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600000036

第36章 广播中的戏曲(5)

除了拓宽戏曲剧目(曲目)的节目源外,这一阶段的戏曲剧目选择观念又有了大拓展。过去,编辑们选择戏曲剧目时的注意力一般放在了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各自的播出比例问题上,而此阶段,编辑们更加注重根据戏曲广播节目自身的内容特点来选择剧目。他们把大量和戏曲有关的事物和人物,与相关的戏曲剧目相结合,制作成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闻性、娱乐性的节目。例如,讲解为演唱戏曲伴奏的乐器知识,介绍戏曲著名表演艺术家的成长历程、逸闻趣事,邀请票友现场演唱戏曲唱段,对我国戏曲在台、港、澳地区和国外的演出盛况进行及时报道,等等。这种剧目选择观念上的新变化,是戏曲广播在新的竞争形式下为了把更多的听众吸引到收音机前所采取的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在这段时期,一批戏曲名牌栏目得到很多听众的喜爱,一直拥有大量稳定的、热情的听众群。

其实,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戏曲广播节目就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欣赏类节目,其他类型的节目(如知识型的节目)已经存在,比如戏曲知识讲座。但笔者之所以强调在这一时期戏曲编辑们剧目选择的角度更加灵活,视野更为开阔,是因为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戏曲广播节目从这一阶段开始有意识地力图用新颖的节目形式巩固老听众,争取新听众,从而谋求自身更大的生存空间。其主要的注意力已从单纯按照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比例分配原则鉴别剧目,向首先考虑戏曲广播节目内容的特点,再选择相应的戏曲剧目与之相适应转变。这是一次戏曲广播剧目选择观念中发生的比较显著的变化与拓展。

第三节 编创与思辨

自1949年新中国广播事业诞生以来,广播工作者在戏曲广播实践中的种种探索其实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戏曲广播节目要播什么;二是戏曲广播节目应该怎么播。前者其实就是戏曲广播的内容;后者涉及戏曲广播的形式问题。随着广播实践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好地体现戏曲节目的广播特性,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是戏曲广播编创人员一直都在努力思考的一个问题。

戏曲广播节目形式的发展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做到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它也经历了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受我国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比较大,与戏曲广播内容的变动轨迹相同。除此之外,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戏曲广播节目的阵地日益萎缩,为了更好地生存,戏曲广播节目必须不断地强化广播特性,改变过去制作节目的惯性思维,采用新颖的角度,以吸引更多的听众。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戏曲广播节目形式的创新进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戏曲节目源少,技术设备落后,人力和物力有限,同时戏曲广播又是一个新鲜事物,广播从业者对如何发挥广播特性缺乏明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思考,所以,那时基本上都采取“报题播戏”的节目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播出时报一下剧种、剧目、演员名字就直接放录音或唱片了,最多在前面加上一点情节简介。这种形式既简单又朴素,多年来一直是戏曲广播的基本形式。

1954年,我国开始向前苏联学习广播经验后,广播编创人员逐渐认识到,原来戏曲广播的节目形式也是可以大做文章的,是可以不断精益求精、发展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播出效果的。只有播出内容与节目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的传播优势,赢得尽可能多的听众,使广播特性体现得更为鲜明。从此,戏曲广播节目形式的革新步伐开始了,1954~1984年间,戏曲广播已经发展出了欣赏性节目、报道性节目、知识性节目、综合性节目四大类节目形式。

戏曲广播节目的导演对节目形式的一大创新和突破就是把新闻性、时效性巧妙地同戏曲广播节目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戏曲广播节目形式,即报道性节目。这种节目形式很好地满足了听众对于戏曲新闻的收听需求,使他们能及时地了解近期将要上演的戏曲剧目以及戏曲演出的一些台前幕后的小故事。在“报题播戏”这种节目形式中,广播仅仅起到转播舞台戏曲的“中转站”的作用;而在报道性节目中,广播的特性更加鲜明,这是戏曲广播节目形式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早在1951年,中央电台创办的《剧场实况转播》应属最早、最及时的现场报道性节目。20世纪50年代,中央台曾创办过一系列的报道性戏曲栏目,比如《首都戏曲舞台一周巡礼》,内容为报道每周北京各剧场重点戏曲剧目的演出情况;《戏曲广播杂志》、《在祖国各地》、《新戏曲》等,则是主要报道全国范围内的大型戏曲汇演和其他重要的戏曲活动,介绍北京上演的新戏和舞台演出情况,以及关于戏曲演员的动态报道等。由于报道性节目更进一步突出了戏曲广播节目的广播特性,能采录到听众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他们通过欣赏舞台戏曲所不能了解的,所以自问世之日起就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

在实践中,编创人员对“报题播戏”这种节目形式不断进行改进、变化,就形成了欣赏性节目。如果再细分,欣赏性节目还可分为戏曲选段欣赏类、录音剪辑类、晚会类三种形式。由于戏曲整出剧目播出的时间过长,在广播中频繁播出整出戏不够现实,因此,戏曲广播编创人员就开始尝试在节目中利用十几、二十几分钟的播出时间,安排一些精彩的戏曲选段,或者以编排组合唱段为主、文字介绍很少,或者以简单介绍选段唱段的优点、特点为主,配以精彩的唱段欣赏,以加深听众对戏曲剧种、唱段的了解,培养他们收听戏曲的爱好。这种侧重介绍式的选段欣赏节目始于1955年中央电台开播的专栏《戏曲选段欣赏》,之后类似的节目大批涌现,再后来,这种节目形式经过编创人员的发展革新后又出现了诸如《戏曲爱好者》、《大家跟着唱》、《戏曲选段介绍》等介绍和教唱性的节目。

1954年,中央台拟较完整地播出评剧录音《小女婿》。正如上文所说,在广播中用几个小时播出整出戏是不现实的,而又不能做成选段欣赏性节目,因为那样整出戏的完整性就丧失了,所以,编创人员必须把在舞台上演出的两三个小时的整出戏曲,经过剪辑和压缩,通过广播在个把小时的时间内播出。这种节目形式就是录音剪辑类节目。它同选段欣赏类节目的区别就是前者注重介绍,后者注重一出戏情节和唱段的较完整性。做此类节目时,虽然播出时间比舞台演出时间短很多,但是编创人员必须保证整出戏故事情节的连贯与唱腔的完整。如何精练又完整,是摆在编创人员面前最大的难题。因为一般来说,中国古典戏曲的文学剧本结构比较松散,但是艺术表演程式却相对凝练、完整,这就造成了编创人员剪辑时依据标准的不统一。如果从文学剧本着眼,那就会破坏唱腔的完整性;相反,从唱腔着眼,又会有损故事结构的连贯。多年来,编创人员在这个节目形式上花了不少心血,在编辑手法上做出了不少革新,有用评述式夹叙夹议地讲述故事,有用伴唱做串联词,也有压缩剧本不做任何解说的,等等。

晚会类节目始于1955年春节,自此,几乎每逢春节和重大节日都要举办此类节目(1967年至1975年除外)。后来在实践中,编创人员根据需要,逐渐发展出了俱乐部式、家庭聚会式、有特定对象的慰问节目,以及春节串门联欢会、演员和听众联欢会、猜谜晚会、除夕晚会等具体的节目形式。“春节串门联欢会”和“演员和听众春节联欢会”则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新尝试。1981年春节,中央电台制作了“春节串门联欢会”,编创人员陪同演艺界的工作者(非戏曲专业演员,但在戏曲乐器伴奏和演唱方面有特长)在春节期间互相拜访,在相互谈天时即兴表演戏曲伴奏和演唱。这种形式十分新颖,听众们在收听节目的过程中仿佛和编创人员一起到演艺工作者家中串门,欣赏他们的伴奏和演唱,所以,节目一经问世就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1982年中央电台的春节节目是“演员和听众春节联欢会”,电台通过听众来信调查,选取了部分积极听众和戏曲演员一起座谈联欢,在会上,通过提问演员问题、请演员演唱等方式,加强了演员、听众和电台之间的联系。与会气氛十分热烈,听众们反映很好。

知识类节目也是我国戏曲广播取得较显著成绩的一种节目形式。编创人员为了让更多的听众了解戏曲知识与戏曲演员、剧作家、音乐工作者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在现代社会继承与普及传统戏曲,特别是培养年轻听众对传统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戏曲艺术的审美能力,因此创办了此类节目。这种节目问世的标志是1955年中央台开播的栏目《京剧知识讲座》、《地方戏曲介绍》。这种节目的结构一般是由播音员讲解,配合播出唱段,也有的是由作者、演员、导演、音乐工作者自己讲解,或穿插录音访问、对话、答听众问等形式。比如,199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获得优秀广播节目评奖选评优秀栏目二等奖的《戏剧坊》一期节目稿:

……大花脸的迷人的五彩脸谱大概是人们最熟悉的京剧形象了。在中国的戏曲中,脸谱人物令即便是刚刚入门的人也可很容易就认出来。

脸谱艺术,也就是说,为某一特定人物进行面部化妆,早已在几个世纪里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形式了。

在古代,舞者和演员们表演时经常戴上面具,以帮助表现人物形象。

最终面具被弃置一旁,演员们开始直接在脸上画图案。到现在,脸谱画法已形成一套固定的规矩。

这些规定的手法主要用来突出某些独特的性格特征。在这套系统中,色彩运用是核心。每张脸谱,不论它由多少种色彩构成,也不管脸谱图案有多复杂,都有一个基本底色。由此,即便你对剧情一无所知,只要你熟悉脸谱色彩的象征意义,那么,某一人物一上场,你一样可以得知此人的性格特征。

比如说,底色主要为红色的脸代表着勇敢和忠诚;绿色代表着暴躁;蓝色代表着傲慢和倔强;而黑色代表着诚实,典型例子就是包公:他的黑脸膛反映出的是他那永不动摇的诚实和正直;清一色的白脸暗示着背信弃义。白色表示真实的一面已被掩藏了起来,尽管这个人看起来很诚实,实际上他却是奸诈又虚伪。三国故事里的重要人物之一,奸诈狡猾的曹操就是这么个人物。

(效果:曹操唱段起)

……

此外,演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使角色的化妆定型。关于这一点我们请教了今天的嘉宾孟广禄。

(孟广禄,中文)

……

这一部分节目稿就是由播音员讲解,配合播出唱段,中间穿插录音访问。《戏剧坊》这个栏目很好地体现了戏曲广播编辑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强化广播特性的努力。这个栏目是1999年新年伊始就开始创办的,目的是向外国听众系统地介绍我国各大剧种及其代表剧目。主持人分期对每个剧种的特色、流行的区域、历史演变、音乐和唱腔、行头道具、功夫技巧、脸谱化妆、主要剧目及角色进行详尽介绍。

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栏目的编创人员力图以一个中国戏曲爱好者的外国听众的身份来观察中国戏剧,选取制作节目的角度。栏目主持人亨利女士本人就是一位中国戏曲爱好者和京剧票友。所以,在这个栏目中,一般是以主持人的讲解为主,辅之以趣闻逸事、唱段欣赏和对名演员及戏曲界人士的采访,再由编辑通过运用中西文化对比的手法精心制作节目。因此,节目的材料翔实可信,见解到位,让人喜闻乐见,可听性很强。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借鉴外国音乐广播杂志节目形式的经验之后,我国戏曲广播编创人员创办了综合性戏曲广播节目。它把上文所提到的种种节目形式杂糅在一起,制作出来的节目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更具有可听性。1955年中央台开播的专栏《戏曲广播杂志》就是出现较早的此类形式的节目,它包括“在祖国各地”、“新戏曲”和“听众信箱”等若干个小栏目,融报道、评论、欣赏于一体,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很受听众喜爱。60年代的《文艺信箱》,80年代初的《演员和听众》、《戏曲之友》等节目均属于此类。1981年中央台开办的《演员与听众》栏目,一经问世就在听众中引起热烈反响,节目组每月收到的听众来信平均1500封左右。

20世纪80年代初,戏曲广播剧的问世标志着戏曲广播节目形式发展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在戏曲广播剧诞生之前,戏曲广播节目始终挣脱不开舞台戏曲的桎梏,无论哪种节目形式,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舞台戏曲。而戏曲广播剧则把广播的能动性发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戏曲广播剧的编创人员要根据广播的特性安排编写适合广播播出的戏剧剧本,因此,戏曲广播剧是真正为广播量身定做的节目。

同类推荐
  •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舆情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作用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同时又经常随各种社会事项的发生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2007年呈现给大家的舆情蓝皮书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同2006年相比,其发展态势具有新的特点。细心阅读该书并同2006年的情况做对比,对我们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为了帮助所有女性始终做出真实的选择,”艾德丽安·里奇写道,“我们需要深刻地理解父权文化中母性所表现出的力量和无力。”在这本具有里程碑影响力的书中,里奇的研究对象涉及体验与成规。体验是她自己的――作为女性、诗人、女权主义者以及母亲――但这是受制于成规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以不同形式加诸于不同地域的女性。里奇以个人的材料、经历、研究成果和文献为素材,创作了这本具有普遍重要性的著作。
  • 公开时刻

    公开时刻

    本书从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与效果分析,传播环境与传播控制分析等几大方面把汶川地震作为重大传播案例,阐释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对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在危机公关方面做出正面评价。
  • 亨利·亚当斯的教育(精典教育)

    亨利·亚当斯的教育(精典教育)

    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亨利·亚当斯以第三人称写成的自传,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得失作出的反思和总结。
  • 让课堂充满幽默

    让课堂充满幽默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幽默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包括从幽默教育的理论修养到各具体学科课堂教学的机智应变,并提供了许多可供直接引用的幽默素材撷英。本书案例丰富、幽默风趣,可悦读,可操作,可模仿,可会心一笑,可掩卷深思,是新教师自我提升的案头书、教学艺术培训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三生烟火天下

    花千骨:三生烟火天下

    妖神花千骨与长留一战受伤惨重。据说,世上五大上仙各有复活5人的权力,长留掌门、五大上仙之一白子画成功复活5人。不过天帝要求五人之中必须有一人失去记忆。白子画选择了花千骨。但花千骨妖神的身份并无消失。后来,花千骨又拜了白子画为师……注:作者QQ:3487033515,书友交流群535478380。作者微博:花落梦樱
  • 界燃

    界燃

    一处神秘之地的异动,拉开了帝仙大陆万古禁密的序幕。一名少年从一座三流城府中走出,历千辛,经万苦,一路斩荆折棘。胜各路天才,败大世强者,成就无上帝位。
  • 混乱商铺

    混乱商铺

    一个什么都可以买到的商铺,包括命运,寿命······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这里实现,只要你能付得起。
  • 没有圆环之理的世界

    没有圆环之理的世界

    莫名其妙穿越到一个魔法少女主题的动漫世界,成为一名原住民的副人格。好不容易契约了,却发现爱与正义不是主旋律。除了契约时能白得的一个愿望,魔法少女不过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业。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一次小小的调查事件,恢复了穿越后遗失的部分记忆。魔法少女注定会转生为魔女的可悲宿命,一年后将要降临的魔女之夜……然而最令人震惊的是——丘比的目的和原著不同,竟然是为了创造一个名为「虚数世界」的平行世界。注意:主角不是伪娘,第二卷找回自己身体。无后宫(主角限定)。原住民主角不限。…………本文贯穿《魔法少女小圆》系列外传漫画剧情,无乱入,有穿越。
  • 我家的猫大圣

    我家的猫大圣

    捡了只受伤的小黑猫回家,坏大事了!自称昊天玉皇大帝座下,救世正清大将,三界衙门司凡部地灵伏魔大圣。傲娇!霸道!极度腹黑,妒妖如仇。天若有妖就打到,除魔卫道是沧桑!自此普通的郑秋东不再普通,拯救世界的重任沉甸甸的压在他的肩上。
  • 主宰之轮回仙尊

    主宰之轮回仙尊

    宇宙初生,有一先天混元之灵,灵窍衍生,渐具神智,于西昆仑得造化玉蝶,潜心修炼数万载,功成圆满,道有所成!此元灵曰鸿钧古神。凌寒,一名生性懦弱,多愁善感文艺范的典型宅男,被九霄神雷所劈,偶与鸿钧古神之元灵所融合,化为古神转世轮回者,造化玉蝶化为游戏虚拟系统!系统玩家凌寒踏上了傲世苍穹,雄霸天下,踏破乾坤之行,轮回三千世界迎来新的主宰者。。。(新书《零点驿站》已上线,有兴趣者可以关注一下,谢谢!)
  • 奉我为仙

    奉我为仙

    为何,我的生命如此卑微为何,我的身躯如此羸弱为何,我们终会生老病死为何,苍天如此不公?!既然如此,我就要让这苍穹,也畏惧我的强大!让这大地,也嫉妒我的不朽!让这众生,都奉我为仙!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三国英雄封神榜

    三国英雄封神榜

    陆一穿越回汉末三国,却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类似三国群英传的世界,夹杂着封神、西游的神话三国。这里有劈山破关,单骑横扫万人的无双武将;这里有呼风唤雨,精通奇门遁术的绝代军师;这里有撒豆成兵,精通咒法的域外方士。陆一携手三国英雄维护天道,十八路诸侯伐董卓,官渡诛仙云集;下邳城外十绝阵、群仙破吕布;赤壁乌林上万仙斗法;五丈原七星续命,扭转天道。总之,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三国。
  • tfboys之青春萌动

    tfboys之青春萌动

    这是写tfboys的小说,他们分离又相遇,三个男主都喜欢女一号,最后,他会和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