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600000054

第54章 “红色经典”改编剧(5)

(二)忠实改编者主体

我们常说,改编是一种再创作,改编对改编者而言是一种在理解、消化原著精神基础之上的再展示,而这种展示还面临着一个新问题即以电视为载体,以新的影视技术手段为表现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因而,改编者不能图解原著,一对一地转述原著、复述原著,而是利用电视剧适于表现的影像和声效造型来阐释原著,把原来的语言艺术、舞台艺术或是电影语言艺术转化为电视剧艺术,进一步表达符合当下人们需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理念。

1.忠实于个人的审美情趣

改编者改编“红色经典”一般与其自身情感和经历有很大关系,大多数改编者都是作为亲身经历者见证了“红色经典”,如改编剧《吕梁英雄传》的导演何群说:“抗日战争是一段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而且抗日‘红色经典’小说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打下了比较深的烙印。”改编剧《沙家浜》导演沈星浩说:“我小时候也一直就挺喜欢看样板戏的,考虑到能让50-60来岁的人对以前的生活有一种回味,然后几个人就开始商量怎么做这个样板戏。”同上。改编剧《林海雪原》的导演李文岐说:“作为东北人,一方面,从情感上说我愿意拍自己家乡的戏;另外,处理自己所熟悉的题材,我认为自己更好把握;最后一个原因是,我上中学时第一次看《林海雪原》,这个故事对少年的我影响极大。”同上。我们看到以上几位导演对于“红色经典”抱有特殊浓厚的情感,改编“红色经典”好像是在重温少时的记忆,再次感受“红色经典”带给他们的激情,只不过这次不仅仅是对个人,而是面对整个和他们一样有类似经历的千百万观众。正如《青春之歌》,1996年与2007年的不同版本,尽管改编的着重点不同,但阐释、深化主题的总方向是一致的。对个人而言一定要与原著产生共鸣,审美个性与原著达到共同默契感和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原著的精神要求并与之交流和对话,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之间的交融。

2.忠实于永恒的生命意识和人格追求

如果说忠实于个人的审美情趣是一种个人化的艺术观,那么忠实于永恒的生命意识和人格追求则表现了改编者寻求更为普世意义上的追求,承担着寻求电视剧艺术真善美的追求,最大限度地引导和感染当下人们的审美理想。由于改编者与原著创作者身处的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自身创作的特点也不同。改编者大都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没有原作者的切身体验和亲身遭遇,也无从体会原作者为新中国诞生而歌颂的激动与兴奋心情。作为“活化石”的原作担当起了记录革命英雄为解放和建设新中国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的任务,宣扬中华儿女应前仆后继地继承英雄先烈们的高贵品质和英勇精神的任务,展示我们的民族、国家是如何从屈辱中走向独立和振兴的任务。这是这些著作直至今天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原因,作为改编者,应该明白原作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改编者对时隔半个世纪之久的“红色经典”进行电视剧改编,不仅要继续传承“红色经典”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意识形态,还要用我们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重新审视、理解“红色经典”,这就需要改编者站在当代人新的认识高度、思维水平和审美趣味上来审视社会与历史,把握其精神内核,对社会与历史现象做出当代性阐释。

3.忠实于电视剧创作规律

改编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用另一个艺术形式来阐释原著,展示形象。对于以剧集为单位的电视剧,每一集设置的小高潮与小悬念必不可少,每一集都有其规律和发展走向,这与之前的“红色经典”作品截然不同。

“红色经典”原著与改编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注重表现结果即随时献身的“高大全”英雄与天经地义、欢天喜地的胜利;后者注重表现过程即英雄成长及取得胜利的经历和遭遇,在过程中加入当下人们对英雄的再认识,对取得胜利背后曲折、坎坷的了解,因而冲突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也符合电视剧以冲突为核心的艺术规律。正基于此,对原作进行的改编才可能有更大的空间来增加改编剧的可看性和娱乐性。

以“红色经典”改编剧《红灯记》为例,自1963年从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到改编京剧《红灯记》,再到1970年5月《红灯记》最新演出本正式公开刊载,经过七年的“千锤百炼”,《红灯记》在八大样板戏中可谓是艺术成就最高的剧作。2007年这部经典的样板戏被改编成电视剧搬上了荧屏。从开始的语言造型到舞台造型再到电视剧造型,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艺术样式。据《红灯记》改编剧总导演张今标介绍:此剧定位为惊险式正剧,是在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主题思想、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不变的前提下改编的,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较之原作更具可视性。原作《红灯记》讲述了一家没有血缘关系的三代人,为完成上级交派的传递密电码的任务而英勇斗争、前仆后继,热情歌颂了在抗日战争期间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换取中国革命斗争最后胜利的伟大主题。在《红灯记》的改编剧中更加突出了李玉和与阴险狡诈的鸠山之间二元对立的关系,用王连举叛变、跳车人被拘禁以及双面间谍吉鸣中的加入等三条辅线来增加李玉和完成任务的难度,用李母、女儿铁梅、徒弟牛飞龙以及邻居惠莲等人物来丰富李玉和的个人情感。全剧的中心以围绕密电码进行,原作中密电码一开始就由跳车人交给了李玉和,李母及李玉和为掩护密电码的转移光荣就义;而在改编剧中跳车人并没有顺利地将密电码交予李玉和,反而在匆匆碰面后,身负重伤无法逃脱的跳车人被鸠山拘禁起来,密电码到底放在哪里,现在在谁手里,最终由谁掌握等一系列疑问成了一大悬念,且这一悬念贯穿剧作始终。《红灯记》不仅具有艺术性,也取得了高收视率,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好评。

(三)忠实观众

1.忠实观众的记忆和想象

可以说“红色经典”构筑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正如当代作家余华所说,他把那个时代的所有作品都读了一遍,“从《东方红》到革命现代京剧,我熟悉了那些旋律里的每一个角落,我甚至能够看到里面的灰尘和阳光照耀着的情景”另一方面,“红色经典”的产生也有赖于这几代人的心理需求,“红色经典”中蕴涵的理想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精神成为那个时代中个人的精神支柱。因此,“红色经典”改编剧能否满足受众的“期待视野”,这是受众接受改编剧的第一关。因为受众观看改编剧首先基于是否与自己记忆中的模式一致,在识别的这个过程中,改编剧表达的故事、思想既要与他们的情感记忆相符,还要与他们记忆里的情节、人物气质对号入座。剧中的英雄人物是受众心中的英雄,他们成长时代中的楷模,因此受众在观看改编剧时,他们很希望自己心中的英雄重现,并在潜意识中自觉地守护英雄的形象不容侵犯。但在娱乐消费的大环境下,一些“红色经典”改编剧却塑造出了有悖于受众心中英雄形象的形象,如:杨子荣与土匪老北风成了情敌(《林海雪原》),吴琼花与洪常青常常大谈感情(《红色娘子军》),冯大娘与汉奸王柬芝年少时的暧昧情感(《苦菜花》)。这些“红色经典”改编剧中的“召唤结构”常常与受众先在的人生经历和审美经验相冲突,因为人们看“戏说”剧的时候知道这是娱乐,但是看这些由经典改编而成的作品时,就用人们读过的作品来衡量它。因此,“红色经典”改编剧必须力求忠实观众的记忆和想象。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石雕(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石雕(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石雕概述、我国古代的石雕、工艺石雕精品鉴赏、建筑石雕精品鉴赏、宗教石雕精品鉴赏、石雕的收藏。
  •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主要内容分为“父与子:领时代风骚”、“唐朝两位‘广大教化主‘”等章节。
  • 流行音乐之旅

    流行音乐之旅

    音乐与流行、欧美流行音乐之旅、中国流行音乐之旅三大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音乐、流行音乐、经典音乐等,其中还有一些经典的音乐赏析,供读者赏析参考。
  • 元杂剧本体论

    元杂剧本体论

    本著作是一部关于中国戏曲发生、发展、形成、成熟以及元杂剧演出体制、脚色扮演、唱腔声律等方面的专论,通过对元杂剧的发生、发展、生成以及体制、音律、演出等方面的论述,旨在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元杂剧文化与艺术的重新思考,揭示元杂剧艺术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希望能为古代戏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能够成为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参考书目,同时也希望能为广大爱好者与研究者提出一些新的研究空间与思路,从而达到对传统戏曲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与全面的认识
热门推荐
  • 晴天初梦

    晴天初梦

    十年后,物是人非。看着这些陌生的脸庞和细心的问候,我感到的是无比的温暖。
  • 三峡热之触香儿

    三峡热之触香儿

    八十年代末,三峡古城里,学生们正积极地准备着高考,但林国民却决意退学。同学梅依云知道国民是受了刺激,去劝说未果。挽留的同时,顺从心意向国民表明了爱恋。国民逃了学,在梅依云同二爹梅老师家访劝说下,最终参加了高考,并相约与依云在夷岭市相见,约定走下去。若通知书能顺利地递到国民的手里,也就不会有接下来这么曲折的故事了。国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独特的地方,很多年后将建成与三峡坝区相呼应的5A级风景区。随着国民的退学,逐渐揭开了这片土地感天动地的故事,即攻打三峡县城、剿匪、暗河私奔、千人群架、伪三峡大坝、四川新疆媳妇儿等故事。国民能否同依云结合,什么又才是门当户对?这里景美不过人(贴吧搜书名),人美不过情歌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万血神帝

    万血神帝

    五百年前,血族皇子叶林被武帝长公主偷袭杀死。五百年后,叶林重生天元大陆,发现血族族人屠杀为奴,长公主登基女帝,一统寰宇,诸皇臣服,天下无不归心。万古女帝,日月当空。携本源之血,修九天血神体。既已重生,那就搅它个天翻与地覆。纵是女帝万古长寿宴,也敢白绫三尺来相见。
  • 吞仙记

    吞仙记

    仙路沧桑,血骨铺路,引天地玄黄,铸无上仙位。天地阴阳,至盛则衰,至衰则盛。天道莽莽无尽。一个外表文弱、斯文的书生,但其实是个吊儿郎当的浪子,内心爱恨分明,仇人必杀,恩人必报。爱钱,爱宝物,爱绝色美女,这样的家伙?也……也能成仙?
  • 异城

    异城

    民国年间主人公朱子玉偶遇流星坠落凡间,探流星寻宝时不期遇到世代生活在地下的盾地族,在盾地族中强控练火球,因丹药入体内功力大增,打败族地族人首族年青法师和解后成为朋友,后送朱子玉回地面上世界。后跟着国家科研队在原始森林里矿藏,遇到各种危险,随着队友陆续死去,队伍返程。后来…………。
  • 扑捉男神记

    扑捉男神记

    男神好想给你个么么哒!其实说白就是,一个姑娘,因为声音,喜欢上了一个大神,而后就机缘巧合,经过了千辛万苦,就像是西天取经一样的!终于是和大男神勾搭上了~(也不知道是谁勾搭谁的~哈!)小片段一:“男神,我不懂这个还怎么表达!”某女指着娇喘二字是不明,脸蛋都羞红。“我教你。”男神盯着某女的红唇,最终是坚定不移的覆了上去。“懂了么?”男神扬起笑容问道。==某女虚弱的点点头,身体已经是摊在了男神的怀里。
  • 神祇先生

    神祇先生

    曾经风光一时的道家,到后来逐渐没落,使得懂道法之人微乎其微。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灵异之事更是寥寥无几,由于一踪校园水池发生的灵异事件,道家传人再次出现,从此将展开一段段,风云诡谲的故事。
  • 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读了5年医科大学本科和三年硕士的柳敏,近期有两个梦想,一是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二是成为像爸爸妈妈那样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中的佼佼者,医学专家.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柳敏眨眼在家里又待业一年,已经29岁了,这一年,柳敏陷入惶惶不可终日之中,每天,都去找工作,几乎每天都去相亲.她想起情窦初开时,自己对爱情的想象,对爱人的想象,那爱情是浪漫的,爱人则是帅气的白马王子―――这一切,都难以寻觅.她失望至极.找工作,比找对象还难.全市的所有医院都说人满为患,连博士都不能进医院了,何况一个硕士生?但是,她,还在为自己的梦想执著地奋斗着。
  • 重生之暗夜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