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600000050

第50章 广播剧(8)

所谓“凭声音直接打动听众”,它的含义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剧作追求来说,不主张广播剧激发听众的视觉联想、想象,它的语言、音乐、音响不追求“画面感”。

第二,考察听众的欣赏过程,认为往往不是从声音想到画面,然后再引起思想激动,而是从声音里(主要是人物对话、独白)直接感受到剧的思想。听众的欣赏可以不经过想象,体会特定情境画面的过程,而直接引起激动,接受剧的主题。

第三,借助听众“由声想形”的想象力,努力启发听众想象外在形象的这种创作原则已经不是广播剧的理想作品了。

对这些观点应不应该接受呢?笔者认为:

第一,这些主张、观点能够给我们以启发,不应采取排斥态度。

第二,完全否定听众会从声音想象形象,把有画面感的广播剧都说成是陈旧过时的东西,这就绝对化了。事实上,这些年我们所接触到的一些外国广播剧,如联邦德国在1983年获“未来奖”的《奥立佛》,前苏联当代广播剧本选集《银河》中的《埋伏》,还是把唤起听众的视觉联想、造成画面感当做创作追求和主要创作方法。

在《奥立佛》里,“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家里是什么样的家具,什么样的钢琴,记者是怎样进入他们的房间的,以及奥立佛怎样在电台举办音乐会等,都是要引起听众的视觉联想、想象的。任何艺术理论、观点都不应成为束缚创作实践的枷锁,而应当是启发创作的钥匙。调动、利用听众的视觉联想、想象,并不是不可取的创作方法。

很多题材,如果不利用这种方法则无法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第三,在怎样调动听众的视觉联想、想象,造成什么样的画面感问题上,上述日本、前苏联专家的意见对广播剧的创作有启示作用。在广播剧里,戏剧场面环境、人物动作等,有时不必描述得太细、太实,而要把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引到矛盾冲突上,引到人物的内心思想意志上。比如,兹韦列夫反对这种写法:为了描绘主人公进餐情景,就让碟子、盘子叮当作响,让叉子、汤匙发出响声,总是干扰听众集中精力听剧中人物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重要谈话。他反对追求这种太实的画面感,这是颇有见地的。

第四,广播剧应着力引导听众在人物的心态、情态方面展开想象。舞台和银幕都是展现各种心理活动的场所。美学家朱光潜说,世界上天才的悲剧作家“在心理科学还未流行之前,就已经是最深刻的心理学家,从埃斯库罗斯到莎士比亚和歌德,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在悲剧中积累了大量心理学的智慧”。但是,可以说越过外在的行动,直接进入人物心灵、展现人物心灵的“剧”,是广播剧。我们回忆许多优秀广播剧,都能从中总结出这种艺术经验。

如《二泉映月》中,阿炳在泉边用二胡拉出自己的心声;在《陈妙常》中,陈妙常、潘必正和老观主三人错综复杂的心态;又如《减去十岁》中,各种人物的心理反应构成的心灵图画。再如,上海人民台的《走进罗布泊》也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此剧是以著名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遇难生命弥留之际为切入点,采用了时空交错的新颖手法,展现他的人生经历的几个横断面,以显示其崇高的思想境界。

当然,广播剧不可能排除情节,排除外在形象,排除外在行动,孤零零地展现一段内心波动,内心震颤。我们不是说广播剧不应描绘外在的“形”,不是说要一概排斥促成听众在脑海里产生视觉形象。一概排斥,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但是我们确实应当看到,广播剧引导听众的联想、想象应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各种声音因素唤起听众想象,认识人物的内心世界图画。

二、广播剧——特殊方式传播的戏剧

“往往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文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往往不是自觉地为文艺工作者所利用,常常倒是其他人,偶尔发现了这种可能性,从而开拓了文艺的新形式。”广播剧就是靠广播技术制作出来,而又靠广播技术传播开去的艺术新形式。一种新兴的艺术要生存和发展就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突破传统,吸收新的养分,寻觅自身的艺术规律。

(一)适应听众的心理

广播剧的传播方式不同于舞台剧和影视剧,它通过广播把社会作为“大剧场”,向社会大众传播,向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听众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也制约着其艺术内容和形式,使之呈现一定的特色。

广播剧从空中向听众传来,欣赏者不像进入影院、剧场欣赏电影、戏剧的观众那样有足够主动欣赏的心理准备,因此,它要讲求入戏快,使听众很快产生欣赏兴趣,并且剧情不繁复,人物关系能够清晰明朗地交代出来。

广播剧《减去十岁》在激发听众的收听兴趣方面就十分用心。它的题材选择别开生面,是个幽默、离奇、荒诞的新闻式事件:上面将下发一个文件,把大家的年龄都减去十岁,于是人们在欣喜中呈现出各种心态。剧一开头出现“好消息”的呼喊,这呼喊声在放大,直至成为炮弹爆炸声。显然这是很吸引人的开头,同时又很快说出喜剧性事件:

朱宜:(神秘地)听说要发一个文件,把大家的年龄都减去十岁!

季文耀:(笑)哈……真能胡说!

朱宜:您还不信?

季文耀:简直荒唐!你去骗小孩吧!

朱宜:真的,信不信由您!

季文耀:(不以为然)消息来自美联社还是塔斯社啊?

朱宜:告诉您,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经过两年的调查,又开了两个月专业会议,起草了一个文件,马上就批下来。

季文耀:(半信半疑地)真有这件事?

朱宜:您看您,我还能给您开玩笑?

季文耀:要是真的,可就是特大新闻啦!

朱宜:千真万确,我给您说说,那文件上有这么几句话:“文革十年,耽误了大家的宝贵岁月,这十年生命中的负数,应该减去……”

(二)造成同听众的心理交流

广播剧还往往造成同听众的心理交流,以使听众对剧中人物、事件产生关注意向。

广播剧虽然不同听众“见面”,但它是通过电波,很亲切地送到欣赏者耳边的,如同与人谈心。广播剧在发展过程中,很快地认识到自身的这一优势,并随之形成了这种特点:剧中流淌着与欣赏者交流的气息。中央台播出的系列广播报道剧《普通人》就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特点。它采取节目主持人的形式,同听众进行心理交流。请看这样的开头:

【特写音乐轻起】

主持人:(亲切、自然、流畅地)各位听众朋友,我叫张辛欣,是《普通人》这部系列广播报道剧的节目主持人。我准备请一些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在每天的这个节目时间里,陆续同你们相会。这些都是真人真事。尽管,这些男女老少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之间也素昧平生,不过我想,有人曾经说过:在孩子与老人之间,有岁月隔着;在家庭和社会之间,有墙隔着;在昨天和明天之间,有梦隔着;在心灵与心灵之间,有谜隔着……而把这一切都联系在一起的,是生活。我们牵着生活的破衣襟,生活好歹把我们拉扯大了……那么,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和想法,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荣辱升沉,以至每天的柴米油盐,也许会使你们感兴趣。

我希望,在《普通人》这部系列广播报道剧里,大家能够通过声音,彼此相识……

【特写音乐止】

曾引起轰动的系列广播报道剧《大碗茶传奇》也以同样精彩的语言与听众展开心理交流:

主持人:亲爱的听众,您是否来过北京,到过前门?是否知道在繁华的前门大街上,有个名叫“老二分”的大碗茶摊?八年前,大栅栏街道干部尹盛喜同志,带领20个知青,身无分文,自谋出路,在前门靠摆摊卖茶起家,拼命干了八年;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18个门市部、销售六千多种商品,年销货额达五千多万元的综合性企业,先后安排知青两千多人次,并在深圳、珠海等地建立了分公司……

同听众的交流,不仅仅只限于剧的开始部分,剧的中间部分或结尾处都同样需要,我们还是以同一集的结尾部分来阐述这个问题:

主持人:好吧,下一集,我们就让曾在前门摆摊卖过茶的那些知青们和大家见见面。他们一个个都很普通,但他们一个个都有着很可贵的一段经历。

【音乐——】

主持人:亲爱的听众,关于老尹这个人,我们暂时介绍到这儿。老尹,尹老头,尹经理,就是这样一个人,又不仅仅是这样一个人。在以后的报道中,你们还会进一步了解他、熟悉他的。

总之,广播剧由于传播方式的特定性,使它在艺术追求方面具有自己的特征。

不论是入戏快,或是同听众进行交流,或是用其他手法,都是为了适应广播的特定传播方式。

第三节 结构与改编

一、结构

戏剧结构是一部剧中对情节、人物、事件的组织、安排、布局。戏剧结构的优劣,对一部剧作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

戏剧结构涉及的方面很多,这里只谈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即戏剧结构方式。因为这一点对广播剧改编的选材十分重要。

戏剧结构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有开放式和闭锁式两大类。

在实际创作中,结构往往是灵活运用、互相融合,很难准确定位的,所以产生出众多的结构方式,如单线结构、复线结构、倒叙结构、散文结构、戏剧结构……同时,不同剧种又有各自擅长的结构方式,如“三一律”是早期话剧最为经典的结构方式,时空顺序结构法、时空交错结构法、戏剧结构法等结构方式是影视剧创作中经常用到的。

尽管戏剧结构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都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第一,适用于所选定的题材;第二,适用于相应的剧种特点。

广播剧在表现形式上的特殊性使其在戏剧结构方面自然也有其特殊的要求。

这个所谓的特殊性就是它的单一的声音表现特征。除广播剧之外的所有剧种在表现方式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视听联袂。从人的感官接受这一生理因素来讲,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表现方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步弥补一些剧种在表现方式上的不足之处,使之更趋完整、完美。如电影、电视的立体画面技术,电影院以及家庭影院中的环绕声技术,5.1声道、6.1声道、7.1声道技术的出现发展,使电影、电视剧弥补了相对于话剧而言的缺乏现场感的缺憾。而计算机控制下的舞台声、光、电技术的发展,使得话剧真实地营造特定的环境背景成为可能,如战争环境、灾难背景等。

“视听联袂”中,“视”占据主要地位。这里引用一个经典的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人对外界的感受,80%来自视觉,20%来自其他感官,其中主要是听觉。由此不难看出,排除了直观、可感、色彩鲜明的视觉形象后的听觉,在感知世界、感知生活的时候是有着多么巨大的局限!完全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广播剧,在反映世界、表现生活的时候,自然也是有着极大的局限的。这“极大的局限”给广播剧的创作者们提出了一个命题:单一的声音表现手段对广播剧选材的制约作用。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单一的声音表现手段使广播剧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从而使完全诉诸听觉的广播剧能够存在、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单一的声音表现手段的制约作用对广播剧的影响是第一位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广播剧独特的审美特征恰恰是这个制约作用的结果!只有充分认识到单一声音表现手段的制约作用,扬长避短,才能将广播剧的这个审美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来。

单一声音表现手段对广播剧的制约是全方位的,在戏剧结构方面受到的制约具体表现为:广播剧只适宜采取简单的结构方式而不宜采用较为复杂的结构方式,如复线结构、多时空交错结构等,这样的结构容易给听众造成情节、时空、人物关系等诸方面的混乱。这是因为,广播剧的单一声音表现手段使它不宜表现过于复杂的故事情节。同时从生理学上讲,广播剧的时长也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听觉疲劳而失去收听兴趣。广播剧时长通常的标准为:单本剧60分钟以内,连续剧每集30分钟以内。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容下太多、太复杂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简短的故事情节,决定了广播剧只适宜采取简单的结构方式,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结构特征。

广播剧独特的结构方式,经许多专家学者多年的研究,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一人一事结构、一人多事结构、多人一事结构。

1.一人一事结构

全剧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围绕着这个人物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情而展开情节。当然剧中会涉及其他一些人物,但这些人物都是围绕着主要人物。同时,剧中的“一件事情”可能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种情形大多为广播短剧所采用),但更多的是要经过大起大落或是几起几落的一个“大事件”。

立体声广播剧《中国印》是一部典型的“一人一事结构”的广播剧。该剧讲述的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吴昌硕如何保护珍贵文物“三老石碑”不流失国外的故事。

虽然全剧人物众多,达六七位,但主要人物只有吴昌硕一人。其他人物要么是协助吴昌硕抢救国宝的记者、“西泠印社”的同仁、日本朋友,要么是吴昌硕的对立面、要买走“三老石碑”的日本商人,他们无不围绕着吴昌硕而展开行动。全剧的情节虽然跌宕起伏,先后经过了“阻止石碑拍卖”、“筹集赎金”、“日本商人暗中高价买走石碑”、“吴昌硕当街喝阻”、“日本朋友登船截碑”等几个发展阶段,但这些情节都是围绕着“抢救国宝不流失国外”这一中心事件而展开的。

同类推荐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 云龙舞

    云龙舞

    文登首部以文学形式反映家纺业发展史的全景式史诗般长篇纪实文学,本书共有八个章节,二百零四个个性鲜明的主题。从文登家纺的源头说起,结合家纺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详细描述了驰名中外的工艺品“云龙绣”的发展历程。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比较全面地对中国文学形式化的民族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弥补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之缺撼。同时,开拓了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本书认为中国哲学作为独特的文化力量,影响着中国、又学的审美方式和语言表现形式。“兴”原来是礼仪活动中的行为仪式,作为审美概念,是从礼的领域转向了诗学领域,五行思想也使中国文学形成特有的审美性时空,而风水观念在山水诗中的运用,使自然山水在文本中成为理想化的、秩序化的存在,对偶受阴阳哲学影响,是一种动静相乘,刚柔相形的参天地、察幽微的传统的审美方式。
  • 河西教育史

    河西教育史

    本书论述了从远古时期到2005年河西地区的教育史,主要内容为各个时期的学校设置,教材选用,教育管理机构以及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盛女风华

    重生之盛女风华

    未婚夫和表妹偷情被发现,派人解决她,她不甘心就这样死了,一缕灵魂穿越时空来到未知空间她在这里大放光彩,身负异能的她,成为那个世上的一个传奇,,她还可能有机会回来吗?回来虐死那一对奸夫淫妇。。。。?这是我的第一个孩子要好好对待它。。。。。挖坑了挖坑了,日更吗?
  • 又是一年故人含笑来

    又是一年故人含笑来

    年幼痛失至亲的苏衣,在某日清晨忽的穿越,直到自己一脸茫然醒来,却发现自己那本不在人世的哥哥又再次出现在了自己面前。这一世又该如何度过?
  • 妾本伊人

    妾本伊人

    高高兴兴服下一颗灵丹,醒来之后,失了美貌也就算了!咦?那两个白白软软的大馒头呢?只不过想找个歇脚的地方,却摔下了高高的楼阁,昏迷过去。醒来之后,忘却所有,成了迷糊惹祸的小吃货!邑王,天下万民景仰的战神,竟然是,断、袖……“邑王,您老喜欢的是男人,请看看清楚,妾本伊人……”……(本文轻松小白,是您吃饭饮茶必备之喷品,喜欢本文的友们,请多多支持!)
  • 无上杀戮系统

    无上杀戮系统

    这是一个没落的时代,灵种近绝,神兽隐踪,玄气日益衰竭,七百年不曾出过真仙。这是一个腐朽的时代,王朝征战,宗门博弈,下位者宛若蝼蚁,枉死之人不计其数。这也是一个奇迹的时代,百年难见的天才妖孽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强者辈出。携无上杀戮系统降临于此,叶尘誓要以手中长剑杀出一个浩荡乾坤,杀出一个清明盛世。此世无道,吾当以杀止杀,弑杀诸天。
  • 都市之神座传说

    都市之神座传说

    这是我的神座——当徐陵披挂铁甲坐上这空置蒙尘足有千年,甚至已经被凡人遗忘的神座时,他如是说。然后整个世界安静了,所有往昔的喧嚣、质疑,所有反对、末世都结束了。因为神说,这是不允许的。
  • 永生术师

    永生术师

    或许正是因为经历了平凡,更不想再继续平凡或许正是因为死过一次,才更不想再死第二次开灵窍,凝灵脉,筑灵府,化法相,渡生死,闯轮回,最终方能证得永生仙位!
  • 阎君怨

    阎君怨

    她很孤独,所以慢慢生成了冷漠的性格不像其他人,她没有朋友的陪伴,只有鬼的陪伴而她却不知道身边的鬼是个巨大的隐患其实是在慢慢向她进行迫害,并把魔抓也伸向了她的家人和爱人
  • 爱是一种伤害

    爱是一种伤害

    曾经她就像一张白纸,单纯善良,认为对爱人一心一意,就能相守一生一世;对朋友真诚相待,就能友谊长青。你这个傻瓜,错的太离谱了,天真幼稚的可笑,现实的社会里,很多东西都已扭曲变态。他,本就是一个流氓恶棍,偶然遇到简单纯净宛如清晨百合一样的她,恶念顿起,不管用什么方法,不惜任何手段,我都要得到你的心。各种阴谋诡计,各色毒辣手段拉开了帷幕。直到他害死了她此生最重要的姐妹。该死的,你给我造成的伤害,和你欠下的血债我要一点一点的讨回来,让你得到应有的报应!
  • 魂瓶妖录

    魂瓶妖录

    熊小枝生在除妖世家,家道中落,现代穷X一个。好不容易出门赚个外快,跳大仙把自己整进了陪葬品里。自幼坚信妖魔无情,偏偏对陪藏品里的妖怪动了情,愿与他琴瑟和鸣。带着他私奔就得干掉别人的守墓者,熊小枝从此过上打怪升级,自我成长,探思人生的日子。
  • 九州南蛮大帝传

    九州南蛮大帝传

    九州巨变之后,群雄割据,战乱不休。中原大帝挥兵北上,在此大格局下,望家世子则悄然被家族送到南方。在羽人的阴谋之下,在纷飞的巫术之中,破天下众敌,霸南称王。其曰为南蛮大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