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100000023

第23章 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舆论调控研究(4)

此轮通胀报道中,在培养读者阅读惯性、引导其注意力关注点方面,除了运用相对固定的版面,《人民日报》还通过重点名牌栏目,开设专栏,来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如“社论”专栏;名牌专栏“人民时评”等;时政专栏“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十七大精神”;经济专栏“金海观潮”、“经济聚焦”、“经济大势”、“经济热点”、“经济热点·‘外部冲击有多大’”系列、“经济形势专家谈”、“财经访谈”、“财经论坛”等等。

为了抢占舆论制高点,《人民日报》围绕通货膨胀问题在原有专栏上增加了有针对性的新内容,或者开设新专栏。如“政策解读·关注宏观调控”专栏、“经济热点·‘外部冲击有多大’”系列专栏等。此外,为了回答“物价涨幅会不会继续回落?货币政策会不会放松?出口形势会不会好转?股市会不会见底?楼市会不会回暖?”等一系列亟待厘清的热点问题,《人民日报》自2008年9月11日在“经济新闻”版推出特别策划——“怎样看待当前经济热点”。

正如《人民日报》在介绍新推出专栏和特别策划时所说,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通胀压力虽依然存在,但物价涨幅已开始趋缓,如何应对外来冲击、保持经济增长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工作重心。约请专家,开辟分析外部冲击、国际经济形势的专栏,成为《人民日报》引导社会主流舆论的利器。

2.主题分布

在134条报道中,按照报道数量多少排列,涉及的主题依次为形势解读、应对政策措施、预期、政策解读、问题/现象呈现、政策建议、现象分析/解读、背景解读/分析、民众反应及其他主题。同一篇报道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主题。

排在前3位的主题是形势解读、应对政策措施和预期,表明《人民日报》报道通胀时侧重于形势分析,告知政府已经、正在和将要采取的举措,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展望。特别是在2008年1季度CPI涨幅高企的“峰顶”和2008年3季度CPI涨幅开始下降的“变化”时期,涉及这3个主题的报道数量也达到高峰,说明该报针对热点问题和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加强了舆论引导,提高了舆论调控的强度。

政策解读,即解读宏观调控政策,这是通胀主题报道的又一重要着力点,有37条,平均每3条关于通胀主题的报道中就有1条。在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公布后,如何使人们认识、理解,对于贯彻执行、使之发挥效果至关重要。《人民日报》在通货膨胀成为经济社会焦点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准确、科学地解读国家制定的调控政策。特别是在服务于新政策的出台、原有政策的调整方面,该报均做足工夫,在2007年4季度、2008年1季度和3季度集中篇幅,解读了“双防”的出台、贯彻,“一保一控”的变化以及通胀压力趋缓后“保增长”的突出。可以说,在分析形势、提出策略、展望前景之余,发挥阐释的功能,告知公众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得来及怎样发挥作用。

问题/现象呈现,即受通胀影响、较为宏观的经济问题或现象,也是报道的重点之一,关注度随通胀压力的显现、发展、突出、趋缓的发展曲线而变化,符合公众的注意力变化。

政策建议,即围绕应对通胀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专家、学者的理论思考与建议进行。主要集中在2008年3季度。这一时期,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CPI涨幅虽然依然在通胀警戒线以上,但已出现回落趋势,通胀压力逐渐趋缓。已实施的宏观调控取得成效,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新政策制定出台前,发挥媒体的守望者角色、前瞻性优势,邀请权威人士、专家学者或者记者自己发表观点评论,提建议、打铺垫,成为这一时期通胀报道的重心之一。

现象分析/解读,围绕受通胀影响、具体的经济现象进行。所做的分析、报道在各季度分布比较平均,主要是针对通胀时期出现的粮价、金融市场、工资等具体问题,强调分析原因,指出外部因素,告知政府在行动。

背景解读/分析,即解读或分析通胀成因、发展背景及变量影响。集中在通胀压力最大的2007年与2008年相交的两个季度,着力于强调彼时通胀的季节性、周期性因素,介绍国际通胀的外部环境,主动、积极地引导舆论,从而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服务。

民众反应,即关注公众面对通胀的反映与感受的文章。有6条报道是从百姓角度呈现通胀问题的,其中一条还是关于香港市民应对涨价的良好心态。《人民日报》尽管有其定位的特殊性,但在反映现实经济热点问题方面还是比较保守,没有过多地报道群众对于涨价的感受与态度。然而,依据“三贴近”原则,如果在对形势解读、应对政策、未来预期的报道中,融入更多采自群众的新闻,而不是只集中在统计数据、专家见解和记者评论上,将大大提升报道的真实感、可信度,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舆论引导,起到稳定、鼓劲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其他主题还有理论分析、理论解读与政策反思等,涉及报道数量很少。

3.关键词及其分类

通胀主题报道的关键词可以大致分为宏观调控政策、涉及对象/影响、表现、变量、原因及趋势六类。这些关键词是报道通胀主题最常使用的词汇,为我们勾勒出《人民日报》的报道重点。

总体来看,《人民日报》重点报道了应对通胀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胀的影响以及通胀的表现,此外,亦强调外部变量,如次贷危机、自然灾害、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等国内外因素对通胀的影响。

从136条以“宏观调控政策”为关键词的通胀主题报道来看,此类关键词分布与通胀压力显现、发展、增大到消减的走势相吻合,其中宏观调控基调及具体调控措施是《人民日报》的着力点。在通胀压力高企的2007年第4季度到2008年第1季度,报道的关注度是最高的,且突出“双防”(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这样具有风向标作用的内容,可见报道的关注点更加贴合政策的着力点。

从131条以“涉及对象/影响”为关键词的通胀主题报道来看,在通胀压力最大的2008年1季度,对于通胀影响,《人民日报》对三农、民生及低收入群体关注度最高,结合同期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报道强度,体现政府作为,表现出媒体的担当。

从121条以“表现”为关键词的通胀主题报道来看,通胀的“影响”在报纸上通过价格、各种经济术语和经济指数等客观数据呈现为“表现”,强调了通胀的客观性,弱化了具体的、可以感知的现实影响。

从81条以“变量”为关键词的通胀主题报道来看,在2008年1季度和3季度,《人民日报》都强调了影响通胀的外部变量,但是作用不同:在1季度通胀压力最大时,起“解释”作用,且由于期间“两会”召开,配合宏观调控政策议题的报道也在此时集中;3季度,通胀压力消减并伴随着国内外众多重大事件,如汶川地震影响(与5月、6月相比,关于自然灾害的报道数量增多)、北京奥运会、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等,主要是客观报道了影响通胀的各种层出不穷的现实状况。

从35条以“原因”为关键词的通胀主题报道来看,结构性原因(经济结构亟待优化、调整,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资源消耗、投资、出口等)被凸显出来,在通胀的各阶段都有报道,这与我国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大背景相吻合。此外,输入型因素也被提及,强调了通胀客观性。

从30条以“趋势”为关键词的通胀主题报道来看,2007年2季度通胀显现,报道中却没有明确提及通胀压力呈上涨之势。此后,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明确、调整,报道基本与通胀压力起伏、经济增速涨落趋势相符,如图4-11所示。可见,相对于现实议程,媒介议程更倾向于呈现政策议程。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媒介议程的主要议题:

重点报道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从官方文件、会议,政府官员的言论到专家解读、媒体评论,说明政府正在对通胀问题做出积极、有效的反应。宏观调控、双防、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防止偏快转为过热、平衡、一保一控、形势、政策变化、有保有压等,这些关键词既包含具体的政策措施,如货币政策中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财政赤字等;又包含宏观调控走向的及时、灵活地调整,如由一防到双防,再由双防到一保一控、有保有压,再到扩内需、保增长;还包含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过程中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灵活审慎的科学态度。可见,《人民日报》紧紧围绕一个时期的宣传工作重心,发出主流、权威的舆论引导声音。

重点报道党和政府在应对通胀问题时的态度。透过三农、经济增长/速、民生、低收入群体、粮食安全、GDP、就业、消费、需求/内需、股市、出口贸易等关键词,一方面说明通胀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保障城镇低收入群体利益,能否有效地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意义格外重要。宏观调控措施得当,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反之,则会贻害无穷。另一方面,表明党和政府面对考验时坚定的信心以及客观、科学的态度:坚持以人为本,强调民生,保障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利益;同时,平衡把握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政策灵活审慎,能够及时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宏观调控方向。

重点报道此番通胀的原因。在报道中,结构、输入型通胀、翘尾因素、周期性成为阐释这轮通胀原因的高频词汇。首先物价上涨的主要诱因,是以猪肉价格、食用油价格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涨;深层次原因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不平衡,背景则是国际原材料、能源、粮食等商品的价格上涨,即全球性通胀压力,而经济规律周期性和农作物生产周期性也是不可避免的原因;翘尾因素在2008年的相关报道中开始反复出现,以此解释宏观调控的客观效果,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此外,透过通胀表现及各种外部变量的关键词,如物价/价格、CPI、食品/猪肉(价格)流动性过剩、PPI,以及国际因素、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次贷危机、自然灾害、两会、国际金融危机/动荡、北京奥运会等,说明通胀现象的客观因素。总之,这些报道试图呈现此轮通货膨胀并没有发展到严重的地步,并且可防、可调、可控、可治,从而正面引导舆论,避免造成公众恐慌,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重点报道应对通胀的信心与能力。透过对物价、经济增速等向上或向下的发展趋势,来描述客观经济形势,给出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调整的现实依据,从而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未来经济前景及政府作为的信心。可以从涉及报道数量的季度变化,看出通胀压力的呈现、凸出、趋缓的曲线,同时,显示由于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宏观调控成效逐渐显现,经济增速在2008年中期以后的放缓态势。

同类推荐
  •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中国战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既不能忘记历史、更要超越历史的认知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历史观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的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普及。“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邓小平理论和战略思想既是对这种“彼此弯弓月”历史观的继承,更是对它的超越。如果中国人今日仍以“彼此弯弓月”的历史观,研究和处理包括国际关系在内的战略问题,那就可能远离“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希望本书能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
  • 反腐败研究(第七集)

    反腐败研究(第七集)

    本书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研究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反腐败工作的特点,分别从法律、经济、制度、文化、体制、政策等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讨论反腐败的工作策略和措施。
  •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社会裂变中的舆情态势及问题治理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大课题。社会转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的裂变过程,社会位置的差异、多年形成的刻板成见使这一过程充满着隔阂、矛盾、误解、偏见和冲突,而最为社会情势表征的舆情恰是其中最为活跃和富有驱动力的一道社会景观。本书将社会裂变中的传舆情态势及问题的治理分别置于社会学和舆论学视野下,对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必要的阐释与现实图景呈现。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的理论框架。
  • 先锋

    先锋

    本书通过对浙江大学近五年来受表彰的近百个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采写,生动反映了在创办世界一流高水平社会主义大学进程中,高校党建工作推进过程和建设成果,形象地揭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校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热门推荐
  • 帝尊大人:求放过

    帝尊大人:求放过

    21世纪闺蜜背叛,我忍,结果魂穿了,渣姐,恶毒妹妹,白莲花,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为毛追着她跑得帝尊的大人是种马,妈妈咪啊,帝尊大人求放过
  • 《浪荡邪少》

    《浪荡邪少》

    所谓人不风流,天诛地灭,天才少年杀手回归都市入读高中掀起阵阵血雨腥风,同时率领众多兄弟战九州,耀天下,黑白两道,唯我独尊!
  • 天才萌宝:契约已满

    天才萌宝:契约已满

    她,迫不得已卖身于他,他,买下她,只因她跟他初恋女友相似,当初恋回归,她又该何去何从......五年后,她华丽回归,“女人,你旁边的小包子是谁的种”她嫣然一笑“你猜”
  • 剑弑寰宇

    剑弑寰宇

    诸天世界,万道争锋,千般道法,万种神通。上古皇朝,千年世家,世外仙道,邪魔妖道,深渊魔神,兽族,蛮族,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且看一个卑微的生灵凭借三尺青锋,横扫八荒,纵横寰宇,铸就无上剑道
  • 噬血惊奇

    噬血惊奇

    云天再次醒来,一切都变了。不入五行,不坠轮回,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永生的诅咒?动乱的陌生之地,异族林立,诸圣争雄,伴随而来的是一路热血与战歌,既然老天都收不了我,终有一日,我会站在这九天十地之上,亲手打破诅咒的束缚,撕裂命运的枷锁!
  • 韩娱之恋

    韩娱之恋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梦想和爱,这一个关于梦想追求和情爱关怀的故事!一个有梦想有情的人,被困在一个生活的牢笼中,在一朝醒悟后,挣脱牢笼,寻找自我,追求着自己梦想和爱情,有荆刺、有绊石、但只要一直前行着,终点就在前方。新书上传,请多多支持,求收藏、推荐、点击~~~
  • 倾天狂妃

    倾天狂妃

    她灵武大陆的废材,遭人唾骂的废物,却有他不离不弃的在身边守护。“丫头,以后有我保护你”男子眼底一片温柔和心疼。女子一抹唇角的鲜血,狂傲的说道“不需要”-他在世人眼里是高不可攀的神袛,却为她马首是瞻。她在世人眼里是笑面恶魔,却只有在他面前温润自得。-我的存在,就是为了你。
  • 布衣俏神探

    布衣俏神探

    口口声声拿报恩要挟她,非要她去他府上效力一年,只因他碰巧恰好救了她一命。好吧,反正她无处可去,且去混吃混喝再说。日子似乎过得还不错,有街逛,有钱赚,有帅哥陪着,时不时还有些个案子过过手瘾。直到有一天,她陷入一场阴谋……他,本想做一个天高皇帝远的闲散王爷,却身不由己被卷入宫庭争斗中。他,本想做一个寄情山水的隐士侠客,却因上一代的恩仇不得不陷身血腥江湖。还好,总有烟消雾散,云淡风清的那么一天。
  • 都市狂魔

    都市狂魔

    一个落魄的大学生,偶然在废品收购站现了一本奇怪的古书,从此开始了他的修真生涯。如何更强,甚至成为魔?从九大威德金刚开始,打倒五大本尊,乃至其他诸神!如何在现代都市中获得财富?从一无所有,到富可敌国!如何坐拥美人无数?
  • 明星玩家

    明星玩家

    人生四项基本原则: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来自华夏,混在“大染缸”,他的人生却是:女星太多,不懂选择;鱼与熊掌,不舍放弃。既耐不住寂寞,也经不得诱惑。何其壮烈!—————————————————来自星星的黑科技,全民游戏变成现实。不唱歌,不跳舞;没拼爹,没卖肉。武林高手闯荡娱乐圈全靠一个字,“玩”。玩game,玩人,一杆大枪打天下,问你怕是不怕?(韩娱、美娱、商业三种元素,以拟真LoL、WoW游戏内容串联人物、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