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经济”的出现完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女的出现,完全是因为市场有了需求。商家正是借助人们对“窈窕淑女”的“好逑”需求制造各种美女形象,并用她们作为自己企业及产品的形象代言人,以实现产品利益最大化。
悄悄的,网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008年年末,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多数经济市场处于萎缩的情况下,网购却在国内外市场掀起了一轮狂潮。
知名购物网站亚马逊,2008年圣诞期间的销售额同比2007年增长了44%,成为“历年来最旺的圣诞节销售”,并创下单日280万个订单的纪录(平均每秒32个订单),发往全球217个国家和地区。而在国内,根据淘宝网和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数据,2009年春节期间,淘宝网交易额比2008年同期增长60%,日均销售额超过3亿元,并创下单日销售4.6亿元的纪录。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出现了一时的衰退。不过,在这种背景下,网购似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喜欢网购的多数是年轻一代,小资是网购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懂得追求时尚,又懂得如何节约成本。“降低生活成本,但不降低生活品质!”这是小资们的省钱之道。电子优惠券、淘宝家居用品、在实体店看好物品再网购……这些都是网购爱好者们常用的省钱窍门。
年轻的小圆是个网虫,她喜欢各式各样新颖的服饰。不过,和别的女孩有所不同,小圆并不喜欢逛街。于是,上网逛网店成了她的最爱。这既节约了上街的时间成本和劳力成本,又能看到更多的服饰,对于网购小圆乐此不疲。
事业有成的刘先生很喜欢在网上购书和买一些家居小玩意儿。网上的图书,折扣低,并且还能送货上门,既方便又省钱。刘先生家中的藏书,几乎都是从网上订购的。
网购之所以如此盛行,源于人们对交易成本的把控。
在经济学中,交易成本是指人们为了完成交易而付出的货币、知识、时间、体力等各种成本的总和。交易成本的出现,告诉我们一个交易各方所遵守的潜规则:交易行为的完成取决于其收益是否大于来完成这笔交易所付出的成本。
根据网购的特点,我们可以将网购的交易成本界定为消费者为了完成网络交易而付出的购置设备、知识学习、信息搜索、时间、货币以及所承担的风险等成本的总和。而交易成本的自身性质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会从传统的购物方式转移至网络进行交易,这取决于网购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及其与传统方式交易成本的比较。
对于传统的购物方式来说,交易成本主要分为出行成本和搜索成本。
出行成本是消费者为了购物而出行所花费的时间、金钱等成本。对于传统的购物方式来说,这个成本是无法避免的,即便是“一站式”的超级大卖场,这个成本依然存在。但是,对于网购来说,这个成本几乎为零。
搜索成本是获取下一个报价所附加的成本,简单地理解就是消费者“货比三家”所花费的成本。传统购物方式的搜索成本占据了交易成本的大部分,消费者通常还只能获得有限的商品信息。而且消费者的搜索点是随机的,在传统的购物方式下,地理位置也限制了信息的获取。
通过互联网,消费者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轻易使商品的所有报价尽收眼底,而且通过排序功能还能使商品进行价格排列。这样,商家便丧失了传统模式下的“地域”优势。
理性的消费者会更多地考虑交易成本的问题,网购的交易成本和出行购物的交易成本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电子商务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网络上的商品已经足够丰富,物流供应日趋完善,而且网络交易安全基本得以保证。于是,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网购。
经济学对消费收益的定义,是心理承受价位与实际价位的差值。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心理承受价位会显著降低,因而会更乐意寻找便宜的商品。而在价格的竞争中,传统模式下的商品又会输给网购中的商品。
网上的东西为什么会更加便宜呢?这要归功于电子商务的成本优势:人员成本优势和租金成本优势。例如,同样作为年销售额达到两亿元的书店,在人力成本上,传统书店可能需要近千名工作人员,而一个B2C的电子商务网站需要的工作人员可能不到200人。
在租金成本方面,一般的商场往往需要选在城市的繁华地带,租金不菲。1万多平米的传统书店,只能放2万多种书,而网上书店只需要在市郊有一个物流中心就可以解决仓储问题,店面成本很低,它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无限空间展示更多的商品。
同时,网购又有直接的物流支持,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所以,同一商品的报价,网购的价格要远低于现实商店中的价格。在交易的安全能够保证的前提下,消费者当然更愿意选择去网上“淘”更便宜的商品。
对于网购来说,商品价格上的优势很明显,但这并不是消费者选择网购的最主要原因,方便与省时省力是更多人的选择理由。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4年1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显示,网民选择网购的原因主要是方便、价格低以及商品多样性。在被访网民中,因“价格便宜”而选择网上购物的占50.1%,因“送货上门,比较方便”的占53.9%。
交易成本中,搜索成本花费的时间成本占据很大的比重。时间是一种稀缺性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的价值也在不断提高。通过网购,消费者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成本,这也决定了他们会选择网购的重要原因。
同时,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在我国网民中,有39.1%的网民上网是为了查询信息,在各类上网目的中所占比例最高。在消费行为中,消费者获得的商品信息越多,消费者在整个交易中占据的地位越有利,其交易效用也越高。与传统的商场相比,浏览网站商品可以以百万级来计算,这样消费者能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在交易中占据有利地位。
通过网购,消费者可以避开商场里的人山人海,不用走得腰酸背疼就能买到心仪的商品。网上有着24小时永不歇业的商铺,有着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作为一个时尚的理性消费者,网购是理想的选择。在无限的网络空间里,只要动动手指和鼠标,就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何乐而不为呢?
谁在争夺你的注意力经济
俗话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没有多少男人会排斥美女,如果要问男人为什么喜欢美女,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回答是:“男人都不会问这样的问题,除非他是瞎子。”
美女们开始以“形象代表”、“产品代言人”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争夺眼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注意力经济”。随着“美女经济”的活跃,消费“美女”逐渐被人们接受。
各大电视台举办的选美大赛,成为美女经济的开始。对电视台来说,美女的加入可以提高收视率,使广告不再单调乏味;对商家来说,利用美女做形象代言人可以提高人们对产品的关注度和购买率;对赞助商来说,美女为她们带来了广泛的广告效应;而对观众来说,看“美女加广告”要比看纯粹的广告有意思多了。
但凡经济活动,都会有物质文化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在其中,美女经济也不例外。美女是一种人力资源,而选美就是对这种资源的生产过程。以模特业为例,选美产生了模特,模特公司在所有模特身上运作的最终目的是把自己的产品——模特推向市场,出售给商家。上市即进入流通,售出即实现交换价值。
作为商业促销工具的美女,商家是将其当做生产资料来消费的,在消费过程中将其价值又转移到商品上去;而作为艺术人才的美女,商家往往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组成部分推出来,让大众消费。美女经济是将稀缺的美女和飞速发展的经济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于是“美女经济”的时代到来了。
“美女经济”的出现完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女的出现,完全是因为市场有了需求。商家正是借助人们对“窈窕淑女”的“好逑”需求制造各种美女形象,并用她们作为自己企业及产品的形象代言人,以实现产品利益最大化。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美女经济是很难出现的。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尽管人们也有爱美之心,但体制的道德约束及个人生存对政府的依赖性,个人的欲望从根本上受到了抑制。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由政策来统一安排的,产品由计划来确定,因此,美女即没有价值,即使有价值也不能衡量。
在市场经济中,物品的价值以及价值大小,并不是由谁来安排,而完全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既然“秀色可餐”,那就说明市场有这方面的需求,企业就得制造出各种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来创造利润。例如,美女封面、选美大会、香车美人等各类活动都是利用美女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方式。
美宝莲化妆品启用了当红明星章子怡;爱普生打印机让朱茵做广告;大印象减肥茶的品牌代言人则选择了大美女关之琳。商家利用美女的高注意力做文章,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同时,作为特殊的消费品,美女又具有稀缺性。这样,美女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如果所有女性都成为美女,那美女的经济价值就所剩无几了,其在市场上的需求也会微乎其微。
漂亮女记者,总能最快得到行业内的最新消息;漂亮的女业务员,总会让公司的销售成绩直线上升。这些其实都是消费美女产生的市场效应。
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知识是有价的,美丽也是有价的。所谓的窈窕淑女,并不是只有外在美丽,还要有内在修养。愚蠢的美女就像水面上无根的浮萍,一阵风就会将她吹得到处飘散。聪明的美女知道如何让自己的美升值,以交换到更大的幸福。
试想,如果一个令人惊艳的美女站在你的面前,但她一开口却满口粗话。这个时候,相信你一定是唯恐避之不及。真正意义上的美女是内外兼修的,虽然美女往往比相貌平庸的女人有更多机会,统计学也显示美女的平均收入比较高。但美女也不是万能的,这个时代美女越来越多了,提升自己的素质成为美女们竞争的手段。美女并不是仅靠美丽外表,美女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也会出现优胜劣汰,所以美女们也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增加市场竞争力。
既然美女是有价值的,会带来不小的财富,那么女人们就会趋之若鹜,个个都想成为美女,个个都希望轻易地获得一笔财富,美女间的竞争也不可避免。这样,美女经济又会间接地带动其他多种经济的发展。
不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将一些天生丽质的女孩挑选出来,而且这些美女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还得有巨大的个人投资,还要经过训练与培训。如此一来,那些训练美女的产业,而服装、化妆等行业也会随之发展起来。
于是,美女经济慢慢会形成一整套体系,其经济效应也就体现出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你的购买力在决定着男女模特收入的差别
1995年,美国一家时尚杂志计算了诸多国际名模的薪水。出生于1966年的女模特辛迪·克劳馥成为整个20世纪最赚钱的模特,年收入高达650万美金。到2005年,时装女模特海蒂·克鲁姆的年收入已突破750万美元。这还不是最高的收入,著名女模特吉赛尔·邦辰1500万美元的收入更让众人跌破眼镜。2005年,有5名顶尖女模特跻身《福布斯》杂志2005年年度收入最高名人百强排行榜。与女模特的风光相比,该榜单上却没有一名男模特。
女模特的工资如此之高,说明其在消费市场非常受欢迎。那么,厂家为什么更愿意把钱花费在她们身上呢?
经济学帮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劳动力市场上能够进行交易的并非是人本身,而是人力服务。人力服务的流通同样受制于供求关系原理,当一种服务的需求量上升时,提供此类人力服务的工资水平也会“水涨船高”。这一点完全符合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则:员工的工资与他们为企业在盈亏平衡点之上所创造的价值大致成正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