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0800000005

第5章 敏锐的觉察(1)

我们必须每天都保持全观而且充满觉察力,觉察自己的每一个思想和言行,这样我们就能看到鸟儿、苍蝇或树叶的美,也能认识一个极其复杂的人。只有先具备了关怀之心才能全神贯注,换句话说,我们必须由衷地想去了解一件事物,才会付出全部的心力去觉察它。在当下毫无选择地觉察当中,心灵才能进入一种纯然的寂静状态,那时的心智才是最单纯和清明的。

纯然的观察

一个能够纯然观察的头脑,是不需要加入个人的经验和知识的,也没有个体的“我”的意识。

——《点亮自性之光》

古人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意思就是对身边发生的事太过习以为常,慢慢地甚至会忽略掉其中的真义。这样的看和听,并不是真正的观察。

有一次在印度,克里希那穆提和几位朋友一起乘车旅行。司机驾着车,克里希那穆提坐在他旁边的位置,还有三位先生则在后座热切地讨论“觉察”的问题,还不断问克里希那穆提的意见。甚至那位司机后来也加入了他们的讨论,有一刻他稍稍分了一下神,不幸的是,车子已经辗过一头来不及闪到路边的山羊。然而所有人都没有觉察到这一幕,他们仍然在激烈地讨论觉察力,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刚刚扼杀了一个生命。克里希那穆提问这三位致力于“觉察”的先生有没有注意到刚才所发生的事,他们居然感到惊讶万分,顿时不知所措。

我们许多人都如此,对于外在或内在的事物常常浑然不知。稍有耐心和敏锐觉察力的人也必须投入全身心的注意力,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山川河流、鸟唱虫鸣的美,也才能看到其他人身上善良的美德和伟大的博爱。为什么必须投入“全身心的注意力”才能够觉察?存不存在一种纯然的观察——纯然地看、纯然地听、纯然地爱,从而消除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区分?

纯然的观察到底指的是什么?纯然的观察就是要你放下自己的自我中心感,全心全意地觉察。如果你很想让自己全心全意地觉察,这个状态就无法持续下去。你很想探讨“觉察”的问题,你还想找到答案,于是有一个声音在耳边不断提醒你:“我在思考,我要找到觉察的答案”,这样你就成为了一位刻意的观察者,你和真相之间已经因这个目的性筑起了一道墙,它还会使你的注意力偏离正确的轨道。这就是为什么你自以为很认真地在探讨觉察的问题,却又不能观察到眼前被碾死的山羊的原因。真正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是纯粹的心灵,它能让你在没有意识到观察者的情形下观察,只要观察就可以了,不要加入你作为观察者过去的经验、记忆和知识,而且你必须亲自去观察,而不是透过别人的眼睛。

如果你想从已有的经验去观察一个东西,你就不会是自由的,或者说只要存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鸿沟,你就不能够专注地去认识。问问自己:你是否曾受困于作为观察者而产生的艰难观察?你是否曾经不依赖任何联想或既定的知识,好好凝视过一个对象,譬如一棵树,甚至是你的寂寞和痛苦?当你最亲爱的亲人死去的时候,你能够看着寂寞,观察寂寞,而不带任何过去的记忆,也没有观察者的观察吗?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不带任何偏见、概念、判断和字眼去观察,才能看到它之所以为它的原因和屏障。试试看,身临其境、全神贯注地观察一棵树会是一种什么经验?你会发现在那份强烈的感受之下,观察者就消失了,只剩下了专注本身。心不在焉时才会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区别。

要完全了解某样东西,我们必须做到纯然的观察。但是这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心不在焉。例如你看见一朵花或一棵树,你首先想到的是:“它是一朵玫瑰花”,或者“它是一颗梧桐树”,然后分析它的叶子、颜色。你在给它们命名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停止了观察。如果你能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观察者就消失了,只剩下了一股专注力,也就是最高形式的智慧。它是我们对待问题的专注力,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能量。这种心智状态显然是完全寂静的,而这种寂静只有在完全专注和纯然观察时才会出现,它不是靠修炼得来的。这种既无观者也无被观者的彻底寂静,就是最高形式的道心。

内省的力量

当我们通过内省进入到毫无觉知的过程后,我们的心智才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自由的能量。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

内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我们所说的内省是看自己的内在,内心的意念和想法,并检查自己。我们为什么要检查自己呢?为了改进、改变、改良自己,为了使这个“我”成为另一个优秀甚至卓越的“我”。假如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嫉妒,我们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内省的行动当中,去寻找愤怒和嫉妒的缘由,看清它们的真相,从而改变或消除它们,以恢复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如果没有要改善自己的内省行为,我们就不会去重新认识自己,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看清那个真实的“我”。

检查自己是好的,它可以让我们进行自我觉知,然而内省的结果总是夹杂着失望和批评。因为凡是有内省的地方,也就有需要自我改善的地方,这必然存在一个期望目标。如果我们改善的目的没达到,我们可能就会感到失望、沮丧、失落和悲伤。由此来看,内省似乎总是伴随着消极而来。其实内省一开始就已经伴随着失望了,因为我们一般都习惯安于现状,只有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想到改变,尤其是改变自己。或者有一部分受到启发的人想要改变,但也总会缺乏改变的勇气和决心。那些过分自信和自恋的人更不可能改变自己了。只有那些敢于查看内心、揭露自身缺陷的人,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去识别和谴责消极的东西,不断地去检查自己,也才能促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进步。

之所以说内省需要极大的勇气,是因为内省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冲突。内省以自我为中心,它是一个没有释放的过程,它企图将真实的存在转变成某种未知的东西。“我”总是在检视某个情绪或状态,不满意的时候还要改变它。等到第一次改善成功后,继而我们又会对它不满,因此我们总是在变与不变的二元冲突之中,难以得到释怀。

内省还必须面临高度紧张状态的挑战,因为我们想要改变、提高和完善自己,所以我们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是否得到他人的赞赏、是否符合社会的标准,这样我们的内心就随时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我们的心总是充满着忧郁、焦虑、担忧的情绪,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内心从来就没有轻松、自由过。这样的心智是多么的迟钝和愚蠢!当我们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压抑那些自认为龌龊、消极的想法,独处的时候头脑又不停地谴责、批判它们,这样我们根本就没有真正地静下心来好好观察那些意念,也没有静静地观察过自己。这只能制造更多的冲突,所以内省是不断积累冲突的过程。

在拥有了内省的勇气之后,我们需要寻找内省的方法。内省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让自己独自静心读书,写下心得体会,此外还有记日记、冥想、祷告,等等。比如,读书的时候,拿一支笔,边读边写下自己内心的感受,既可在书的空页(如果是你自己的书)上写,也可写在笔记本上,当然也可直接敲进你的电脑里。你会发现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它会成为你很好的内省方法。它让你把自己瞬间的思绪变成文字,强化你的记忆,变成宝库。将来哪一天你打开它,会发现很有用。或者,你已完全忘记它,重读它让你再次思考,你会惊喜如初。长此以往,你的灵性将在这样简单的内省过程中得到升华,通过内省进入到毫无觉知的过程后,我们的心智也就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自由的能量。

每一分钟都充满新鲜的洞察力

自由的心智每一分钟都充满新鲜的洞察力,它能够觉察到每时每刻、一人一物而不去下结论,永远都是活泼的、运动的,因此永远不会受到伤害而能保持年轻的活力。

——《面对危机中的世界》

在这个熙熙攘攘、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使你忙得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不得半刻歇息。日历一天天在更新,可是你的生活却越来越机械化和模式化:每天在家庭、交通路上、办公室三者之间,挣钱、升职似乎成为了你人生的主旋律。你甚至没有发现,你的父母渐渐老去,你的妻子或丈夫变得越来越陌生,你的孩子已经长大……在你的眼里,他们永远是昨天的样子,似乎从不曾改变,于是,你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平淡和乏味。

当你抱怨生活无聊时,可曾反思:我是否在以僵死的眼光和心智去认识不断变化的新鲜的生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每一分钟都充满新鲜的洞察力,去觉察周边的人和事。

在我们的成长中,我们被我们的父母、老师、书本和圣人填鸭式地灌输了多少所谓的知识,他们虽然也鼓励我们提出疑问,但是他们又立刻给出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我们也总是按照既有的规范去要求自己,例如什么样的人才是成功的,什么样的人碌碌无为,这表示我们其实一直活在别人的言论中,我们更多的是模仿者而非创造者。身为模仿者的我们总有太多限制,我们不是受制于自己的个性和倾向,便是受制于外在的情况和环境,因此我们只是环境的产物,我们不再新鲜,我们从没有为自己发现过什么东西,我们心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原创的、清新的和明澈的。这样重复他人思想的我们,谈什么人生价值?

当我们的内心世界还在遵循传统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经验印象而不肯放弃,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发现新鲜事物。对传统的留恋使得我们成为碌碌无为的传统跟随者,就好比社会机器上的小嵌齿,只能跟着齿轮转。当我们的行为不能顺应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就沦为自我的复制品。你总是说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的累积,你有过去陈旧的记忆、经验、知识和思想,这个现在的“你”就是它们的结合体。这个过去的你是当下的你吗,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事实上,只有将过去发生过的种种都忘掉,才能使你从内在以及外在的所有定势思维中解脱,你的心才能时时年轻、新鲜、天真无邪,充满热情活力。只有处在这种心境中,人才能观察和学习。

那么心智如何能够保持新鲜的洞察力,而不是背负过去腐朽的东西?也许有一部分人已经意识到,只有自由的心智才能永远充满生机,若是你拥有一颗开放的心,你就能够时刻准备着接收新的东西,而受束缚的心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这包括从宗教的控制中解放出来,不再是基督教徒、佛教徒等等。虽然我们必须拥有知识,因为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洞察力的问题。但是知识并不代表着思想,而且思想往往会给我们动态的洞察力戴上镣铐。也就是说,没有了思想才能有洞察力,才能避免矛盾冲突,才能有完整的领悟和连续不断的新鲜的洞察力。那么,就放空你的思想吧,因为它将为你保有一个新鲜的头脑。

观察者就是被观察者

观察者如果突然了悟所有的被观察者其实都是他自己时,那么他和那些意象之间的冲突就消失了。他就不会总是先入为主地去评判某个事物,而是视一切东西都为自己的再现。

——《重新认识你自己》

有位师父每天早晨都会给门徒进行一番开示。有一天,当他走上讲台,正要开讲时,有一只小鸟飞到窗台上,开始唱起歌来,唱得那么美妙悠扬,怡然自得。唱完了以后,小鸟拍拍翅膀就飞走了,师父若有所思地说道:“早晨的开示到此结束。”

假如当时我们也在那个开示会上,我们是全心地去听那只小鸟的歌声,还是仅仅看到它是一只白色羽毛、棕色尾巴的鸟,然后再搜索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判断它是喜鹊、杜鹃或黄鹂?它是一个等待被认识的对象,我们是不是已经把自己建立在一个观察者的位置上,把小鸟当作一个观察者进行观察?在我们进行这些思维活动的时候,就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印象,我们对小鸟的观察于是也建立在这些经验之上了。人们习惯在第一眼看到一个人时,就立刻生起喜欢或不喜欢的反应,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非常看重第一印象的原因。这好恶的情绪,主要来自于我们的文化、素养、社交、嗜好以及我们后天形成的性格,它和事物的真实面目并不是一回事,甚至,观察者产生的这些印象阻碍了我们和对象的沟通。

观察者是印象的制造者,是记忆、知识及观念的累积,是一堆抽象的概念。当我们说“我认识你”,这表示我们只认识昨天的“你”,对目前真实的“你”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你站在我们面前,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我们对你的印象罢了,这个印象的好坏还建立在你以前对我们的好与坏的交往之上。你对我们的各种反应,累积成为印象,贮存于我们的记忆中形成一个你。总之,我们习惯观察他人的一举一动,透过他人的行为来认识他人。

同类推荐
  •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那么,性格与命运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荣格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密码。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性格”与“命运”的内涵,我们编译了荣格的著作。在本书中,除了展现荣格在心理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和人格魅力以外,还全面阐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及类型理论。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中华家训(第三卷)

    中华家训(第三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热门推荐
  • 你的青春都有谁

    你的青春都有谁

    青春就像是五彩斑斓的巧克力豆,谁又知道吃下去的巧克力豆里的花生是甜的还是苦的。让我们一起回忆那段让人挥之不去的青葱岁月!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 幻御世纪之疾风大陆

    幻御世纪之疾风大陆

    在这个幻灵世界,拥有着最强的御幻能力者,方能强者为尊!封尘宅男十八年,一朝灵魂穿越,竟然苏醒在这个幻灵世界!位面交接,群雄并起。然世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资,众人皆修那凡常之力,唯独我封尘笑傲天下修炼那疾风之灵!
  • 厚黑用人学

    厚黑用人学

    本书融领导集管人、用人的智慧,谋略兵法,技巧于一体,剖析了领导厚黑的理论与实践。
  • 击破

    击破

    2112年,一次突如其来的太阳黑子大爆发使地球上大部分生物被消减,而活下来的幸运儿因为恒星能量的冲击体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千棱山之千棱镜

    千棱山之千棱镜

    千万年来,千棱镜一直统率着六界,成为神界、仙界、魔界、妖界、人界、冥界六界的主宰,是使众界臣服的至高无上的最高神器,并号令仙界中其他九大神器,十大神器成为合力,世世代代守护着仙境的最高山——千棱山,六界为了争夺千棱镜掀起了腥风血雨......千棱镜,一照能分善恶,看我降妖除魔,锄奸惩恶,誓守千棱仙山,心怀天下,拯救苍生,若能救得众生,即便牺牲我一人,幸福千万家,我矣无悔无怨,好男儿,立于天地间,但求问心无愧,英雄豪迈,嫉恶如仇,勇挑重担,感天动地!欢迎加入读者群:34522912
  • 世子御风

    世子御风

    本欲成为世间的帝王,但却被贬至帝国边疆牧羊,放牧一群白玉绵羊,尊贵的天皇子自然也就成了牧羊人。起初,这个牧羊人以为这是宙皇帝对他绝望的惩罚,连圣诏都搬了下来,“玉羊不化妖,今生绝此朝!”。但后来,他发现这原来是一场考验,一场如重生般的考验,于是这个牧羊人作出一个惊天的决定,以自己的记忆为筹码跟天上的二皇子换取自由!很快,交易达成了,那位二皇子选择了最优秀地商人的做法,该剥的剥掉,该拿的拿掉,该留下的留下,结果便是:曾经的天皇子成为了真正的牧羊人~一枚纯洁的少年。当天皇子们早已将他遗忘在角落里时,孰不知,在那片名为绿野仙踪的草原上,纯洁的少年郎竟从牧羊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执掌山河,统御万民的巅峰!
  • 微笑的声音

    微笑的声音

    18年。。。长久的等到他。十几年前,那个梦是什么意思,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几年后,梦再次出现,抓住他。。。不然我会怎样。。。那个他,像阳光照进我黑暗的世界,逐渐向他敞开心房,并爱上了他。。。但是,并不长久的幸福。。。爱我还是她,请选择。。。他没有选,那,我离开,谢谢你给我美好幸福又残忍悲痛的青春与爱,那就,祝你幸福。。。再见我曾经爱过的你。。。
  • 圣诞老人传奇:他的生活和奇遇

    圣诞老人传奇:他的生活和奇遇

    是美国儿童文学大师弗兰克·鲍姆写给孩子们的圣诞老人的故事。圣诞老人叫什么名字?他是怎么来到我们这个世界的?谁把他抚养大?他为什么对孩子们情有独钟?他是怎么发明第一个玩具的?他在为孩子们送礼物的过程中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魔鬼们是怎样阻碍圣诞老人的?他为什么要在夜间旅行?他为什么要从烟囱爬进来?他怎么会跟驯鹿一起旅行?这些疑问都在本书的精彩讲述中一一被解答。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知道可亲可爱的圣诞老人,永远是孩子们快乐的守护神!
  • 综漫之王的物语

    综漫之王的物语

    我祈求光明但迎来的却是黑暗我渴望救赎但但只有被迫的堕落孤独一人再说上行走淡漠世人无所谓未来以及自己的生命可笑的世界虚伪的光明肮脏的黑暗————直到无意中救下的那个...萝莉..
  • 欢喜冤家:校草同桌大坏蛋

    欢喜冤家:校草同桌大坏蛋

    凌云梦是A市著名学校——云雾学院的中學二年级插班生,当她来到整个年级最最差的那个班时,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这世上哪有这么美丽的女孩子?!那脸蛋用言语无法描述,只能用”九天玄女下凡“来不适当地比喻了。不过,这么漂亮的女孩子怎么会进F班呢?而且分座位时,竟和坏蛋校草成了同桌?令所有男生羡慕嫉妒恨的他竟然无视她?这令她深深地反思自己的语言是否不恰当。但是,慢慢的,他们开始斗嘴,成了一对学院著名的欢喜冤家。那么,他们的校园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的关系是继续是冤家还是有着大转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