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6200000005

第5章 孝的经典(5)

与那些有点石成金能力和创造奇迹的神不同,佛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有特异功能,也不能来无影去无踪。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不了解佛家的人感到迷惑,孙悟空那么神通大,仍是连佛祖的手掌都逃不过,佛祖怎会是普通人呢?这是因小说产生的误导,佛教中真正的佛祖是一个普通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才智,才领会到人生的真理,并且拿出来与众人分享。

佛与众人平等。这也是因为佛是一个普通人,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主,而是每一个人的朋友。佛相信没有无可救药的人,相信每一个人只要用心体会,都能感受到佛的智慧和道理,那些犯错误的人,也是可以教化和影响的。

简单地说,佛教的精神内涵,与中国很多传统思想是一致的,包括宽容、仁爱、入世、平等、现实,等等,也正因为如此,佛教才能在中国发扬光大。

佛经说“孝名为戒”,即说行孝便是持戒,大戒以孝为先。儒家说:“有使父母坐卧不安、心絮杂乱者,大为不孝也。”而真正的佛家弟子,慈悲为怀,悯爱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使得父母在家,无忧无虑,没有烦恼,更没痛苦,快乐平静地生活。儒家、佛家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弘一大师每逢母难日,必于佛前虔诵《地藏经》,以此功德回向先母。有一次,他在听静权法师讲《地藏经》时,禁不住痛哭失声,忆及先母生前为他所受的种种折磨,比过着无柴无米的日子还难受。再如明末自成和尚,未出家前待母纯孝,剃度后因逢战乱、颠沛流离,所以肩挑老母,远游四方,托钵化缘之斋饭,先奉母亲食用,时间长达三四年,直至母亲善终。

很多人在出家和尽孝之间犹豫,其实是既想获得佛门的修为,又想常伴亲友,两全其美。佛门也有居士,在家修行。但正是因为在家修行不易,才有众多人想要出家一心持戒。 《修行入门》中讲道:“虽然在行为上弃离亲友,心里却不能舍弃众生,而应当对他们生慈悲心,但必须断绝身体、受用的牵连。否则,修法就会一败涂地。要斩断牵连,若能得到父母的欣然应允最好不过,即便他们百般加以阻挠,大发雷霆、大失所望、怨气冲天,自己也不能退缩。自往昔的释迦佛开始,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亲友们的依依不舍、泪雨滂沱中抛下一切的,这是一种特定的缘起规律。”

西域:在汉代,西域指的是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区域。《汉书·西域传》中记载,汉时已有三十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至汉代,朝廷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所管辖范围则已不止三十六国。东汉末年,西域各国相互之间不断兼并,至晋朝初年形成了鄯善、车师等几个大国并起的局面。南北朝时期,西域局势再度变化,新兴的高昌国相继击败了西域诸个国家,除少数国家外西域诸国国土西迁,为中亚地区带来了繁荣的文化。

佛家十恩,大孝于天下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

——《梵网经菩萨戒本》

很多人说,佛家讲求心无挂碍,斩断尘缘,那么出家人如何照顾家庭,尽孝尽忠呢?佛祖其实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生身父母。释迦牟尼十七岁的时候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后来才出家。父亲过世,他回去举丧,将父亲放入棺木中入殓,抬上“灵山”安葬。为了报答母亲怀胎十月之恩,释迦牟尼上升忉利天(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说法,为她宣讲了《地藏经》,为因为诋毁三宝和杀生而堕入地狱的母亲“设供修福,志诚念佛,塑画佛像,布施如来”,在佛门中树立了至孝的光辉榜样,又发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这里佛门的孝,不仅仅是奉养自己的父母,而是通乎三世,视一切众生皆为生身父母、未来诸佛。《梵网经菩萨戒本》中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地藏菩萨的这种精神,可以说是“大孝于天下”。

儒家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是出家要剃度,这岂不是损伤了身体发肤了?其实,儒家所说的损伤,是指的为了争强好胜而斗殴,或者是不把生命当成一回事而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出家修行这样的情况下,剃度不能算作损伤,所以并不矛盾。

佛家并不希望弟子在两者之中非此即彼,而是希望天下众生都能孝顺父母及三世父母,又能达到自己的修行。佛家也非常看重父母对子女的恩德,并将之总结为“十恩”。

1.怀胎守护:胎儿在母体内,体量不断增加,慈母觉得身如重山,行动不便,胎儿在母体内动来动去,使慈母痛苦万分,然又惦念慈儿,所以很少打扮自己,漂亮衣服收起来,很少对着镜子化妆。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为慈儿,母亲宁愿放弃。

2.临产受苦:经过十月怀胎,母体一早像得了重病一样,四肢无力,头脑昏沉,心里恐慌,怕伤及慈儿。

3.生子忘忧:母亲生产时用力,五脏像撕裂一样疼痛万分,生产期间可能昏厥好几回,为子女所流的血,泉涌而出,然而母亲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问询爱儿的身体,身心疲劳,还忘记痛苦把爱儿抱在怀里,脸上露出对爱儿的喜爱之情。

4.咽苦吐甘:父母对爱儿关爱守护之情不分昼夜,对子女爱重情深,只要子女吃得饱,自己挨饿也心里情愿,没有一丝的怨恨之心。

5.回干就湿:父母照顾爱儿无微不至,爱儿尿床,赶快将其移到干燥的地方,自己睡在冷冻的地方,并不介意自己吃没吃好睡没睡好,只要爱儿睡得好,父母就安心别无所求。

6.哺乳养肓:父母的恩德如大地持载,润泽万物。不管爱儿长得如何,父母永不嫌弃。

7.洗濯不净:母亲原是花容美貌,还有青春焕发的身姿,但是为爱儿洗濯过多而变得粗糙,青春不再。

8.远行忆念:子女远离故乡,父母早晚思念,祈祷神佛保佑平安,有时儿女几载不归,父母终日以泪洗面,肝肠寸断。

9.体恤子女:儿女受苦受难时,父母祈祷能代受其苦难,慈母心常相随,若儿有苦,夜不能眠。

10.究竟怜子:父母的慈爱如日月的光辉,永照大地,亲心永伴子女,不论在家出家,如果要父母慈爱之心永断,除非生死路中不同途!

佛陀又说:倘若有个人,为了父母忍受千百支刀割仍无法报父母之恩德;又说假若有人为了祈求父母平安长寿,以自己的身体来点燃佛前灯,经过百千劫仍无法报答;又说假若有为了报答父母的劳苦,赴汤蹈火断骨肉出血,经过百千万劫也无法报答父母的恩德;假若有人为了善尽子责,代替父母吞下火热的铁丸仍不能报父母恩德怀万一!

佛家总结的“十思”充分表达父母对子女的爱,这也是我们回报父母的理由。

剃度:出家当和尚的人剃光头发,在佛教中叫做剃度。公元前5世纪,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一个释迦族部落里,王子乔达摩·悉达多离家修行,七年后觉悟成佛,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佛祖释迦牟尼最初对迦叶等五人说法时,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同时,削掉头发也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

道家:孝是道德修养之门

孝治一身,一身斯立;孝治一家,一家斯顺;孝治一国,一国斯仁;孝治天下,天下斯升;孝事天地,天地斯成。

——《文昌孝经》

儒家有《孝经》,佛门有《地藏经》而道家有《文昌孝经》。

《文昌孝经》是道家从自身推崇的自然宇宙观出发,指出人的自然生命承载体的可贵,父母生育子女受尽辛苦,养育子女耗尽心血,子女应该体恤孝敬父母,并以此道推己及人,由此则不但可以保全自身天性,还可以获得上天赐福科举成功,乃至证果得道。《文昌孝经》是一部很具有道家特色的弘扬孝道的典籍。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也被称为道家的鼻祖。老子与孔子都是周朝时代的人,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道德的本源及礼乐制度。太上老君有一篇教人改恶行善的《太上感应篇》,其中也包含对孝行的要求。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他教导人要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为之,所作必成。”这是要求行善之人起码孝悌都要做到,只有这样,人人才都会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福禄不求自来,凶事会远避他,神灵会护卫他,他做任何事都能成功。

中国古代著名的帝王舜,就是一个例证。舜为人温和孝顺。他的母亲很早去世,后母对他刻薄,父亲受后母挑拨,也不喜欢舜。舜的弟弟是后母所生,对待舜也极不友善。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生活,虽然父母不喜欢他,舜还是孝敬父母,虽然弟弟跟他作对,他还是友爱弟弟。后母无论让他做什么重活,他都能很好地完成,让他去耕田,他就好好地耕田,让他去捕鱼,他就好好地捕鱼,即使让他冒着雷电暴雨,也毫无怨言。后母和弟弟想害死他,在他下井工作时,倒土填井,幸亏他预先在井底挖了一个通道口,才爬了出去。回家之后,他对后母和弟弟,一句怨恨之言也没有,还是那么恭敬友爱。他的善行孝行最终感化了双亲。

吕洞宾在《劝孝文》中说:“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子无逆孙,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意思是父母能在孝顺上给孩子做好榜样,自然没有不孝的儿子,儿子能孝顺,自然没有不孝的孙子。一代传一代,这是最大的善事,也是最丰厚的利益。

古代有一个人叫原谷,嫌自己母亲年老多病,就叫他的儿子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放在破车里,推到山上去,扔弃不管。他的儿子照办之后回到家里,还带回了那辆推车。原谷问他怎么不连着车子一起推上去,他的儿子回答:“等你老的时候还有用。”这个故事极贴切地说明了“我能孝自无逆子”。

道家反对一切矫揉造作的情感,求取功名、患得患失都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天性被社会扭曲之后产生的情绪。但是孝顺并非后天强加于人的,而是人从出生开始就有的。道家的代表人物吕洞宾常常告诫道士,孝悌忠信为四大支柱,不坚其柱而用心,掾瓦何能成得大厦?

南宋末年,蒙古大汗主持了嵩山少林寺长老福裕和全真教道长张志敬的论战,结果却是道教惨败。按照先前的约定,全真数十部经书烧毁,数百座道观也输给了佛教。从此道教走了下坡路,风光不再。但一百年以后,出现了一个扭转局势的人物,他就是张三丰。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三丰派,成为武当武功的创始人,也让道教重新找到了昔日的辉煌。而张三丰本人就是一个孝子。

据历史记载,张三丰在家里排行老五。五岁那年患了眼病,双目失明。后来遇到一位道长,道长见他仙风道骨,就以治好他的眼病为条件,让张母允许张三丰跟着自己做弟子。调养半年之后,张三丰的眼睛复明。由于母亲年事已高,三丰还俗回家。后来参加了朝廷的官员选拔,得到宰相廉希宪的赏识,任命为县令。上任才一年,因父母亡故,无所牵挂,就离开了官场,潜心修道,遁入玄门。

《文昌孝经》中说:孝治一身,一身斯立;孝治一家,一家斯顺;孝治一国,一国斯仁;孝治天下,天下斯升;孝事天地,天地斯成。经文中还特别对母亲养育子女的辛劳做了歌颂:真诚一片结成慈,全无半点虚饰时,慈中栽养灵根大,生生不已自无涯。道家讲究自然,而孝正是自然万物中的一种情感,乌鸟私情,羊羔跪乳,都体现了孝,孝道是自然之道。

老子:老子是楚国人,在今天算是河南人,他还有一个名字叫“老聃(音单)”,传说中他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曾担任过藏室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专门向老子问礼。

老子的作品名叫《道德经》,又名《老子》。这本书只有五千言,却蕴涵了丰富的哲学内容,及朴素的辩证法。这本书被译成一千多种语言,是世界上少有的广泛传播的古籍。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找不到老子最初写的版本了,所以现在研究起来存在很多问题。

§§§第3章 历史榜样——流芳百世的孝子故事

行孝事亲是中国传统美德,它营造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风尚,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号召民众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

崇尚孝道的义乌文化

知恩者,虽在生死,善根不坏;不知恩者,善根断灭,是故,诸佛称赞知恩报德者。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说到如何报答父母的恩情,不少青少年表示长大后要给父母买大房子、买小汽车,可对于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零碎,缺乏感恩的具体行动。

对于义乌,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关于它的名字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同类推荐
  •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说禅事,讲禅理,禅里禅外话人生。本书将通过讲述一个个禅理小故事,为你禅释生活大道理。当你疲倦时,当你内心迷茫时,在本书中畅游一番,就会感到有一个风月无边的广大天地。你心中的迷茫便如拨云见雾一般消散开来,啊!原来一切如梦亦如幻!请不要执著,速速把心清净下来!不要让尘境污染你的纯真心,不要让世情剥掠你的爱心,赶快埋弃一切妄想是非,就此泅出生命的苦海,恢复你内心和谐光明的理想世界!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老子与世界

    老子与世界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老子文化成果的文章汇集。本书选取有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当代中国和谐小康社会研究论文23篇,是在互联网上转载的文章。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道的物质属性及其运动法则”、“老子的‘天人合一’道德观与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等文。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热门推荐
  • 游红楼之旧园新梦

    游红楼之旧园新梦

    亲爹病重,林黛玉千里奔波回扬州,生活从此大不同!......红楼里多了一位人小鬼大韩小爷,从闺阁情趣到朝廷波诡,仍旧是贾史王薛,林如海忠顺王……一样的人名不一样的人生,请君再听一曲红楼梦!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大魔王学院

    大魔王学院

    在遥远的天空国度,有许多天空城,那里有魔法,还有魔王……(希望你们能开心)
  • 重生田园:农医商女惊天下

    重生田园:农医商女惊天下

    种番薯,高价卖米;卖饮料,改良蔬菜,攻占饮食业;开商铺,卖衣物,占据服装业;救皇妃,逮姐夫,提升武艺;拥有良田万亩,通天医术,万贯家财。这辈子,她只想保护家人,谁曾想,前世为她付出一切,最终还为她而死的男人的出现打乱了她的节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超智革命

    超智革命

    被奴役的智慧者之间的斗智斗勇(欢迎在书评区留下建议和不足的地方,谢谢!)
  • 仙罗传说

    仙罗传说

    两大仙尊之战,影响仙界之下的仙罗大陆,为此,仙罗大陆的修士,不可飞升!其中同仙仙尊将凌枫施展大法,将凌枫穿越而来,为的,就是助其打破二十万年来的传说与舒服!邪魔仙尊分身化为能量,盘旋天宇二十万年,凌枫与之一战,险胜!更因此惹得两位仙尊同时降世,旷古绝今!但是,自此以后,仙罗大陆上的修士,可以飞升了。ps:大概的剧情就是这样了,多谢朋友们的支持。
  • 恋爱公式

    恋爱公式

    嗨!本人是新手,文笔不太好,但还是希望大家喜欢。
  • 南山南北海北

    南山南北海北

    一共有八个主角,女主角有米若欣,范晓萱,威雪莹,欧阳茜茜。男主角有文亚俊,王嘉毅安宇辰,张亚磊。他们在同一所大学,生活在一起,可大学毕业后,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都离对方很远。
  • 金刚般若经挟注

    金刚般若经挟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弑神狂徒

    弑神狂徒

    洪荒时期被诸天神封印的绝世狂魔,借废柴身体重生,重新踏上漫漫修真路,踏遍封神大陆,一怒杀上九重天。。。修真修真,孰真?孰正?孰恶?孰邪?又有谁能主宰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