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000000031

第31章 博客自媒介与表达自由(3)

2005年7月7日,伦敦发生大规模恐怖爆炸事件。几乎与此同时,来自现场的照片和目击者的叙述就迅速通过各种各样的博客站点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博主们发布的博客信息之多、速度之快是以往任何一次事件所无法比拟的。丹·吉尔默所说的“草根媒介”生产传播“草根新闻”,不仅根本不输给任何主流媒介,而且在各方面对主流媒介起着补充、修正和扩大再传播的作用。丹·吉尔默认为共享媒介将给已经工业化了的新闻业的固化模式带来革命。读者在网上浏览新闻,在论坛里发表看法,在自己的博客里书写自己的一切,还利用电子邮件、新闻组以及论坛、聊天室与别人交流争论。这种不同于传统的阅读经验最终催生出共享媒介来,而共享媒介的诞生则标志着传统媒介的新闻报道形式已经由一种集权式、学术化的模式转变成为一种交互式、分享型的讨论模式。他曾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发表的题为《“共享媒介”(We The Media)时代的到来》中说:“这使我们的传统媒体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的读者已经不必等着报纸和杂志为他们做好半生不熟的新闻产品,他们完全可以自己下厨房。”当然,这种挑战的结果并不是意味着传统媒介的彻底没落,而是共享媒介的诞生。共享媒介的诞生将改变整个人类的传播格局。

丹·吉尔默那本名为“we the media”的书对此的精辟论断有:(1)我们的读者知道的比我多,读者也可以是新闻的生产者;(2)对自下而上集中式的传统媒介而言,共享媒介给他们敲响了警钟,但也带来了机会;(3)对于职业记者来说,草根新闻对他们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应对挑战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先成为博客。很显然,这是站在传统主流媒介的角度而言的应对策略,还是那种“打不过他们就加入他们”式的生存手段。也就是说,吉尔默还远没有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上来看待共享媒介,看待公民自身拥有博客这种自媒介后所释放的自我表达的巨大能量。

而实际上,博客作为私权媒介兴起后,公民个人正是通过博客,才更有可能在自身情感宣泄之余,借新闻传播和观点表达来实现其公共性,成为共享媒介,具备共享价值,并在网络世界重构公共领域。因为公共性在政治学视野中,正是指允许个体平等地表达个人欲望、倾向和信念的一种民主原则。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公共性首先就是“凡是出现于公众场合的东西都能够成为每个人所看到和所听见,具有最广泛的公开性”。在此意义上,刘津认为:“公共性在一个社会中的存在,意味着构建公共广泛参与的社会舆论结构和治理结构。”于是,作为共享媒介的博客与公共领域的关系势必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

二、博客与公共领域

正如麦奎尔所说:“在最近10年中,尤其是哈贝马斯的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变迁》一书被翻译成英文之后,在谈及政治生活中大众媒介所扮演的角色时,便有许多人参考了‘公共领域’的概念。一些规范理论的要素可能就产生于这些讨论之中。”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起哈贝马斯的作品就陆续翻译引进中国大陆,但我国学者大规模引用、论述“公共领域”概念,也基本是在曹卫东等人于1998年底、1999年初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翻译出版之后。

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序中自承:“本书的研究范围是自由主义模式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结构和功能,即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与发展。”因此,他指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范畴,是指以公众为主体,与以家庭为核心的私人领域相对,进行公开讨论和批判,反对公权力机关的公共舆论领域,不能把它和源自欧洲中世纪的“市民社会”的独特发展历史隔离开来,使之成为一种理想类型,随意应用到具有相似形态的历史语境中。

他说:“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不仅需要法治国家机制的保障,它还依赖于文化传统和社会化模式的合拍,依赖于习惯自由的民众的政治文化。”而在他看来,只有17世纪后期的英国和18世纪初的法国才真正有这种“公众舆论”可言。公共领域的最初表现形式是18世纪的咖啡馆或辩论会,在这些地方,人们可以主动参与公共生活,讨论并形成政治计划或方案。这些讨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民意或舆论,监督检查政府的作为。此种情况延续到19世纪中叶,“社会生活的政治化”、舆论报刊的繁荣、对抗官方检查制度以及争取舆论自由等现象表明,不断扩大的公共交往网络的功能发生了变化,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已经开始转型。哈贝马斯所说的“转型”,指的就是这种在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后,国家干预社会领域和公共权限向私人组织转移,即社会的国家化和国家的社会化同步进行,这一辨证关系逐渐破坏了公共领域的基础———国家和社会的分离。”哈贝马斯认为,一个重新政治化的社会领域摆脱了公与私的区别,因而也消解了自由主义模式下的公共领域。这种情况与封建社会晚期颇有相似之处,因此,他又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称之为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re-feudalization)。

虽然哈贝马斯强调“公共领域”是一个历史范畴,但人们还是发现,“公共领域”这一历史范畴即使独立出来成为一种观念和模式,也仍然有其巨大的存在价值。

麦奎尔就认为,一般来说,公共领域是指一种“空间”的观念,这种空间多少可以提供一种自主与开放的公共论坛。社会公众可以自由接近使用这种空间,集会、结社、表达的自由受到保障。这种空间处在社会的“基底”和“顶层”之间,并且成为两者之间的中介。我们可将基底视为一种个人的私人生活领域,而位居中央或顶层的政治制度则是公共生活的一部分。总的来说,公共领域的观念符合更广阔的、当代的公民社会理念。因为公民社会反对集权体系,而在公民社会里,不同的自愿组成的“中介机构”自然地成为人民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保障地带。而当媒介被适当的方式组织,尤其是以开放、自由与多元的方式组成的时候,可以被视为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中介机构。

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第六章《公共领域政治功能的转型》第一节里专门就大众传媒在公共领域的功能及其转变作了分析。对于当代大众传媒,哈贝马斯颇为悲观,在他看来,媒介似乎操纵了公众,而不是以理性的方式行使其公共性功能,以促进民意的形成,监督政府。“如果说过去报刊业只是传播和扩散私人公众的批判的媒介,那么现在这种批判反过来从一开始就是大众传媒的产物。”因为,原来引领公共领域的私人独立媒介,已经遭到来自政治权利组织、经济利益集团及各种社会利益团体多方面的控制和操纵,成为这些势力的角力场,从而充当其挤压和操纵公共领域的工具。同时,“伴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多,大众传媒的娱乐文化日益将公众塑造成消费者,公众的批判转化为传媒的批判,传媒直接塑造着公众批判。”如此一来,在单向度的大众传播媒介时代,被操纵的大众媒介统领公共领域,必然造成信息发布和舆论控制上的不平等,公众变得犹如被牧之羊,随着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失去公平对话机制,失去思想交流平台,最后丧失批判意识和公共意识。

总的来说,虽然此书作为哈氏的早期著作(初版于1961年),尚摆脱不了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影响,并且对大众传媒与受众的分析,也还处于“魔弹论”的理解水平上,但它对现代法治国家中政府、公众与媒介的互动关系的揭示,颇有启发。研究者舒尔兹(Schulz,1997)就曾提出一种“媒介建构的公共领域模式”,这种模式以当代政治传播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认为在当代社会情境下,大众媒介在政治体系运作中扮演着中心的角色,在其他所有政治论坛(尤其是政治会谈)衰微的情况下尤其如此。麦奎尔认为:“这种模式以及它的检验涉及规范理论的元素:媒介在民主制度中鼓励公民参与并且以积极方式支持政治过程。”在我国内地的新闻传播界,参考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分析我国当下的新闻传播诸现象较为透彻的当属学者展江。他在《警惕传媒的双重“封建化”》一文中,根据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中的“再封建化”概念,结合中国内地的当下语境,提出了大众传播领域初露端倪的“双重封建化”(中国传媒“未竟的去封建化”和“初现的再封建化”)问题,即传媒受制于传统人治因素与开放中再封建因素侵袭共生的严峻现实。

面临这种双重夹击,大众媒介的社会公器功能和权力制衡作用屡遭否定,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人权之一———新闻自由———往往被视为洪水猛兽,新闻与宣传则不做分野,单向灌输式的新闻宣传依然大张其道,以至于新闻传播迟迟不能与国际接轨,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更难免被剥夺。是谓“未竟的去封建化”。另一方面,市场机制下广告与公共关系的侵入导致了传媒的再封建化。在一些地方,官媒合一已经发展到商媒勾结和官商媒共谋,而某种伪公共领域制造了媒体的伪公共性,以至于大众媒介难以充当社会公众期待的社会转型期守望者的角色。在文中,为揭示媒体的伪公共性,他列举出日常新闻制作当中存在的几种现象:

(1)传媒和私利集团以各种公关形式频频制造的“媒介事件”成为新闻主角,私人和团体利益俨然成了公众利益。

(2)媒体的商界朋友成了新的媒体英雄,如同自身出问题一样,一旦这样的“英雄”失势和案发,则三缄其口。

(3)部分传媒以“监督”社会底层和“监督”居住在本地的外乡人为乐事,对真正的监督对象———不法权势集团———则曲意逢迎。

(4)在本地新闻表现歌舞升平的同时,媒体主管并不是不知道“负面报道”的用处,只是更经常地利用别人的“全是坏消息”报道模式从事“进口转外销”,仿佛天灾人祸只发生在异域和外地,似乎还在验证“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的“真理”。

(5)在市场机制下出现的通俗报纸由于国内报道领域的窄化而过早出现了同质化。他列举的现象虽不全面,但已足够有力。大众传媒的伪公共性由此可见一般。不过,笔者认为,公共性所蕴涵的批判性立场却是伪公共性的大众媒介始终难以回避,也难以扮演的。

最后,展江先生申明自己的立场:“笔者并不认同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因为它们只是有限地适用于后工业社会而非我们这种前工业社会),而主张反对上述两种危害我们社会的精神和物质的封建力量。在我看来,一个走向现代化、逐渐融入国际社会的国家如果缺乏公私分明、自由和责任界限清晰的制度安排和相应的公共与专业伦理,那是不可想象的。”以此为立场,他提出以制度建设为主的对策,以遏止传媒的“双重封建化”趋势及风险。具体内容则包括:有步骤地与国际接轨,以适应现代化的媒体理论和法治要求建立多样化的新闻体制,尤其是借鉴欧洲国家的经验,建立由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管理的公营广播电视体制;消灭新闻传播领域的法治盲区,赋予新闻自由、信息公开和新闻舆论监督以法定地位,为社会转型的有序进行充当守望者,降低转型的社会成本;大力培育公民社会,使传媒与国家、市场、社会和公众形成良性互动,维系和发展民主与法治,为消灭“黑箱政治”、建立“白箱政治”作出贡献;坚持媒体的社会公器论,反对媒体公司论和集团工具论,为反映公共事务的理性和多样的声音构筑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论坛;制定和恪守严格的新闻专业标准,抵御不良政治和经济势力对媒体的腐蚀。虽然其中一些观点还可以商榷,但对新闻法治的呼吁和对媒介公共性的坚持却真真切切是当下中国大陆大众媒介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由于在展江先生写作此文时,媒介融合趋势尚不明显,而中国大陆的博客现象也只是刚刚抬头,他也不可能预见到媒介融合趋势给媒介领域的表达自由带来的巨大推动力和网络博客作为公民的私权媒介对公共领域造成的强烈影响。

同类推荐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本书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结集的文章是北方民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与学生求知求学经历的生动再现,集中反映了该校新老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精神面貌,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及温馨的师生情谊等。
  •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修订版)》结合翔实案例,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剖析,探究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代表性。全书内容全面,分析具体,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借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
  •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市场的深入和成熟的过程也是市场规模扩张和范围分化的过程。随着企业数量的增长和产品供应量的丰富,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激活了企业间竞争,进一步刺激和加速了企业间的分工,迫使企业从无差异市场转向差异性目标市场,不少企业进而选择范围更小的集中性目标市场,它们不再追求在整体市场上取得较小占有率而是在一个或几个小市场上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
  • 媒体管理概论

    媒体管理概论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体管理领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方式。媒体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事业组织,其管理模式和组织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和其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媒体管理是一项跨学科、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媒体管理概论”课题组成立,并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之一进行研究。该书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热门推荐
  • 娘子别闹:夫君很无赖

    娘子别闹:夫君很无赖

    【推荐新种田文《劫来良夫:无敌小农女》一样的种田文,不一样的味道啊!良心出品啊】一朝穿越,已嫁作人妇。夫君却是远近闻名的恶霸王,还是个看不惯她的傲娇恶少爷。恶婆婆还嫌弃她不能传宗接代。作为还是清白之身的洛青青怒了,哎呀!你个老婆子,一个人你倒是给我传接着示范一下啊!恶少爷脾气大,最后还不是乖乖臣服脚下。【亲们,喜欢记得收藏哦。书群384071707】
  • 从零天梯

    从零天梯

    他曾经冲上王者!他准备蹲草丛了!团战一开,队友一死,他却特么怂了!他从不与人纷争!他补兵一律靠蒙!残血后裔他也不打,他说怕被射懵!他一天瞎比乱叫,满图乱发信号!玩个荆轲不敢先手,从头到尾不过河道!他曾经只玩联盟,后来排位荣耀!
  • 九年恋

    九年恋

    南玖,这个名字在S大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因为这个名字不知道给S大带来了多少名誉……她,南玖,S大的得意门生,在十一岁以前她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但在十一岁以后她的性格被彻彻底底的改变,因为父母的离异使一个乐观开朗的姑娘变成了冷淡内向,从此放下一切,努力学习……对所有事情都可以漫不经心,除了有关她母亲的事,举例说吧。别人骂她,她可以装作没听见,但是骂她妈妈的时候,她会不顾一切的脱下衣服和人家干。母亲就是她的天,她的支柱……长大后,她站在爱情之门旁徘徊,又该如何选择?梦想与爱人……三年之痛,七年之痒,九年呢?
  •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迷失

    迷失

    也许我们爱过也许我们从来没有爱过那些关于草莓、冰淇淋还有卡拉的初恋都种在阳台上了那些蓝月亮、黄月亮的伤痛都在眼泪中发酵了还有那些关于活着或者死去的命题都在死去的伊甸园消逝了我们以为只是初恋只是一点伤痛只是活着只是死去只是一个必将经历的成长而我们迷失了在一段崎岖的路上我们似乎走了出去又再次走了进来樱子、由子、多多、亚雅、美娜、哲修……这些无法忘却的名字这些无法忘却的记忆写下我无法忘怀的感情
  • 这个总裁不好惹

    这个总裁不好惹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她遇到了阿修罗一般的男人,从此以后她一步一步惊心,一次一次跌落谷底,她不断逃离,终于在一次蓄谋已久的逃离中,她成功逃脱了那如鸟笼的地方,正当她窃喜时,头顶却传来了某人的声音,女人,你要去哪儿?
  • 翘课威龙

    翘课威龙

    兵王回归都市后的爆笑学习!一段关于翘课的故事!
  • 送你一墙爬山虎

    送你一墙爬山虎

    送你一墙爬山虎我多想送你一墙爬山虎,初夏时分,我将种子深埋在你楼下的花圃里,然后离开。后来的后来,它终于像我梦里那样郁郁葱葱的蔓延开来,一点一点的笼着你最爱的那扇窗。而窗边深木色的写字台上也不知何时起沐浴不到一丝阳光,你床头的枕巾也渐渐失去了斑斓的色彩。你会生气吗?还是会叹一口气然后推门离开,然后看见正在你门外偷笑的我。或者你会耐着心拨开窗上吸附着的枝条,当然,你还是会看见我在偷笑,因为我总是无处不在。
  • 剑未亡

    剑未亡

    无德律师意外重生,以两世头脑闯江湖。“活得好不如生的好,生的好不如我脑子好。”他心里唯一遗憾的,也只有自己从21世纪带过来的惰性吧,以至于他除了脑子,体力差的一塌糊涂。“子龙再牛掰,不还是得听孔明的。”左手江湖,右手情仇,他以为他可以看透这纷扰的世界,脱身不沾,却不知一入这江湖路,便再也回不了头。。。。。。
  • 离人错

    离人错

    她本是青楼之女,被他看中,他让她成为一个无心之人,没有任何感情,可是她却没有做到,她只能把那份心思尽力掩藏。一日,不料她偷听了他们的对话,原来,他是让她进宫嫁给那世上最无情的人——皇帝!杀了皇帝,帮他完成大业!她的心好痛!进到那深宫之中,她步步为营,却不料梅花树下情定,她终究是爱上了她的敌人;步步惊心,后宫中的种种刁难,她都挺过来,可是,面对爱人与恩人,她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