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3000000047

第47章 向他人施展你的影响魅力(5)

经常听演讲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演讲者说“我这么想”,不如说“我们是否应该这样”更能使双方的距离拉近。因为“我们”这个字眼,也就是要表现“你也参与其中”的意思,所以会令对方心中产生一种参与意识,按照心理学的说法,这种情形是“卷入效果”。

小孩子在玩耍时,经常会说“这是我的东西”或“我要这样做”,这种说法是小孩子的自我显示欲直接表现所造成的。但有时在成人世界中,也会出现如此说法,这样说的人不仅无法令对方产生好印象,可能在人际关系方面也会受阻,甚至在自己所属的团体中,也会被孤立。

人的心理是很奇妙的,说话时,说“我”和“我们”,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在说话时,我们要注意这样的细节,多说“我们”,用“我们”作为主语,因为用“我们”制造彼此间的共同意识,对促进我们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在人际交往中,“我”字讲得太多并过分强调,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我的印象,这会在对方与你之间筑起一道防线,形成障碍,影响对方对你的认同。因此,会说话的人,在语言传播中,总会避开“我”字,而用“我们”开头。下面的几点建议可供借鉴。

1尽量用“我们”代替“我”

很多情况下,你可以用“我们”一词代替“我”,这可以缩短你和对方的心理距离,促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

例如“我建议,今天下午……”可以改成:“今天下午,我们……好吗?”

2说话时应用“我们”开头

在员工大会上,你想说:“我最近做过一项调查,我发现40%的员工对公司有不满的情绪,我认为这些不满情绪……”

如果你将上面这段话中的三个“我”字转化成“我们”,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说“我”有时只能代表你一个人,而说“我们”代表的是公司,代表的是大家,员工们自然容易接受。

3非得用“我”字时,以平缓的语调淡化

不可避免要讲到“我”时,你要做到语气平淡,既不把“我”读成重音,也不把语音拖长。同时,目光不要逼人,表情不要眉飞色舞,神态不要得意洋洋,你要把表述的重点放在事件的客观叙述上,不要突出做事的“我”,以免使听的人觉得你自认为高人一等,觉得你在吹嘘自己。

不要谈论同事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不想让大家知道的事情,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与人相处中,要极力避免谈论别人的隐私,否则就会显得你人格低下、缺乏修养,甚至破坏你与他人的关系,你的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办公室一定要避免谈论别人的隐私,一是不可在谈话中拐弯抹角地刺探别人的隐私,二是不可知道了别人的一点点隐私就到处宣扬。宇宙之大,谈资无所不有,何必非要以他人的隐私作为谈资而后快呢?

在对待别人的隐私方面,要切忌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确凿无疑,也许另外还有许多隐情你不了解。要是你不假思索就把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词宣扬出去,难免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话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事后你完全明白真相时才后悔不迭,但此时已经在同事之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你如果不知内幕,就不可信口雌黄,以免招惹是非。

要是有人向你说某人的隐私,你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像保守你自己的秘密一样,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头。说一个坏人的好处,旁人听了最多认为你是无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人们就会觉得你存心不良。

要是同事能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你,那说明你们之间的友谊深厚,否则他不会将自己的私密全盘向你托出。要是同事在别人那里听到自己的秘密被公开曝光,他肯定认为是你出卖了他。被出卖的同事肯定会在心里骂你,并为以前付出的友谊和信任感到后悔。因此,不随意泄露同事隐私是巩固职业友情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一点做不好,恐怕没有哪个同事会和你推心置腹。

不要过分关心并谈论他人的隐私。敏感和细腻运用得当,会为自己的人际关系起到润滑作用,可若过于主动介入同事的隐私并加以评点,就会引起人们的恶感,把你同“长舌妇”等同起来,这岂不冤枉?非但如此,一个被人视为“长舌妇”的人,又有什么正面影响力可言呢?

不要过多谈论自己的私事

即使是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也要以工作为重,公私分明的员工是老板欣赏的类型。敬业不仅仅意味着勤奋干活,更意味着以大局为重,不把私人事情带到工作中来。

有些很个性化的东西,如果不是体现在工作的创意中,最好别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个性是私人的,而工作是大家的。在工作场合,还是多一点共性,隐藏一点个性为好。

同事是工作伙伴,不是生活伴侣,你不可能要求他们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包容你、体谅你。很多时候,同事之间最好保持一种平等、礼貌的伙伴关系,彼此心照不宣地遵守同一种“游戏规则”,一起把“游戏”进行到底。更多的时候,你需要去体谅别人,站在同事的角度替他们想一想,也许更能理解为什么有些话不该说,有些事情不该让别人知道。

同事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大家都是普通人,有着平常的善良与心计。很少有人刻意去害别人,但彼此知道得太多,无心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自己对隐私的把握以外,如何应对别人的关心与窥探也是一门艺术。比如当同事在席间亲切地问,“你最近怎么样”这类话题时,除了大而化之地说“还行”或者“挺好”之外,你还能怎么办?你知道对方是出于善意的关心,你也知道对方期待你在“还行”或者“挺好”之外能多说点什么,以显示你们的关系比一般客套更进一步。但无论如何,这时候必须谨记,千万别把人家当成心理医生。

有的人会认为关心别人的私事是一种关系亲密的暗示,或者是导向亲密关系的途径。事实上有些东西是不方便与人分享的,所以在希望别人不要探视你的内心世界的同时,将心比心,你也不要用谈论私事的方式来拉近和同事的关系。

办公室玩笑要注意分寸

开玩笑的确可以拉近同事之间的距离,缓和人际关系,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此,诙谐的人常能受到别人的欢迎与喜爱。但是,玩笑开得不好,会适得其反,伤害感情。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人要懂得掌握开玩笑的分寸。

如果你在办公室工作,无论是想仕途得意平步青云,还是想默默无闻地过太平日子,都有必要注意开玩笑的艺术,哪怕是最轻松的玩笑话,也要注意掌握分寸。当然这不是要你死气沉沉,三缄其口。如果能记住以下的禁忌,你还是可以挥洒自如地开玩笑的。

1不要拿同事的缺点或不足开玩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拿同事的缺点或不足开玩笑。你以为你很熟悉对方,可以随意取笑对方的缺点,但这些玩笑话容易让对方觉得你是在冷嘲热讽,倘若对方是比较敏感的人,你会因一句无心的话而触怒他,以至于毁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或使同事关系变得紧张。你要切记,玩笑话说出去,是无法收回的,而且也无法郑重地解释。到那个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一天,几个同事在办公室里聊天,其中有一位胡小姐配了一副眼镜,于是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她戴眼镜好不好看。大家不愿扫她的兴都说很不错,这使老常想起一个笑话,他立刻说出来:“有一个老小姐走进皮鞋店,试穿了好几双鞋子。当鞋店老板蹲下来替她量脚的尺寸时,这位老小姐——我们要知道她是近视眼——一看到店老板光秃秃的头,以为是她自己的膝盖露出来了,连忙用裙子将它盖住。她立刻听到一声闷叫,‘混蛋!’店老板叫道,‘保险丝又断了!’”老常的笑话引起了一片哄笑声。孰料,事后竟从未见胡小姐戴过眼镜,而且她碰到老常再也不和他打招呼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老常看来不过是说了一则近视眼的笑话,然而,胡小姐想:“你取笑我戴眼镜不要紧,还影射我是个老小姐。我老吗?我才26岁!”所以,说笑话要先看看对哪些人说,先想想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

2不要和异性同事开过分的玩笑

有时候,在办公室里开玩笑可以调节紧张的工作气氛,异性之间开玩笑亦能拉近距离。但切记异性之间开玩笑不可过分,尤其是不能在异性面前说黄色笑话,这会降低自己的人格,也会让异性认为你思想不健康。一般而言,男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较强,一般的玩笑不会导致男性的难堪;女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较弱,不得体的玩笑会使女性难堪,甚至“下不来台”。

3莫板着脸开玩笑

幽默的最高境界,往往是幽默大师自己不笑,却能把你逗得哈哈大笑。然而我们都不是幽默大师,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不能板着面孔和人家开玩笑,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4不要总和同事开玩笑

开玩笑要掌握尺度,不要总开玩笑。这样时间久了,在同事面前就显得不够庄重,同事们就不会尊重你;在领导面前,你会显得不够成熟,不够踏实,领导也不再信任你,不对你委以重任。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

5不要以为捉弄人也是开玩笑

捉弄别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会让人认为你是恶意的,而且事后也很难解释。它绝不在开玩笑的范畴之内,是不可以随意乱做乱说的。轻者会伤及你和同事之间的感情,重者会危及你的饭碗。记住“群居守口”这句话吧,不要祸从口出,否则你后悔也晚了!

6玩笑要适可而止

普通玩笑,一两句话说过便罢,不能老盯着一个人。如果你专对一个人大开玩别人是不能忍受的。玩笑本来无须顾虑对方的尊严,但如果使对方太难堪,那就失去开玩笑的意义了。

诙谐而不下流,且具有浓厚风趣的话语,能使人快乐,更会发人深省。智慧型的幽默,是最上乘的,既不伤害别人,又能使大家开心。如果你能诚心诚意地这样做,就一定可以获得更多人的信赖和钦佩,也一定可以获得更多的朋友。

同类推荐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英雄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英雄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 女人赢在年轻时(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女人赢在年轻时(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女人一生几十载,最精彩也最重要的阶段是在20岁和30岁上。如果能做到在二十几岁时学会交朋友,在三十几岁时学会做事情,那么女人的一生都将幸福而精彩。本书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思维,女性的感情,女性的笔触诠释一个女人当有的恋爱、婚姻、事业、成功、金钱……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以“20岁跟对人”为主题,阐述20岁女人当有的交友智慧、婚姻观念、为人之道。下篇以“30岁做对事”为主题,阐述30岁女人当有的做事技巧、处世经验、生活态度。是一部开启青春女性智慧的幸福励志书。
  • 应该懂点潜规则

    应该懂点潜规则

    “生活中有很多潜规则,掌握了这些,就能在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上游刃有余,否则,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难以言说的问题。本书以现实中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讲述了人性、人际、说话、职场、经商、合作、销售、婚恋以及态度等方面所涉及到的诸多潜规则,让读者从轻松的阅读中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了潜规则,生活中就能少了很多阻碍;懂得了潜规则,人生之路会更顺利。”
  • 启迪人生的100篇哲理小品

    启迪人生的100篇哲理小品

    本书选取了外国名家的100篇哲理小品,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健康》、《两条路》、《年届五十》等。
  • 情绪操控术:走出困境的心理策略

    情绪操控术:走出困境的心理策略

    本书仔细分析了生活中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其引发的后果,结合了诸多生活中的实例,讲述了怎样去调整心态的一些相关理念和思想精华,以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出一个个浅显生动的人生道理。
热门推荐
  • 鬼夫霸宠:亲爱的阴间恋人

    鬼夫霸宠:亲爱的阴间恋人

    那个晚上我意外地结了一段姻缘,从此就被一个全身冷冰冰,没有心跳没有呼吸的男尸给缠上了,他看到我的时候,唤出的第一个称呼就是“娘子”,随着他的到来,我原本平静安稳的生活也在改变,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 邪王恶妃

    邪王恶妃

    上辈子徐归云是个知书达理、贤淑良德的大家闺秀,心甘情愿的做着最爱的男人身后的女人。可当他登上高位时,却心狠手辣的反身把她逼上死路。意外重生,作为一个‘弱女子’,徐归云表示十分厌恶这个称呼,去他娘的知书达理、贤良淑德,谁都别给我下套,再算计我,掘你祖宗八代的坟,断你的子孙后代的根。什么?我恶毒?这话听着怎么那么顺耳呢?徐归云决定了,从今往后就认准恶毒这条路了,谁都别阻止她向恶毒狂奔的脚步,要不然,哼哼……
  • 至尊妖修

    至尊妖修

    夜黑风高的夜里,妖族横生的千古森林突然降临而来一位刚刚出生不久的人族婴儿!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的命运会怎样?他的身世又是什么?且看《至尊妖修》带你走进他的世界。
  • 盛夏再见

    盛夏再见

    夏天是毕业的季节,很多时候大家都不能忘却同学之间的那一份温馨和情谊,特以此文以作纪念。(此文为热血文,对于现实的高中生活有些脱轨,望喜欢)
  • 北斗星君传

    北斗星君传

    神仙五百年一小劫,三千年一大劫,度过可以逍遥自在,失败则身死道消,或是浑浑噩噩。北斗七星君三千年一大劫来临,需转世渡劫,转世凡尘,功德圆满才可返回仙界。这个故事要从北斗阳明贪狼星君讲起……
  • 低碳生活: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引言、中国的城市化与低碳城市构建、基于城市价值的低碳城市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HP法的35个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分析、中国特色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结论与建议等。
  • 万仙圣帝

    万仙圣帝

    千年后,洛凡为保护妹妹与百万大军奋战,力竭而死,在次醒来回到刚出生不久的时代,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前世之仇,今世清算,既然重生,这一世便要清算一切,待我重修炼十年,天地之间任我行。
  • 逆命之杀

    逆命之杀

    他违背了神界定下的命运,伐神?笑话,是杀天!
  • 三生三世:愿我一路陪你

    三生三世:愿我一路陪你

    【小虐哦!不会写简介。。】他和她,多少次思念对方,到见面时却什么也不说。她,在外人看来是那么安静祥和,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本性是那么的把人生当游戏般。他,在外人看来是那样尊贵,却为了那一人倾尽所有,可那人却一无所知。他们明明只差一句话,他们却都不肯说。
  • 木槿天堂的彼岸花

    木槿天堂的彼岸花

    夏花已是旧时光里的沙粒,而你也已是我曾经的往事。在下一个木槿花的季节,那样宠溺的看着我,还会那样在众人羡慕的眼光里依然若无其事的搂着我走吗?如果可以重来,愿在木槿花开的夏季,不要让我遇见你。——夏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