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100000003

第3章 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渊源、研究路径和学术前沿(1)

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渊源、研究路径和学术前沿赵月枝邢国欣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流派有别。起源于美国的实证学派,重点在于媒体分析、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层面,它在美国传播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欧洲一些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也由于美国的文化与学术霸权地位而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然而,就像美国的商业广播电视制度并不能代表世界广播电视制度的多元模式一样,美国的实证学派并不代表世界传播学研究的全部。起源于法国、主要研究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和语言的象征再现功能理论的结构主义派别,起源于德国、集中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的文化工业以及资本的文化统治本质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及起源于加拿大、主要关注传播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多伦多学派,都对传播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学研究中另一个独特的流派。这个流派完全有别于美国的实证学派,它着重分析传播体制的经济结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过程,从而揭示传播与文化工业的复杂性,以及通过资本实现的传播与文化活动对社会过程的影响。通过对传播的所有权、生产、流通和受众消费等层面的分析,传播政治经济学试图展现传播的社会权力关系。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北美、欧洲以及第三世界国家都颇有影响,它和起源于英国、着重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大众文化与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文化研究一道,被认为是1970年代以来批判传播研究的两大主要面向。

在北美和欧洲,学术界基本上将传播政治经济学等同于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在第一本传播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加拿大学者莫斯可(Mosco,1996)详细介绍了多种政治经济学派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莫斯可认为,政治经济学理论非常宽泛,涵盖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右翼新保守主义到包括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在内的批判政治经济分析。但莫斯可在论述传播政治经济学时,强调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研究社会权力关系与传播生产、流通、消费的相互建构。本章认同莫斯可的观点,把传播政治经济学等同于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将其置于批判研究的一般学术取向与背景之中,而后在此基础上评述本领域的研究起源、主要观点、研究模式、代表人物及著作、争论焦点和学术前沿。

■批判研究中的传播政治经济学

鉴于此,在讨论传播政治经济学之前,我们有必要描绘一下西方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分野:主流研究,又称行政研究(administrative research)和批判研究(critical research)。莫斯可(1996:247)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称为传播学的“主要断裂线”之一。尽管这种划分过于简单,但它有一定的历史根据和描述意义。具体而言,美国传播学研究史上的两大事件对于这两派阵营的划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第一,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于1941年发表了《关于行政和批判传播学研究》一文,首次指明了两者的区别。第二,《传播学期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于1983年出版了一期特刊,凸现了传播学研究领域两大阵营的对立,确定了双方随后发生的辩论框架。

传播学研究源于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政治性色彩浓厚的大众说服和宣传研究,其中包括了拉斯韦尔(Harold D.Lasswell)1927年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宣传研究(Mattelart,1994:66)。同时,产生于美国本土、以杜威(John Dewey)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传播观与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研究,尤其以帕克(Robert E.Park)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批判”(liberal criticism)的实证研究,也一直关注“媒体与民主之间的冲突关系”(Mattelart,1994:67;另见D.Schiller,1996)。然而,如本书第3章会进一步论及,二战以后以及冷战期间在美国社会科学界立足的传播学研究基本上把美国的主流自由多元主义(liberal pluralist)意识形态和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行作为隐性的理论前设,采用定量方法,通过大规模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以研究不同媒体如何影响受众行为,努力使研究表现出超政治价值和科学性的同时,与选举政治或商业营销相关联。

与此同时,在1930年代后期,从纳粹德国到美国的一批犹太学者——他们后来被称之为“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研究取向与方法。这批学者包括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阿多诺(Theodor Adorno)和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等人,他们接受的是欧洲的思辨哲学与解释性学术传统,并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曾经受到法西斯主义磨难的经历使他们对美国文化工业的兴起及其反民主的倾向相当警惕。鉴于纳粹利用广播进行法西斯宣传,他们想到美国的大众媒体是否也起到助长法西斯主义倾向的作用?因此,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法西斯是否也在这里(美国)发生?而当时美国的一些学者认为,美国的自由多元主义是存在的。为此,他们做实证研究,了解受众是如何接受广播信息的,而其结论就是“有限效果论”和“二级传播理论”。

因此,实证研究尤其是受众效果研究,除了适应商业和政治选举方面的应用需求外,还有一个隐含的政治背景:证明法西斯主义不会在美国发生,相反,自由多元主义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Hall,1982)。正是在这样的严肃政治分野前提下,拉扎斯菲尔德发表上文提及的文章,阐述美国的实证研究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的根本学术分歧。他把这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称之为“行政的”和“批判性的”研究。按照拉扎斯菲尔德(1941:8)的说法,行政研究“服务于某种带有公共或私人性质的行政机构”。行政研究学者把媒体看做是有用的工具,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暴露于不同媒体的是哪些人?他们具体偏爱什么?不同的表现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但拉扎斯菲尔德也承认,行政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充分说明历史,解决的是一些一般意义上的具体问题。相比之下,批判研究聚焦于媒体在社会体系中的普遍性角色,关注人类的尊严和价值观所面临的威胁。批判学者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媒体如何被组织和控制的?在媒体建制中,集中化、标准化和政治与商业营销压力这些趋势是如何被表达的?不管如何被掩盖,这些趋势正在以何种方式威胁人类的价值观?批判研究以社会研究为出发点,也就是说,把传播学置于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研究,从而提出规范性的价值观,以此为依据来评价实际和期望的传播效果。

概括而论,传播学的批判研究具有以下六个相互关联的特点:

第一,从研究命题看,批判研究一般集中研究传播和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强调历史感和对宏观社会背景的分析,集中研究媒体体系的所有权和控制,媒体结构、意识形态、意义和身份认同与其他大的社会结构的关联,以及对传播制度和文化结构层面的分析。如本书序言所示,批判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即在各种社会背景下考虑传播与文化实践。他们认为,抛开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有传播与文化理论。虽然不着重分析媒体对个体的影响力,批判研究并非忽略个体。他们把个体看做是由社会权力结构所决定的群体成员,在此基础上探讨个体所处的被支配地位和他们的抗争。因此,批判研究的分析范围要比经验学者宽泛得多。

第二,在对社会权力的理解上,批判研究认为社会权力是双向的和多维的,涉及显性的行为影响和隐性的意识形态等不同维度,而且其分配是不平等的。在他们看来,社会关系模式是基于冲突(斗争和差异),而不是一致和共识。正如伯列(Bailie,1997:33)所说,“批判研究根植于这样的假设,即社会制度和人类关系是历史、权力和斗争的关系”。当行政研究从“线性因果模式”(Linear model of causality)出发研究广告对受众行为,尤其是购买行为的影响时,批判研究却探讨广告的历史起源,哪些利益集团在利用广告,广告如何将媒体、受众和资本主义制度绑在一起的,以及广告关于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宣传对人类社会价值体系和生态所产生的后果(Jhally,2000)。批判研究反对自由多元主义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社会权力关系的看法。后者认为,权力可以被不同社会群体平等分享,而国家在其中保持中立的裁判员角色。

第三,从方法论上看,批判研究并不拒绝采用实证方法,但认为问题的相关性与重要性比技巧的无可挑剔更重要。批判研究认为自己的优势来自于对所作研究的重要性的意识,而重要的理论表述不一定非要通过数据来验证。正如麦克斯韦尔(Richard Maxwell,2003:37)引用芬兰学者诺顿斯登(Kaarle Nordenstreng)所说,“现实的某些方面确实可以通过实证来测定和被量化阐述,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必然是我们所要理解的现实的最基本方面”。

第四,在选择和对待研究问题方面,批判研究不讳言学术研究是以价值观或道德哲学(moral philosophy)作引导的(Mosco,1996)。他们的研究强调知识的批判性力量,旨在通过弱化和消除统治性的权力关系(relations of domination),建立起一种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五,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取向方面,批判研究或多或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遗产,并从不断发展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批判研究重视意识形态的作用,重视有关决定论的辩论和如何界定文化的问题,认为倘若抛开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则无法对文化传播和实践进行研究。

第六,批判研究不仅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而且把研究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主张通过研究影响社会,改变现状。因此,批判学者“做研究是为了推动对现有世界体系的批评,并促进它所‘批判的状况’发生改变”(Mosco,1983:245—246)。批判研究致力于提供可能导致积极社会变革的知识力量,为个人和群体的解放创造知识文化资源。

■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术起源和发展

传播政治经济学兼具批判学派的上述特点。它传承了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学术精髓,试图将传播现象放在一个更广泛的历史、经济和社会背景下来研究,探讨媒体和传播体系如何强化、挑战或影响现有的阶级与其他社会权力关系。与行政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对传播制度和传播生产问题的研究取向相反,传播政治经济学中心任务之一是“研究资本的逻辑是如何塑造文化工业的结构与内容的”(Bettig,2002:84)。传播政治经济学强调政治经济结构性因素与劳动过程,尤其是经济因素对社会传播关系的影响,审视媒体所有权、资助机制与国家政策对传播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影响(McChesney,2000)。在更广义的层面上,传播政治经济学关注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分析政治经济压力与限制对传播与文化实践的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如何左右传播的内容与形式的;(2)研究传播产业在信息化全球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上升地位(D.Schiller,1999:90)。

虽然传播政治经济学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但它不是对这一理论生搬硬套的结果,也不是抽象学术的产物。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兴起过程中,有两个具体因素不可忽视:(1)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法西斯主义理论与实践;(2)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和西方激进社会运动对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文化体系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平等的社会关系的挑战。

同类推荐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本书从经营战略理论入手,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广播媒介经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广播发展实践的经营战略。同时,对我国广播经营实践中出现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广播经营的伦理规范。本书对我国广播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传媒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本书见证了石油人在石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在重重困难面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顽强精神。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对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起了萌芽、先驱、基础、基地和摇篮的作用。这些在书稿中真诚、详细、专业、实事求是地一一记载。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本书主要讲解了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史和发展规律、声画运用的基本原理、新闻和文艺节目、产品的市场营销、传播伦理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路径,帮助读者拥有一个较为坚实的媒介背景知识基础。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的经验撰写而成,是一本非常适合新闻专业、广播电视专业使用的教材。
热门推荐
  • 少年游侠记

    少年游侠记

    江湖就是一片恩怨之地,腥风血雨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为了同一个目标,万众一心,当目标达成时,万众之心会不会依旧凝聚?面对人心的贪婪,我们在这片江湖之地,逐一揭开他们虚假的面纱。
  • 惹火上身:国民男神别太撩

    惹火上身:国民男神别太撩

    第一次见面她就嚷着要嫁给他,长大后如愿以偿的嫁给了他吧!她却有些不乐意,嫁给他的第一天晚上,她就嚷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离婚,离婚,离婚。”结果他把她逼退到墙角,把头埋在她的脖颈,贪婪的吸允着属于她的香味,浅浅的低笑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要和你生孩子,我要和你生孩子,我要和你生孩子。”婚前她总想着如何嫁给他,婚后她总想着如何离婚。婚前他总想着如何躲开她,婚后他总想着生个孩子。
  • 随园六舍

    随园六舍

    南京,我一座最爱的城市;随园,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学生,最轻松的职业;在职学习,快乐的充电。所有的一切痛并快乐着!一群公检法系统人员,聚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精彩故事?还有随园的老师,他们又有什么样的风采?这些都会在这里一一展现。
  • 穿越时空:雷霆传说

    穿越时空:雷霆传说

    他是纵横江湖、杀人如麻的绝代刺客,穿越时空来到现代,意外的获得了雷霆之威。他厌倦了杀手生涯,只想做回一个普通人,然而事与愿违,层出不穷的麻烦,接踵而来的美女,都让他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俊美面容,雷霆之威,注定了他与平凡的生活绝缘……
  • 记得要忘记

    记得要忘记

    叶寄悠第一次见到古飏,就在逃避,究竟在逃避些什么呢?是一见钟情的爱?还是忘不掉的伤痕?忘不掉的人在记忆中扎根,想,却也无法恨,即使转身离开,还是止不住命运的纠结,决定放弃,却又重新开始,爱情,究竟是无休止的纠缠?还是不耐其烦的寻觅?
  • 十方魔主

    十方魔主

    堂堂苍岩界第一高手!竟然遭挚友暗算,被打落天一台。逃到红尘天后,只得躲在名不见经传的小世家里苟延残喘!嘿,很好,老天你带我不薄啊!若我公子枭有朝一日恢复修为,定要踏平三界!万魔雌伏!
  • 五步思维

    五步思维

    自我管理五步思维是我近十年学习积累和实践经验的成果。它关注个人自身的意图、需求、利益点、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立足于思维的变换和运用,主要服务于15岁-35岁人群。它能把你自己塑造的有深度、有内涵、有竞争力,能让你拥有更多的自由,并掌控你自己的未来,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资金来源,并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更大的控制权,同时有更充裕的时间和家人交流以融洽感情和睦家庭。
  • 你一定要知道的经济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经济常识全集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民的实用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研究对象,既包括政策制定者如何“经纶济世”,也包括一家一户一人怎样消费、购物、储蓄、投资的小计划。所以说,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它就在我们身边。本书摆脱了经济学惯有的复杂与枯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轻松了解经济学的基本面貌。同时,将经济常识同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联系起来,便于读者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来开展行动,从而培养经济头脑,创造人生财富。
  • 重生之:侯门假闺娇

    重生之:侯门假闺娇

    赵青青这辈子不想做什么侯府嫡长女了,更不想嫁给皇子做什么有朝一日母仪天下的白日梦了。她只想老老实实的找个老实人,安安稳稳顺顺当当的过一辈子。“哎,这位美少年,看看妹妹我肤白貌美人品佳,不如今晚咱俩就花前月下谈谈人生聊聊理想呗!”美少年转身:“……娘,你认错人了,我爹在厨房给你做红烧肉呢……”
  • 燧明城

    燧明城

    上古时,有燧人氏用火照亮了世间。在天下西方,有一座古城,名号燧明城。或许它是要犹如火一般照亮世界,亦或者它是要变成摧毁一切又归为虚无的可怕存在。它归于朝廷,却偏偏是自由之城,重商道,崇墨家,与朝廷完全不同,甚至于自身分封诸侯。莫逸,在不到弱冠之龄时执掌燧明;莫行,他恨着自己的兄长,却又为兄长排忧解难;大先生,身为莫逸的老师,如师如父,却从未露出真面目;心帝,夕颜,飞云,月影,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故事。燧明城只是一个城,但它包含的是不同人的经历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