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900000010

第10章 广播电视艺术学方法论(4)

该文通常被认为是现代话语分析的开端。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对叙事、本文、话语研究的逐步深入,出现了一门专以话语篇章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在英、美、法等国家,它被称作“话语分析”,而在德国,则叫做“本文科学”。本文(texte)和话语(discourse)是两个近义词,以它们为对象的研究亦基本相同,加之德语中没有“discourse”这个词,因此德国语言学家首先将二者合并,将以二者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统称为“本文科学”。在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当中,这种“本文科学”或“话语分析”,也可以成为理解广播电视的艺术创造、传播与接受的重要的符号学方法之一。它强调以文本为中心,主张通过抽样调查、内容分析、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来研究广播电视艺术的传播符号,分析广播电视艺术传播的话语特征,在语用及语义等不同向度上把握广播电视艺术的结构方式及深度模式。

应该指出的是,符号学的方法是研究文本中的意义,即符号间的关系及符号与社会文化间的关系,并不是去研究孤立的符号。正因为符号不是孤立的,它的意义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中产生,是社会赋予的,所以,符号学对符号意义划分层次,正是要找出符号最隐蔽、不为人熟知却又无时无刻不影响现实认知的意义,就好比是让人直面面纱背后的真实。如前所述,在符号学的研究当中,符号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有符号的运用及其系统内外的各种关系才是符号学研究所关注的重点。广播电视艺术的符号学研究同样应该克服那种只注重孤立的符号的偏颇,而应更强调符号的系统性与社会性等。

当然,对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来说,符号学方法并不是万能的,突破其局限的解决之道就在于多种研究方法配合使用。比如,符号学研究中的量化方法能提供数据,破除了研究者的主观随意性,但它只看到了表面,没有深度,质化方法在分析的深度上下工夫,恰好能补其不足。两种方式方法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各司其职,才是符号学研究方法的恰当的运用。

二、信息论的方法

信息论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分别在法国和德国发展起来的一种边缘学科。首倡者是法国的莫尔斯和德国的本泽。莫尔斯于1958年发表的《信息论与审美感知》一书,是这一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信息论的方法乃是信息论研究和现代艺术批评相结合的产物。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继承了19世纪后半期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所开创的实验美学的方向,注意用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来分析人的审美过程与心理体验,把艺术信息量同对人的审美感知的测量结合起来,并通过信息把艺术审美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信息论方法的运用首先是从艺术审美信息的创造与传播出发,并把具体艺术作品的审美信息分解为一系列能在电脑指令系统中加以辨识和计算的基本符号,把对美的研究纳入一般信息通讯系统的模型中进行。信息论美学的代表人物莫尔斯就认为:这种方法的基础就是“所有的艺术作品——广而言之,艺术表现的任何形式,都可以被视为一种信息。它由发送者——一个有创造力的个人或小团体即艺术家,发送给来自一个特定社会文化团体的个别接收者。传递通道可以是视觉、听觉,或其他的感受系统”。

对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来说,信息论方法的运用就是着重研究广播电视艺术作品能够给人们发送出多少新颖的或独创的信息量。由于信息量的新颖性、独创性在广播电视艺术传播交流过程中与信息的可理解性成反比例:越是新颖的东西就越难以使人理解,而完全被人理解的则同时也是完全陈旧的。为此,就必须找到既新颖独创而又容易被人理解的最优信息。所以,在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中,就可以把一部作品所带来的信息量按不同层次分离出多级水平,然后用超级符号进行有序排列组合,供接收者在各级水平之间进行不断选择(广播电视的栏目化与各专业频道的出现应该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可用这种多层次排列组合理论来解释受众审美趣味的高低,它因此而成为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论方法并非只是提出了“审美信息”这一概念。“审美信息”的提出,也不仅是对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艺术美学中的创作风格及审美接受问题具有一定意义,而且,更重要的,审美信息的特点和性质的界定与分析对于传统艺术美学的经验性描述,乃是进一步的定性与定量意义上的发展。一般信息论分析有三个阶段,即所谓:语法信息阶段(主要解决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语义信息阶段(主要解决信息内容的正确传送、接收的问题)、价值信息阶段(主要研究信息的实效问题)。审美信息本质上属于上述第三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大部分艺术作品具有明显的不可译性,如交响乐的指挥,对同一曲作原谱可作出不同的解释,因而在指挥演奏的过程中的艺术处理上就不一样,因此,在演奏时就会发送出不同的审美信息。同样,广播电视的艺术传播与交流过程当中,其审美信息就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传递,而且更应该是一种放大与创造,甚至需要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息场。把握和解析其中审美信息的交流特点与传播规律,其信息论的一般方法必然不可少,同时更使其成为广播电视艺术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正因为信息论的方法是在现代信息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甚至用可推理的方法制定出一些模型和规则,用以研究信息、发送者、接收者的种种特性,所以,理性的思维,甚至数理方法、数码技术的使用都是可能的。但是,由于信息并不是纯客观的东西,同样的信息符号,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因而,信息论方法的运用无疑更需要系统的艺术观念的指导,才能准确统计、分析审美对象的信息特性。此外,信息论的方法还需注意到多余信息量的问题,并可用来分析艺术作品的创造与接受,特别是对于审美信息量做到较为充分的认知。

信息论的方法不仅可用于分析现成的艺术作品,如对广播电视艺术作品的拍摄制作以及题材方面的特色的分析,而且还能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与描述,对于广播电视艺术表达、传播及审美接受过程进行量化的控制,并在得出准确的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多媒体的加工。比如,当今方兴未艾的数字媒体艺术,特别是对其中的音乐、动画等作品,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其无声素、调式、主导动机以及造型、构图等各级水平的不同特性。数字媒体技术至今已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可用计算机列出多种排列组合供人选择,发展出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互动式的审美接受的效果来。诸如此类,信息论的研究方法的运用显然是大有可为的。

三、意象论的方法

对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来说,意象论方法的运用可能更为契合其艺术本性。

那么,究竟何谓“意象”呢?康德认为:审美意象是“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满的感性形象显现”。庞德曾就其意象诗的创作体验而指出:“‘意象’不是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是一种‘各种根本不同的观念的联合’。”存在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萨特也指出:“心理意象的本质特征:它便是对象不在现场但却有所呈现的某种方式。”苏珊·朗格则认为:“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这种“情感的意象”既是一种“艺术符号”,同时也是一种“审美幻象”。而美国批评家韦勒克则基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更进一步地指出:“意象可以作为一种‘描述’存在,或者也可以作为一种‘隐喻’存在。”

在中国古代,“意象”一词,既是指具象的形而下的事物的情景状态,也是指恍惚无形的形而上的意义,还有着深蕴于人心的情与理、心与境。“意象”所指更是至小无内,至大无外,天地万物,无所不包。审美意象的最为突出的功能,就在由人们眼耳相接的具体的事物,引人心入于玄远之境,与万化冥合。所谓“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其中“象”与“音”相应,“形”与“声”相随。后者是感觉式的,可以靠感官直接地去感知;前者则是心智式的,需要靠心灵去体悟。它们显然都是一种心物感应中的“意象”的存在。所以,和西方传统重摹仿再现的艺术形象的创造及现代主义的“喻象”表现不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象”不是简单的符号化的“立象见意”或“假象会意”,而是更注重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与情境感悟。

目前,“意象”概念在现代美学和艺术批评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学理则是建立在日益深入的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东西方美学的融通的基础之上的。从意象范畴来审视广播电视艺术,或者说,以意象论的方法来研究广播电视的艺术问题,就必须既要认同中国文化自身的传统,又要汲取西方美学的思想精华,并结合广泛且多样的广播电视的艺术实践,才有可能获得一种关于对象的切实而深入的理解。

从意象论的立场来看,广播电视艺术本质上乃是一种意象的艺术,一种借助现代声画记录与播出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来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艺术;或者说,广播电视艺术主要是通过声画手段和各种符号材料来营构一个意象的世界。运用意象论的方法研究广播电视的艺术问题,实质上也就是将这种意象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范畴,通过对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和审美交流当中的意象体验及其艺术表现的把握,从观念到实践对于广播电视艺术作品以及创作、传播和交流的过程进行具体的解读与分析。

我们知道,意象的体验,首先离不开人们的视听感知,并且在人们鲜活的视听感知的基础上,经过“收视反听”的艺术思维,而归于心灵意象的营构。

作为西方意象论的理论基础之一,里普斯的“移情说”就认为,在人与外界的万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相互对应的关系,在可见事物与不可见的精神之间有互相契合的内在联系。意象的缘起与实质就离不开这种心与物、情与景的密切关联。作为现代视听艺术的广播电视,无疑需要给受众提供各种类型的节目,以满足受众的视听需要。但是,如果广播电视仅仅满足于人们的一般视听信息的提供,那么,它还远不足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广播电视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艺术,就不仅在于广播电视曾经广泛传播各种现成的艺术作品,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广播电视本身就足以成为人们的一种视听感知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丰富的审美意象的体验,显示出传者与受众的一种共同的意象的营构。可以说,在广播电视艺术当中,所有审美信息的汇集、视听符号的表现,无疑都是以其审美意象的营构为目标的。审美意象也就成为广播电视艺术表现与传播交流的核心。它既离不开广播电视所提供的各种视听信息,也离不开具体的感性符号的表达,所以,上文所述关于广播电视艺术的信息论的研究、符号学的研究等也都免不了要归结到一种意象论的研究上来;意象论的方法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广播电视艺术学所不可或缺的学科方法之一。

四、接受美学的方法

接受美学乃是一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当时的联邦德国出现的美学思潮。

联邦德国的文学史专家、美学家H.R.姚斯(Hans Robert Jauss)和W.伊泽尔(Wolfgang Lser)提出:美学研究应集中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反应、阅读过程和读者的审美经验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通过问与答和进行解释的方法,去研究创作与接受以及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动态的交往过程,要求把文学史从实证主义的死胡同中引出来,把审美经验放在具体的历史—社会的条件下来进行考察。

接受美学的研究不仅要从接受者的角度去研究作品文本在被读者阅读、阐释的过程中其意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且要去深入研究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的读者群中为什么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甚至理解完全相悖。姚斯的《提出挑战的文学史》(1969)和伊泽尔的《本文的号召结构》(1970)是接受美学实践的开山著作。随后,大致形成了接受的历史研究和接受的实验分析两大研究方向。接受的历史研究着重研究历史上对神话的接受及其演变;接受的实验分析则主要说明接受分析可以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并由此将更多的、背景各不相同的接受者纳到研究中来。接受的实验分析不像接受的历史研究那样,把自己基本上禁囿在文学圈里,而是将接受美学的视野扩展到一般艺术美学研究的领域,利用接受者的生活经验研究艺术接受过程及其对于接受行为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在对国内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传媒行业发展状况、我国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国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发展对策,以及河南省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案例分析。
  • 创意南广

    创意南广

    何谓创意或指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或指提出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本书取“提出创造性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之义。为何冠名“创意南广”其内涵有二:其一,乃谓南广是创意之产物。南广系我国高等教育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之产物。“新”即创意闪烁,另辟蹊径,独具一格;不循前人之足迹,不落旧有之窠臼。其二,意指南广是创意集散之地。南广是教育培训创意人才、传媒人才之基地。南广设置各类创意工作室,吸引国内外传媒创意精英汇集江宁,推出原创影视作品;引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国际传媒领袖论坛”落户江宁,使江宁成为影视文化创意和传媒高等教育思想的集散地。
  •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本书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结集的文章是北方民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与学生求知求学经历的生动再现,集中反映了该校新老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精神面貌,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及温馨的师生情谊等。
  •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语文知识小丛书: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以中学课本经典文章为实例,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酎亍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特别有助于学生提高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 电影编剧的秘密

    电影编剧的秘密

    本书收入芦苇和王天兵的四次谈话。在书中,两个热爱电影的人像聊天那样纵论电影,将芦苇的成长经历与编剧技巧的讲解融为一体,既有普适的编剧法则又有实战教训,还有对电影经典的案例分析。谈话的方式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之不但让人觉得过瘾,还会使人油然产生一种信心,对编剧技巧跃跃欲试。作为创作示范,书后还附有芦苇从未发表的电影剧本《赤壁》。如果你热爱电影,又曾萌发过写作剧本的冲动,不时还对拍电影当导演想入非非,那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也许,你在阅读中还会产生独享秘笈的快感,甚至有一种被大师点拨的幸福。
热门推荐
  • 你的感情我买单

    你的感情我买单

    “姐姐,追求女孩子送什么花比较好?”“你多大啊?”“17,怎么了?”“那你才高二吧?现在的高中生这么高调吗?都开始送花了?”“姐姐,那你多大了?”“没礼貌,怎么能直接问女孩的年龄呢?我都大三了,你们这些小屁孩别光顾着追女孩,好好学习,到了大学有更好的女孩等着你们呢。”......“姐姐,你喜欢什么花?”“我喜欢红色风信子。”“为什么?”“让人感动的爱!”......多年后唐宽再问:“我的爱让你感动了吗?”......杨橘哽咽的说:“不早也不晚!”
  • 重装之机械

    重装之机械

    机械与人类的致命杀戮,庞然的战争机器在战场上穿梭。曾经的机械智能,如今的人类之敌。而一名普通的联邦机修士杜怀,在世界的万有引力中,不断沉浮,诙谐幽默但有底线,华丽地将时代斩开了一道缺口。请跟随着杜怀的脚步,享受轻松愉快的生活与真实铁血的战斗吧。
  • 王俊凯沫栀十年

    王俊凯沫栀十年

    月凉初“沫汐初恋,琪韵漫天”第一部小说《王俊凯沫栀十年》林沫:每个人都有自己遥不可及的他,你忽远忽近,让我难以接触,不过我还是爱你,默默的爱着,不会轻易放弃的爱着,永远……
  • 冥界传说之冥界之子

    冥界传说之冥界之子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魔法的奇幻故事,虽然你已经读过不少类似主题的故事了,但是对于故事的主角而言,他和他所存在的世界才正要开始呢!
  • 枪神纪之铁血生涯

    枪神纪之铁血生涯

    有一天,马卡洛夫被一个人硬塞地给了他九个奶娃娃,让他好好照顾,培养他们。十六年后,九个奶娃娃已经长大,正式开始他们的特工生涯,世界从此也不平静。历史将被他们篡改,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更何况你小小的血族,对了,审判是什么,给我靠边站!(勿喷!)
  • 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学

    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学

    认清客户心理,用不同的推销方式推销,会使你的业绩提高得更快。那么在你推销的道路上,怎样才能看懂客户的心理呢?《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学》正是为所有期待掌握客户心理、引导客户消费的推销人员而作,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例子,讲述了行之有效的推销方法,尤其适用于需要和客户面对面沟通的销售人员,相信此书能够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学》的作者是墨墨。
  • 灭亡之无上神域

    灭亡之无上神域

    无尽的黑暗,当穿梭在黑暗中,你会发现,在那无尽的黑暗之中,存在一片大陆,大陆之广,无法形容,名为“无上神域”的远古大陆,最终却是破裂成千万星系。也不知道是何原因,无尽的黑暗化作万千平行宇宙。远古算师预言,无上神域可能会重聚。那时将是世间万物毁灭之时,而他踏上这条路,就肩负着阻止灭世的重任。
  • 八荒寰宇

    八荒寰宇

    六道轮回,他又将如何演绎,爱恨情仇,仁义算计,他有该如何去抉择。生命,本来就是一场无极之路
  • 火影忍者穿越千漩涡

    火影忍者穿越千漩涡

    一个现代的火影迷,再看火影的时候,电脑屏幕出来一个选项,因为他以为这个只是个广告,所以错点了是,导致他穿越到了火影世界,他在那个世界会有怎样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读这篇小说,来见证他接下来的冒险之旅。
  • 求爱101次,言少别灰心

    求爱101次,言少别灰心

    “喂,言先生,虽然我们已经是夫妻,但你这样不好吧?”“有什么不好?你是我光明正大扯了结婚证的老婆,我这样有什么不对吗?”“那个……就算这样,可我也只是心理医生,看不了男科。你……还是请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