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3000000031

第31章 迷群“多重边界”的群体认同建构(7)

跟帖:

(1)语言关难过啊,而且上了年纪字幕看得不太习惯;

(2)其实大妈大叔只要看有中文配音的片子;

(3)我觉得一种文化的传播最大的阻碍还是文化本身带来的差异,在外部条件上语言这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阻碍了发展,很多老人包括一大部分年轻人都不喜欢看字幕;

(4)不会向大叔大妈推广美剧,他们一般都不喜欢看字幕。

在笔者访谈的众多美剧迷中,大部分人都有为了提高英语水平而爱看美剧的原因,另外还有一部分美剧迷是因为喜欢英语而喜欢以这种语言传播的美剧的,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从他们的谈吐中都能体会到他们对自己在英语语言上的优越感,英语水平及其听的能力犹如一种文化资本,被“美剧迷群”当做了内群体与外群体之间的差异,并且内群体成员利用“美剧迷”这个群体身份来彰显其语言的优势水平和他们掌握的这种文化资本,因为通常意义上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喜爱美剧的人大部分英语水平都是不错的,其中一部分本身是英语专业的,有很多甚至成为了字幕翻译小组的中坚力量;而相反的,英语水平很低的人大都会因为文化不接近而拒绝美剧,比如在帖子中曾被提到的“农村的”、“家庭妇女”、“老年人”和“小朋友”等。

跳出了“伊甸园”群体认同边界划定的圈,以上部分探讨的是“美剧迷群”如何通过与外群体之间的群际比较和积极区分来建构内群体的群体认同,这一层面的群际比较和积极区分针对的外群体分别是“其他电视剧”和“其他电视剧迷”,而无论“美剧迷群”为内群体设定的是哪类外群体,首先都具有同质外群体的可比性,并且在群际比较和积极区分过程中,内群体成员们都以各种方式彰显了他们作为“美剧迷”的“荣耀”,而这种“荣耀”正是内群体成员对群体认同建构的心理写照。

二、抵抗:作为亚文化群体的认同建构

在考察“美剧迷群”群体认同建构过程中有关边界划分问题时,笔者发现了两重边界的存在。一重是上一部分探讨的作为钟情于特定剧种的“美剧迷”的群体边界,另一重则是“美剧迷群”作为电视节目迷、网络文化积极推进者这个亚文化群体的边界。因此,接下来本研究将在“美剧迷群”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是如何建构群体认同的层面展开探究。在对“美剧迷群”这个亚文化群体展开考察和分析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词贯穿始末——“抵抗”,它几乎出现在内群体成员进行的与外群体间的分类、比较和积极区分的所有环节中,并且成为了这个亚文化群体建构群体认同的主要方式。

1.“亚文化”对阵“主流文化”:“抵抗”寻求和建构群体认同

有关亚文化的研究最权威的毋庸置疑当属英国伯明翰学派,其亚文化研究有它自己关于文化的定义。威廉斯给文化做出了三种定义:首先是“理想的”文化定义,其次是“文献式的”文化定义,最后是文化的“社会”定义。而根据最后一个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的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现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这个概念为后来的亚文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汤普森对文化作为整个生活方式的定义提出了批评,他认为这样的概念忽视平等、剥削和权力关系,没有充分地表达冲突和过程。对汤普森来说,文化不是生活的整个方式,而是斗争的整个方式,它是整体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结合。

因此提及“亚文化”这个名词,很多学者自然会将之与“权力”和“抵抗”这两个概念紧密联系起来。由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亚文化”,其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路径是对有关抵抗主流文化的青年亚文化进行了概念化的分析,他们认为每一种青年亚文化都试图将主流文化的标签从自己身上除去。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研究中有关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是从由科恩(Phil Cohen)对伦敦东区工人阶级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基础性分析开始的,他声称青年亚文化是一个对解决父母问题的尝试;而另一位学者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则在此基础上更详尽地确认了青年亚文化是有关父辈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研究。运用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克拉克等学者们坚持认为青年亚文化的争斗应该被放置到更为宽泛的阶级斗争中,也就是说青年亚文化不仅抵抗父辈,还抵抗主流文化。“英国工人阶级作为一种次属文化,附属于资产阶级结构之上和文化上的控制。次属不是完全被控制,也不是完全自由,而是对支配文化的协商。它是一种工人阶级核心价值和思想以一种取代形式表达的结果,典型地发生在休闲领域——支配结构和支配文化安置最薄弱的地方”。这段话清晰而透彻地揭示出了亚文化的抵抗原因——青年亚文化是次属阶级对支配文化和资产阶级进行抵抗和协商的结果。

从对“青年亚文化”的系统研究来看,伯明翰学派所理解的“亚文化”既指生活方式,也指文化群体,“亚文化”首先与阶级有关。在《仪式抵抗》中的《亚文化、文化与阶级》中,克拉克、霍尔等人这样界定“亚文化”:“在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群体是社会阶级,并且在最基本、虽然也是最间接的意义上说,最主要的文化结构也将是‘阶级文化’,与这些文化——阶级结构相关,亚文化即一种亚系统——更大的文化网状系统中的这个或那个部分内的更小、更为地方化、更具有差异性的结构”。这个定义强调亚文化除了具有“差异性”,也具有“阶级性”,属于一个“更大的文化网状系统”(主导文化和父辈文化),但这个定义还是不够明了,没有揭示出伯明翰学派视野中的“亚文化”特质。

最符合伯明翰学派“亚文化”概念的界定是费斯克等人后来的一个表述:“正如前缀‘sub’所示,亚文化是更广泛的文化内种种富有意味而别具一格的协商。他们同身处社会与历史大结构中的某些社会群体所遭际的特殊地位、暧昧状态与具体矛盾相应”。这个定义基本勾勒出了伯明翰学派对“亚文化”的主要理解:其一,亚文化具有“抵抗性”,“某些社会群体”遭遇到了某种特殊处境,与更广泛的文化(主导文化和父辈文化)发生了“具体矛盾”,具有异端、越轨的倾向;其二,亚文化具有“风格化”,亚文化的“抵抗”采取的不是激烈和极端的方式,而是较为温和的“协商”,主要体现在审美领域、休闲、消费等方面,是“富有意味和不拘一格的”;其三,亚文化具有“边缘性”,与“更广泛的文化”相比,亚文化多处在边缘和弱势的位置和“特殊地位”(如青少年、下层阶级、草根阶层、少数民族及土著、移民、女性、同性恋等),如伯明翰学派所说:“工人阶级亚文化在人数上看属于少数”。伯明翰学派所使用的“亚文化”概念正是建立在以上辨析之上,依此可以对“亚文化”下一个操作性的界定:亚文化是通过风格化和另类化的符号对主流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附属性文化方式。

“美剧迷群”作为亚文化群体(由于年龄原因伯明翰青年亚文化研究中的“青年”多指13至20岁,而国内外对青年的年龄界定目前也还不统一:美国及北美大陆(12至25岁),港澳台(10至24岁),中国内地(14至28岁),联合国(15至24岁)。不能算完全的“青年亚文化”,从受众普及率来看只能算是小众传播,属于“亚文化”中有关“边缘性”特征的范畴;而“美剧迷群”的收视行为及整个使用媒介的实践活动过程也都属于对大众文化产品的消费,对于主流文化的抵抗是协商式的,而不是激烈斗争式的。这里所谓的“主流文化”,指的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主流文化崇尚的公德、法制、秩序和社会责任感,成为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和行为准则,它具有强大的主导力和影响力,具有可以凝聚多样和被广泛认同的文化形式,同时又因为主流文化与主流媒体相互倚重,故具备优越的传播条件。但无论“主流文化”拥有多么得天独厚的优势进行强势传播,亚文化群体对其进行的抵抗活动却从未停止过,因此“亚文化群体”对“主流文化”的抵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对于群体认同的寻求。伯明翰学派将亚文化的抵抗活动解释为一种寻求认同的行为,霍尔等人认为,流行音乐亚文化、歌曲、杂志、音乐会、节日活动、滑稽戏、与流行歌星见面、电影等等可以帮助青年人树立一种认同感;而亚文化群体开发了群体内部生活的核心关切、惯例和晋级等一系列社会仪式,依靠它们建立了群体的认同……它们采纳和适应着物质客体——商品和财富,并把对其进行重新组织化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表达了它们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的集体性……。因此,“美剧迷群”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当其面对“主流文化”而产生抵抗时,其行为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群体认同的一种追求和建构。

同类推荐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大山作证

    大山作证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为领导干部以及各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事文书写作与文书处理工作提供了方便,让读者能轻松应付工作中的文书写作诸多难题,为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这是一部既有严格规范标准,又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一本在手,书写公文无忧!
  •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50万年前,一支名为“藏象生命体”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它们发现这里是茫茫宇宙中罕有的生命天堂;这个星球的陆地、海洋、天空,充满着美丽、丰富、不可思议的生命。它们决定留下来。时至今日,这些外星生命仍然寄生在我们的身体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它们是经络与灵魂的混合体,它们让人类对宇宙深处的秘密有着神秘的感知——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热门推荐
  • 破茧羽蝶

    破茧羽蝶

    十年系列丛书。书海苍茫,此套系列小说是笔者计划利用十年之功来完成,故曰“十年”。笔者想通过此种方式传达给众多写手和读者们一个信息,未能成神的不一定就不是好书,成神的也不一定就写得多么精彩。世间可笑之事本就这么多;另外,如今的网文的商业气息太重了,到处都是重复的桥段。小说是什么?无非是讲一个好故事和把一个故事讲好。其实,书需要新颖,更需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至于天命,就不是我辈所能揣测的了......
  • 六道共主

    六道共主

    踏天阙,下九幽,执掌六道;诛鬼神,杀妖魔,统御八荒;赤魂剑,轮回盘,伴君笑九霄;成帝尊,称神主,声名震寰宇;八荒六合,唯我称王;寰宇两极,为我为尊;众兄弟可愿伴我笑傲九霄宇内,踏破天阙云霄......众兄弟可愿随我为王八荒六合,独尊寰宇两极......
  • 超级损友

    超级损友

    简介评论相关叶东西、陈奇、黄超、周凡、等四人的坑友故事,中途因为去旅行碰到四个美女::杨朵朵、温雨馨、安娜,郑美人等,用各种方法去接近她们,最后成为了好朋友,无妞难活下去,他们四个人对着天空大喊"我要泡妞!我要发射!"他们因为惹上了黑社会,天天被追杀跑东跑西的,而杨朵朵等三个女孩子被靓坤给抓去拍小电影,最后叶东西等人和靓坤帮的小弟拼命。四人冒死去救自己亲爱的姑娘,最后他们救了三个女孩子,他们开始另外幸福的生活!
  • 光年不醒

    光年不醒

    如果有一天,我无法再陪伴在你身边,那么请你不要为此而伤心。因为我会为你变成宇宙中一颗小小的星球,无论相隔几亿光年,都会在夜晚的星空散发出微弱的光芒。照亮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在茫茫人海中不停地寻觅——找到你,默默的看着你,守护你……所以,以后的每一天你都要很开心很开心地度过。在宇宙某个小小的角落,会有一颗小小的星球为了你的伤心而难过。泪洒苍穹……——何冰
  • 冷酷校花的恶魔三少

    冷酷校花的恶魔三少

    她们为了恢复单身自由的日子,不惜一切代价为了逃婚,在成亲的婚礼上早上新郎和新娘在,中午新郎在新娘却逃了,到了晚上新郎也逃了。双方父母听到消息气的半死,赶紧买票去把他们捉回来,结果却意外的听到他们在度蜜月…………
  • 无限之掠夺人生

    无限之掠夺人生

    一个碌碌无为的青年偶然来到了无限世界。在这里你要努力的活下去,只要做到一点,比别人强就行了。而他获得了他人能力的能力(雾)。一方通行的矢量操控?看起来不错的样子,拿来先用用。卫宫士郎的投影魔术看起来也不错,拿来先用用。紫妈的fbjasbfoa,好吧,你的境界之力等我变强之后会来取的。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充满正(脑)能(残)量(气),积(欢)极(乐)向(逗)上(比)的严(呵)肃(呵)故事
  • 九仙宫羽

    九仙宫羽

    火光照的整个大地通红,金碧辉煌的宫殿顿时火光熊熊,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太平门内有以鬼门,是内城一扇小矮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三人弯着身子出了鬼门,开始复仇和逃亡生涯……
  • 师父虐我千百遍

    师父虐我千百遍

    “浣璃,这忘川之水,我陪你一起你可还会觉得痛?”“你要做什么?”“我从来舍不得你死,你却舍得我。”“我会等着你醒来。穷其一生,倾尽所有!”
  • 雷神传说

    雷神传说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个男孩降生在了村子里,这个村子都是以练武为生,因此雷鸣从小便勤修苦练功法,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比武大赛中获得了冠军,很多高手都来向他挑战,但最终他们全都败给了雷鸣。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张林,两个人功法相当,各有各的优点,他还有一个一生最爱的女人叫张玉,在各个城市中,雷鸣与他们不断抗衡,最终,雷鸣击败了那些高手获得了城主的赞赏,最终雷鸣雄霸整个大陆最终成为了一代雷神,而他的好朋友张林也跟他一起闯荡天下。
  • 不明呓语

    不明呓语

    我师傅几乎把他一生的故事都告诉了我,除了那最后一场宿命对决的结局。我一直无法忘却的,是师傅的背影。那天他站在荒凉的平原,左边的一颗枯树张牙舞爪,几只漆黑的乌鸦眼睛怔怔地盯着我和我师傅。太阳早已下山,火红的晚霞点燃了一半天空,另一半是灰色的云。枯草和即将枯死的草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苍茫的大地。我一直看着他的背影,在某一瞬间我竟觉得他比天地还要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