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500000038

第38章 跨文化语境中的政府新闻发布:观念管理(3)

第二节新闻发布:文化博弈的场域

斯图亚特·霍尔指出,文化与其说是一套东西——小说和绘画,或电视节目和戏剧——毋宁说是一个过程、一套行为。文化首要关注的是在社会和团体成员之间的意义的生产和交换——是意义的给予和索取。当面对完全不同的意义系统时,当眼中的“自然的”或“常识”面对别人的“自然”或“常识”时,就会发生所谓“文化震惊”。文化就是分享和竞争关于彼此之间以及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世界之意义的场所。

一、记者的身份认同与专业主义:中西记者的比较

无论是美国媒体的政治气质(由来已久的“红色偏见”、自由主义的愤世嫉俗),还是商业气质(千方百计讨好公众和广告客户),都将潜移默化地构成美国记者对新闻工作的界定、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以及对自己的认识。这一系列与职业相伴生的价值尺度将在记者与同行、记者与其他群体的工作交往与生活交往中得到校正、强化或者妥协。正是社会化的过程塑造了记者群体独特的职业文化。

我们经常用“职业认同”和“专业主义”这样的学术话语来抽象职业价值规范。前者意味着,记者如何看待自己在整个社会、在传媒行业中实际扮演的与应该扮演的职业角色;后者意味着,记者在新闻工作中奉行怎样的专业理念和操作规范。如陆晔和潘忠党认为,新闻职业的“专业主义”概念除了包含职业的基本社会学特征之外,它还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可见,职业认同和专业主义是相辅相成的一组概念,有什么样的职业认同,就会相应产生与此相统一的专业主义理念。

在西方,新闻职业认同和专业主义的争论大体在两个名称中展开——记者应当扮演“守门人”还是担当“倡导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

认为记者应当扮演“守门人”的角色,基于如下假设:通过记者的努力,客观真相是可以被认识的,客观是可以实现的。在这一角色期许下,记者应当以社会实证研究为工具,严格地报道客观事实而不是意见。

认为记者应当扮演“倡导者”的角色,基于如下假设:记者是否有能力在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下发现客观真实,这一点是难以确认的。另外,这类角色的支持者认为,正是相互冲突的各种利益构成了真实的不同面向,记者的职责是确保这些不同的观点能够充分地呈现在媒体上。这一角色期许记者能够成为评判者和解释者参与到社会倡导的过程中。记者应该尽可能展现社会竞争性组织的观点和利益,特别是那些边缘和弱势群体的观点和利益。

比较中西记者新闻职业观念的时候,应该认识到,两者的确存在着不同,这些差异是由两个群体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差异所决定的。但是,另一方面,组成记者群体的都是活生生的、存在于社会交往关系网中的人,便同样会受到政治的浸染、商业的诱惑和种族价值观的影响。正如约翰·坦布尔所指出的,美国的新闻从业者正挣扎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而愈加倾向于后者。值得注意的是,坦布尔并未将政治的利益从私人利益的范畴内撇清,而特别着重强调了记者在塑造政府形象上的代言人作用。

从主观能动性上来看,在国家利益面前,即便是怀揣着“守门人”理想的记者,也不可能主动背弃自己的祖国而选择所谓“真实”。当“真实的中国”与“遏制共产”的美国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位美国记者会如何选择自己的报道角度,将毋庸讳言。

从被动的角度来看,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将成为记者们勾画世界、描写“他者”的“原型”,这是浸入骨血和记忆的影响,难以逃避。中国作为遥远的、神秘的“他者”形象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西方人的脑海中,成为李普曼所说的“刻板印象”。这些都将不留痕迹地呈现在记者的笔下、镜头中。

在中国,一位美国记者,当他(她)路过一盆摆满鲜花的广场和角落里的垃圾堆时,他(她)会毫不犹豫地把镜头对准垃圾桶,而不是鲜花。当你问他(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她)会告诉你,职业的敏感促使他(她)这样做了。那么,按照西方的专业主义理念,他(她)是不是应该既拍摄鲜花广场,也拍摄垃圾堆呢?他(她)当然不会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出的新闻不好看,没有冲突性,没有负面性,吸引不了观众的眼球,也赢得不了广告商。还因为,他(她)脑海中关于中国的形象,或许就是一个落后的、本该肮脏不堪,而不是芳香四溢、生机勃勃的国家。

二、一次地震,两个图景:中美媒体关于四川地震报道的解读

对于2008年“5·12”四川地震这一举世关心的重大灾难议题,媒体可供选择的报道角度是多元的:可以报道灾区人民的英勇无畏,也可以把镜头对准后方的感人事迹;可以聚焦灾区人民如何安置生活、恢复生产、卫生防疫、堰塞湖险情消除,也可以关注“范跑跑”、“郭跳跳”之类的“非主流”热点问题;可以表现灾民一夕之间亲人失散的伤痛,也可以展示他们重建家园的喜悦……

如果将所有关于“四川地震”的报道视为一个整体,进而考察这些报道在主题分布、传播节奏、话语风格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便可以大致描绘出一幅媒体建构的“四川地震”历史图景。这些图景源自现实,却又不等同于现实。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与中国国内主流媒体所建构的灾难叙事差异鲜明。那么,这场发生在“赤色的”、“异域的”国度之上的地震灾难在西方媒体眼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对于这样一场空前的公共危机,中国的官方媒体又是如何通过主流叙事进行舆论引导的?

下面选择美国《纽约时报》和我国中央级党报《人民日报》作为样本媒体,将两家报纸在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6月30日期间所有涉及“四川地震”的报道作为研究文本,通过历时分析与结构分析对议题分布的趋势和结构进行对照,从而探索其背后的报道框架和权力关系。

1.《纽约时报》版“中国·四川地震”

在对《纽约时报》关于四川地震的68篇新闻报道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在5月19日前后、5月24日前后其报道的主题发生了两次转换。以这两次转换为时间节点,将《纽约时报》地震报道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发生”背后暗含的“破坏”

第一阶段的报道旨在告知读者“发生了什么”,暗含“地震破坏了什么”这一潜在主题。这一阶段报道覆盖的议题非常分散,包括灾情、救援、遇难者家属的伤痛、生还者的故事、以胡锦涛和温家宝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的表现、中国军队的表现、遇难儿童及其家长、对校舍建筑缺陷的质疑、对中国地震信息公开的看法、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隐患、救援技术存在的问题、都江堰险情、四川籍外出者对家人的担忧、地震带来的核辐射隐患、网络谣言给中国官方带来的困境以及国际援助等16个主题。

从关注度上看,《纽约时报》在这一阶段对四川地震的报道力度较大,地震新闻在编版上均放在重要版面,其中5月13日、5月14日、5月15日、5月16日和5月18日均在头版进行了报道。

报道在交代灾情和伤亡数据、救援情况等基本问题之上,采用了美国媒体惯常使用的人性化、故事化、个案式的报道模式,并适时插入目击者和幸存者的亲历讲述,使5个“W”得以细节化和生动化,在表现灾情“触目惊心”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报道“触动人心”。

值得强调的是,深入考察这些报道之后我们发现,这些报道内设了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明者——发生了什么?暗者——破坏了什么?明线以公正客观面貌呈现,暗线则以表达对中国的质疑和否定为主。仅有一篇报道“In China,Skittish Pandas,Then Exploding Cliffs”(中国,敏感的熊猫,岩石爆裂)为正面、肯定性报道,记述了一个外国游客被中国熊猫饲养员英勇救助的故事,但是从报道的标题上却看不出这种倾向性。

(2)第二阶段:酝酿“转变”的短暂正面

第二阶段的报道转向了另一个主题,即“地震改变了什么”,在倾向性上偏向正面。但这些“正面报道”普遍存在一个预设:地震的发生使中国原来存在问题的社会、政治状况有所改变,即“原来的中国并不好,地震发生了,很多情况才发生了转变”。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议题包括:中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公开,媒体控制得到突破;地震使中国的民主产生飞跃;地震昭示着中国人权观念的进步;“80后”在地震中舍己救人和顽强的求生精神使其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形象得以扭转。这些主题在5月21日报道“China's Class Divide”(中国的阶层分野)、5月22日报道“Earthquake and Hope”(地震和希望)、5月23日报道“Earthquake Shifts Tone of Games”(地震改变了北京奥运会的基调)、“Stillness Returns,Sadness Lingers”(沉寂回来了,悲伤徘徊着)均有所体现。

这一阶段“正面报道中国”的持续时间并不长。随着中国地震哀悼日的结束,自5月24日起,《纽约时报》对华报道倾向便急转直下。

(3)第三阶段:深度反思和批判

进入第三阶段,《纽约时报》关于四川地震的日均报导量较前明显下降,大多数报道从要闻版和头版的位置回归国际版,关注主题不再是第一阶段对“灾情、救援”等事实细节的描述,对地震的“反思”文章比重加大。

其中,涉及学校建筑安全的报道9篇,是数量最多的报道主题。其他遭到质疑的问题还包括:

a.遇难者尸体的处理问题,如5月24日报道“China's Rush to Dispose of Dead Adds to the Agony of Uncertainty”(中国急匆匆地处理尸体增加了身份无法确定的苦恼);

b.地震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5月25日报道“Where Breathing Is Deadly”(呼吸致命的地方);

c.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给遇难儿童家庭带来的困境,如5月27日报道“One.Child Policy Lifted for Quake Victims'Parents”(计划生育政策给遇难者父母带来的);

d.地震之后受灾群众的心理问题,如5月27日报道“Amid Tremors,a City Trembles With Dread”(在恐惧中震颤的城市)描述了成都市民余震中遭遇的内心恐惧和忧虑;

e.对地震预测技术的质疑,如6月4日报道“Experts Warned of Quake Risk in China”(专家警告中国的地震风险),报道引用中国某位科学家的话,“指出地震预测失败是导致此次灾难的部分原因”;

f.对中国军队救援能力的质疑,如6月25日报道“Quake Revealed Deficiencies of China's Military”(地震暴露中国军队的缺陷);

g.值得注意的是,随着6月4日的到来,西方媒体关于“六·四”事件的常规性集体报道在这一阶段也有所体现。与往年不同的是,在这一年,记者、编辑们对地震与“六·四”之间进行种种可能的比较而大做文章。如6月4日的报道“China's Grief,Unearthed”(中国的伤痛未曾落地)。

更值得重视的是,这一阶段的报道强化了一个预设:“地震暴露了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等几乎各个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在地震之后只会更加恶化。”了解这一预设,便会理解如下三个焦点议题背后的“深意”:

a.美国媒体对学校“豆腐渣”工程的高度关注旨在揭露所谓“中国的集权统治与贪污腐败”;

b.美国媒体对遇难者尸体处理问题的关注、对灾民心灵恐慌的描绘均意在揭露所谓“中国人权观念的落后”以及“中国对环境保护的长久漠视”;

c.美国媒体对遇难儿童家庭的关注,其目标便在于“证实”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先天隐患。

同类推荐
  • 学校防火安全与教育活动

    学校防火安全与教育活动

    本书针对学校如何开展防火安全与教育活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可供实际操作的新方案。《新学校与教育系列丛书:学校防火安全与教育活动》体例科学,内容生动活泼,语言简洁明快,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 机能实验教程

    机能实验教程

    本教材主要涵盖了机能学科实验总论、生理学实验(基础训练、验证实验、综合实验)及三机能学科的综合性实验三个方面的内容。
  • 爱的教育(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爱的教育(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外国教育专题研究文集

    外国教育专题研究文集

    贺国庆,1961年10月1日生于广西柳州市,白族,祖籍湖南桑植县洪家关。曾就学于湖南师范大学和河北大学,先后获教育学学士(1982年)、硕士(1987年)和博士(1991年)学位。现为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近代欧洲对美国教育的影响》、《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等。曾获教育部全同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1996年入选河北省跨世纪人才,1997年荣获河北青年五四奖章,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 世上只有三道高考作文题

    世上只有三道高考作文题

    一本送给高中生的绝佳礼物!史上最牛的高考作文猜题法。讲高考作文的书浩如烟海,但没有谁想到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我们能将所有高考作文题归纳为三道题。
热门推荐
  • 传奇药剂狂魔:邪王皇位宠妻

    传奇药剂狂魔:邪王皇位宠妻

    左手神秘药剂针筒神丹,遇百病抗百毒,更是一针扎死一位顶级强者;右手绒球萌宠绝世珍宝,外加一位霸气邪王的神力庇护。我,就是传奇!
  • 锦食天下

    锦食天下

    他连续数次拒绝了米其林三星厨师的称号。他连续数年登上了米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排名前十中,他是唯一来自餐饮界的入选者。他撰写的《食经》总销量销量仅次于《圣经》,成为全球性的饮食指南。华夏最大媒体曾经这样评论过他:他是一个高尚的厨师,一个纯粹的厨师,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厨师……
  • 霸少的亿万小甜妻

    霸少的亿万小甜妻

    “契约在这,现在,你是我的女人。”他邪笑如魅。那一夜她无意救他,他花亿万将她买来宠溺无边。“为什么买下我。”“报答妳。”见鬼,有人报恩用这种方式吗?“你是逃不开的,只要我想得到你的话!”橘黄灯光下,他眸光迷离灼热,如红酒醉人:“童童,我想要你…”
  • 恋爱路上我和你

    恋爱路上我和你

    我不想和你成为情敌,只因为你是我最好的哥哥。我喜欢你,但是我却无能为力。如果我们两人有缘分,自然会在某个地方或者是某个角落相遇。
  • 限时婚令:鲜妻,别想逃

    限时婚令:鲜妻,别想逃

    结婚三年,他们彼此画地为牢,他日夜笙歌,她安分守己。“你要干嘛!”她扯过被薄被,在黑暗中怒视着一年见不到几次的丈夫“想我了吗?”他带着醉意的慵懒凑近,目光中侵占的味道明显。“我明天要上班……”“你明天要上班,我现在想上你!”三年的陌路夫妻,他以为他只是在折磨她,却发现最后被折磨的是自己。当她的旧爱来袭,他第一次有了危机意识,立马化身24小时贴身随从,寸寸不离。“厉天谋,你能不能离我远一点?”云溪瑶咬牙切齿面对着厉天谋那双不安分的手“你难道不懂什么叫‘贴身’吗?”厉天谋一脸无辜,当着众人拥着她笑容无害,一双手不安分地探入其中。一夜缠-绵,她才知道他与她结婚原来别有用意,这一次,她又该如何选择?
  • 贼骑士

    贼骑士

    互动Q群:569057632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无序的世道惹得怪状百出……苍茫天地间,盗贼四起。飞檐走壁、穿墙遁地、潜水行空……简直无所不能,未来的世界将由盗贼掌控
  • 灵景

    灵景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少年见到了赤凰凌空的盛景。从此少年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想要结交各色的灵宠,想要见识各种奇景。遨游天际的庞大天云鲸,深藏沙漠的猛毒漠蝎,不见踪迹的飘渺花仙...天柱之上晨昏日出日落,幽暗地域的无声之地,花城花颂的百花争艳...一路旅行,一路冒险。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ps:有存稿,有大纲,请放心食用。(快来点击+收藏!)pps:存稿已经用完了,点击收藏给动力~~
  • 八卦仙侠

    八卦仙侠

    一个不务正业的家族小子,因替祖辈赎罪而被迫走上修仙之路。平日里不好好修行,却专门爱打听别人的八卦,还在仙侠界兴起了一股八卦之风。
  • 宠妻无下限:王爷夫君求放过

    宠妻无下限:王爷夫君求放过

    “南宫羽,你混蛋”“哦,那你是混蛋他媳妇,你也是混蛋”“你……你无耻”“那你也是无耻他媳妇,你也无耻”小片段:“报,王爷,王妃去找林公子了。”“给本王备马,本王要她知道本王的厉害。”本文为“宠妻无下限”系列,保证不会虐
  • 迷雾未散

    迷雾未散

    秋也白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因为一次对过劳死的报道,被牵入一场阴谋之中。还好,她遇到一个愿意保护她,爱她的人。还好,她还有一个陪伴在她身边的朋友。还好,她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这就足够了,不是吗?可是生活就像在迷雾中行走,你看不见的远方,不一定就是平原,那或许是悬崖,或许是深渊。踏出去,要么粉身碎骨,要么人生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