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2300000010

第10章 什么才是好的国学教育

自从这几年大力倡导传统文化以来,所谓的国学培训班和国学书籍又悄悄地火热起来。尽管相似的热潮在过去20年里断断续续来过好多次,但这次无论从什么角度,都像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比如,总书记提倡大家看看孔子的相关作品,惹得书商竞相征引,就连疑似的伪书《孔子家语》都卖出了辣手价,窃以为这于文化是大有裨益的。

可大环境的繁荣,不能掩盖线下操作的迷茫与无知——我总以为,现在多数文史圈子以外的人,除了“国”“学”两个字外,对其本身可谓一无所知,所以“国学”变成了任人打扮的“老姑娘”,一会儿她可以是枯燥无味的“四书”甚至是“五经”,一会儿可以简约成《三字经》《弟子规》,一会儿又可以忽略典籍而成为琴、棋、书、画——尤其是琴这东西,这几年忽如其来风靡小清新的圈子。我总以为人玩多了的玩具,即便本身再清新那也俗了;换到今天这么多人风雅抚琴,就算钟子期不死,俞伯牙也要忍不住把琴摔了——何况琴本身实在不能代表国学中多大的分量。至于背些唐诗宋词,甚至是讲讲三国之流的,那品类又在下了。

就连“国学”这两个字,也像社会上一切被俗化的好词一样,污浊得不能多念,尤其是从一群不学无术的培训机构小老板的口中听到,我恨不能巢由洗耳一样对待自己的耳朵。因为民国以来,这个借用日本外来语构建的“国学”词眼,一直没有被主流学界接受,比起当时同时的“国画”“国医”甚至是“国术”来说,“国学”界定一直太过模糊:往好的说,那是广泛;往坏的地方说,那就是外行——如同你看着外滩外国建筑博览群的时候,只说那是欧洲风格,而不辨巴洛克、哥特等等是一个意思。章太炎先生把文字、音韵、经子诸学称为“国故”“国粹”,对当代人来说未免太郑重了,让人敬而远之。就算到民国年间的胡适提出“国故学”而简称的“国学”,其实跟今天外行们说的“国学”也未必是一回事。

胡适说,民国人已经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连“国粹”和“国渣”都分不清,“这种人如何配谈国粹”,我看今天也适用得很。想起有个点头之交,在前任方伯陈公故园之中,开了一个所谓的书院,几个月就讲《弟子规》一门。又让孩子反复地背诵,写日记表达“孝”的决心。这景象,十足是红色时代背语录、表决心的痕迹,实在浪费了那片亭台清波。至于那位讲课先生,大概也只读过《弟子规》吧,别说《古文观止》,连《蒙求》《对韵》应该也没听过,如此“国学”,实在让人汗颜。

其实现在市面上的“国学”招牌,撑死也就是个“蒙学”教育,读个“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再来个“四书”前几篇。莫说讲《论语》的没几个也罢,估计连“微子”“子张”篇都讲不了;勉强凑篇《古文观止》,来几句旧诗——这换作明清时候,算什么教育水平呢?也就是个秀才考试前的水平,还未必能上。这如果是所谓“国学”,那现在的国学生最多就是秀才水平,那这教育当然是失败的,当然是不登大雅、只能忽悠人的。那什么才是好的国学教育?

尽管不能用一句话说清,但宗旨是明确的:那是种好教育。无论怎么开书单、背课本,那都是为了学生成长得更好。记得朱先生在世时常说,有人问读历史有什么用,我就说没什么用,但其实是有用的,读点历史能让人变得聪明,不会问出这么笨的问题。朱先生说的历史,不过是个学科代称,换作今天的“国学”,是相同的,我们且不说“究天人之际”的大话,好的旧学素养,知道些“谦恭礼让”“温柔敦厚”,即便不照着这么做,变成聪明人也显然更容易一些。至于旧蒙学课本里有一句,“求田问舍,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如果懂这道理,小孩子未必人人会去“掀天揭地”,但他们也不会都变得如今日芸芸众生被车房负担所捆绑。前人的智慧于今日的教育,总有无尽的契合点。

国学里的教育有个目标,总结成四个字,出在《礼记》——“敬业乐群”。尽管解释很多,但拆开来讲,“敬业”就是好好学习学问,学做人,再不济学习谋生技术;“乐群”就是怎样与人相处,懂得社会中的道德、伦理。大概我们旧时候的古话,都是精辟而全面的,容不得后人反复诠释,没准变了味道。“敬业乐群”的意思,就是大家一望而知的。目标之外,国学教育的手段,则有明显的区别度,是要从过去的经验里发现问题。如果有人说不懂历史,未来根本就不知道方向,那也未必。我们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只是说肯“观古”那是最好的,所以国学里需要一些古文字学的、历史的、古代思想的学习。章培恒先生在《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的增订本《序言》里面,回忆了蒋天枢先生对他的教诲,旧学入门是先段注说文、胡注通鉴,再“前四史”、《尔雅》及《四库全书总目》,今天看来已成为研究者hard级别,其实完全可以在小时候的国学教育中渗透。我曾遇到过家长慨叹这些书会让孩子看不懂,却不曾想,那是家长自己没有经历过这种读书训练,每遇及此,我只能默然。

南怀瑾是个有争议的文化人,吹捧者把他捧上天、尊之为“国学大师”,贬低者则斥之文化商人,不懂学术。大学文科中说过中文系不谈余秋雨、历史系不谈黄仁宇、哲学系就讳言南老。有人把他比作文怀沙之流的文人,这显得过分了。其实南老的思想很值得国学教育者揣摩,那是一种积极的平民文化教育,作为研究者的入门,读他的作品也不能算低。周予同先生承认孔夫子刨掉所有虚幻的光环,首先就是位教育家,我看这也适用于对南老的评价。他是位温和、包容的教育思想者,他有个比喻很有深意,他把旧时思想中儒释道三家作比。

孔家店是粮食店,中国人的粮食店,人人非吃不可。打倒了孔家店,中国人没有粮食吃了,吃面包、牛排有时候不对胃口。道家是个什么店呢?药店。药店一定要有嘛,生病去买药吃,不生病不需要买,可是药店不能打倒。佛家开的什么店?百货店,什么都有,你高兴可以去逛一逛。当然,不管开的是什么店,发展大了久了,大概都会出现劣货乃至冒牌货,反过来坏了自己的牌子。

用这种态度来看待国学,实在很巧妙——前提是现在的人还认不认所谓的儒家是每天必吃的“粮食店”,反正“药店”可用西药,“百货”如今也不止印度来货了。

这几年书商抓准民国的教科书来影印,仿佛北洋、国民政府的小学教育就有多么成功,《围城》里调侃的“吃饭前,不要跑;吃饭后,不要跳”的内容,就是当时教科书里教的,也未必高明。不过近日影印出版了一大套《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还是勾起了我的回忆。“澄衷蒙学堂”,大家恐怕不太会知道,就连它的今世澄衷中学,也是非虹口区的孩子所不能闻听的,甚至它的创办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镇海人叶澄衷,也远不如他的平辈盛宣怀或晚辈荣德生来得有名。但叶老先生的的确确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新式学校“澄衷蒙学堂”,得到了后人的尊重。澄衷蒙学堂于1900年花了叶公道契25亩、现银10万两捐建,建成后不久,叶老先生就病故了。我有幸求学于这所现在已经沦落到野鸡中学、但曾经辉煌的老校之中,谈起母校,不禁莫名伤感。说澄衷校史,只须略举几位名人便知它的威望。1901年,澄衷刚成立,叶氏后人聘请当时34岁的蔡元培先生来校担任校长,尽管蔡先生只任职了一个多月。至于学生则有李四光、竺可桢、胡适(胡适早年的日记对这段求学有详细记载),叶氏在老家宁波所建的“澄衷”还出过邵逸夫、包玉书、包玉刚等商界名流,所以邵逸夫全球的捐楼,也是有乡望由来的。

这套“字课图说”是科举末年时代,中国最流行的教科书,不仅在澄衷校内,在校外也有广泛流传,最有名的是茅盾小时候启蒙也用这套教材。这套教科书的全册,除了澄衷校史馆外,据说另一套就是乌镇茅盾纪念馆里那套了——但这些,都不是澄衷学堂的全部。叶澄衷最为人熟知的,是最早流传于晚清小说《文明小史》里面的一个故事。他在黄浦江上摇舢板的时候,拾到了一个洋人的钱箱,他一直等到别人回来把钱箱还给了物主。这种往日的简单、本分的道德操守,是这所学校、这部“字课图说”的精神所在。如果说求学古时仁人先贤太远,闲来翻翻民国时这套教材,不仅是孩子,或许大人也会有所感慨的。

同类推荐
  • 郁达夫自选集

    郁达夫自选集

    本书收录了《采石矶》、《离散之前》、《烟影》、《迟桂花》、《过去》、《在寒风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微雪的早晨》、《海上通信》、《一个人在途上》、《病闲日记》、《钓台的春昼》等文学作品。
  •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
  • 随园诗话(第二卷)

    随园诗话(第二卷)

    批本随园诗许,原藏清人某待郎家。近人冒广生据第十六卷跋语,知为满人福建总督伍拉纳之子所作;乃删润刊行。邓之诚复据伍拉纳子舒石舫所着适紊居士集及其行述,疑此批本作者卽舒之兄仲山;并加批语及引证若干条于书眉。此次,卽据王利器同志所藏邓、张二氏手批之本印行。
  • 积累而成的世界

    积累而成的世界

    本书试图建立一种统一解释生命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理论,并把发展的本质定义为信息的积累,进而把“结构”定义为信息的一种类型。思想者所面临并必须要解释的一个重要事实——有史以来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是等级制的——在本书的理论探索中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 忧伤的情欲

    忧伤的情欲

    本书是周国平先生剖析两性心理的理性+诗性的经典作品。分别从人与社会、生活感悟、情感体验、心灵境界等方面,生动而深刻地阐述了当今社会、现实人生中成功与智慧、生活与情感、心理与社会等方面的内涵与关联。他的语言体现着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
热门推荐
  • 言灵零

    言灵零

    言灵大陆中,有这么一部分特殊的人,他们拥有言灵,可以做到言出法随,是为灵师而灵师中最特殊的一部分可以成为筑界师,是社会改变的主要因素。新世界逐渐增多,弊处也逐渐显露旧元历3115年灵灾频繁爆发,言灵大陆人口锐减。世界线脆弱无比。旧元历3220年,七位筑界师站了出来。重新构筑世界线,言灵大陆再次恢复平静。那一天被叫做界日,那一年就是新元历元年。新元历125年,一个拥有两个言灵的人从萨拉迪卡学院踏上征程。
  • 重生无心金枝

    重生无心金枝

    前世的她心狠手辣,却不善而终,她满怀怨念,重生之后,还尽荣辱又何去何从而面对他的苦心追觅,也许她自己都在迷茫着踏出这一步,结果如何?重蹈覆辙万劫不复,亦或是苦尽甘来风雨不惧。“你若想去做,我陪你便是,这辈子我总不能拒绝你。”“无论做任何事?”“你非善类,我亦不是君子。”前世她机关算尽,害兄弑父,最后却被远嫁漠北,含恨而去。今世亦以为尽在掌握,却又横生变节。究竟是哪里不对,或只是前世错过?
  • 小女子闯江湖

    小女子闯江湖

    【此文很纯、很痴情】左手江山,右手美人,他想拥抱美人,奈何江山阻拦了他的脚步。她,一个小女子,独闯江湖去。美男求爱,我是否能在红尘中,忘却曾经的爱?罢了!我独独难忘,你!京城内,你是否和我一样,在思念着,我?
  • 我的男人你在哪

    我的男人你在哪

    什么鬼啊,我不过是和闺蜜去逛逛街,不至于穿越了吧!穿越就不说了,尽然遇见了一个腹黑男!腹黑男:“我的丫头,你饿了么,饿了我嘴唇上有吃的哦~”
  • 废材世子:魔王的绝代佳人

    废材世子:魔王的绝代佳人

    她本是21世纪女特务,一夕之间,被敌对残杀,斗转星移。时空转换,虽说不死已是大幸,可是竟然来到一个架空的时代。一场穿越,竟身为男儿。不,这都不重要,若有一方净土,我心便是安然。可天若压我,我便破天。天地不仁,我便不义。庶妹接二连三的陷害,真当她是软柿子随便揉捏吗?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除之于无形。废材之资又如何?待她展露不世之才。让这些人看着以前不屑之人随便一招魂飞魄散。"流瑕,你本是天资极高的神,转世轮回三生三世只是历练,但由于最后一世杀戮太甚,甚至与魔王勾结,你被剔出神格,沦为凡人。"众神之王一脸淡然的看着一身黑衣的苏流瑕。命运轮回,谁种相思,谁放心上?
  • 大魔主传说

    大魔主传说

    一具仙尸从天而降,混乱从此开始。陆和偶得仙人遗泽,手执魔灯,逆天而起。
  • 象棋之一代宗师

    象棋之一代宗师

    “王胜利是一个现象,是一个传奇!”——中国象棋华夏联合会会长曾弈明。“王胜利大师无疑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象棋手,没有之一!”——华夏《爱棋艺》杂志社主编孙锦荣。“我的目标,是取得象棋界所有大棋战的五连冠!”——王胜利。
  • 花花太岁:超能力风云录

    花花太岁:超能力风云录

    一个雨夜,一群身具奇异能力的人自某军方研究所夺取了四个古怪的球体,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却彻底改变了两名大学生的际遇。在一次意外中,郭铭和徐东卓分别得到了「瞬间移动」以及「精神实体化」的特异功能,并不由自主的因为如此,接连碰上离奇的事。上海之行,两人惊讶的发现,不仅他们,这个世上还有很多身具不同异能的「同伴」。多番考虑下,他们最终决定投身于之前作梦也没想过的冒险生活中。加入组织的地狱特训,两人能否坚持?第一次出任务,就遇到凶恶至极的生化怪兽,他们又该如何面对?
  • 哈利波特之月光宝盒

    哈利波特之月光宝盒

    本人也很喜欢哈利波特,网上的HP同人看过很多,然后就悲哀的发现正常男人看的HP同人都看过了,闹了一段时间书慌后终于决定自己写吧。因为不是职业写手所以不能保证按时更新,但是保证不TJ。哥是正常男人,痛恨TJ,没有11,主角也是正常男人穿成正常男人。不喜慎入。很YY,主角很厉害,无11,会跟着原小说主线走但稍作改变,没有复黑的校长也没有性感的教授。
  • 王俊凯之凯暖恋

    王俊凯之凯暖恋

    王俊凯的姐姐留学归来,照顾着王俊凯的生活起居,王俊凯的青梅竹马也归来了,王俊凯和她辛福的在一起,后来坏女主的破坏,女主带着已有两个月的身孕离开,王俊凯的姐姐因此很生气,带着女主离开,五年后,王俊凯姐姐和女主带着一对龙凤胎归来,王俊凯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