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100000016

第16章 (1)

第五卷 (1)

针灸禁忌第一上

黄帝问曰: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宝?岐伯对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气穴为宝。故春刺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素问》曰: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又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之间。《九卷》云:春刺荥者正同,于义为是。又曰:春取络脉治皮肤。又曰: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二者义亦略同。又曰:春气在经脉。夏取诸俞孙络,肌肉皮肤之上。又曰:夏刺俞,二者正同,于义为是。长夏刺经。又曰: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又曰:夏取分腠,治肌肉。义亦略同。《素问》曰: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又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流溢,血温于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义亦略同。又曰: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

秋刺诸合,余如春法。秋取经俞,邪气在腑,取之于合。《素问》曰: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又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是谓始秋之治变也。又曰:秋气在肤,闭腠者是也。《九卷》又曰:秋取气口,治筋脉。于义不同。冬取诸井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又曰:冬取井荥。《素问》曰:冬取俞窍,及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俞窍与诸俞之分,义亦略同。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阳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故取井以下阴逆,取荣以通阳气,故曰:冬取井荣,春不鼽衄,是谓末冬之治变也,冬气在骨髓。又曰:冬刺井,病在脏取之井,二者正同,于义为是。又曰:冬取经俞,治骨髓五脏。五脏则同,经俞有疑。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得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

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着脏,令人腹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闷无言,愓愓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秋刺春分,病不愈,令人愓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病不愈,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秋刺冬分,病不愈,饮人凄凄时寒。冬刺春分,病不愈,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冬刺夏分,病不愈,令人气上,发为诸痹.冬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善渴。足之阳者,阴中之少阳也。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手之阴者,阳中之少阴也。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

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音魂)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成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与其形之盛者,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新内无刺,已刺勿内。大怒无刺,已刺勿怒,大劳无刺,已刺勿劳。大醉无刺,已刺勿醉。大饱无刺,已刺勿饱。大饥无刺,已刺勿饥.已渴无刺,已刺勿渴。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入。步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凡禁者,脉乱气散,逆其荣卫,经气不次。因而刺之,则阳病入于阴,阴病出为阳,则邪复生。粗工不察,是谓伐形,身体淫泺,反消骨髓,津液不化,脱其五味,是谓失气也。曰:愿闻刺浅深之分。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曰:余不知所谓,愿闻其详。

曰:

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无中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此之谓反也。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欠。剌中脾,十五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肾,三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刺中膈,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流脉,不幸为盲。

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漏为聋。刺头中脑卢,入脑立死。刺膝膑出液为跛。刺舌下中脉太过,出血不止为喑。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鬌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 .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脊间中髓,为伛。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腋下箫间内陷,令人咳。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手鱼腹内陷,为肿,刺箜肠内陷,为肿。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针灸禁忌第一下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及,反为大贼,内伤五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热厥,淅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满,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刖夏病心痛。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消泺胻酸,体解鬛然不去矣。神庭禁不可刺。上关禁不可刺深。颅息刺不可多出血。左角刺不可久留。人仰刺过深杀人。云门刺不可深。脐中禁不可刺。伏兔禁不可刺。三阳络禁不可刺。复留刺无多见血。承筋禁不可刺。然谷刺无多见血。乳中禁不可刺。鸠尾禁不可刺。头维禁不可灸。承光禁不可灸。脑户禁不可灸。风府禁不可灸。瘖门禁不可灸。下关耳中有干鬝,禁不可灸。耳门耳中有脓,焚不可灸。人迎禁不可灸。

丝竹空禁不可灸。承泣禁不可灸。脊中禁不可灸。白环俞禁不可灸。乳中禁不可灸。石门女子禁不可灸,气街禁不可灸。渊腋禁不可灸。经渠禁不可灸。鸠尾禁不可灸。阴市禁不可灸。阳关禁不可灸。天府禁不可灸。伏兔禁不可灸。地五会禁不可灸。瘈脉禁不可灸。凡刺之道,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真相薄,乱而不去,反还内着。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凡刺之理,补泻无过其度,病与脉逆者无刺,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夺汗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下血,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也。曰: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乎?曰: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也。人之所受气者谷,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雨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队也。经队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逆而夺之而已矣。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俞矣。此所谓夺其天气。故曰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帝曰:请传之后世,以为刺禁。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黄帝问曰:九针安生?歧伯对曰:九针者,天地之数也。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故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四时,五以法五音,六以法六律,七以法七星,八以法八风,九以法九野。曰:以针应数九数奈何?曰:一者天,天者阳也。五脏之应天者,肺也。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故为之治镵针。针者,取法于布针,去末半寸,卒兑之,长一寸六分,大其头而总其末,令无得深入,而阳气出,主热在头身,故曰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之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二者地,地者土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故为之治员针。员针者,取法于絮针,筒其身而员而员其末,其锋如卵,长一寸六分,以泻分肉之气,令人不伤肌肉,则邪气得竭。故曰,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之治鍉针。鍉针者,取法于黍粟,大其身而员其末,如黍粟之兑,长三寸五分,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使邪气独出。故曰,病在脉,少气,当补之以鍉针,针于井荥分俞。四者时也。人于四时八正之风,客于经络之中,为痼病者也。故为之治锋针。

锋针者,取法于絮针,筒其身而锋其末,其刃三隅,长一寸六分,令可以泻热出血,发泄痼病。故曰,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俞,取以四时也。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薄,合为痈肿者,故为之治铍针。铍针者,取法于剑,令未如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可以取大脓出血。故曰,病为大脓血,取以铍针。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合十二经脉。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故为之治员利针。员利针者,取法于须针,且员且总,身中微大,长一寸六分,以取痈肿暴痹,一曰,尖如须,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故曰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窍。邪之所客于经,舍于络,而为痛痹者也,故为治毫针。毫针者,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主以治痛痹在络也。故曰,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之毫针。八者,风也。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正之虚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之间为深痹者也,故为之治长针。长针者,取法于綦针,长七寸,其身薄而锋其末,令可以取深邪远痹.故曰。

同类推荐
  • 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集华夏古老秘方于一体,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书中诸多中医药方均具有实用性,是您居家外出的必备医学知识。
  • 《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本书笔者将《未刻本叶氏医案》编为1180条,并打乱重新编排,把治疗相同病证的条文归纳在一起,分为72种中医病名,分列在温热病、内科病、妇科病、五官科病、外科病项下,又将讨论病机、治法、脉象、舌苔的条文归纳为“论病制方”“依法制方”“论脉制方”“凭苔制方”各节,还将为数不多的连续病案放在最后。本书是作者对《未刻本叶氏医案》多年的研究成果,既适合初学中医者阅读,又可供研究。
  • 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书从家传史略、学术特点、临床经验、祖传验方等方面对肝病专家孟维礼世家进行了全面性的介绍和总结。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其并发症防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其并发症防治

    本书介绍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设备性能、使用方法、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并发症及其防治。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热门推荐
  • 迷失的使命

    迷失的使命

    吾族唯遗存下的一支血脉,是就此毁灭,还是铸就辉煌?
  • 超自然治安管理条例

    超自然治安管理条例

    一个特殊的城市。一个特殊的机构。一群特殊的人。遵循着一本特殊的治安管理条例,并打算让所有超自然生物都遵循。全球超自然力量大范围觉醒,华夏的炼气士、妖怪,西方的血族、狼人,无数传说中的生物走出幕后,开启了一个多彩多姿又残酷血腥的新纪元。
  • 灭世魔女

    灭世魔女

    她,一出生就有象征邪气的紫瞳相伴,还有与生俱来的无比强大的魔力。她被迫离开,走的时候她说:“总有一天,我会让所有人向我道歉”“总有一天,你们都将臣服于我”她带着灾难回归,他们说:“求求你了,放过我们吧,你再这样下去会遭报应的!”“你们当初怎么对我的,我要加倍讨回来!”她,魔性大发,他说:“你以为你是多么的不可一世,你再厉害也终究是人!”“虽然我要离开了,但我还是赢了,你们终究是臣服我了,哈哈哈哈!”撕心裂肺般的怒嚎像极了胜利者对世界没心没肺的嘲笑,她无人能及的魔力让全世界给她做了祷告,就连走的时候,也带着她专属的狂傲。
  • 敦煌美人书之媚媚

    敦煌美人书之媚媚

    唐时西域,敦煌古城,千幅黯哑的壁画,却隐藏着数段尘封于画笔中的生死虐爱,生死不弃,情欲交织,禁忌之恋,到如今,均已随风
  • 神劫九炎

    神劫九炎

    九炎劫出招神劫,风云换变亘古灭。一宗几十年前的灭门大案,一个被家主扔下悬崖的少年,一本神奇的功法,惹得天下格局大变。
  • 幻殇物语

    幻殇物语

    纵使是科技打开了人类生活的另一扇大门,世间一切也许都是归于幻念,历经了三次浩劫的伤痛洗礼,人类,真的能看到启示吗?天赐原本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学生,准确来说是一个被称为性格不太好的孩子,本来只是想这么简简单单的庸庸碌碌的生活,却因为一个意外的转校生的闯入,整个生命发生了质的转变,跟随着这个“来历不明,身世成谜”的转校生,天赐开始了对本来毫无兴趣的这个世界产生了微妙的感觉上的变化,开始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故事……
  • 超级直播间

    超级直播间

    当你拥有了可以随意穿越时空的系统,你会做什么?回到过去,改变历史?还是跑到未来,利用两个世界的时间差来倒卖两边的物品?亦或者是。。。刘潇仰天长啸一声,豪迈的说道:“美好的人生就从现在开始了!”
  • 流年碎语

    流年碎语

    墨天寒不知是上天安排还是注定,我都认定她了,这辈子绝不放手。米菲傻愣的挠挠头,学长你这是闹哪样?哈!我哥,算了吧.....
  • 观色、观行、观心:读心术大全集

    观色、观行、观心:读心术大全集

    本书剖析各种环境背景下的心理现象,揭示背后的原因和根源,阐明在社交、生活、爱情、商务等方面需要具备的“读心术”,内容包括:“学点读心术,瞬间读懂人心”等。
  • 殇千逝

    殇千逝

    千殇尽逝,不过是一场笑话。轮回的尽头才是我的归宿。而在此之前,我当:诛尽万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