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展现在银屏幕上的光辉影像,包括演员的表演,可以说,没有“光”的存在一切将无从谈起。
因此,在认识影视表演的同时,你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光”对影视创作及表演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存在价值。
正如约瑟夫·冯·斯特恩伯格所说:“灯光的恰当使用能美化和戏剧化每一个景物———从而把我们进入到艺术王国……没有光,我们什么也看不到,而且没有光,我们也无法进行影视的拍摄。因此,对于‘光’意味着什么以及光对它所照射的对象的影响进行了解,是我们朝着影视创作意味着什么的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第一节 光线的性质简介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从戏剧与影视的异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出发,分析、梳理阐述二者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式样所决定的不同表演掌控等,并详细介绍影视表演须熟悉掌握的镜头语言、景别、光与表演、画面运动及影视表演的案头准备等。以给学生一个较准确、系统且容易明白的表演方法。
如果你坚持并认定自己将来要以影视表演为职业,那么“光”将是伴随你职场生活中形影不离的重要“伙伴”,你在银、屏幕上出现的一切身影都和它有着不解之缘。
“光”对影视制作来说,已经不能用“重要”、“十分重要”、“至关重要”等语言来强调。如果影视制作没有“光”就像天空没有了太阳,将伸手不见五指,自然界的一切都失去了色彩,人们如盲人一样看不见世间的一切。没有光,影视绝无任何表现可言,银、屏幕一片黑暗,影视的一切均化为乌有。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光就没有影视的一切。
影视的视觉影像是由摄影师(摄像师)操作手中的摄影机(摄像机)将演员表演的影像记录下来,经过后期处理后成为各种影视作品。
“光”是摄影艺术赖以生存的媒介,也是影视艺术造型的生命。作为一名摄影(像)师是用光写作,也有人说是用光作画。
“光”赋予万物以生命,赋予大自然流光溢彩、五光十色。影视艺术对“光线”赋予景物的不同变化,始终以执著忘我的精神去追求,力求用光画出更加绚丽的生命色彩。
在我们的视觉中,每天都能感觉到“光”在自然界中的不断变化。正是有了不断变化的“光”,才能在影视画面中创造出色阶、层次、空间感等视觉效果,更为重要的则是“光”是创造(制造)气氛的重要依据,比如春、夏、秋、冬、早晨、日景、黄昏、夜景、日夜、风、雨、阴等。光也是表现画面意境语言的一种造型表现元素。
“光”有它自己的特性、结构特点及变化规律。为了更好地完成镜前表演课的学习,在此将介绍一下“光”的基本专业知识。
首先,要了解“光”的性质。
“光”是一种物质元素,是能对人的视觉神经起到刺激作用的、具有一定形式的辐射能。了解“光”的性质离不开“光源”,“光源”应解释为发光体。影视制作中经常接触使用的光源(发光体)可分为两种:
1.自然光源(自然发光体)
如太阳光、月亮光(夜晚)、天空散射光(阴天、晴天的暗部或阴影部分)等。
2.人工光源(人工发光体)
如蜡烛光、火炬光、油灯光(马灯)以及现代我们所使用的各种照明用的灯具(包括影视制作中经常使用的高色温灯,如镝灯;低色温灯,如聚光灯、平光灯等)。
“光源”在影视制作的画面表现中,既可以作为被拍摄体拍到画面内,又可作为“照明”(亮度)使用。
第二节 光线的表现特性
不论使用何种“光源”,光线都可分为两种类型,也可叫做“光”的两种表现形态:
1.直射光
直射光是指“光源”发出的点状光线。
经常接触与使用的最有代表性的直射光源为太阳,以及带有聚光镜的照明灯具(也叫做“聚光灯”)。
直射光线的特点是光线硬,能将清晰的明暗光线线条照射在被摄主体上。此光受光面亮,背光面暗,明暗过度明显、强烈,明暗反差大,属影视制作中常用的光线。这类光线经常使用在人物光的处理上,作为人物的主光处理。同时,影视摄影在处理绘画风格的作品时,经常以此光为主要的光线表现手段。
2.散射光
散射光是指发光面积大的光源发出的光线。
最为典型的散射光光源为天空散射光、环境发射构成的散光,如太阳直射光照射下的阴影部、暗部或阴天。其中“阴天”是最为典型的天空散射光效果,以及在人工光聚光灯直射光状态下在灯前放置半透明反光材料(硫酸纸、网状纱等),间接构成散射光的光线效果。
在片场经常会看到灯光师在灯前放置一种乳白色的纸,或者是一种带网状的白纱,目的就是将光处理的“柔”一些。
散射光的结构特点是光线软,受光面向背光面过渡柔和、反差小,会使被摄物体表面柔化,相对而言画面内光影小,并且很不清晰。在散射光照明条件下,被拍摄的物体色彩还原度与色彩饱和度相对表现的比较好。
第三节 色温
在了解了影视制作中所接触到的“光线”特性及表现后,就“电视制作”而言,更为重要的光线知识应该是“色温”。
在拍摄现场经常听到“色温”两个字,那么,什么是“色温”?“色温”指的是什么?
色温是指热辐射光源的光谱成分,所谓色温的高低则是指光线中所含不同波长光量的多少。
影视制作中所涉及的色温应分为高色温与低色温。按达尔文色温标准,高色温标准为5400K°,低色温色温标准为3200K°。
1.高色温:短光波多。光线的色度偏青、蓝、紫色光。
2.低色温:长光波多。光线的色度偏黄、橙、红色光。
白光则是等量包含了可见光谱中的各种波长光线。白光包含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光线。
七种颜色光线:红、橙、黄、绿、青、蓝、紫光波长度表在了解色温及相关灯具的“色温”之后,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如何掌握好色温的变化。
最为确切的答案应是强调色温统一,借以达到画面被摄物体色彩的正确还原及画面色调的正常表现。
如在室外晴天条件下拍摄,主要照明光线是采用日光(色温应为5400K°),如要补光则需要使用色温一致的镝灯(色温应为5400K°),这样拍出的影像色调才会一致。
如果日光补助光使用钨丝聚光灯(色温为3200K°),则按日光调白平衡(日光正常还原)则补光偏暖为橘红色。如按补助光调白平衡后则补光正常,日光则偏青蓝色冷调,会产生画面内色调不一致、不协调的视觉感受。
在环境、光源色温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光线控制时,还必须考虑另一个重要环节:调整白平衡(此环节只存在于电视制作,电影不调白平衡而依靠洗印配光调整画面色调)。
3.白平衡
为了确保白色物体在一种特别色温照明下看上去是白色的,即所拍摄的任何景物的色彩能够在画面中正确还原,就必须给摄像机补偿偏红(低色温)或偏蓝(高色温)的光线,将进入摄像机镜头的光线,经过摄像机相关的功能进行处理,以使之处理成为纯白色光。这个由摄像机作出的补偿称为白平衡。摄像机调整频道RVB(红、绿、蓝)当三条色加在一起时会产生纯白色。
为此,需要清楚的是,调整白平衡最为主要的目的应是通过对摄像机内部进行相对应的准确补偿、调整,使之和即将拍摄的景物色温一致,使之能够较为正常的还原所拍摄的景物色彩。
另外,还可以利用色温的变化特性进行白平衡偏调,使电视画面产生色调变化,从而达到不同的造型效果。比如利用低色温光调整白平衡,而在高色温光线(5600K°)环境条件下拍摄课产生青蓝色调。
第四节 光线的照明方向
光线的照明方向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光源、拍摄对象(被摄体)、拍摄位置(机位角度)。不同的光线方向,对被表现物体形状轮廓、表面质感等都会产生不同的特质表现。在影视制作中常用的光线照明方向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平光照明
光源、被摄体、机位角度三者在同一轴线上,我们称为零度光。光源位置在摄像机背后,被摄体在影视画面中产生不了反差光调柔和,也称为大平光。
2.侧光(半面光90度光)
光源与机位角度成90度角,可产生半明半暗的光线效果,有明显的明暗对比,有利于被摄物体的形状、体积表现。此种光线对粗糙表面结构的物体具有很好的表现作用,是表现物体质感的最佳光线处理手段,并可表现画面深度、层次变化。
3.侧逆光
光源和拍摄角度成135°角,侧逆光照明也叫做伦勃朗光(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多用此光作画)。
由于光线从侧逆方向照射过来,使被摄主体轮廓的立体形态表现得十分鲜明,这种光线会丰富影视画面内表现环境、主体的色阶层次变化和空间深度的层次变化。
4.三角照明
三角照明是最为基本的内景补光方法,可使人物、景物在画面内产生较佳的表现状态,尤其是对人物光(以直射光为主的使用中),至今仍以此为基础处理。
在了解了“光线”及光线所涉及的相关基础专业知识后,应尽可能去熟悉它、掌握它。
表演区及灯光布置后的“光区”,如有运动调度的镜头拍摄,要学会充分利用“光区”,尽量把最佳的光线利用好,同时还要考虑在对手戏时学会“躲光”。
在室内人工光照明条件下拍摄两个人对持调度、面对面时,以及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多人调度的镜头时,当演员甲作为前景(背对镜头)拍摄演员乙时,尽量不要将打到正面演员的光线挡掉或部分挡掉。如有此类情况出现,演员要主动调整,尽早将光露出来,要让光线准确地打到正面演员的脸上、身上,一旦将光挡住,会给整体画面造型质量带来不必要的影响与损失。作为演员在进行影视镜前表演时,务必要培养这种意识,即躲光意识。
当然,演员一旦发现自己的光被挡住,要主动“找光”,也叫做“找光意识”。
思考与练习提示
1.简述“光”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性。
2.“光线”的性质是什么?
3.什么是“光源”?
4.影视制作中的光源分为哪两种?请分别举例说明。
5.就光线的表现特性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它们最具代表性的光源是什么?
6.直射光与散射光的区别是什么?
7.在影视拍摄中,什么情况下用直射光?什么情况下用散射光?
8.什么是“色温”?
9.色温的分类和标准是什么?
10.影视制作中接触的灯具一般有哪些?
11.影视制作中为什么要了解色温和掌握好色温的变化呢?
12.简述白平衡的定义。
13.调节白平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4.光线的照明方向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是什么?
15.影视制作中常用的光线照明方向形式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