严肃性,把宫廷和贵族的严肃意义当成了绝对的、不容怀疑的东西。这样一来,他们的悲剧便蜕化成了宣传他们“永恒”价值观,教化臣民的正剧。新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之作和代表作《熙德》最初就被明示为“悲喜剧”(tragi-comédie)。在这里,“悲喜剧”的意思并不是指像莎士比亚戏剧那样严肃风格和滑稽风格的混合,而是指一方面严格保持悲剧文体的严肃风格而另一方面避免了高贵主人公的毁灭,根据“诗的正义”(poetic justice)的宫廷信仰,仍然给他们以幸福的结局。

路易十四时代法国人精神的委顿使他们误把当代宫廷的趣味风尚看成了绝对的、永恒的、不容置疑的东西,他们无法像精神健旺的古希腊人和莎士比亚那样,看穿“人”作为一种物质存在的有限性。迷信宫廷趣味的不朽,使得路易王朝及其治下的臣民们幻想自己已经找到了人生事业与人性中的终极真理,从而能够幸运地避免人生和人性的悲剧性与喜剧性,他们用被阉割了的悲剧内容,即后来被黑格尔称为“没有多大的根本的重要性”的“戏剧体诗的第三个剧种”——“正剧”,替换下古希腊人所迷恋的悲剧性,一面嘲笑海峡对面的莎士比亚不表现人间和人性的正义却热衷于揭示其无常的“不道德”,一面用悲剧文体的严肃风格把自己的王朝在舞台上装扮成神圣的样子。

同类推荐
  • 中华谚语(第六卷)

    中华谚语(第六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春晖秋月:项宗西散文随笔自选集

    春晖秋月:项宗西散文随笔自选集

    我赞成简洁,开门见山,言之有物。我们的人生已被“千头万绪的繁复而耗尽”。华丽的包装,冗繁的铺陈,统统应该摒除,就像一条小溪,不深,清澈得让人一眼能看到底。
  • 乡情

    乡情

    隆德是块文脉旺盛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活跃着一批文化艺人,崔继鹏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的这本散文集读后让人回味无穷,质朴、厚重的文字,充满灵性的歌唱,清醒的理性思维,鲜明的生活气息,构成了本书特色。
  • 无声的群落:续编(上卷)

    无声的群落:续编(上卷)

    作者都是1964年和1965年从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武汉、成都、长沙、杭州、西安等地下乡的知青,目前散居在全国二十余个城市和海外,一个共同的夙愿将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凝聚到一起,共同续写了中国知青史中一段起伏跌宕的开篇。作为上山下乡运动的先行者,“文革”前知青是一个具有特色的群体。他们出生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成长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最纯正,也*影响力的年代。其中的大多数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剥夺了学习和就业的权利,不得不到农村去“脱胎换骨”。
  • 黑蝙蝠行动

    黑蝙蝠行动

    一六四四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起义军打开国库,库内仅存少许银两。十多万大军断了粮草,如待哺婴孩嗷嗷直叫。李自成下诏,追赃助饷。
热门推荐
  • 逆命判天

    逆命判天

    何为逆?逆为永不屈服,为难求敌手,为俯瞰苍生!何为逆?为与天为敌,为斩灭众生
  • 无赖仙家

    无赖仙家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信我吧,信我什么都有。当无赖男遇到天道系统,不完成任务就会遭天打雷劈。做好人,行好事,寻求信仰,寻求香火,无耻的再要一座功德碑。一个无赖仙家,一段欢笑故事。“我必须做好人啊,否则天会劈死我的。”【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
  • 岁月依然

    岁月依然

    一个少年,从小孤苦伶仃,在孤儿院与自己一起陪伴三年的姐姐被人收养了,后来开始在陌生城市里生活,只未寻找这儿时的姐姐,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 总裁大人太生猛

    总裁大人太生猛

    电梯被陌生男人强吻,最可怕的是陌生男人摇身一变居然是结婚三年未见的契约老公?安以卿本来以为这只是一场无关感情的交易,却不成想男人居然化身饿狼紧追不放。“冷修桀你究竟想干什么!”冷修桀煞有其事的道:“你。”“你特么就是有病!”安以卿气急。“对啊我有病,就是有病才会这么喜欢你。”有人说:“你这样纵容她,迟早有一天她会骑到你头上。”冷修桀笑得别有深意,“如果她想,那么我乐意给她骑。”
  • 在遗忘的时光里重逢

    在遗忘的时光里重逢

    你说,感谢命运,让你在最美好的时候遇见我。爱过我,是你永不后悔的事;而我没有告诉你,感谢命运,让我在最糟糕的时候遇见你。爱你,是我永不放弃的事,即便,我已不能再爱你……?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阅读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青少年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效。本书收录的数百篇读者喜爱的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本书既是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 净土圣贤录

    净土圣贤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品娇妻之我的男人是鬼王

    极品娇妻之我的男人是鬼王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就让我,林三娘为你们揭开另外一个世界的神秘面纱。爱唠叨的妖精,犯花痴的神仙外加经常翘班的冥界众官员们...咳咳,说好的高冷傲娇呢?话说你们不是走男神女神路线的么?这么逗比,玉帝知道么?都市少数捉妖道人+千奇百怪的邪魔外道们,外加高冷傲家跟逗比内置的性格设定。这种酸爽,你们懂的~
  • 这是爱情,请您签收!

    这是爱情,请您签收!

    他与她,管家与主人,狼系与犬系...如果当他出现在你生命里,你是否会去珍惜...如果当你消失在他的生活,他是否会去寻找...两个平衡于轨道的行星突然碰撞除了爆炸是否还会有安息?看一个忠犬系女友如何把过一个狼犬系男友!用贝瑶的话来讲,就是...船到桥头不直也得直!是我的,肯定跑不了!
  • 澈少独宠:萌妻乖乖入我怀

    澈少独宠:萌妻乖乖入我怀

    澈景言,澈家大公子,禁欲冷酷超霸道。安子卿,普通小市民一枚,呆萌吃货二次元。就这样两个,性格完全不符的人类,就这样,在莫名其妙的地点,莫名其妙的遇上,莫名其妙的相爱,还有无数个莫名其妙。五年前的无意伤害,五年后的久别重逢,他寻她整整五年从不间断,为了屏蔽思念整日工作,对着她留下的唯一的物件无声诉说。重逢后,萌娃从中作梗,可怜妈咪如此爱爹地,那就让我超萌特工来吧!“澈景言!你再敢让我伤心,我就翻越半个地球让你永远找不到!”“是!老婆说什么都对!”谁能知道,从前那么霸道冷的总裁大人,也会化身妻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