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7400000010

第10章 把持:安守清净,从容处世(3)

其实人最难看清的就是自己,正如古语所言: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清净心的一个含义就是“不可测、无障碍”。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人们的心境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恶人受丑陋之心的牵引而做坏事,普通人也可能因为执著心、愧疚心而使自己陷入痛苦,无法自拔。因此,人生在世,不必太过计较,不要为了他人的眼光而活,当我们能尊重自己的一切,自是修得了清净心。

传说,龙到了地上的时候,四爪着地,还有一爪抓着明珠不放;而蛟一落地,四爪抓住种种繁华,贪恋尘世,从此不愿离开。一个有明珠,自然其心光华,再次飞升;一个无明珠照耀,内心渐生污浊,想要再得飞升便很难了。

可是,世间人只知争论龙与蛟的区别在于是五爪还是四爪,却不知它们二者更大的分歧在于心清净与否。

其实,做人也正如龙与蛟,青云直上还是坠入深谷,全在个人的选择。毕竟,承担后果的只有自己。所以,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本应完全在于我们内心的选择。而一颗清净的心能让我们的步伐更坚定,意志更清明,也会让我们离幸福越来越近。

不同的人因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生活,也造就了不同的结果。著名哲学家阿纳哈斯说:“人生有不同的滋味,想要品尝到什么样的滋味,一切在于自己的选择。”

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我们所作的每一次选择就是这路上的一个岔道口,它们不停地延伸,把我们带向生命的终点。只有到了我们要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瞬间,我们才会知道自己归于何处。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心中会或多或少地有着某种遗憾或是懊悔:“当初,如果我……就好了。”但我们却永远也无法回到起点。

所以,人生的路,如何走,那就看我们一开始的选择是怎样的。一旦做了选择,无论平步青云还是崎岖坎坷,我们都必须坦然接受。因此,人生不想太苦,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思前想后、仔细掂量,别看眼前,着眼未来,一旦决定,就要狠下心面对,相信人生无憾,此生便不算蹉跎。

在面临选择时,不必太过在意周围的眼光和说辞。心清且净,我们才能真正地认清自己,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过上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可是现代人的状况大多相反,遇到顺境的时候太过高兴,遇到逆境的时候又太过痛苦,这在无形中给自己增添了迷惘和混乱。

我们之所以会穿上草鞋上路,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人生旅程,为什么要为了沿途的眼光来决定我们的步态呢?若是那样,便只是空费草鞋钱。唯有放下对世间种种声色的挂怀,不为尘世的光怪陆离蒙了双眼,才会拥有悠然清净的内心。

人生路漫漫,面对众多的困扰,我们要学会修炼清净心,不被他人的眼光言语所束缚,跟着自己的心走,必能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幸福的彼岸。

还生命本色:请以我的真实之名呼唤我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唐·赵州禅师《泥佛不渡水》

每一个人在刚走上社会时,都是满怀着希望与抱负的,然而一些人在遭受了挫折、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原本质朴的心就变了:爽直的人变得吞吞吐吐,心灵也渐渐歪曲了,抱负已然丧失了,失掉了本分做人的原则,最后变得窝囊了。大多数人都在浮华过后才意识到本色的珍贵。正所谓质本洁来还洁去,有时人应该成为一块拒绝雕琢的“原木”, 抛弃那些聪慧机巧与自私自利的贪图之心,保留人性中单纯、善良、朴实的东西,不要让外在的雕饰破坏自然的本质。

有一天,皇帝想要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于是他派大臣们去找国内技艺最高超的设计师,希望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又庄严。

大臣们推举了两组人员,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与画师,另外一组则是几个和尚。

皇帝不知道哪一组人员的手艺好,就决定做一次比较。

皇帝让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装饰两座小寺庙,三天之后,由皇帝验收成果。

工匠与画师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油漆,和很多种工具;而让皇帝感到奇怪的是,和尚们居然只要了几块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洁用具。

三天之后,皇帝来验收。

他首先看了工匠们所装饰的寺庙,工匠们敲锣打鼓地庆祝工程的完成,他们用了非常多的颜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艺把寺庙装饰得五彩缤纷。

皇帝看后满意地点点头,回过头来看和尚们负责整修的寺庙。他看后就愣住了,和尚们所整修的寺庙没有涂上任何颜料,他们只是把所有的墙壁、桌椅、窗户等都擦拭得非常干净,寺庙中所有的物品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亮的表面就像镜子一般,清楚地反射出外面的风暴,那天边多变的云彩、随风摇曳的树影,甚至是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都变成了这个寺庙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这一切。

皇帝被这庄严的寺庙深深地感动了,当然我们也知道最后是谁胜出了。

我们的心也正像是一座寺庙,不需要用各种精巧的装饰来美化,我们需要的只是让内在原有的美,完整地显现出来。

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追求的应该是一种最本真的境界。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高山不动。居住在闹市,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不必关闭门窗,只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自悠然如局外之人,没有什么能破坏心中的凝重。身在红尘中,而心早已出世,在白云之上,又何必“入山唯恐不深”呢?

修养心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我们的一生去琢磨、修炼。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坦然地迎接生活的鲜花美酒,洒脱面对生活的刀风剑雨,还心灵以本色。

扎根下去: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

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清·释硕揆《题钱湘灵室联》

老子有传世的三件法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是内心深处纯良与中正的外在表现;而俭是指一种适中适可的行事方式;不敢为天下先即应该如何去实践慈和俭。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凡事应从根本着手,解决问题即可,并不需要过多的形式与修饰,否则,便是冗余、便是负担和累赘。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一种不苦不乐的、属于中道的生活方式,像树木扎根于土壤一样,稳稳地立足于生命之中,没有摇摆和迷失。

现在的人们都在追求自由和快乐,有的人追求物质的快乐,有的人追求享受自然的快乐,然而在佛教的观点中,人生本就是苦海,无法脱离苦的本质,所以便有很多人在对快乐的追求中迷失了自我。因此,佛家劝诫众人,在追求快乐时要拥有智慧,一位佛教大师曾说:“智慧就是对万事万物的豁达和穿透一切的力量,别人看到外,你看到内,别人看到相,你看到理;别人看到点,你看到面。”唯有用自己的智慧去看待人生的苦乐,才能参透生活的真相。

云照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他面容慈祥,常常带着微笑,生活态度非常积极。每次与信徒们开示时,他都会说:“人生中有那么多的快乐,所以要乐观地生活。”

云照禅师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所以在众人眼中,他已经成为快乐的象征。可是有一次云照禅师生病了,卧病在床时,他不住地呻吟道:“痛苦啊,好痛苦呀!”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寺院,住持听说了,便忍不住前来责备他:“生老病死乃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个出家人总是喊‘苦’,是不是不太合适?”

云照禅师回答:“既然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痛苦时为何不能叫苦?”

住持说:“曾经有一次,你不慎落水,死亡面前依然面不改色,而且平时你也一直教导信徒们要快乐地生活,为什么一生病就讲痛苦呢?”

云照禅师向着住持招了招手,说:“你来,你来,请到我床前来吧。”

住持朝前走了几步,来到床前。云照禅师轻轻地问道:“住持,你刚才提到我以前一直在讲快乐,现在反而一直说痛苦,那么,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说快乐对呢?还是说痛苦对呢?”

快乐与痛苦都没有对错。云照禅师告诉众人的是: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得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但是说来容易,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方式不是我们每个凡夫俗子都能轻易做到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有生之年去努力地追求。人这一生,快乐与痛苦总是相伴而生,若一味享受快乐,必然会在安逸的陷阱中丧失警惕;若长期沉溺于痛苦的深渊,又将在绝望的泥沼中无法自拔。生活总是苦乐参半的,不要期待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也不要偏执地认为人生毫无快乐可言。正视快乐的短暂,不回避痛苦的存在,在快乐中保持清醒,在痛苦时积极应对,这才是智慧的人生。

“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也源自于内心的洒脱与淡定。一个人追求繁华容易,返璞归真却难;潇洒地享受快乐容易,坦然地面对痛苦却难。

人的心性就如一杯水,淡淡的清水里没有掺杂任何杂质,才能够长久地保持洁净的状态,一旦在水中放入了酸甜苦辣的调味剂,这杯水很快就会变质。人的思想也是,想法越多越复杂,就越容易变质;而甘于现实的人,能够坦然地面对所有的苦与乐,能享受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从容一生:一瞥一回眸的宁静与喜悦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明·洪应明《菜根谭》

在我们看来,真正得悟之人,即使在纷乱尘世中,也能如风一般自由来去,正如明代文学家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说“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即使整天吃饭,却从没咬到一粒米;即使整天走路,也没有踩到一块土。所谓事在人为,禅在人心。禅的智慧,是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而不光是在打坐的时候才用到禅。所以,滚滚红尘中,也可以修成正果,得到至上的正道。

水性向下流是众人皆知的常识,水汽上升,也是童叟皆晓的常识。但是,在这一升一降之间,是谁在做主呢?云水的升降,由自然做主,而人的一生,则由我们自己自由决定。很多人都在争论,出世和入世,到底怎样才能够更好地修行。有人认为只有完全脱离了生活的凡尘俗世,才能真正参禅修行,其实不然,参禅打坐首要是修“心”,不离入世,不废出世,所以,出世与入世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是相辅相成,须臾不离的。

倘若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必将会陷入生活的繁琐和苦恼之中,并在现实的种种恩怨、情欲、得失、利害、成败、对错里纠缠辗转,难以超脱;反之,一个人如果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观、自恃清高,一味地不食人间烟火,不去做一点入世的、有利于社会的事情,这样的出世没有任何意义。其实,用出世的态度来做入世的事业,立足于尘世,却心怀着出世的人生追求,也能很好地修行。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一个青年在池塘里造水车,无相禅师就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

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不过,我出家后不会像您那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无相禅师含笑问道:“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全村的人都要靠这个水车提供水源,如果有人能接替我照顾水车,让我无牵无挂,我就可以出家,走自己的路了。”

无相禅师问道:“最了解水车的人,我问你,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样呢?”

青年答道:“车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的原理来工作的,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水车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的,水车若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提上水来。”

无相禅师说道:“水车与水的关系不正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保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倘若全然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同样,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观,也不投身粉碎。”

无相禅师所说的正是应对俗世的最佳之法。其实,只要我们有一颗不断追求禅理的心,在哪里修行并不重要。古人云:“山高水自流,不为什么;无心云出岫,如来如去。”因缘如此,自然如此。这不正是诸佛菩萨的功德吗?

正是无心云出岫,学禅家做人处世,就要学习修一颗如来如去的从容心,所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不要太在乎生活里的是是非非。正如弘一法师所说:“要试图放宽心量,包容世间的丑恶。人家赞美我,我心生欢喜心,但不为欢喜激动;也许这欢乐之后,便是悲伤。人家辱骂我,我不加辩白,让时间去考验对方……”

行云流水,泽被群生,无住无着,无我无人,但确又是适如其时、适如其处、适如其分地或降为水,或升为云,且从容过好自己的一生,管他是水是云。

同类推荐
  • 青春的方案:构建同步成长的十大志商

    青春的方案:构建同步成长的十大志商

    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人没有志商,就等于没有目标,而没有目标的人很难取得成功。小志小成,大志大成,学多人一生平淡,不是因为没有才干,而是因为缺乏远大的志向和清晰的发展目标。
  • 做人靠手段做事靠手腕

    做人靠手段做事靠手腕

    头脑聪明不是你做人的唯一资本,手里有钱亦不是你做事的全部资本。那么做人靠什么,做事又靠什么?做人靠手段,做事靠手腕!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是经久不衰的铁律!一样的脑子,一样的身材,为什么有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而你却呼吸困难?为什么有的人在生活中游刃有余,而你却举步维艰?为什么有的人一次又一次戴上了成功的花环,而你却一次又一次跌进了失败的深渊?为什么有的人最终走身辉煌,而你却只能在黄昏中收拾失落?
  • 失去双眼,重组世界

    失去双眼,重组世界

    蒙达朗拜尔是法国才华横溢的年轻艺术家(电影制作、记者、画家),1943年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一个五代军宦的贵族家庭。后来英年失明,他在绝望中挣扎、苦思、追索。在爱情的激励下,通过再教育的训练,他的生命重新焕发出活力。他以不屈不饶的精神开始写作生涯,至今,他已经出版四部小说以及一些文章。他热爱中国,曾几次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工作。于格以极为真挚的口吻,不屈不饶的精神,富有哲理的思想和他的幽默风格写下他失明前后的生活轶事,特别是对他重新获得的这个世界,对不可见的世界的思索与追求。
  • 让细节成全你

    让细节成全你

    围绕着如何做到让细节成全你,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从细节处入手,争取做最好的自己。要想以正面的形象示人,始终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就要在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是时下颇受年轻人青睐的口号,但要达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而细节上的进步显然是可以给你加分的途径。从细节处着手,你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二是从细节处把关,为拓展人际交往铺平道路。
  • 老板不说,但你要做到的事

    老板不说,但你要做到的事

    有些事老板没说,但是员工要去做;有些事老板没交代,但员工心里要明白。事实上,所有老板都更喜欢积极主动的员工,所以有些事别让老板来教。本书作为一本企业老板和员工可以共同分享的职业培训书,从工作习惯入手,告诉员工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改进的地方,涵盖了工作态度、方式方法、执行、团队合作、关注细节等多个方面,帮助员工实现从普通到优秀再到卓越的蜕变,最终成为职业化的、卓越的职场精英。同时,作为企业送给员工的培训读本,本书为企业老板说出他们想告诉提醒员工的事,让老板不用事必躬亲即可拥有素质高、能力强的员工。
热门推荐
  • 梦亦

    梦亦

    呃...这是一部被称为“根本就不应该叫做小说的小说形式的小说类似物”,所以这不还是小说么?我只能说,当你看完我写的这部《梦亦》之后再去看别人写的小说,你会觉得别人的小说写的真好,呀,话说这里应该是写作品介绍的地方啊,可能刚开始你会觉得这只是个逗笑的作品,但我就是想以这种方式作为开章来写一部算是热血的宏大架空世界观的小说,呃,这个应该是写到前言里的吧,算了,所以呢,还是希望大家坚持到那里吧,就当是闲暇时打发时间的作品吧,其实,相较于读者们能不能坚持看或者有没有人看,我更担心我能不能坚持更新啊...貌似关于作品一句有用的话都没说,啊!!!算了,我放弃了,所以别管我这个逗B还是直接看小说吧,谢啦。
  • 修阳王

    修阳王

    这就是一部普通的修仙小说,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家族被毁孤儿,他又经过百般磨炼,最终修得真仙成为深受百姓爱戴的修阳王,然而好景不长小时候和他一起长大的朋友因为一点事,和他绝交并成为了他的敌人。就说到这里,因为这已经是故事的大部分剧情了。
  • 初涟公子

    初涟公子

    这是天地中央的浮城。浮城内,四季恒古不变。东方为冬季,雪山为主。西方为夏季,林木为主。南方为秋季,果园为主。北方为春季,丘陵为主。四方四季不同,其领主亦不同。每十年九雪十五日,城中便会有天梯出现,直通凡尘。而每位领主十五岁那年,必要下城去历练。现如今,正轮到了城中名满天下的初涟公子--洛末潋。
  • 神界之墓

    神界之墓

    修炼为开窍期,金丹期,元婴期,化神期,合体期,成仙。。。。。。一名现代宅男被接引到修真世界,历经了修真界的险恶人心,妖界的残酷之道,魔界的吞蚀之道。再到神界之中俯视芸芸众生,经历了冥界之中寻找三世记忆,在这之中主角萧林究竟经历了何等的危机?能否历尽重重危机最后达到无上境地?
  • 斗气大陆之强者心

    斗气大陆之强者心

    这是属于斗气的世界.斗神穆皓说过.要成为强者就要有一颗成为强者的心。
  • 神灵之契

    神灵之契

    神就一定是善良的么,恶魔就一定是该被灭杀的么,我该相信真相么,真相是真的么,我能相信的,就只有他了吧,嗯,这一世,为他而活。
  • 时光越界

    时光越界

    因为一扇门,他进入了未知世界,因为想回去,他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中。然而在这神秘的世界,他将又有怎样的经历?又该怎么回去?(初次发表,无论成绩如何,必定认真写完。拒绝太监,拒绝胡乱!写的是心中的传奇。)
  • 一顾琉璃:总裁俯首称臣

    一顾琉璃:总裁俯首称臣

    听闻九城新晋黑马男神简公子不到30岁,就接手了简氏帝国,商业上战绩累累。女性生物永远是环绕在他周围的标志。一度被猜疑成不喜女色,简公子又神秘执手九城落魄名媛打破一列谣言。听闻流美人曾是九城的名媛标志,却不知因为惹了何方人也一夜落魄。这时简公子突然公布婚约,配偶栏上赫然是流美人的名字。三年后她披上离婚的新身份,美男在怀,流美人主动投怀送抱,步步逼近。暗夜蚀骨,她咬着他耳,“你对我做过的,现在全部还给你。不是要与我举案齐眉吗?成全你。”他轻笑,“乐意之至。”
  • 我才不是女儿控

    我才不是女儿控

    可能我的文笔不佳,构思不精,布局不善……但我还是想写一本,写完这一本……这是一个叫萧铠的大少,捡到了一个叫做凝芯的女儿,并被这个女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故事。
  • 隐婚166天:老公大人好腹黑

    隐婚166天:老公大人好腹黑

    结婚几个月,她突然怀孕。“孩子不会是我的。”他淡漠的目光泛着丝丝薄冷:“去打掉!”她吓得第二天就逃到了法国。多年后回归,她早褪去当初的青涩,成为了可的独挡一面的精英设计师。然,上任报道的第一天,当那张熟悉的俊脸映入她眼眸的时,她还是不免心颤!“怎么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