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800000011

第11章 娱乐电视的表现与影响(一):新闻节目娱乐化(2)

几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一档省级卫视的新闻节目里,有板有眼地宣讲自己的“进军春晚之梦”——这样的新闻,而且这样子处理,大概只能在《晚间》看得到!而这种所谓“由老百姓讲自己身边发生的稀奇古怪的故事”,恰恰是该栏目的常态。例如,同一天播出的《女子出售秘方称注射后同房可生男孩》,前一天的《男孩与同伴捉迷藏钻墙缝被卡住》,前两天的《神奇的洞穴疗法》、《腹部滚动法亮相“邻居节”》。顾名思义,可以猜测出《晚间》的路数:“节目内容定位在社会新闻上,以软新闻为主,走大众化道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他们感兴趣的一切大小事情”。

这档以娱乐为包装的新闻节目一炮走红,其他电视台竞相克隆,一时间,引发了全国性的“晚间新闻现象”。

二、为什么能够一枝独秀?

各地方台的《晚间新闻》们,(尤其是《晚间》的模仿者,)内容定位在社会新闻上,大打娱乐牌的越来越多,为什么难以超越《晚间》呢?换句话说,《晚间》为什么能够一鸣惊人而且长盛不衰呢?

“好看”的《晚间》不仅冲出湖南、流行全国,而且饮誉海外——远在大洋彼岸的《纽约时报》称赞它是“中国最流行电视台的‘怪味豆’”。

这颗“怪味豆”何以如此流行?大致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1.人文关怀,贴近普通百姓

对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喜怒哀乐的捕捉,无不折射出人文关怀的光芒,这种温馨的关怀是《晚间》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法宝。有网友留言说:《晚间》折射出其他媒体的悲哀!向一直关注“小人物”的媒体致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在这个公平渐失的年代,在这个道德渐退的年代,报纸只关心炒股炒房,电视只关心富豪排行榜,网络只关心娱乐八卦——在现行新闻管制政策打压下,中国的媒体基本已经变态,已不知媒体的两个最最该担当的重任——思想启蒙和关注民生——为何物。

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坚定不移地把目光聚焦在“小人物”身上,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生活,关注“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老杨带路》中的老杨、《我的父亲母亲》中的刘海琴、李寒秋……他们身上没有“卖点”,他们身上也没有“角度”,他们几乎已被社会所忽略所遗忘,他们却没有怨言,他们在默默地承担并奋斗着,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的真实状态,感动了无数的观众。

显然,《晚间》为湖南卫视赢得了口碑和信誉——赢得了媒体应有的口碑和信誉,赢得了当前难能可贵的口碑和信誉。

即使是曝光一些人和事方面的“毛病”,《晚间》节目组通常也是抱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心态,善意地提出批评。

2.兼收并蓄、广泛取材,精挑细选

广泛取材有三层含义:向全国范围广泛撒网;向专业人士和普通市民都敞开大门;凡是“有意思”的作品不拘一格录用。《晚间》栏目组表示:“要想留住和扩大全国的观众,光靠栏目组的区区二三十号人难以胜任,必须仰仗全国各地的电视同仁施以援手、惠赐佳作”。于是,他们邀请“全国各地玩电视的高手,都来《晚间新闻》‘玩一玩’,就像‘鹊桥相会’”;“凡是好新闻、好专题、好纪录片(包括好的人物访谈、好的‘特别节目’如传奇故事、情感故事、奇闻趣事、绝技绝活、发家致富的‘怪招’等等)——一句话:好的含新闻性的东西我们都要,‘好’的标准是观众感兴趣”;“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真心实意、发自肺腑呼吁天下电视高手把《晚间新闻》当作你们‘华山论剑’的一方舞台,来吧,朋友,来吧,天下玩电视的人是一家啊”。这样的表态让人刮目相看。为了创办一个新的栏目,《晚间》曾经“低三下四”地向普通观众问卷调查,了解观众需要、征求节目创意:“请各位观众帮忙填一个表,通过这个表我们一方面希望能摸出观众最想了解和接触的名人是谁……希望大家设计的对名人的提问、跟名人共度的活动设计得越新、越怪、越别开生面、越意想不到越好”!“凡是您在表中提出的问题有被采纳的,一律有稿费,谢谢观众大人!”

3.尽可能回归新闻现场,展现电视新闻“同步记录”的魅力

就像节目的宣传口号——“听我讲新闻”一样,观众可以听到真正来自民间的新闻当事人用各自的方言在讲新闻。常见的“说新闻”主要是节目主持人在“说”,而《晚间》强调的是“大家谈”——从事件当事人到出镜记者到主持人,大家一起开口聊新闻、讲故事。《晚间》的采访记者并不一定出镜,而是将电视画面尽量地留给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本身;《晚间》最大限度地保留现场同期声,用新闻事件当事人的话语来报道新闻,记者的提问只是起穿插作用。正是这些朴素的方言土语、现场画面和环境音响,使得每一条新闻都具有强烈的纪实风格,具有真实感和电视质感。

4.娱乐化的编排、制作

节目组“敢为天下先”,手法活泼、富于变化。例如:以平民化视角对新闻进行再加工,运用“戏剧化结构”重新把握和组合新闻事件,编排上的“去板块化”,等等。不难发现,是否具有娱乐性正是《晚间》“破旧立新”的主要标准。例如,导语可以没有“新闻五要素”,但一定要有悬念,而且打破“八股腔”、纯粹口语化;新闻标题力求点明新闻的趣味所在和深层的意义,讲究风味和意趣,例如:“偷鸡摸狗,统统带走”、“只要大家‘过得去’,宁愿自己‘过不去’”、“故事里的事,我们都想试”等等,妙趣横生、幽默诙谐,读来朗朗上口,让人玩味不已。《晚间》还有一大创新,就是在新闻节目中插入音乐(包括流行歌曲),尽管这种另类的方式反响不一,但它确实增加了趣味性和观赏性。

5.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条——播报方式亲切自然

常见的报道流程是这样的:主体是现场同期声,记者的现场采访起串联作用、推动新闻人物说新闻,主持人最后简短点评。新闻人物的话是原生态的平民语言,记者也用口语提问,主持人的点评也是平民化的点评,点到即止,并不刻意小中见大、无限拔高。两位主持人李锐和张丹丹都长着平民化的面孔,和我们身边的人一样普通;他们的声音和常人无异,主持方式好像朋友聊天。节目开始时,他们会说:“开始了,迟到的我们就不等了”;节目结束时,他们又可能会说:“感谢您这么晚了,还在坚持着看《晚间》,咱们明天晚上接着聊!”或者“祝大家睡个好觉,做个好梦!”——让人觉得亲切、自然。

第二节“好看而有用”的民生新闻

——《南京零距离》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新闻改革方兴未艾。在新的一轮改革大潮中,《南京零距离》显然扮演了领跑者的角色,因为它创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民生新闻。

什么是“民生新闻”呢?朱寿桐认为,“民生新闻”指的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概念新闻。他还认为,民生新闻的崛起顺应了当代电视发展的潮流,而且直接得益于民众化、娱乐化等电视制作理念的影响。民生新闻是当代中国这一特殊时代、特定空域的新闻观念。如果说民众视角、民本取向、民生内容所体现出的是民生新闻的内容品格,那么亲和力、细节感、微观视角、快捷性体现的是民生新闻在形式上的基本特征。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民生新闻的电视节目,还紧扣服务性、日常性、互动性这三点。

其实,1995年北京台开办的《北京特快》栏目,就已经有这种民生新闻的品质了,之后,也有一些都市报、新式晚报在做民生新闻。然而,蔚为大观的则是在2002年的南京,开始于每天做足1小时的《南京零距离》。《南京零距离》率先提出“民生新闻”的口号,并且一鸣惊人。

如果说各电视台之前的“晚间新闻”大都是新闻娱乐——“解闷”的路子,主要为了节目“好看”,那么,“民生新闻”就又前进了一步:既解气又“有用”。“零距离”们一般会设置“曝光”或者“投诉热线”板块,以“解气”为诉求点;而且,媒体常常会直接介入社会生活,寻求“解决”之道、发挥实际效用——例如:为观众寻“医”问“药”、排忧解难,或者舆论监督、讨回公道。

一、“好看”的民生新闻

《南京零距离》(以下简称《零距离》,2002年元旦创办,每晚18∶50-19∶50直播),是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制播的新闻资讯类节目。它由“时政要闻”、“社会新闻”、“生活资讯”、“孟非读报”、“现场访谈”、“今日头条”、“现场电话连线”、“现场电话调查”、“现场电话投诉”、“数字南京”、“曝光台”、“滚动字幕新闻”等等十余种节目形式组成。

选题偏重软新闻同样是《零距离》吸引观众的法宝之一。它的题材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饮食、出行、就医、就学、就业、考试、治安、犯罪、事故、自杀、救助、纠纷、防骗、美容、购物、奇闻趣事、监督与批评等等。以2005年某一周(11月14-18日)节目为样本,舆论监督、真情故事、奇闻故事、法制故事占据了节目构成的41%,这些新闻聚焦于煽情、刺激的趣闻轶事上面,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新闻的故事化是《零距离》的另一取胜秘诀,“怎么说”成了关注的重点。《零距离》在新闻报道上采用了“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的策略,除了挑选软题材,它还善于用民生的视角从硬新闻中开发软话题,挖掘娱乐价值。“《零距离》以观众为本,正视观众的娱乐需求,迈出了新闻改革可喜的一步”。

《零距离》开播第2周,进入AC尼尔森南京地区电视节目排行榜(周平均收视率前50名),第36周就荣登榜首。播出一年的时候,在南京市民中的认知度超过94%,每晚观众超过100万人;同时,已有特约通讯员(均自备DV数字摄像机)36人,注册信息员1000名;第一年播出的22000条新闻中,2800余条直接来源于市民提供的线索。

“市民的儿子”——主持人孟非

《零距离》在新闻传播方面的成功经验被总结为:以南京市民为第一收视群体和服务对象的栏目定位;以百姓话题、平民视角紧贴群众生活,以特有的贴近性锁定观众的视线;用60分钟长度传播丰富的信息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直播方式力求最快时效做独家报道;用开放式的演播空间与百姓互动;推出被誉为“市民的儿子”的光头主持人孟非,使栏目更具有个性色彩……进而,有论者指出:“零距离”体现的是电视新闻的本来面目和应有的素质——电视是给广大老百姓看的,电视新闻要让老百姓喜欢看、有兴趣看、看得投入,这是电视新闻工作应尽的义务,是电视从业者应有的理念和追求;而且,《零距离》的出现至少在南京地区扭转了“新闻媒体不被信任”的尴尬局面,重新确立了新闻在电视节目中的主体位置,它独占鳌头的收视率也扭转了“电视新闻只能有社会效益而不能有经济效益”的传统观念。2004年,《零距离》独家广告经营权以1.0088亿元被买断,成为国内当时身价最高的电视新闻栏目。

《零距离》红遍大江南北,各地媒体于是纷纷克隆。有的没有冠以“零距离”之类的名号,但是从身段、招式上能够明显看出“零距离”的架势,甚至“恨不得连主持人的头发也都给剃光”。不过,不要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远未发生,即便是在技术、操作方面都学得很像,甚至调动观众参与的奖励力度还大大超过,却怎么也难以达到《零距离》这样的影响和效益。——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是人们只看见了《零距离》表层的东西,也就是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绩效层面的东西,而没有领略到、当然就更没有挖掘出、发挥出《零距离》栏目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那么,该栏目独具的精神品质又是什么呢?

同类推荐
  •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修订版)》结合翔实案例,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剖析,探究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代表性。全书内容全面,分析具体,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借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
  •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这本《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所选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市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所长;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师生学习与成长等内容。全书分为爱心花圃、草根教育、等待花开、守望麦田、烛光摇曳、我思我在六辑。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热门推荐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一书的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9)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百余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 痴中疯帝

    痴中疯帝

    人有七生又七世,常人阳间渡一世,在阴路留一世,剩于六生六世轮回,转转回回永生不灭。大奸大恶之人在世活了七生又七世,作乱世间七世后便化作怨灵守护世间七世,魂飞魄散于世间不留痕迹……
  • 天倪阁词

    天倪阁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望我们的世界没有交集

    望我们的世界没有交集

    徐西亚重生了,重生在大学之前,她默默的更改了自己的志愿学校与专业,就为了不再遇到赵一沉,一个爱她如生命的男子,她只想不再伤害,不再利用他的爱报复她自己的爱而不得。结果,为什么重生了,改变了志愿学校和专业方向,他仍是出现在她面前呢?其实,这就是关于两个人爱而不得的故事……
  • 毛诗多识

    毛诗多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愿意生活在这三个朝代

    我愿意生活在这三个朝代

    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生活在历史中的哪个朝代?恢弘的大汉?绚烂的大唐?静谧的大宋……如果说,历史有道门槛的话,任何人都不过是槛外痴人,企及遥望。拈起脚尖,伸头探望,总能于门缝问窥及些许的意境,宛若发现新大陆般,惊喜连连。现在,就在这窥望中,让我们的思绪走进另一个美妙的天地……
  • 上古世纪之征服

    上古世纪之征服

    本为“神盾局”研究能量原石的教授“凯特”在飞往神盾局的途中被杀,谁知却意外的激发了能量原石的能量,不可思议的被带到了另一个界面重生,之后为了探索神的奥秘,他不断的在一次次危险中锻炼自己,充实着自己。我是要成为神的男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且看主人公是如何在这个神奇的界面中,一步一步的走向人生巅峰的吧!
  • 帝后和鸣

    帝后和鸣

    后人都说昭武帝极爱长安,但我所知的是定国皇后极爱长安。也许古人说的才是答案: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
  • 萌心向浩

    萌心向浩

    莫萌萌不仅是莫氏集团的独女还是a国黑帮的二小姐。轩浩是轩氏集团的大少爷常年在美国,所以国内公司全是二少轩然在打理,直到那天轩浩被轩董事长突然叫回国,莫萌萌的生活就彻底被改变了!
  • 女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女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本书为女孩们展示出一个令人向往的故事世界,其中不乏世界著名童话故事、进取故事、励志故事等。好故事犹如一杯陈年的老洒,愈久弥香。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伴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好故事是孩子手中的花盆,用勤劳、善良把自己的生话美化;好故事是旅行者的背囊,承載着对美好旅程的梦想和希望;好故事是女孩脚下的皮球,如影相随,亲密无间,伴随女孩快快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