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97900000054

第54章 论诗歌的修正主义与认识道德(代后记)

我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诗人对诗歌的修正首先是诗人自我的修正;诗人对诗歌的认识首先是自我的认识;诗人诗性的回归首先是诗人道德的回归。如果诗在人间,诗人与大家必定共饮一口井水。

——作者题记

先说诗歌的自我“修正”。

修正者,修改正确,使完美也;又曰,篡改。如我们说某个向上生长着的事物需要修正,意思大抵不外乎是它的本体失之于“正确”或者思想有“出墙”的危险了,于此,有必要对它予以修改。

把修正一词提出来,用于修正今天的诗歌,并由此上溯至近二十年来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是一件不置可否的事情,而应是必须进行的事实。修正的内容至少包括这样二个方面:其一是诗人提供给读者文本的修正;其二是诗人对自我的修正。

文本的修正,可以追索至新诗文本自引进以来我们篡改、遗漏的部份,当然这不是谁的过错——因为,相对于诗歌这个独特的文学式样,最高语言艺术,(请允许我这样言说)译的过程就是篡改原作、将精华遗失的过程。就汉诗为例,诗经以降直逼唐宋元明清,没见得那一个诗歌译本能达到原创的艺术水平,甚至同样是明白如话的白话诗,而且无论是汉古体诗还是近体诗,登峰造极的作品,一经译者之手,除了给读者通读之便外,原创风貌与它的精气神尽失,遑论意境或者其它了。试想,“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可以译得来的吗?这个认识,只要稍有知识的人都会认可。藉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想见,中国新诗这个外来文本,自“五。四”时期伊始,新诗人们在取得砸碎传统格律的镣铐胜利,以及分行折迭的形式后,还得到了什么?当然,有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新诗人们没有忘却它们是在试偿,在试偿中完成重构的梦想,并因此为我们留下不少重构的经典。但是什么原因,它们的吟唱在后来直至于今的我们而中断了?没见得有谁去拷问过?谁再去潜心研究过,作为一门艺术去探索它生存、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也许是难度太大吧,我姑且这样认为。

由汉诗译文本我们自然要联想到外国诗译文本。就我为例,书架上外国名诗人的中译本不下数十家,有一个感觉:这些本子中的优秀作品,现在通称的大师作品与我国上个世纪“五。四”时期及后来影响颇大的屈指可数的作品一样赢得国人的喜爱,这主要归功于这些诗除了形式上的大体押韵,无论是象征还是意象,通读起来语音与感觉几本切近,也不存有意识形态的差别,可以说它是真善美的语言艺术。再看这些诗人们有关诗的宏论,在扎根本民族语言这块土壤的基础上,从形式到内容,它们提及最多的仍是诗的中心(奥姆费洛斯)、音节和韵律、进入文字的情感和一个诗人的真诚等等,同样,它们也在观照现实,反映现实,并作为写作的镜子,也从未刻意去规避真理与正义这些词汇;它们甚至考虑到原创与译本,本民族读者与不同语言民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语音与感觉上的极大不同,而不是把责任推给译者和读者,所彰显的是另一种理性和自觉修正!

反观近一、十年来我们这个诗坛,不知分了多少流生了多少代,出了多少民间学院,互相吐了多少知识口水,打了多少先锋后卫仗,投放了多少新词语炸弹,还有媒体的推波助澜,结果却总是一个:诗没有人读。其实原因大家心里都明白:人们为什么不读诗了,却总是不肯承认,不从实际的从本民族语言出发去解决问题,不反省自己如何去加以修正,一味狡辩,责任总是在彼不在已。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言诗歌和它的诗人不是没有重构的能力和希望,也不是产生不出好的诗人,没有读者,在当下它什么都不缺乏,追根究底,是为诗者们缺少为诗的真诚和自我修正的勇气。因此,汉诗要完成它的文本的重构和修正,必须先完成诗人的自我修正,去做一个完全的修正主义者。

诗人的修正,首先应从做一个诚实的人开始。修正我们自己就是修正我们除做一个诚实人以外的虚伪的部份,与我们这个现实无关联的部份。诗钟爱于每一个诚实的人。它与那些口头上说先解决吃饭问题再写诗的诗人无关;与制造各种语言喧哗口口声声“西大师”怎么怎么说的人无关;更与那种诗人面前我是“老板”,老板面前我是“诗人”的人无关。修正它,完善我们自身,有点类似于传统文化人的’修身”。譬如“吾日三省吾身”。是不断纠正自己的过失做一个有道德的诚实人的起点,更是一个人由此肩负家庭、社会责任乃至国家民族责任的起点。如果你是诗人,从这一点上来说,相信你的发声起码说的是人话,能够取得读者的信任,进而用你的笔深入挖掘人们共有的精神矿藏。不错,有些时候人们会说,诗是最具个性化的东西,属于诗人自己,那好你就写你自己,供自己一个人欣赏,你不打扰人家,人家自然也不会打扰你。但是如果你要发出声音,而且是向这个社会发出声音就得有听众,让人理解你认识你,以至于给人有新的认知受到启发,你总不能半夜吹喇叭式的无故制造噪声,让人不能安眠吧!我想这也是做人的起码道德。

当下诗界有一个很时髦的提法:诗意地栖居。乍看来简简单单五个字,好说,过后仔细一想,这不是什么“高山仰止”让人却步,简直就是泰山压顶让人喘不过气来。也许对于一个客观上和主观上没有私心的人来说很容易做到,如我等一开言就会产生某种个人私利性质的东西,是能说到做不到的,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有关修的话题只好就此打住,扯淡了。

接下来,再说诗歌的认识道德。

先借用西大师昆德拉一句经典名言:“认识是小说的道德”。我也是拾人家牙慧,人家意思大抵是说,写出的小说,一是要让人懂的;二是要给人新的认识,否则,它就不配存在。由此类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认识是诗歌的道德。也可以这样一是二是去阐释,我想这应该没异议,都是文学作品,只不过文本的形式体裁不同,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归指大体趋同。

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个认识的问题,因为有许多的认识需要澄清:比如你手中的文本(先不说它是小说还是诗歌)读来总是视角模糊,朦胧一片,不知它美在那里?又累死人,你还又能说它有存在的理由吗?作为一个读者,有时还真不易,其遭遇与自由市场上宰一刀没有多大区别。可人家动辄还说,‘你欣赏水平低了,不懂什么是审美,得培养’?甚至引经据典:‘知道啵?事隔百年之后,彼西人梵·高的《向日葵》一锤拍了七千二百万美元’!厉害吧,就不说人家西人,咱自家的“阳春”、“白雪”,经大师们连篇累牍推介的经典,还真的数不过来。引商刻羽,世俗之人,焉知曲之弥高?反之,这“下里”、“巴人”,精英们是不屑一顾的。

二千年过去了。文学史上,类似如“腴之甚”的评语(金圣叹),没有谁给宋玉大师洗涮洗涮。用现代人的行话说,这“腴之甚”就是“包装”过份,是蒙人的“水货”。水货的东西自然价贱,商家瞧不起,老百姓痛恨。真的上当受骗了,只有骂娘,这不是人的东西!

在一个时期里,属于大众的文学作品,出过多少这样包装的水货,变花样取巧,蒙人耳目,不让人认识,更罔谈道德、社会责任和道义。当然,读者们也就只好目之为“另类”了。

诗自《诗经》以降,就有了诗人,就有了兴、观、群、怨;就有了可多识之于鸟兽鱼虫木石的认识观。夫子用一言以蔽之,曰:“无邪”。只两个字,将一个非常理性的认识范畴和美学原则,概括得干净利索;即是三代之初,先民们会盟誓师时“时竭曰丧,与汝皆亡”的呐喊,越几千年,于今我们仍可感觉得到这诗一样的语言、与火一样的激情。告诉你:天下腐败成这个样子,再不起来反抗,大家都没有活路啦。三百首唐诗,是近代中国人广泛接受、认识的大众读本。这其中,也有古今读者认识朦胧的诗,这种朦胧的感觉,虽了无定指,却又大致趋同:它的形式是美的,音节是美的,营造的意境、情感氛围更是美的。你浸淫其中,便觉心旌摇摇。朦胧的美,(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产生的为数不多的诗歌文本)有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同时,作为诗的道德伟力,也在人们的心中,霎那间得到有效释放。从这个意义上说,先秦时代的诗人,唐时代的诗人,为大众认识,写出优美诗篇的新诗人们,他们是道德的,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最起码他们没有背离先人们淳朴的认识方法;,也没有背离爱他的国家,爱他的人民,爱天地万物,敬天法地又温柔敦厚的情怀;更没有背离追求真理的认知,直至九死不悔的诗歌精神。

现在,科技将物质文明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认识也不断更新。某些传统消亡了,外在具象消失了,是很自然的现象。一部诗歌史,从三言、四言起步,发展到五言,七言,又四、六、八、十成句,甚至更多;形式有唐诗宋词元曲之分。所谓佚代不同,风格各异,艺术审美的归指却始终如一。谁都得承认,时代进步了,在艺术手法上,现代人的表现更加细腻,更加逼肖。

比之于程式化的格律,新诗走出了格律的边疆。自由抒发现代人的内心感受,自发性的思维,更能完全表达对现代科技文明的认知,是新诗最伟大的功果。新诗写上一百年,也足以证明,在诗国的土地上,有着充分的生存理由和发展的土壤。尽管有人喜欢热热闹闹,不断去分流生代;有人唯新其形式是新;有人忧心忡忡意志尜潦倒;甚至还有人有意去回避:认识诗与道德这个命题。对于诗歌,还有比读者认识一首诗和它的道德更为重要的理由吗?显然没有。观点再新,词再炫人眼目;已不认彼,彼不识已,读者就不会‘埋你的单’。一心只为了去寻找一句惊天动地的语言,为下个世纪而写作去寻疯卖乖,只是一个笑的浮词。实质是一种个人道德的缺失。

在我们吸纳自由的空气,继续诗语言的吐故纳新的时候,我最想表达的是:诗人对诗歌的修正首先是诗人对自我的修正;诗人对诗歌的认识首先是诗人对自我的认识;诗人诗性的回归首先是诗人道德的回归。而后,才有我们这个时代大众的认识,诗才是大众的诗,诗人才是大众的诗人。如此,人们定然会这样指认,诗还在人间,诗人和大家同饮一口井水呢。

同类推荐
  • 心如流水

    心如流水

    贫困地区更期待着由它自孕言和培荞的优秀人才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故里,用他们的才智,让这一方负重的贫瘠之地尽曱地摆脱“贫困循环”的窘境。在贫困地区自身利用政策吸引和激励机制之外,这一份期待的实现,来自干贫闲地区真正高素质人才队伍群体的培芥和形成。我们拭目以待。
  • 欲望的语言实践

    欲望的语言实践

    本书系文学评论集。全书共分为三辑18篇,对当前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十几位知名作家的小说、诗词进行了文学批评与评价。
  • 红霞一抹乘云去

    红霞一抹乘云去

    古耜主编的《红霞一抹乘云去》内容介绍:名利这种东西的诱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时段,但它总该有个限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诱惑不是变得越来越大,而是应该越来越少。它更多的是怎样欣悦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心地变得善良;对他人。则是怎样促进良知良能,令其愉悦和完善。散文随笔在当今时代和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台北咖啡时光:美味寻踪

    台北咖啡时光:美味寻踪

    遍布台北大街小巷的咖啡馆,家家都有自己的经营之道和咖啡经。风格独特的创意咖啡馆,古早味十足的中式咖啡店,遗世独立的山居咖啡馆,热闹活泼的露天咖啡座,温暖柔软的亲子咖啡馆……不经意闯入的某间不起眼的咖啡馆,可能就是台湾文人心照不宣的秘密据点。而我想要述说透过台北的咖啡馆所认识的台北,也远不只咖啡心情,应该有许多曾经遥不可及,即使今日仍然神秘的人事与风景。整个台北,就是我的咖啡馆。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 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热门推荐
  • 墨笑不痴

    墨笑不痴

    来看看一个叫文小墨的男生的荒诞大学经历,在暗无天日的生活中怎样寻找到乐趣,友情以及真爱。*是什么让他走到了现在这个大学?*是什么让他在这个大学中感到恐惧?*是什么让他最终爱上这里的生活?*又是什么让他魂牵梦绕,欲罢不能?最终黯然神伤,悄然落泪?*莫笑不痴情,你我本众生。来看一个普通男生文小墨的大学经历。剑盟作《墨笑不痴》欢迎关注,持续更新,日收藏五十,加倍更新。附注:剑盟在写作中得到了几个朋友真诚的批评与指点,再次对提出宝贵意见的朋友表示感谢,也欢迎更多朋友提出宝贵意见,定当虚心接受。
  • 魔帝邪妃:废材三小姐

    魔帝邪妃:废材三小姐

    “这次一定要跑走,等下要是被那个妖孽发现了,就走不了了啊”此时的墨凌汐急急忙忙从房内走出。“汐儿,你是想要去哪呢“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墨凌汐僵硬住,只能尴尬转过身来。“那个,没事没事,我怎么可能会想要走呢,对吧,我只是,只是来透透气的。”墨凌汐此时整个心都在跳,竟然又被发现了。“是吗,那,我们就来一点有趣的事情吧,汐儿。“妖孽嘴角微微翘起。这笑起来的样子,墨凌汐一下子就花痴了。“有趣的事情,什么事啊”但没等墨凌汐反应过来,自己就落入了一个怀抱。结果你们懂的,”我去,xx的妖孽,xx的,我一定不会放弃的。””汐儿,原来你这么有斗志,那不如,我们再来一次吧”妖孽一脸笑意,一个公主抱便走往某处。
  • 九重仙华

    九重仙华

    上古时期,大神陨落,化作五大种族,四方阵守护这片天地...
  • 堕仙刀

    堕仙刀

    一把短刀无锋无刃,竟被年幼的他当成手中玩物叫做杀猪刀。从小门小派到大门大宗,离奇的遭遇,曲折的变故,前方道路又该何去何从……无锋刃,爱恨情仇浑浑浊浊。九弧显,是非恩怨清清白白。敛无数亡魂,尽万千心酸。我中自有我,正邪从心生。
  • 超神公式

    超神公式

    有人说,学数学有啥用?可以考验街头小贩的诚实度?给人卖了能帮忙数钱?专家告诉你,数学,可以证道,可以杀人,可以移山填海毁天灭地,你信么?扯乎?本来我也不信,直到有一天,我穿越了……交流群:127443525
  • 还魂计

    还魂计

    夜,月亮像一只患了白内障的眼,白得诡谲。XX大学后山的坟地,赫然躺着一面硕大的旅行袋。旅行袋的旁边,一套铺开的衣裤整齐的“躺在”地上,像一具干瘪的尸体。此刻袋中有什么东西在蠕动着,蠕动着……一根手指、两根手指、一只胳臂……一具男性的身躯从袋里钻了出来。有风,空气中弥漫起一股刺鼻的气味,那身躯打了个寒战,低头干呕了两下。
  • 灭亡危机

    灭亡危机

    这是一个发生在遥远未来的故事,让我们将时光转接到遥远的未来,在三战中,由于某些国家不遵守国际相关条约,大量的使用核武,改变了地球原先的面貌。上亿物种在核辐射的作用下尽数灭绝,人类,这种高傲的物种也在这颗星球上渐渐消退,而面对这一个又一个可怕的危害,面对能源即将枯竭的地球,最后的人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 青炉

    青炉

    青炉宛如天上仙千里长堤碧海蓝化作人间不知处遥观蓬莱照紫烟荒古有一混沌,天地不分,星辰花草、山河白云缠绕其间,其乐融融。盘古巨神于混沌中沉睡,不知亿万年。一日,于混沌中被一白鸟惊醒。自此混沌破裂,清气上升而为天,浊气下降而为地。星辰与花草分离,山河与白云远去。天地间一片哀鸿。又过了不知亿万年,天清渐分为二十八重天,地裂渐分为三十七重地。从此天地不亲。
  • 伊相随

    伊相随

    木昆,一个一穷二白的应届毕业生,在一位位佳人的支持下,最终权贵逼人,抱得美人归。
  • 帅锅老师的桃花劫

    帅锅老师的桃花劫

    “那你总不可以强迫我吧?”戈峰无奈地摊摊手说。“你别在我老娘面前装什么假圣人。什么样的男人没见过?”她似乎有些动怒,一拳打在了戈峰厚厚的肩膀上:“那你刚才当着余林的面答应要陪我一宿是明摆着在故意戏弄我喔?”她脚尖一垫,眉宇刚好蹭着了戈峰的鼻尖……他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她风情万种,貌美如花……动人故事从戈峰走进九(1)班的教室那刻开始……欲了解单亲家庭环境里长大的问题学生如何演绎现实版疯狂早恋,多情美少女如何插手殇情母亲的奇特恋情……敬请关注流浪在昨天的新作《帅锅老师的桃花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