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3300000014

第14章 心安即是归处(3)

我与朋友谈过朴翁素食的时间,我的朋友说一定是由于掌管佛教协会,才有这样的生活,但都不敢当面请教。一次,我因心脏病住进北医三院,小护士来从臂上取血,灌入试管,手摇不停。我问她为什么摇晃试管,她说:“你还吃肥肉呢!血脂这么高,不摇动,它就凝固了。”正这时,见一位长者迈步进门,便说:“你们吵什么?我吃了六十多年的素,血脂也并不低呀!”原来这位长者是赵朴翁。小护士扭头跑了;我真是百感交集,我这小病,竟劳朴翁挂念,又遗憾那位朋友没得亲自听到这句“吃了六十年素”。至今又是二十多年,朴翁因心脏衰竭病逝,并非因血脂高低影响生命。

朴翁寿近九十,常因保健住在北京医院。我有一天送我的习作装订本去求教,一进楼门,忽然打起喷嚏,我立刻决定写一个纸条,不敢上楼求见,谨将习作呈上,以求教正。后来虽有要去谒见的事,只要有感冒之类的病情,便求别人代达,不敢冒失去求见。那天朴翁仙逝,正赶上我患“带状疱疹”(俗名串腰龙),又无法出门往吊。回忆朴翁令人转赐问病,真自恨缘悭,欲哭无泪了!

朴翁逝后,一次和一位佛教界的同志谈起今后朴翁这个位置的接班人问题,我们共同猜度,许多方面,例如:宗教信仰,办事才干,社会名望,人品年龄等,都不会成为极大的问题,只有一端,即朴翁的平生志愿和历史威望,实在不易想出有谁能够密切合格。朴翁身居佛教的领导人,却不是出家的比丘;以佛教协会的会长,在政协的各宗教合成的一组中团结一致,一言九鼎,大家同存敬佩之心,而不是碍于什么情面。我和友人说到这里,共同击掌相问:“你说有谁?”接着又共同长叹。至今半年有余的时间中,自恨无文,不能把这段思想综合起来,写成动人的韵语,敬悬在朴翁的纪念堂中,向全国人民表达我们的希望!

朴翁一生,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心期和工作,无一处不是在“博施济众”的目的之下的,在先师孔子论“仁”的垂教中曾说:“能做到这个地步的人,不止是一位仁人,而且够上圣人,并恐怕尧舜未必全能做到!”我读了若干篇敬悼朴翁的文章,所见的回向赞语,真可谓应有尽有,而“博施济众”的仁人之语,所见还不太多。我又在朴翁的书房中见到“无尽意斋”的匾额,这虽是《金刚经》中的一个词,对一位具有仁心,还无尽意的朴老来说,岂非“尧舜其犹病诸”,难道还不够一位“仁者”吗?

慧心禅语:

佛家认为,世人皆有佛性,而这佛性便藏于每个人的初心之中。所谓初心,是一颗不挂寸丝,永远保持着天真野趣的心灵。若世人可以将这颗初心寻找出来,用来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那么佛性自然会得到彰显,俗世之身便也可以到达真佛的境界。

当然,世人自生出之时,佛法禅理已经随之而生。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尘的业障逐渐迷乱了我们的初心,初心原本的光泽受到了铅华的浸染,变得越来越不真。初心既失,那么迷惘、迷执、迷乱便会由此而生,即使参禅悟佛,恐怕也是事倍功半,难以精进。初心是佛法的本源,只要初心不灭,那么佛心自生,又何须刻意修习佛理呢?

赵朴初的一生以“无尽意斋”为向导,这种博仁的情操不也正是我们所苦苦思寻的人之本性吗?这种仁刚好对应了佛家的初心之说,即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无忧无虑、无喜无怒、身行于此,则心可安矣。

古刹——王统照

离开沧浪亭,穿过几条小街,我的皮鞋踏在小圆石子碎砌的铺道上总觉得不适意;苏州城内只宜于穿软底鞋或草履,硬帮帮地鞋底踏上去不但脚趾生痛,而且也感到心理上的不调和。

阴沉沉地天气又象要落雨。沧浪亭外的弯腰垂柳与别的杂树交织成一层浓绿色的柔幕,已仿佛到了盛夏,可是水池中的小荷叶还没露面。石桥上有几个坐谈的黄包车夫并不忙于找顾客,萧闲地数着水上的游鱼。一路走去我念念不忘《浮生六记》里沈三白夫妇夜深偷游此亭的风味,对于曾在这儿做“名山”文章的苏子美反而澹然。现在这幽静的园亭到深夜是不许人去了,里面有一所美术专门学校。固然荒园利用,而使这名胜地与“美术”两字牵合在一起也可使游人有一点点淡漠的好感,然而苏州不少大园子一定找到这儿设学校;各室里高悬着整整齐齐的画片,摄影,手工作品,出出进进的是穿制服的学生,即使不煞风景,而游人可也不能随意留连。

在这残春时,那土山的亭子旁边,一树碧桃还缀着淡红的繁英,花瓣静静地贴在泥苔湿润的土石上。园子太空阔了,外来的游客极少。在另一院落中两株山茶花快落尽了,宛转的鸟音从叶子中间送出来,我离开时回望了几次。

陶君导引我到了城东南角上的孔庙,从颓垣的入口处走进去。绿树丛中我们只遇见一个担粪便桶的挑夫。庙外是一大个毁坏的园子,地上满种着青菜,一条小路逶迤地通到庙门首,这真是“荒墟”了。

石碑半卧在剥落了颜色的红墙根下,大字深刻的甚么训戒话也满长了苔藓。进去,不象森林,也不象花园,滋生的碧草与这城里少见的柏树,一道石桥得当心脚步!又一重门,是直走向大成殿的,关起来,我们便从旁边先贤祠,名宦祠的侧门穿过。破门上贴着一张告示,意思是崇奉孔子圣地,不得到此损毁东西,与禁止看守的庙役赁与杂人住居等话(记不清了,大意如此)。披着杂草,树枝,又进一重门,到了两庑,木栅栏都没了,空洞的廊下只有鸟粪,土藓。正殿上的朱门半阖,我刚刚迈进一只脚,一股臭味闷住呼吸,后面的陶君急急地道:

“不要进去,里面的蝙蝠太多了,气味难闻得很!”

果然,一阵拍拍的飞声,梁栋上有许多小灰色动物在阴暗中自营生活。木龛里,“至圣先师”的神位孤独地在大殿正中享受这霉湿的气息。好大的殿堂,此外一无所有。石阶上,蚂蚁,小虫在鸟粪堆中跑来跑去,细草由砖缝中向上生长,两行古柏苍干皴皮,沉默地对立。

立在圮颓的庑下,想象多少年来,每逢丁祭的时日,跻跻跄跄,拜跪,鞠躬,老少先生们都戴上一份严重的面具。听着仿古音乐的奏弄,宗教仪式的宰牲,和血,燃起干枝“庭燎”。他们总想由这点崇敬,由这点祈求:国泰,民安。至于士大夫幻梦的追逐,香烟中似开着“朱紫贵”的花朵。虽然土,草,木,石的简单音响仿佛真的是“金声,玉振”。也许因此他们会有一点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想法?但现在呢?不管怎样在倡导尊孔,读经,只就这偌大古旧的城圈中“至圣先师”的庙殿看来,荒烟,蔓草,真变做“空山古刹”。偶来的游人对于这阔大而荒凉破败的建筑物有何感动?

何况所谓苏州向来是士大夫的出产地:明末的党社人物,与清代的状元,宰相,固有多少不同,然而属于尊孔读经的主流却是一样,现在呢?仕宦阶级与田主身份同做了时代的没落者?

所以巍峨的孔庙变成了“空山古刹”并不希奇,你任管到那个城中看看,差不了多少。

虽然尊孔,读经,还在口舌中,文字上叫得响亮,写得分明。

我们从西面又转到甚么范公祠,白公祠,那些没了门扇缺了窗棂的矮屋子旁边,看见几个工人正在葺补塌落的外垣。这不是大规模科学化的建造摩天楼,小孩子慢步挑着砖、灰,年老人吸着旱烟筒,那态度与工作的疏散,正与剥落得不象红色的泥污墙的颜色相调合。

我们在大门外的草丛中立了一会,很悦耳地也还有几声鸟鸣,微微丝雨洒到身上,颇感到春寒的料峭。

雨中,我们离开了这所“古刹”。

慧心禅语:

孔子古训有言:“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白居易曾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其实隐者本无大小之分,退而隐,原本已然抛弃了红尘俗事,哪管旁人指指点点?又怎会在意是大隐还是小隐?这和禅宗的佛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中的是内心清静的本质,而不是出家还是在家的形式。文中作者寻访古刹,实际上寻访的是内心的宁静。所见之景不过是一种形式,大概真正想表达的和读者所能感悟到的是一种恬淡的心境。

同类推荐
  • 乘火车梦游

    乘火车梦游

    本书是散文集,是作家段落的散文作品集,作品分四部分,以“在风中藏好自己”、“乘火车梦游”、“回春遗梦”、“怀抱梨花的村庄”四个篇名辑录了作家的64篇散文作品。散文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作者作者的心路历程。文字优美,文笔流畅,感情真挚。
  •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以“美的农民”的身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大自然中,践行着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生活理念。其作品以独特的观点探讨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人类等主题,被定为近代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读本书,你可以随着德富芦花的文笔,走近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野,白云缱绻的天空,长满花草的山岗,清澈见底的小溪。在以文字点染大自然的山野林木、霜晨月夜、倒影炊烟的同时,并不忘人生的现实一面。
  • 未曾会面的约见

    未曾会面的约见

    《未曾会面的约见》是一本散文集,共99篇。内容集结了作者的所见所闻,甚至一些颇显推理的故事。
  •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是我国明清时期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虽然号称千家。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热门推荐
  • 生当为夏花

    生当为夏花

    生在穷家?嫁的不如意?那又怎样!那都不是事!何虾贵、何宝贵这对姐妹约定:只做最美丽灿烂的夏花!本作品的宗旨是为承上启下的60后代言。声明: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由于开始发文错误,所以章节顺序有些混乱,由此给各位带来的不便之处,敬请大家谅解。---阅读第一卷前4章请从目录里面点开,谢谢!
  • 重生绝代战神

    重生绝代战神

    前世遭人陷害身死魂灭,重生一世再现战神风华
  • 兽厄

    兽厄

    浑浑噩噩的世界,虚无缥缈的梦境,哪个才是真正的现实······每天都活在光明之下,却不知,之所以能看到光明,是因为本身就处于黑暗之中,在这黑暗中,身体被无趣、寂寞、空虚紧紧包裹着······内脏被挤压的变形,呼吸不到一丝空气,在极度的痛苦之中,眼神消失了最后一丝光泽,伴随时间流逝,身体也化为黑暗中一丝尘埃·······就这样一个生命逝去,毫无意义的逝去,甚至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找不到你存在过的证据。诞生,离开,一切都是那么缥缈。这就是现实世界。
  • 神兽奶爸

    神兽奶爸

    “晓羽,来新客户啦!赶紧出来瞅瞅,今天这只品相好滴很呐!”隔壁老王神采奕奕地向爱心宠物店走来。“快,快!朱雀你赶紧把前门锁了,白虎你把窗帘给拉上,玄武你把门给顶死,死老王不知道又弄来什么家伙,再添人你们月底的口粮就不够了。”“……快啊,还愣着干嘛?”“房东,你先说上个月扣咱的四两肉啥时补吧?”朱雀和白虎悠悠地看向晓羽只有玄武“吭哧吭哧”地爬到门口正中,四肢一收坐了下来,活脱脱一大王八坨子……一个热爱动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结果被告知自己身世乃天星下凡,被迫接受抚养一堆上古神兽(小崽子)的任务,最重要的是天庭还不开工资。“晓羽啊,听你王叔一席话,这辈子是幸苦点,下辈子就在天庭当公务员啦”
  • 雷锋叔叔的故事(注音版)

    雷锋叔叔的故事(注音版)

    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这本书是小学生注音版,为了更好的教导小朋友,他们可以自己阅读,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乐于助人,从小学抓起。
  • 末世之血色城堡

    末世之血色城堡

    2012年12月12日12时一个被后人称为末世的时代降临了。李峰带着末世十八年的记忆重生了,为了让曾经的悲剧不再重演,为了自己的亲戚朋友们不再沦为魔兽的食物。从一个卑微的生灵,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血色城堡。
  • 中二占星梦

    中二占星梦

    街道的拐角处有一家奶茶店,名叫[彼岸占星]。明明有两层,那道坚硬的大门,鲜少有人踏进过。除了指定的人,那是一个无人能染指的神圣地方。“璇姐,占星屋又来任务咯。”“纳尼?!哪国的飘!我恨占星屋。呜呜~惜姐~诺姐~救命!"璇”不救!“惜&诺”不要~~啊!!!“璇······'璇,璇,璇,起来啦!怎么又睡着了。“惜“睡蒙了?”诺“呼~原来只是个梦罢了!”璇
  • 问天借路

    问天借路

    人的一生应当怎么渡过?是得到过什么东西?还是做过什么事情?得到的总是会用完,做过什么那都是过去。人的一生应当这样,不管昔日得到过的一切,不管曾经做过什么事情,而是走在路上的今天,自己还要做什么。通俗来说就是:好汉不提当年勇,英雄不要论出身。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有的人选择走阳光大道,安稳,有保障。有的人选择走独木桥,湿滑,却常常有意外的惊喜。而路总是有尽头的,不管是阳光大道,还是独木桥。一个人能走多远,不是看路,而是看人的本身。平凡与不平凡,只有在非常时刻才看得出来。路的尽头,拿出你的勇气,问天再借一条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上路了吗?
  • 雾入人间

    雾入人间

    突如其来的重重迷雾降临人间,可怕的变异生物也紧随而来。恐惧,惊慌,甚至是绝望的人们,开始用尽各种手段,只为抓住一线生机。在无尽的混乱中,王莱恩紧握着手中的唐刀,朝着几千里之外的归处,艰难的行进。
  • 何为爱上你

    何为爱上你

    宅到死的女主某天被好朋友拖去山上看星星,结果星星没看到,人没了,再次醒来发现自己变成肥嘟嘟的小婴儿!哦!天,我在那!这种电视剧的套路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只是想看看漫画渡过余生,好吧,冷静!我去他大爷的老天!你整本姑娘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