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600000040

第40章 广播中的戏曲(9)

为了利用广播这种媒介更好地普及我国优秀的曲艺艺术,发挥广播的传播优势,编辑们创造出了知识类栏目,最早的尝试就是由中央台于1956年4月27日首次播出的曲艺知识节目《侯宝林讲〈关于相声表演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了普及曲艺知识,介绍著名曲艺家在创作表演方面取得的成就,培养听众欣赏曲艺的兴趣,中央有关部门指示要适当增加知识性、欣赏性节目。在这个方针指导之下,1962年3月,中央台的曲艺节目编辑们曾邀请一些名家播讲有关曲种介绍、表演心得、流派特色等各方面的知识,又试办了《相声杂谈》、《广播书场》、《相声和轻音乐》、《评弹》等专栏。这些专栏和每周一次的《文艺信箱》播出了不少侧重知识性的节目,如《介绍四川相书》、《曲艺的赋和赞》、《山东快书表演的特点》、《介绍骆玉笙的演唱艺术》等。办这种知识性栏目的原则是通俗易懂,以曲艺知识的普及为目标,不能过于高深、专业,措辞要有分寸,不能用一些过于夸张的语汇,如说“某某演员的绝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类的话。这些节目对曲艺知识的覆盖面广,涉及的曲种十分丰富,选题角度也新颖独特,能满足同层次听众的收听需要。比如,侯宝林、刘宝瑞等的《杂谈相声》,刘宝全的京韵大鼓唱片欣赏,金受申谈《什么是评书》,介绍骆玉笙的演唱艺术等这些“现身说法”、“幕外谈曲”的节目,就很受听众欢迎。

后来,有人提倡小说广播节目制作应向评书学习,小说连播节目也因此一度和评书节目被归在一个节目组中。直到1980年,文学与曲艺这两种广播文艺形式再次被严格地划分开来。中央台的曲艺广播正式从“文学曲艺组”中分离出来,恢复了曲艺组。《小说连续广播》回归文学组。

1980年以后,曲艺艺术日益低迷,听众群体日渐缩小。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编辑们积极开动脑筋,组织各种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吸引听众的兴趣。中央台就和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了“恋爱婚姻道德风尚”、“五讲四美三热爱”、“计划生育”等专场曲艺晚会,并进行录音播出。

1984年,中央台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了全国相声评比活动。这是相声界有史以来全国第一次规模宏大的活动,共录制播出了37段新相声,为历年来采录的最高水平,出现了一批以改革开放为主题、时代气息浓厚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从生活的细流里展示人物的新貌。比如,获表演一等奖的相声《肝胆相照》就表彰了知人善任的“女伯乐”,风格质朴且洋溢着喜剧意味,用纪实的描述取代夸饰,真实亲切、可喜耐听,播出后很受听众的喜爱。

同时,为了振兴鼓曲艺术,吸引更多的听众到鼓曲广播节目中来,在国家文艺部的支持下,1986年初到1987年中,中央台曲艺组编创人员组织社会力量,对鼓曲艺术的音乐部分进行了大胆而又谨慎的创新和改革。中央台和中央民族乐团合作,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七个省市有关曲艺团体和作者、演员的支持下,对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单弦、评弹等十个曲种进行了改革尝试。具体做法是:在保持唱腔不变、演员不变、演出形式不变的基础上,由民族音乐工作者对其前奏、间奏和伴奏重新配器,加强乐队的音乐性,以适应广大听众特别是中青年听众的欣赏需要。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准备后,中央台共录制了50段曲艺节目(立体声磁带)。

1987年2月15日,中央台在上海举办了“鼓曲新声——评弹音乐演唱会”,并且向全国做了直播(同时在无锡、苏州公演5场);1987年9月15日在天津举办了“鼓曲新声——北方曲艺演奏会”,也做了现场直播。这两次直播活动都受到听众的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鼓曲新声”所做的种种新的尝试,都是曲艺广播工作者在民族艺术陷入低谷的不利形势之下,为了振兴鼓曲艺术,繁荣鼓曲艺术广播所想出的积极对策。用大型乐器伴奏曲艺唱段,虽从1959年由余红仙演唱的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就已经开始了,但实际上公演、直播的却是由中央台举办的“鼓曲新声”演唱会和演奏会为发轫。这种形式是民间音乐工作者、民间说唱工作者、电台曲艺工作者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结果,它更有利于发挥广播传媒的独特的听觉优势,这是曲艺广播编辑们在努力凸显节目的广播特性的道路上取得的突出成绩。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编辑们开始采用板块式节目作为戏曲曲艺类节目主要的编排方式,并受到听众的喜爱。如前文提到的《空中大舞台》,这一栏目的节目表如下:

周一《艺坛海报》、《开心锁》、《曲艺之窗》、《戏曲群星》、《戏曲动态》、《空中大戏院》、《点播热线》周二《曲艺史话》、《鼓曲新声》、《名家名段欣赏》、《戏迷热线》、《戏曲折枝》、《老戏新编》、《广播戏话》、《弦索春秋》、《请您鉴别》

周三《名家谈艺》、《北方戏天地》、《开心一刻》

周四《艺海拾粹》、《评弹欣赏》、《多才多艺》、《戏曲动态》、《空中大戏院》、《戏曲珍宝馆》、《看词听戏》、《剧种介绍》

周五《五色谱》、《聊戏》、《戏曲珍宝馆》、《戏迷乐》、《戏迷热线》周六《笑林轶事》、《说笑弹唱》、《相声赏析》

周日《嘉宾讲坛》、《周日信箱》、《首都舞台》、《小小戏院》、《戏曲与歌》、《艺术迷宫》除了开办板块式栏目之外,电台还积极参加相声调演等活动,及时了解曲艺界的各种信息,多采录新节目,广开节目源。

进入2l世纪后,传媒业的竞争局势更加激烈。为了巩固老听众,争取新听众,曲艺广播编辑们的思维必须更加开阔,更富有时代特点,曲艺节目必须更凸显广播特性,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事实证明,许多优秀的曲艺类栏目或具有浓厚的文化蕴涵,动人的人文关怀,或选题角度新颖,引人入胜。下面我们将获2002年度(第六届)中国彩虹奖对外广播节目奖文艺类一等奖的曲艺节目《古韵新声忆江南——评弹演唱的唐宋诗词名篇欣赏》的部分演播稿摘录如下(由金陵之声电台制作):听众朋友,中国江苏的一位艺术家这样比喻:如果我们把苏州评弹喻作一湾清水,把唐诗宋词吟咏江南的千古绝唱喻作一叶兰舟,那么水载兰舟就构成了一幅勾连古今、寻觅江南之梦的风情画廊。这次节目我们将与您一同去分享诗词、评弹、音乐所熔炼成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评弹音画。

(音乐渐止)

俗话说,山与山只能相望,水与水却能相连。中国传统的唐宋诗词与苏州评弹这两门数百年间相互遥望的文学和说唱艺术,如今如一泓清澈的流水,千回百转,欢畅地流淌在一起。

(出《江南好》评弹演唱,压混诗词吟诵)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这个节目就是选取了苏州评弹与唐宋诗词相结合所孕育出的新的艺术形式为表现内容,又把唐宋诗词的吟诵与评弹演唱相结合,赋予这个节目以独特的新意。

节目编创者提供给听众欣赏的评弹唱腔,既有代表性的名家主创流派,如俞(秀山)调、徐(云志)调等,足以让中华游子喜闻乡音;又有发展出的“新曲”,它们吸收了当地其他民间音乐如江南丝竹等诸多表现手法,用一个大型民族乐队协和评弹的主要伴奏乐器,还加入了很有气势的西洋铜管乐器、现代气息浓郁的电声乐器,以及男女声合唱、伴唱等,做了精妙的配器,在江南评弹音乐的整体风格中,凸现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具有较强的审美欣赏价值。

另外,这个节目还富有着浓厚的文化韵味,江南典雅的评弹如迷蒙烟雨,古代的唐宋诗词意味悠长,评弹思绪的流淌与诗词意境的迭现,使中国传统文化韵味芬芳,给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该节目还特意选择了一组思乡怀亲的诗词进行欣赏,体现了厚重的人文精神,符合对外广播的节目定位,有强烈的针对性、贴近感和亲和力。

下面再以获得2002年度中国广播文艺奖曲艺节目二等奖的一部作品(部分)为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

彩云飞舞八千里·玉振金声七十年

——纪念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

……

骆玉笙从小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从4岁起她就开始配合养父演出杂耍。常常是骆彩武在变魔术的时候,把骆玉笙变出来,让她给围观的人唱上一段二黄。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正是需要关心与呵护的时候,而骆玉笙却已经在为衣食奔波了。有了伤心的事没法对别人说,有了高兴的事还是没人听,她只好用唱戏来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后来她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总是无限感慨地说:“哎,我是唱着长大的。”

……

【京韵大鼓《剑阁闻铃》头八句,约2′00″,渐弱混话】

我的一位同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编辑张庆长先生,与骆玉笙有过密切的交往,他对刚刚辞世的骆玉笙做了这样的评价:

【出张庆长录音】

骆玉笙啊,她是我们中国曲艺界的德高望重的一位大师。她的艺术,她的人品,她有一种人格的魅力,德艺双馨。应该说她是京韵艺术发展史上继刘宝全以后的又一个高峰式的人物。她被人们称为是“声腔大师”,在过去称为“金嗓歌王”。她的一个贡献是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骆派。她的另一个贡献呢,就是她教出了一批非常有成就的弟子,像陆倚琴、刘春爱等等,而且弟子的范围还扩展到海峡两岸,比如说台湾的王友兰等等,也有很多弟子。现在之所以骆派艺术桃李满天下,骆派艺术源远流长,除了骆老的艺术魅力和她的人格的魅力,跟她这些弟子对她的艺术的传承和传播是有直接关系的。骆老从4岁出道清唱二黄到17岁改京韵大鼓,她用她的毕生的精力为我们的民族艺术做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当骆老离开人世的时候,在社会上就引起了众多的曲艺界人士、戏剧界人士和普通的观众、听众、老百姓对她的怀念和追悼。骆老仙逝以后,我很快就和台里我的学生们到她的灵堂去吊唁,一进她那个楼,沙士道那个楼,在门口就一直排到她的灵堂,鲜花满满的。好多根本就没有和骆老有什么私人关系的,甚至没有单独见过面的、只是在剧场见过面的观众、听众有很多,一定想去灵堂去吊唁吊唁。再一次通过她的吊唁活动,更说明了她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听众、观众心目中的位置。

……

《剑阁闻铃》是骆玉笙的成名作,也是骆派京韵大鼓的代表作。浓郁的抒情色彩使《剑阁闻铃》明显地不同于其他流派。在骆玉笙之前的京韵大鼓,特别是刘派的曲目,大多以敷演故事为主;而《剑阁闻铃》却以抒情为主,用哀婉凄凉的曲调,极力渲染秋风秋雨中行宫的萧条寂寞。骆玉笙基于对唱词的反复品味,运用娴熟的演唱技巧,细腻勾画出唐明皇抚今追昔,悔、愧、怨、恨交织的复杂心情,使人听后如饮醇醪,不觉醉入其中,堪称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放《剑阁闻铃》片段,约5′00″,混话】

1936年,骆玉笙随老师韩永禄继续北上,到了天津。在“小梨园”小彩舞一曲惊人,征服了素称难以“伺候”的天津听众。那时候,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北方曲艺的任何一位演员不得到天津听众的认可,就不算成名。骆玉笙在天津一炮打响,为自己在北方曲艺界争得了一席之地。

1939年,骆玉笙第一次到北京,在西单哈尔飞剧场,她又征服了品位很高的北京人,被热情的听众封为“金嗓歌王”。整个四十年代,骆玉笙与白凤鸣并驾齐驱,成为继刘宝全、白云鹏之后的两位京韵大鼓名家。

……

骆玉笙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京韵大鼓,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观众,人民也给了骆玉笙崇高的荣誉。她被推举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5年,众望所归,骆玉笙又被推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

听众朋友,刚才您听到的是曲艺专题《彩云飞舞八千里·玉振金声七十年——纪念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

感谢您的收听,再会。

骆玉笙去世后,不少听众都想系统了解骆老的生平事迹和为人,想重新聆听她演唱的艺术作品。这篇广播稿就是应这种收听需求而产生的。全文以骆玉笙的生平为时间顺序,中间穿插录音访问以及骆老演唱的艺术作品,生动具体,音响资料丰富。通过此次节目,听众们更多地了解了骆老的“德艺双馨”,节目的可听性较强,较好地发挥了广播的听觉优势。这也是一篇较为出色地体现广播特性的作品。

同类推荐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形象的塑造,运用的手段是各种传播媒介与沟通技巧,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最终目的是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从而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媒体管理概论

    媒体管理概论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体管理领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方式。媒体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事业组织,其管理模式和组织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和其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媒体管理是一项跨学科、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媒体管理概论”课题组成立,并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之一进行研究。该书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热门推荐
  • 综漫,阿飘的生活

    综漫,阿飘的生活

    阿飘表示自己的世界观已经岌岌可危了,但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事似乎不仅在刷新着自己的世界观。还有三观。#论自己的身旁都是大神,自己却又当不了小透明怎么办?!##好好地HE游戏路线突然来个be真是...[笑哭]##我去这可不是思维不在一个世界了,这是直接人【鬼】不在一个世界频道里了!#今天的阿飘,依旧在喋喋不休的吐槽着。
  • 无限世界与调查员

    无限世界与调查员

    万维意外穿越,成为时空管理局的调查员,正准备穿越打怪升级泡妹走上人生巅峰,没想到——什么!敌人是旧日邪神!时空管理局是地球诸神成立的联合执法机构!自多元宇宙诞生之日起,地球神系就一直在抵抗混沌外域的入侵!我勒个去,对方这么凶残,还能不能好好地装逼打脸踩怪无限升级了?
  • 异世飘渺录

    异世飘渺录

    一场魔法与仙术的对抗;一次仙佛与神魔间的侵略战争;异界与地球强者互相存在的结合版;一本不一样的玄幻,带你领略不一样的风情。强大的仙术与魔法。
  • 蝶南归

    蝶南归

    她,倚在盛满红色玫瑰和纯色百合的幸福之门旁,那眼中噙着的泪水不只是苦涩,还有甜蜜。她等待着的仿佛永远不属于她,她怕哪一天失去这种等待。她伸手去触摸空气,空气却流泪了……许久,她眼角凝住了一只蝴蝶,蝴蝶笑了……
  • 来了,夜

    来了,夜

    黑暗慢慢笼罩,伊立轩突然浑身烦躁难耐,朝镜中望去竟成为一个女人!身为普普通通的人类,伊立轩经历了心理上的辗转,生理上的折磨,渐渐接受了自己的身体,但却再也不敢与人相恋。与灵王叶擎苍在酒会偶遇结识。“不管男女,你都是我的!”伊立轩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叶擎苍的霸道占有。“叶擎苍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装失忆,装多情,逃跑,发疯,无尽花招,样样试过,却总逃不过叶擎苍的手掌心。最终的最终,周折百转,幸好在一起。虽是幸福,可叶擎苍同时也发现伊立轩心底的阴霾其实并没有淡去。“擎苍,我是人妖,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半人半妖的他该怎样面对他继续生存的世界。
  • 豪门重生之长媳难为

    豪门重生之长媳难为

    她是财阀千金,从小智商超群,20岁即继承家业,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商界闯出一片惊为天人的商业帝国,商界称之为“神奇女子”,并以狠辣、冷血著称!如此传奇,却在一场离奇的车祸中去世。享年,28岁。据说,车祸现场,一家三口尸首四分五裂,惨不忍睹。外界传闻,此等残忍画面,只会因仇杀所致!……她是上流社会豪门长媳,也是上流社会豪门笑话。据说,她丈夫双腿残疾,下身不遂,而她却有一个5岁大的儿子。还听说,她胸大无脑,误杀佣人,有过3年牢狱案底。更甚者说,她婆婆不爱,妯娌欺负,甚至几次扫地出门…………冥冥之中,天注定!当她,变成她!冷艳的黑眸微紧,一道狠戾的眼神,浴火重生!……片段一:某天,夜黑,灯暗。某女一身清凉,出浴,若隐若现。某男直勾勾的看着某女,脸色微变。某女低头,遂问道,“你不是,不行吗?”某男敛眸,“我允许你,亲自验证。”一夜。惊天动地。某女仰天长叹,悔不当初。招惹到大人物,如何是好?!……片段二:某日,闲来无事。“小猴子。”某女对着前面5岁大的某小孩。某小孩很委屈。他不是小猴子,他是她儿子。“来来来,说说咱俩曾经都被谁欺负过?”某女问道。某小孩看着她,小心翼翼的说道,“爷爷,奶奶,二叔,二婶,小叔,小阿姨,姑姑,二弟,三妹,还有家里的金毛狗……”某女皱眉,眼眸遂一紧,“有没欺负过咱倆的人吗?”“有。”某小孩很响亮的回答。“谁?”“爸爸。”“……”“不过,昨晚我听到了,爸爸欺负了你。”某小孩有些难受的说着。“……”某女咬牙!小猴子,那不叫欺负!……简而言之,此文就是一枚商业奇女子被人陷害重生在一个毫无地位的豪门长媳身上,然后凭着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站稳长媳地位,报复渣男,并收获爱情的故事。简介小白(仅供参考),内容绝对不白。小宅坑品不错,欢迎跳坑。
  • 高校晋阶法则

    高校晋阶法则

    学生会主席成墨新官上任三把火,彻底得罪一群问题学生,被迫成为特殊班级班主任。“报告老师,我想泡你!”一夜之间,全班18人突发猛烈告白,震惊全校!冷面女学霸和嘴炮小王子的强强对抗!小老师的逆袭之路,任重而道远!
  • 善说

    善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无双时代

    大无双时代

    刘成阳,曾经最高生化科技实验体,在一次意外中穿越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这是人、魔、仙、妖与鬼五族并存的世界,一个充满了无限机遇与可能的世界。为了强大,同时也是为了寻找归家的路,刘成阳以生化体的优势,开着大无双模式,一路高歌前行………………这是一个关于最强力量,最高权势,最醇烈酒与最美佳人的传说……
  • 我的洛丹伦

    我的洛丹伦

    穿越到魔兽世界进行的一番闯荡,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武盲到称霸整个魔兽世界的王者,强大的魔法,奇异的故事,险恶的战争,同时,也有他的感情纠纷,痛苦与快乐。本书并不按照魔兽原剧情出发,而是在原剧情的基础上的写作,如果有什么错误之处,希望大家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