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6300000004

第4章 绪论(3)

关于传媒产业的基础研究。传媒产业基础研究分两大类:一是普遍的传媒产业的研究;二是细分的传媒产业的普遍研究。普遍的传媒产业的研究有周鸿铎教授(2003)的《传媒经济导论》,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传媒经济的基本理论,创新点主要表现在对传媒二重性质、两种功能,以及广播电视业是生产力上。童清艳博士(2007)的《传媒产业经济学导论》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传媒产业的特殊性。该书在考察当代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对照海外传媒集团的发展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传媒的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经营管理发展的诸多趋势。“本书是带着传媒问题,走进产业经济学,不仅有助于拓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且对当代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谢金文博士(2007)的《中国传媒产业概论》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在其研究中更多地关注了传媒业的特殊性。该书系统地介绍和探讨了我国传媒产业的基本理论、运作实践和发展问题,包括传媒产品、机构、集团、市场、消费、效益、数字化、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等。尽管《中国传媒产业概论》摆脱了一般经济和管理理论的影子,但其系统性和内在的逻辑性却大打折扣。传播学理论与经济理论融会贯通是传媒产业研究的一大难点,王桂科博士(2006)的《媒介产业经济分析》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该书从全球媒介产业发展的趋势出发,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媒介产业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分析,针对当前媒介产业的运行状况和制度缺失,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除了基本理论的研究,还有学者从历史的视角出发,全面地研究了西方媒介产业化的历史。支庭荣博士(2004)的《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研究》主要关注了西方媒介产业形成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技术手段、市场制度、企业行为、公众期待和政府干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细分的传媒产业普遍研究主要按照广播电视、报业等具体的产业门类进行研究。在这方面值得关注的有金碚博士(2002)的《报业经济学》和吴克宇博士(2004)的《电视媒介经济学》。《报业经济学》的贡献正如著者自己所言“建立了一个报业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并不特别着力于对中国现实的报业经济发展状况作具体的分析”。金碚博士的专业领域是经济学,主要专长于产业经济学。基于著者的专业知识基础,本书力图以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分析工具,对报纸产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吴克宇博士在传统媒介经济学把电视产品看作是公共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电视产品具有明确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由此出发,著者抽象出了两种性质的媒介:商业性质的电视媒介和公共性质的电视媒介。正是由于市场经济效率和市场失灵同时存在的客观规律,使得两种性质的电视媒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时并存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对电视媒介经济性质的判断和划分是《电视媒介经济学》的创新之处。

国内对国外传媒产业的研究刚刚起步,有价值的文献不是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明安香主编的《全球传播格局》(2006)和《美国:超级传媒帝国》(2005),张金海、梅明丽(2007)编著的《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告》,还有唐润华(2003)主编的《解密国际传媒集团》等。这些文献提供了最新的数据资料,深入剖析了美国及世界上主要的跨国传媒集团在新的技术框架条件下所呈现出的产业发展特点及其趋势。依据二手资料和文献研究对于了解国外传媒产业的现状和特点固然很重要,但由于不能深入到传媒企业的内部。近年来,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系列研究报告,主要采用观察和实地访谈的研究方法。如辜晓进(2004)《走进美国大报》,唐亚明(2004)《走进英国大报》,崔保国(2007)《走进日本大报》,钟海帆(2003)《走进美国广电传媒》,苏荣才(2005)《对话美国报业总裁》,曾国华(2004)《媒体的扩张:大众媒体的产业化、集约化和全球化》等。

关于传媒产业发展研究。自从中国传媒的产业属性被确认以来,产业发展成为业界探讨的热点课题。由于传媒产品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公共物品的特殊性,中国的传媒产业与事业发展的关系便成为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产业发展势必影响媒介内容,结果导致失去舆论控制和社会控制;另一种观点认为,传媒产业如果不强大,事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这两个观点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考验着中国的传媒发展走向。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媒介经营发展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企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这三个观点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媒的变革。黄升民、丁俊杰教授(1997)在深刻分析了这三个观点的本质之后提出了“大众传播媒介产业化”的观点,他们认为,“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变革是大众传播媒介产业化过程”,“所谓大众传播媒介产业化,指的是意识形态的媒介向产业经营的媒介过渡的过程。产业化的根本动因是生存环境中的控制力量对于媒介的传统形态控制的弱化和存在于媒介内部的利益属性的显现”。媒介产业化的概念提出之后在业界掀起了激烈的争论,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被主管部门视为禁忌。但黄升民教授仍然大胆无畏地前行。《重提媒介产业化》指出,产业化与其说是一种提法,不如说是一种现实。《“媒介产业化”十年考》梳理了媒介产业化研究的十年历程后认为,经营动力、规模动力和技术动力是我国媒介产业化的动因所在,政治与资本的博弈、国际化、数字化和制度创新促进了媒介产业化的进程。关于媒介产业化的观点,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中国大陆媒介兼具公益性和产业经营性,产业经营只是局部性质,而“产业化”的“化”却有彻头彻尾之意。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媒介兼具产业与事业特征,片面强调产业特征,会淡化事业特征,导致其政治功能的缺损。

在全球化、数字化背景下,从战略的层面系统地研究传媒产业的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胡正荣教授(2007)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世纪我国大众传媒发展战略》提出,我国传媒的“一元体制,二元运作”运行模式应作为一种转型期的过渡性制度安排,不应成为长期性运营模式的基础。大众传媒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是大众传媒业的重要职责,因此,大众传媒业发展战略当实现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协调发展。针对基于条块分割行政区划式的产业格局,该研究认为要打破这种格局应在各行业和地域内部得以充分发展及其产业结构得以调整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自然整合和结构优化。

在各传媒产业的发展研究中,电视产业和报业的研究文献较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制播体制改革与电视业发展问题研究》认为制播体制是制约电视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制播分离是改革的目标。陆地教授(1999)的《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我国电视产业“追赶型”发展战略:“内方外圆”、全面渗透、重点突破。巢立明(2004)的博士论文《中国广播电视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认为开发和确立自身核心竞争优势是广播电视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而短时期内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广电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将起到决定性作用,还有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董春(2006)的博士论文《中国广电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的经济学研究》对广电产业地区差异和产业空间集聚的研究和对广电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对于我国乃至各地区产业的有序协调发展和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宋红梅博士(2007)的《中国区域媒体发展研究》梳理了地市广电的演进历史与生存现状,总结出它发展演变的动力、原因和变化趋势。著者指出,地市广电发展受制于“条”、“块”两条线索,两者相互制约保持平衡状态,才能促进地方广电的顺畅发展;如果行业矛盾处理不当导致双方力量对比失衡,有可能引起地方广电的非正常发展。在报业发展的研究中,范以锦(2006)的《南方报业战略》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作。范以锦认为,创造和维护南方报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培育优质品牌媒体的创新能力和把优质品牌媒体推向市场并获得最大价值的持续创新能力。蔡翔博士(2008)的《大学出版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大学出版的具体发展战略,包括发展模式、资源战略和基本竞争战略等,这些观点对大学出版社的经营和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该著尽管立足出版产业中的一小块“大学出版”,但以管窥豹,对于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于传媒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研究。传媒产业结构的研究文献目前不是很多。自2004年以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年度传媒蓝皮书对当年传媒产业的现状进行了盘点和描述。这些最新的数据资料对于传媒产业结构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传媒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传媒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学术界普遍认为,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内容产业将成为传媒的主导产业。传统的内容产业走向现代的“内容产业”,更准确地讲,走向数字内容产业,是我国当前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赵子忠博士(2005)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专著《内容产业论》探讨了作为新媒体产业群的核心——内容产业是如何成型的问题。他认为,内容产业的核心就是内容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流通和大规模交换。只有有了足够的市场才能够形成产业结构。

传媒产业价值链是传媒产业关联的方式之一,打造传媒产业价值链是传媒产业结构优化的手段。喻国明、张小争(2005)在《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一书中认为当前中国传媒业正处在深刻转型的关键点上,这个转型表现为从规模竞争到结构竞争。著者指出,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传媒业产业价值链的发展空间主要沿着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跨媒体的产业价值链条的建构和跨行业的产业价值链的建构。同样地,李岚博士(2006)也把产业价值链理论应用到电视产业的分析中。她在《电视产业价值链:理论与个案》一书中指出,打造一条完善的电视产业价值链条,是电视传媒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实力以后的必然选择,完善的产业价值链已经成为国际传媒集团发展的内在动力。

打造传媒产业价值链,发挥传媒产业聚合质量与整体效应的最佳途径是集团化。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传媒领域兴起了一股集团化热潮,与这股热潮相伴而生的是关于媒介集团化的研究。黄升民、丁俊杰教授(2001)所著《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从国外媒介集团的个案出发,从战略角度梳理出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的核心思路,以及集团化战略操作的模式。卢恩光博士(2007)的《中国报业集团治理探析》指出,报业集团的治理问题是制约我国报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由此出发,著者将报业集团作为一个“企事业联合体”的特殊企业集团,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报业集团,第一次全面研究了报业集团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问题。比卢恩光更进一步,常永新博士(2006)探讨了传媒集团公司的治理。她的《传媒集团公司治理》以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分析工具,对中国传媒集团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关于传媒产业政府规制研究。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传媒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重要行业,其自身的改革始终具有被动性”,尽管如此,中国大众传媒制度的变革还是在不停地探索中。钱蔚博士(2002)在《政治、市场与电视制度——中国电视制度变迁研究》中从正面论述了二十年来中国大众传媒制度发生的变化及其政治内涵。钱蔚在深刻地分析了电视制度变迁之后指出:“中国当代电视传媒从单纯的政治权力领域到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的转化既不能归因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政治上逐渐成熟的中产阶级的有力推动,也不能归因于政治领导人自上而下推动政治改革的努力,更谈不上是独立的市民社会力量伸张政治权力的结果。事实上,它主要是中国政府对我国电视传媒系统进行市场化改革而产生的一个始料未及的结果。”

邓炘炘教授(2006)也研究了中国广播制度的改革,即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广播业为什么需要改革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他认为,中国广播体制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点,需要加力推进改革进程。现今普遍实行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运行方式具有历史性和过渡性。关于改革的框架选择,邓炘炘教授主张借鉴公共服务和商业经营并立的“双轨制”模式,在这个体制架构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制度设计是两步:一是开放商业广播,一是公共服务广播体制和机构的建立”。宏观框架制度的设计和构想对传媒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同类推荐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本书分15章,共100多种文体,详细阐述了市场调查文案、市场营销计划文案、新产品开发与推广文案、价格文案、营销渠道管理文案、促销与推广文案、推销文案、广告策划文案、公关文案、营销人员管理文案、客户管理文案、零售店营销文案、国际营销文案、谈判文案、合同文案、等内容。这些文案集中体现了企业营销观点、经营理念和策略方法。
  •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华报道是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就整体而言,美国媒体涉华报道以负面为主,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肯定,在报道台海问题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书引用英文报道原文,通过解读1992年以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台海问题报道,揭示其对两岸报道立场的严重偏差。
  •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总结了电视节目编辑中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强调后期编辑意识前置处理的方式方法,以电视编辑敏锐准确的眼光剖析电视节目。电视媒体无疑已经成为现阶段最有影响的传播媒介,能够加入电视媒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无数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电视又是一个发迅速的媒体,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电视媒体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在电视语汇的迅速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电视观念的迅速更新。
热门推荐
  • 天浑地暗

    天浑地暗

    地球上的天外来客.
  • 余生,我们还未失去勇气

    余生,我们还未失去勇气

    她是一阵风,来去匆匆,他是一棵树,屹立不倒;她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她偏偏不捞月,他是待字深闺无人问津,但仅限于她;他想将她圈于身后,可却看着她在风雨里飘摇,她希望陪他走到最后,可不得不淡出他的世界……
  • 小河边的一颗心

    小河边的一颗心

    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不求回报;爱、是对你无休止的宠溺。
  • 彪哥传奇

    彪哥传奇

    一个被遗弃的婴儿,无意间获得一个修炼手镯,从此踏上修炼之路......
  • 天堂糖

    天堂糖

    “奶奶,什么是天堂?”我梦见自己变回了孩子,依偎在奶奶怀里天真无邪。梦里的天是那么得蓝,空气是那么的清新,阳光照射在身上暖洋洋。“天堂啊!是很美很美的地方。”奶奶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我能感觉到她布满老茧的手粗糙非常。“那天堂是什么味道的?糖果味的吗?”我是我,我亦不是我,我虽然变成了孩子,可是我无法控制,她与奶奶的对话。“奶奶我也不知道,不过应该很甜。”“那我要去,奶奶我要去!”我说着拉起奶奶的手,那个我说要去,而这个我想说,我不要去。“傻孩子,那是死了的人去的地方。”奶奶微笑着拉起我的手,站起来。“哦,人死了都会去天堂吗?”“当然不是,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去天堂。”
  • 像花儿般灿烂:女生雅楠的博客

    像花儿般灿烂:女生雅楠的博客

    本书是18岁女生冯雅楠的博客文字和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网友留言的精彩选辑。在书中,你将看到一个美丽女孩真实感人的内心世界,那里包含着爱与自由、坚强与勇敢、友谊与亲情…… 而在这场与癌症抗争的搏斗中,在这个爱与勇气传递的过程中,那些与她相知相遇的孩子们也经历了生命面对重创的人生,他们突然间长大了。雅楠用心和生命奉献给我们的作品,充满了勇气、希望和生命的意义……
  • 成家立靥:相思如我

    成家立靥:相思如我

    程家三小姐程飘雨柔美脱俗,端庄典雅,医术高明,有着“医仙”之称。与忧然山庄少庄主萧瑭宇有着不为江湖人所知的婚约,可是早该完婚的婚事却拖延了一年。她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其实并不想娶她?
  • 戏江湖之龙潜四海

    戏江湖之龙潜四海

    三十年前,一场由魔教引起的腥风血雨终于落幕。从那一战之后,人人都知,吞天教从江湖除名。大千世界,一位少年走出深山,出现在伏龙城。一段新的血雨腥风,宛如萌芽一般,慢慢成长······
  • 超能男保姆

    超能男保姆

    听过女保姆,可是你听过男保姆吗?一心求职的帅气少年夏洛,误打误撞成了某个刁蛮小美女的男保姆,他们会擦出怎样精彩的火花呢?夏洛当了男保姆之后,发现身边的美女越来越多,夏洛又该如何应对呢?
  • 狩猎者战斗吧

    狩猎者战斗吧

    六界大乱,魔界一统六界,神界已经灭亡,无意中做任务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白发男人,救回去才知道是神界逃出的人。这个男人真的很奇怪啊,竟然没有说过一句话。魔界步步紧逼人界,一件又一件翻天覆地的阴谋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