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8000000023

第23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佛说变通(2)

该坚持时就坚持,该转弯时就转弯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于按照自己最熟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即使心中明了它并非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却还是乐此不疲,因为它毕竟帮助自己解决过不少难题,自己对它有着深深的依恋。不过,这种依恋会随着现实问题的日新月异而逐渐解体。我们若还是执意不肯转变自己的思想,就会错过人生最美丽的风景。

圆悟禅师认为,要想做到恰到好处,就要有办法就想办法,没有办法就援用惯例。思考问题就如同登上一座直入云霄的高峰,思考的过程就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的过程,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瓶颈之时就是进入云霄缭绕的山顶之际。只有一直向着自己的目标而行,并且做到随机应变,我们才能驱散眼前的迷雾,顺利地登上峰顶。

有一天,睦州道明禅师问一位僧人:“你近来去过什么地方?”

那位僧人大喝一声。

睦州禅师说:“老僧被你大喝一声。”

僧人听了禅师的话之后,又大喝了一声。

睦州禅师说:“三喝四喝之后,你又该怎么办呢?”

僧人没有回答。

于是,睦州禅师便打了过去,说道:“你这装模作样的家伙。”

公案中的僧人是一个颇有机锋之人,只是不晓得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变通。所以,当睦州禅师问他三喝四喝之后该如何时,他就不知所措了。

生活中也有很多与公案中的僧人类似的人。他们渴慕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精彩,也能够找到一条不断前行的道路,可是一旦有人对此提出疑义就不知道如何是好,既不敢按照自己原来的路大步前行,又不敢找一条崭新的道路来尝试。实际上,他们未必是懦弱之人,见解也未必没有可取之处,只是缺乏判断坚持和变通的能力罢了。人生并非一条平坦的大道,当行至九曲十八弯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做出决断,该坚持时就坚持,该转弯时就转弯。

济群法师认为,多数人的生活只是在欲望和情绪之间摇摆。人们之所以会与幸福擦肩而过,就是因为总是向欲望和情绪妥协,不能找到超越欲望和情绪的正确想法。实际上,人们无法放下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情绪。当情绪变得焦躁而激越时,人们在进行人生选择时就会变得盲目,人生目标就会变得游移。这样,即使拥有一颗想要实现梦想的心也终归是无济于事,因为不能及时做出取舍的决定已经使他们丧失了最后可能的转机。

人生在世,常会与困境相随,而随机应变是走出困境唯一有效的途径。只有做到该坚持时坚持,该转弯时转弯,我们才能远离焦躁激越的情绪,走向希望的坦途,与梦想在现实中相遇。

【莲心慧语】

洞山良价禅师有言:“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时,为他闲事长无明。”只要放下对习惯思维模式的固守,坚定不移地守着自己的目标,同时做到不拘形式,随机应变,我们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享受自在的人生。

心包太虚,为自己寻转身之路

有一次,有人问赵州禅师:“禅师,什么是佛法?”

赵州禅师回答:“去洗碗。”

又有一个人问赵州禅师:“禅师,什么是佛法?”

赵州禅师回答:“去扫地。”

这时,问话的人不满意地责问赵州禅师:“难道除了洗碗扫地以外,就没有其他的禅法了吗?”

赵州禅师回答:“除了洗碗和扫地,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禅法了。”

在提问的人看来,佛法是有固定高深的形式的。赵州禅师则想要提问的人明白佛法并没有什么高深固定的形式,它可以蕴藏在生活中最平常的洗碗和扫地的过程中。佛法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当我们追求自己的梦想时,重要的不是轰轰烈烈地宣扬自己的追求,也不是复制他人成功的方式,而是为自己寻找转身的出路。

道家先哲老子最推崇水,并把水列为“上善”,其原因就在于水最善于为自己寻找转身的出路。无论是高山大河,还是杯碗沟渠,水从不挑拣。没有一样东西会成为水前进过程中的阻碍,没有一个陷阱会斩断水经过的路径。在佛家看来,这就是心包太虚的境界。只有善于将所有的绊脚石都变成垫脚石,扩大自己原有的视野,我们才能做到变通,做到俯仰皆得。邓州天然禅师曾就此对弟子进行开示。

有一次,邓州丹霞天然禅师问一位僧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僧人回答:“我是从山下来的。”

丹霞禅师又问:“那你吃过饭了没有?”

僧人回答:“我吃过饭了。”

丹霞禅师又问:“那个给你饭吃的人是有手眼的人吗?”

僧人无言以对。

后来,长庆禅师问保福禅师:“给你饭吃的人,具有受人感恩的资格,为什么没有手眼呢?”

保福禅师回答:“施与者和接受者都没有觉悟,他们两个人都像瞎子一样。”

长庆禅师说:“如果他把自己的机用都展示出来,那他还会是个瞎子吗?”

保福禅师说:“你说我会是个瞎子吗?”

在这则公案中,丹霞禅师并非故意纠结于为弟子提供饭食的施主是否有手眼,而是为了提醒弟子要有广阔的视野,要为自己找到转身的出路。长庆、保福二位禅师的唱和恰好将丹霞禅师的深意很好地表达出来。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像天然禅师的弟子一样没有察觉到寻找转身出路的重要性。他们常常为各种压力、竞争和冲突所苦,精神常常处在崩溃的边缘而且还总是哀叹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羡慕别人可以挥洒自如。其实,阻碍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

不断膨胀的欲望使得他们不计方式和后果地拼命提升竞争力。当没有获得预想中的效果时,他们就会患上一种“精神洁癖”,将他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统统归为绊脚石,并将其一概屏蔽。殊不知,这些意见或建议中隐藏着无数可能改变他们现状的转机。

古语有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佛家也说,心包太虚,才能俯仰皆得。那些表面迥然相异、内在相通的看法便是我们的转身之处。我们之所以会为压力、竞争、冲突所苦,就是因为把自己与持不同见解的人完全放在了对立的两边。如此认知遮蔽了原本清明的一双慧眼,并使得人们开始偏离探索事情真相的道路,陷入迷茫的阴霾里。我们若是能够吸取这些看法,把原本认为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便能走出当前的迷局,走向属于自己的胜利。

【莲心慧语】

星云大师说:“对于立场、意见不一的人,其实我们应该心生欢喜,因为他们是我们最好的逆增上缘。”对立场和意见的执著会让我们陷入迷失的死胡同。只有欣然接受那些不同的见解,我们才可能找到自己转身的出路,走出当前的迷局。

生活本身即是变通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就过去了很多年。回首往昔,我们赫然发现自己还有那么多未了的心愿。如果将它们写在纸上,一定能写下长长的一串。于是,我们在感慨岁月蹉跎之余,便开始了抱怨,抱怨自己的无能为力,抱怨自己的年少无知,抱怨自己的不识时务。其实,人生的每一份苦乐皆来自我们自己,无须感慨,也无须抱怨。我们只需好好善待生活,因为生活本身即是变通。

据说,每次到用斋饭的时候,镇州金牛和尚总会自己拿着饭桶在饭堂前跳舞,然后呵呵大笑着说:“你们这些菩提子快来吃饭呀!”

后来,长庆慧棱禅师讲法的时候,有一位僧人向禅师请教:“禅师,请问‘菩提子快来吃饭’这句话的意旨是什么?”

长庆禅师回答说:“很像用斋庆赞。”

在饭堂前边歌边舞只是一件小事,镇州和尚却做得很自然,长庆禅师所讲的“很像用斋庆赞”就是对镇州和尚善待生活态度的赞颂。

于我们而言,善待生活并非一件难事,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更习惯在以平常面目出现的生活面前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当生活以另一种面貌出现时,很多人便会阵脚大乱,不知如何是好,心中满是紧张、焦虑和慌乱,而且这些激烈的情绪若是没有在短时间内消失,我们还会从心中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以为自己再也无法驾驭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其实,这一切的发生都是由于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生活本身即是变通。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在回忆中度过每一天,从过去的岁月中体验无边的留恋和感伤;第二类就是在期盼中度过每一天,守着对未知的空想蹉跎岁月;第三类就是将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既拥有长远的眼光,又能从眼前做起。其中前两类态度的出现就是由于只看到生活的一种面目所致,而只有将现实和理想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看到生活真实的面目。

当然,与美好的生活相携而行是每个人的初衷,但无论是沉溺于过去的痛苦,还是沉溺于未来的空想,都是一种对于得失福祸的过分纠结,都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人生在世,固然会有过去的经历与对未来的向往,但是要想到达高处就一定要从低处来,而不是一味地沉溺。有一位禅师曾经做过这样的譬喻:“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与宇宙之间,只有低下头来!”

有一次,明心禅师从外游方归来,看到寺中的学僧们正在画一幅画。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幅龙虎斗。只见一条巨龙从云端盘旋而下,老虎蹲踞山头,做出要扑下的姿势。这幅画已经经过很多次修改,可是僧人们还是不满意,却又找不到问题所在。

这时,明心禅师微笑地提醒道:“是动态不足呀。”

学僧们想要知道具体的原因。禅师答道:“龙展开攻势之前,头一定会向后退缩;老虎开始向上扑去的时候,头一定会自然地向下压低。龙的脖子越弯曲,老虎的头就越低,冲势越猛,扑劲越大,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学僧们纷纷赞同地点点头。

明心禅师进一步指点迷津:“为人处世、参禅悟道也是同一个道理呀。”

学僧们听了之后恍然大悟。

其实,这幅龙虎斗的画就是生活的象征。生活多变,有时顶天立地,就像龙抬头老虎蹲踞高山;有时也要虚怀若谷,就像龙缩颈,虎低头。所以,只有了解生活的变通之法,懂得生命的高下之道,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进退得宜,得到欢喜。

【莲心慧语】

圣严法师说:“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未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生活本身即是变通。若能善待现时的生活,体悟生命的高下之道,我们就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就可以安享快乐安然的生活。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厚黑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曾国藩厚黑纵横智典、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 普通逻辑学教程

    普通逻辑学教程

    本书内容包括:判断、推理、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论证与反驳等。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异灵九界

    异灵九界

    本来李昊天只是个平凡的孤儿,却因为一场意外中知道自己身负使命,看似命中注定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真相?
  • 狼哥,妾身不怕

    狼哥,妾身不怕

    他为了美丽的爱情喝下了让人变狼的“紫玉琼浆”从此成了人狼,每到月圆之夜,便生不如死。猎人的猎杀,美人的诱惑都不能让他放弃自己的爱情。她娇美动人,由于美丽她惹了很多祸端。对爱情的执着让她一次次的徘徊在生死线上。这一对苦命的恋人,真的是有缘无份,还是这一切只是上天对他们的考验?
  • 麟儿报

    麟儿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何惧风流

    何惧风流

    李杰穿越到了一九零零年,只有五岁的幼小身躯里虽然只能算是一个升斗小民的内心,但是对历史的预知让其在痛苦挣扎后毅然决定为民族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让我们何惧风流!本书作为李杰的过去,现在,未来三部曲之一!
  • 难过奈河桥,皇后万福

    难过奈河桥,皇后万福

    当朝皇后牧景鸾被御赐的鸩酒了却医生,年少夫妻二十载,最后落得这个下场。牧景鸾过奈何桥,却被挡在外面。孟婆不予孟婆汤,地府不收枉死魂。轮回转世间,前生如梦。究竟是我梦见了未来,还是未来的我回到年少。情缘未了,残生难断,生与死如同一场梦。一次又一次的相遇相守相依,重生死亡的无限轮回。仿佛宿命一般的悲剧不断上演,纵然我有千般手段,也逃不过夫妻反目的结局。不知道是枉死的人遇见负心人,还是独自留下的人是苦命人……
  • 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

    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Brotherhood of Consolation

    The Brotherhood of Consola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急救仙方

    急救仙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段不负责任的爱恋

    那段不负责任的爱恋

    主角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忙于工作,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对于爱情美好向往,发觉现在的自己是多么的孤单,只想对着过去说一声,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