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公司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别人做8个小时,他就做16个小时。他不属那种身强体壮的人,更像一个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强勉其难。幸好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十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毅力。他以前在茶楼养成了观察人的嗜好,现在做推销正好派上用场。他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察言观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自己还该做什么努力。
李嘉诚注重在推销过程中搜集市场信息,并从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那儿了解塑胶制品在国际市场的产销状况。经过调研之后,李嘉诚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把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对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售,销量应该是多少,一清二楚。
李嘉诚经过详细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然后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批量。他协助老板以销促产,使塑胶公司生机盎然,生意一派红火。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无法选择周围的环境,但是我们却可以像华人首富李嘉诚那样主动改变自己,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
松树无法阻止大雪压在它的身上,蚌无法阻止沙粒磨蚀它的身体,但它们可以弯曲自己,可以包裹沙子来适应这悲惨的遭遇,学会和环境化敌为友,这是一种适应性,也是一种生存的技巧。我们也许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我们有改变自己的能力。
只是一味地去抱怨自身的处境,对于改善处境没有丝毫益处,只有先静下心来分析自己,并下定决心去改变它,付诸行动,它才能向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企望在抱怨或感叹中取得进步,事情的进展是你的行为直接作用的结果。事在人为,只要你去努力争取,梦想终能成真。
适应环境是鹰生存的需要,而适应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也是每一个职场中人生存的必需,像美洲鹰那样去改变自己,与环境相适应,你才能生存,才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突破自我:在蜕变中新生
没有谁能帮助鹰飞翔,除了它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飞上蓝天做准备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雄鹰属于蓝天,因为它在磨砺中不断突破自我,最终翱翔于蓝天中。
有这样一个问题:
对岸鲜花盛开,四季如春,恍如天国,毛毛虫要去对岸生活,可是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毛毛虫怎样才能过大河?
答案却是千奇百怪的:有的说游过去,有的说搭船过去,有的说趴在别人身上过去,有的说从地图上爬过去,还有的说落在树叶上飘过去……
但是最美妙的答案是:变成蝴蝶飞过去。从一个小小的卵开始,毛毛虫经历多次的蜕皮,长大,然后成蛹,在某个风和日丽花香弥漫的日子,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众人的敬慕里,带着尊严与喜悦翩翩飞过大河,到达了鲜花盛开的彼岸。
毛毛虫可以跨越这条河,因为它实现了对自我的突破和超越。它已经蜕变成了蝴蝶,突破与超越自我后,也就到达了成功的彼岸。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个强者,就是对自我的突破和超越。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打败你,除了你自己。我们应该时时以自己为对手,直面自己、挑战自己、战胜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被称为“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乔·吉拉德就是经过了挑战自我的过程,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乔·吉拉德在很多人看来,并不具备做一名优秀推销员的自身条件。他于1929年出生在美国一个贫民区,从他懂事起就开始为生存而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他做过擦皮鞋的鞋匠、报童、洗碗工、送货员、电炉装配工和住宅建筑承包商等。可以说在他35岁以前,他在事业上一路坎坷,只能算一个全盘的失败者。
乔·吉拉德从小就有严重的口吃毛病,他换过四十多个工作仍然一事无成。最后,他卖掉了汽车,开始了他的推销生涯。
乔·吉拉德对推销行业并不了解,但他总是反复地对自己说:“你认为自己行就一定能行。”这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正是他的这种“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到”的勇气使他走出了第一步。每拜访一个顾客,他总是恭敬地把名片递过去,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在商店里,他抓住一切可以推销的机会,推销他的产品。后来,他成了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
的确,人生最精彩的片段莫过于战胜自己。对每个员工而言,在工作中出色表现的最大局限是不能超越自我。创造辉煌业绩的主要障碍不是你的能力和学识,也不是你所处的环境,而是你不能挑战和战胜你自己。
不断突破挑战,不断突破自我,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将优秀培养成自己的习惯了。不管你在什么行业,做着什么工作,拥有怎样的地位和成绩,都要树立“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从业理念。赛场上的最终胜利者不一定是起跑最快的人,却是那些有强烈的成功欲望的人;工作中最后的胜利者也一定是那些能够不断追求卓越的员工。孔祥瑞从普通工人成长为“蓝领专家”,正是不断突破自己的成果。
上世纪70年代初,初中毕业的孔祥瑞到天津港当码头工人。当时作业条件艰苦,加上天津港离市区远,一开始孔祥瑞并不太安心工作。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师傅金贵林。当时孔祥瑞学的是门机操作。门机当时是港口用来吊装货物的先进设备。金师傅说:“这是港里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岗位,你干好了,别人说你行,你干不好,别人说你是笨蛋。”
“没有学历行,没有知识不行”,看到师傅因为技术好特别受同事的敬佩,孔祥瑞决定“干就干出个样来”!他开始主动研究技术,平时一有空闲,就把一些坏了的机械部件拆开,弄懂里面的结构。慢慢的,他成了队里的“能人”。
一天早晨,正赶上装船,一台门机坏了。当时交通、通讯都不便利,把维修工找来用了3个小时,来了之后修不好,又去请高手来修,整整花了8个小时。这件事让孔祥瑞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门机维修技术拿下来。不久,孔祥瑞成为队里第一个任何型号的门机都能开,台台都会修的多面手,“门机大王”的称号也在工友中叫响。
眼看门机被一套套先进设备取代,他又动了学习的念头。孔祥瑞给自己定了一个“自助餐”式的学习方法,就是缺什么学什么。他找来与设备有关的机械原理、液压、电工、材料等方面的书,不懂的就找技术人员请教。一旦设备运行维修中遇到什么问题,他就找到书中相关的知识点,再把书上的东西用于解决日常问题。
2001年天津港制定了冲击亿吨大港的奋斗目标。当时孔祥瑞所在的六公司承担了2500万吨的任务指标,是全港总任务的1/4。这意味着,六公司的18台门机,一下子要比上年增加近30%的工作量。那些天,孔祥瑞天天站在门机下面琢磨,希望这些他闭着眼睛都摸的透的“老伙伴”还存在他不知道的潜力。有一天,孔祥瑞干脆爬上船,近距离观察门机抓斗的动作,他突然发现门机抓斗放料时,起升动作有个16秒左右的停滞。能不能把这个作业空当利用起来,提高工作效率呢?他和队里的技术骨干对指挥门机抓斗的“大脑”——主令控制器进行革新改造,将手柄移动轨迹由“十”字形变成“五角星”形,成功地挤出了15.8秒。改造后,每台门机平均每天多干480吨,大大超过了预定指标。2002年,以孔祥瑞的名字命名的“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被评为天津市职工十大优秀操作法之一。
2003年,孔祥瑞被调到天津港煤码头公司,任操作一队队长,负责进口的价值8亿元的自动化联动传输设备。接手这套设备两年多来,孔祥瑞带领职工们不仅熟悉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的操作,不断完善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用养修”制度,还针对这套设备的缺陷,进行了50多处大大小小的改进。
在天津港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初中毕业的孔祥瑞创造科研成果15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
孔祥瑞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成为著名的“蓝领专家”,靠的是不断战胜和超越自我的决心和勇气,并将这种决心和勇气付诸于实践。
敢于超越自我是解决一切困难的金钥匙。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意志里都蕴涵着极大的力量,它能克服一切困难,不论经历的过程有多艰难,付出的代价有多巨大,在他们无坚不摧的意志里,永不言败的自信和勇气最终会帮助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如果你能完成对自我的突破和超越,就一定能成为令老板重视、令同行侧目的雄鹰式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