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200000012

第12章 《努力周报》的启蒙(2)

胡适本人不信宗教,是源于捍卫思想自由的原则;他拒绝主持基督教聚会也是基于维护自己思想自由的权利。他对基督教的恶感多于好感,他的朋友们都了解这一点。1924年3月朱经农写信告诉胡适,拟为复刊后的新《努力》所作的文章写好了,文章“十分之八是为科学辩护,十分之二是为宗教辩护,因为我是一个诚实信宗教的,我又是极端推崇科学的。我为宗教辩护的地方或者为兄等所不许,兄等尽可发表意见纠正我的错误,不过大家不牵涉意气为是。”胡适的清醒和理智,使他可以不依赖上帝而拥有坚定的信仰,1920年5月他与外国人霍进德的谈话就很说明问题。霍进德是一位宗教信仰很强的人,他认为一个人若不信公道的天意,就绝不可能有“改良社会的热心与毅力”。胡适不同意,“我不信上帝,并且绝对否认他这句通则”。胡适反问:大贤人如穆勒、赫胥黎、达尔文,“都不信上帝,但谁敢说他们没有热心与毅力吗?”总体上看,周报在非宗教问题上文章不多,大概与同人们没把它看做是政治舞台上直接的“政治”,视为思想启蒙领域的问题有关,也和胡适这位主编不喜欢宗教有关,胡适刊登陈衡哲的文章是基于思想自由的原则。

周报上也介绍过美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并开展过翻译质量的讨论。1922年5月14日周报第2期发表了署名“天农”的《近六十年间美国新闻纸的趋向》,文章介绍了南北战争后美国报纸的四种发展趋向:第一种,《纽约论坛报》(The New York Tribune)主笔格利雷主张首重社论;第二种,《纽约先驱报》(The New York Herald)主笔白乃特主张偏重新闻;第三种,注重文品(Style),以《纽约太阳报》The New York Sun为代表,强调报纸的格调(八条原则)——最大限度广泛搜集新闻来源;转载消息务求真实;严守广告与新闻的界限,绝不搞有偿的广告新闻;对社会的弱者避免讥嘲议论;要坚持自我主张,但不能自以为是;虽然党员身份的记者可以扶助其所在党派,但不可党同伐异;要向前看,要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充满信心;第四种,是偏重感情,以《纽约世界报》(The New York World)和《纽约日报》(The New York Journal)的两位主笔的“黄报主义”主张为代表。此种主张强调报纸代表民意,不仅仅是代表知识阶级,更应重视社会最下层人士的情感和思想。“黄报”在轮船码头、火车站及街头巷尾等地方很有市场。“黄报”有两条原则:一是报人应该研究读报人的心理;二是报纸应该为大多数人的真福利着想和说话,要代表社会真的舆论,而不仅仅为某一阶级、某一党派说话。胡适认为此类稿件,其意义在于“这也是我们做舆论事业的人应该借鉴的”。

周报上有关文化建设事业方面的言论,大概当首推因翻译质量引发的胡适与郁达夫等人之间的笔战。事情缘起于郁达夫撰文挑余家菊英文翻译的毛病,他把原文列出,证明余翻译有错,并附上他认为他本人的译文。胡适在周报上发表短论《骂人》,对郁达夫的译文提出质疑,批评郁达夫不该采取骂人的态度。随后,郁达夫又在报纸上进行了反批评,胡适则针对提高翻译质量问题进行了正面的阐释和驳议。除了双方报纸上的对峙外,私下里也有书来信往的沟通,直至最后的讲和。

双方在开展批评的时候,的确都有一些非理性的意气类言语,在郁达夫表现为“骂”和“讽”兼有,在胡适则表现为“讽”。郁达夫发表于创造社《创造》季刊上的《夕阳楼日记》是这样“骂”余家菊的:“我之所以不能默默者,只为一般丑类,白昼横行,目空中外,欺人太甚的缘故。……我们中国的新闻杂志界的人物,都同清水粪坑里的蛆虫一样,身体虽然肥胖得很,胸中却一点儿学问也没有。”胡适指出郁达夫翻译错误的同时,还讥讽道:“但译书的错误其实算不得十分大罪恶;拿错误的译书来出版,和拿浅薄无聊的著作来出版,同是一种不自觉的误人子弟。又何必彼此拿‘清水粪坑里的蛆虫’来比喻呢?况且现在我们也都是初出学堂门的学生,彼此之间相去实在有限,有话好说,何必破口骂人?”所谓“浅薄无聊的创作”,大概是讽刺郁达夫的。郁达夫针对胡适的《骂人》发表了一篇短文,避开他自己翻译质量的评价,强调所以胡适和他过不去,是因为他那篇《夕阳楼日记》上所谓有人跟着外国学者跑来跑去,胡适以为是讽刺他为来华访问的杜威当翻译,所以就来报复。胡适1923年4月1日在周报第46期“编辑余谈”栏目发表《译书》,讥讽说,“我的一条《骂人》,竟引起一班不通英文的人和我讨论译书。我没有闲工夫来答辩这种强不知以为知的评论”。

从辩论双方的心态来说,胡适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感,而郁达夫等人自感还不是社会的主流和精英。胡适三十岁刚出头,意气风发,举国瞩目,学术成就斐然,身居北大教授高位,辩论之间肯定会流露出“俯瞰”的心态。胡适1923年5月15日写给郭沫若和郁达夫的信,虽是讲和,但居高临下的味道还是很浓的,如“我是最爱惜少年天才的人,对于新兴的少年同志,真如爱花的人望着鲜花怒放”。实际上,胡适仅年长郭沫若一岁,年长郁达夫五岁。郭沫若、郁达夫刚从日本归来不久,年轻气盛,跃跃欲试,出名心切,但毕竟还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就,在胡适面前还是感觉底气不足。1923年5月17日郭沫若写信给胡适,愿意言归于好,并对胡适唱起了颂歌:“尚望明晰如先生者大胆尝试,以身作则,则济世之功恐不在提倡文学革命之下。”郭沫若后来在《论郁达夫》中说,“胡适攻击达夫的一次,使达夫最感着沉痛。……当时我们对于胡适倒并没有什么恶感。

我们是‘异军苍头突起’,对于当时旧社会毫不妥协,对于新的不负责任的人们也不惜严厉的批评,我们万没有想到以‘开路先锋’自命的胡适竟然出以最不公平的态度向我们侧击。”“胡适在启蒙时期有过些作用,我们并不否认。但因出名过早,而膺誉过隆,使得他生出了一种过分的自负心……他在文献的考证上下过一些工夫,但要说到文学创作上来,他始终是门外汉。然而他的门户之见确是很森严的,他对创造社从来不会有过好感。”虽然后来双方言和了,但郁达夫并没有正式承认他的英文翻译有毛病,当然他也没有为自己的译文做任何辩护。从常理上看,或许郁达夫的英文也不坏,但毕竟他留学于日本,英语大环境肯定无法与英美环境相比。胡适出国前在中国公学时曾代任过英文教员,又在美国留学七年,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说其具有较高的英文水平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论战中胡适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提高翻译质量的见解。第一点是翻译之难。胡适说,“在英文的方面,我费了几十年的苦功,至今只觉其难,不见其易。”胡适举例说,他翻译莫理孙的《陋巷故事》,全文不过三千字,“然而已译的我叫苦不了”。除了字典不离手,为了说清“翎毛”在出丧时的用法,他请教了几十个留学英国的学生。原文中有“Block-Maker”一词,而“Block”有几十种意思,胡适实在不敢断定几十年前作者用词的意义。胡适所选用的原本,在翻译过程中竟发现有不少印刷错误,有的胡适改过来了,有的拿不准,还请北京大学英文学教授陈源帮助用别本校对,结果又发现一些印刷错误。胡适感慨译书之难:平日写文章,每小时可写出八九百字,而翻译仅能完成四百多字。第二点是要有多重负责任的态度。“自己作文只求对自己负责任,对读者负责任,就够了。译书第一要对原作者负责任,求不失原意;第二要对读者负责任,求他们能懂;第三要对自己负责任,求不致自欺欺人。”第三点是要多看几个版本。胡适从考据学的角度,提出:“做文学事业的,也许有时要用得着考据的帮助。

例如译Omar[莪默·伽亚谟(Omar Khay yam),波斯诗人]的诗,多用几种本子做考据,也许可以帮助本文的了解。”关于考据版本的重要性,看来胡适是针对郭沫若的译诗而说的,所以郁达夫在致胡适信中特意申明“沫若的Omar Khay yam的译诗,原是失于检点,他在答闻一多的评论里已经认错了,这是他的虚己的态度,我们不得不表敬意的。”难能可贵的是,《努力周报》还发表过专门的关于批评伦理的文章。周报1923年10月21日第75期上刊登的擘黄的《批评的“伦理”》,认为文人相轻自古有之,但发展到当日,不仅文人,甚至“许多学者专门家,虽然不是文人,却也不能摆脱这种遗传的势力,文人更无论了。”文章说,以往的冷嘲热骂,不过是三五朋辈饭桌上喝到酒酣耳热之际小范围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到了大众传媒时代竟然凭借日报、周刊、月刊四处传播,流毒甚广。文章分析此类“批评”的动机在于:显示自己高人一等;以揭人之丑为乐事;对别人的批评进行打击报复;别人妨碍了自己出人头地,要寻衅报仇。文章建议为报章批评设立规则,并提出建议:

第一,“批评须就事论事,不要牵涉枝节。”比如,“批评人猿同祖说,不应说此说使人类失掉体面,所以不可信;只应批评此说的证据够不够。”关于翻译的批评,只当批评译的准不准确,而不应该去追究人品文风。至于那些批评文言文过于“文”了,白话文过于“白”了,纯属吹毛求疵。

第二,“只对于作品下批评,而不对于作者下批评。”诸如作者是科学家,不该出版诗集呀;作者有大烟瘾,不配贡献禁烟秘方呀,等等,“都是不正当的批评”。

第三,“只应当指出或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加入‘深文周纳’的‘考语’。”一部书某处有错误,指出便是了,不应该就此否定全书,甚至断言作者不配再发表“议论”。

第四,“对于疑似两可的地方,不应挑剔。”该用商量的口气说话。

第五,“只说积极的戒勉的话,而不说消极的嘲骂的话。”译本有错,可劝下次译时须注意类的话,不能讲“译者以介绍新文化自任,而译本糟到如此,岂不令人羞死”的话。擘黄还劝人学习国外好的批评伦理:欧美的批评文章“虽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带着讥嘲的口气,然而总是例外之例外。就是讥嘲,也没有我们这样残酷刻毒,一点不留余地,他们批评的口气,大抵都是‘雍容揖让’,只论事实命题的真伪是非,毫不涉及枝节。”周报对于新闻界自身弄虚作假,失实报道,也不留情面地及时提出批评。

在1922年9月24日第21期周报“这一周”栏目中,胡适哀叹“近来中国新闻界捏造新闻的手段,似乎更巧妙了!”他说,前不久的北京《中华新报》上登载了汉阳兵工厂被工人炸毁大部分,损失六百多万元的极具轰动性的消息,北京很多报纸也纷纷给予刊登。然而,“此事竟是假的”。胡适又揭露更加不能容忍的新闻造假:制造“文件”。其一,报纸曾纷纷登出曹锟、吴佩孚给孙文的第二封电报,称“先生反对联省自治,锟等极表同情。……”可是洛阳方面的吴佩孚等对此电报“正式否认”。其二,《黄报》登载消息说,王宠惠曾给陈炯明一封电报,讲“非统一不足以裁兵,非裁兵不足以理财,非理财不足以救亡……”,但事后王宠惠正式当面向胡适辟谣,说根本就没有发过该电报。胡适不留情面地指出制造假新闻的恶劣后果:“研究历史的人,往往轻视无证据的记载,但他们对‘文件的证据’(Documentary Evidence),却终不敢随便忽略。现在中国的新闻制造厂竟老实制造‘文件的证据’;这个风气一开,报纸的信用全失,今日不能取信于读者,将来也全无历史参考的价值了!”

报纸是记载当时发生的新闻的载体,新闻又强调事实的绝对真实性,可怜当年的新闻界有的报纸竟然无耻到了编造“事实”、淆乱历史的地步。看来当时新闻的问题真的不少,一周之后,胡适又在10月1日周报“这一周”中批评失实新闻:好几家报纸刊登了一家通讯社传出来的一条新闻,声称有“好事者”出面召集了胡适等16位联名《我们的政治主张》的人,9月22日开了一个茶话会,“调解”有关责难,结果会上争论不休,“至面红耳赤,彼此不欢,经主人出而排解,始罢。”胡适澄清说,“这一段新闻有许多很不确实的地方”,开会时仅有5人是联名《我们的政治主张》者;原本会议就是在计划安排中的,讨论“目前的政治计划的”,并没有什么“好事者”出面之事;讨论是“很老实的,很恳挚的”;讨论中认为王内阁“不是没有计划的”,但“一切计划都是空话”。显然,这条新闻的作者没有把很多事实弄清楚就横发议论,并且加入了太多主观想象的东西,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胡适强调的是文风和新闻伦理,批评是正确的。

同类推荐
  • 魔鬼成语

    魔鬼成语

    本书分为人性的张扬、世态的感悟、思维的花朵、文化的传承四辑。从生命的价值、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理解成语蕴含的文化精华。
  •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本书从教学方面讲教师的责任讲学生道德的培养教学生为人处事的技巧讲学生交友之道注重学生的心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作为一位教师如何更加完善教育。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本书乃民国七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之汇编,撰写者分别为无锡钱基博、吴江薛凤昌、吴江沈昌直,时在戊午暑期,意在为初学者习国文辟一从入之门耳,三书于国文奥义、作法、根底各有侧重,惟指示大略,令习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径,优而游之一也,故名之。
  • 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

    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

    本书从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入手,深入探索中国文学的总体特征及文献思潮演进。创作方式更替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文章作角度新颖,论述有据,别开生面,对于真实揭示现代文学的本来面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改改你的坏脾气

    改改你的坏脾气

    生气是拿别人或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生气使自己痛苦,也让别人难受。人的脾气有好有坏。脾气好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别人喜欢同他合作、共事;脾气坏的人,则常常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苦恼,使别人觉得难以与之相处。坏脾气往往是成功的大敌,一时的冲动可能会毁掉你一世的前程。
  • 全系召唤师:邪王独宠紫梦公主

    全系召唤师:邪王独宠紫梦公主

    “求收留!!”某男不顾周围人的目光,对一个比他小8岁的女孩撒娇卖萌,颠覆了他以往的冷漠形象,坑、蒙、拐、骗、威、逼、利、诱都用上了,只为了把她弄回家做夫人。。。然而某女的反应却很淡,显然早已习惯!!“瓷娃娃,不要把我赶出去好不好?”梦雪看着面前的帅脸,嘴角抽了抽,要是让其他人知道他们的冷漠的邪王在这儿卖萌会是什么反应?说好的冷漠无情呢?说好的乖张不羁呢?把我的冰山还给我!
  • 仙界旅游指南

    仙界旅游指南

    一个落魄的失业青年,被一块昆仑古玉送到传说中的昆仑仙境,从此开始一段奇妙的旅行。
  • 紫的诅咒

    紫的诅咒

    这是一个短篇的小说,也是一部同人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 超级娱乐神格

    超级娱乐神格

    重生的李民得到娱乐神格,拥有信仰力,就能够回想起前世那些火爆全球的娱乐策划。网络神曲《小苹果》真实点击破亿的网络神剧《万万没想到》书友看的如痴如醉的逗比文《超神建模师》让全国都风靡起撕名牌大战的《跑男来了》名字像楼盘广告,实则年度第一都市剧场《爱情公寓》神格拥有信仰力,就能够让主角回想起这些策划案,剧本、小说、歌词……PS:新书需要各位书友包养!收藏点击推荐票,这些全部都砸过来吧!
  • 青衣本纪

    青衣本纪

    一个叫李青衣的少年,在龙山奇遇后,得天之力,进入浩瀚宇宙中,与万族争锋,为九州洒血……
  • 金乌战神

    金乌战神

    带着前世的遗憾、仇恨,失败的穿越者叶洛再次重生,觉醒上古金乌血脉,凭借地球画技成为令人仰望的大画师,赚取无穷财富,前世将自己害得家破人亡的李家,被叶洛轻蔑的踩在脚下:“碾压兽人,守护人类才是我的目标!”
  • 我就是一阴阳先生

    我就是一阴阳先生

    我是一阴阳先生,名字很奇特,本人性别男,爱好女。但是有个叫“五弊三缺”的哥们告诉我泡妞有害健康,我也就只好作罢了。没事的时候我喜欢给一些大款土豪看看风水,抓抓小鬼什么的,毕竟我还要吃饭不是?混淆都市的我,没什么别的本事,可以告诉你,我,就是一阴阳先生。
  • 三帝开元——本源凡帝

    三帝开元——本源凡帝

    三帝开元,创天立世,天上天下,唯本独尊,来看白洛宁如何成就本源凡帝之称,如何一统天下,成就主宰。。。。。。
  • 错过你是我一生的过错

    错过你是我一生的过错

    谁说只有男人的爱是深沉无私的?简素,她的爱是无声而又深沉的,遇到他,救了他,以及最后爱上他她都不后悔,她唯一后悔的是作为一名医生本该救人的她却为了那份爱眼睁睁的看着生命在她眼前消失。莫以城,那个在黑道里冷漠强硬的人,在爱情到来的时候放弃了它,他这一生的过错就是错过了那个用生命爱他的女人。五年后的重逢,素素,可否再爱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