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6000000008

第8章 关于发展性教育的若干思考(7)

永恒的向度,生命的风景——发展性教育理论和重庆一中办学探索

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我先后6次赴上海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这段经历成为我从教生涯中又一鲜亮的记忆。那些日子里,我再一次强烈地震撼于全球化知识经济浪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在陆有铨、钟启泉两位学界泰斗的指导下,我的发展性教育理论迈向了更深刻和完善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又悉知那部关于发展性教育理论和实践的20万字的论著也将由教育部联合出版社向全国公开出版发行。那晚,当我带着喜讯飞回家乡,面对着山城壮丽的两江夜景,10年来的感受和记忆蜂拥而至,我知道,正是那些点点滴滴聚集了我们所有的光荣与梦想,正是那些风风雨雨擦亮了看向远方和未来的眼睛,我和重庆一中这个坚实的集体必将踏上一条更艰辛而又更辉煌的改革之旅。

一、思索——教育的终极

这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时刻受到强烈震撼并为之注目的时代,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像我们今天这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这是一个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又该培养出怎样的人才?面对着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我渴望找到一种开放的、民主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潜力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变“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以人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面向未来社会的人才,为学生终身负责,因而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它要求以此为指导的办学风格凸现独特性,即既要注意办学经验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又要注意办学的发展方向具有可持续性。这种和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形成的完成性教育根本对立的现代化教育即是发展性教育。

1995年,在对中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中,我系统研究了西方包括机体论、机械论、精神分析论、环境论和辩证法在内的各种有关人的发展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哲学及现代生态学为基础,提出了关于发展性教育的一些思考。随着《发展性教育模式初探》、《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试论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和《发展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文章的分别发表,重庆一中逐步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的办学思想,并从此走上了发展性教育实践之路。

二、实践——教育的生命

“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现代教育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学校教育范围,广泛涉及整个社会生活和人的一生,新时期教育工作的目的和使命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教育切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而提出,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形态。重庆一中自1995年始,经过近10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发展性教育模式。

核心: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的内容、结构和层次更灵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方法更先进,教材和课堂设置更科学,提供给学生个体发展的机会更广泛、空间更广阔、时间更充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发展性德育

核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途径:他律转向自律;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治、交往、选择、适应的能力,为未来发展作准备;宗旨:使学生的人格修养不断得到升华。一位辅导学生心理课的老师感言:“中学生早熟,则智慧之花容易脱颖而出;开放,则勇于超越,敢于进取;复杂,则思维有广度、深度、高度、精度,易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原则的思索问题。”“心育之路”为师生之间架起心灵的虹桥。这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决定性因素。

(二)发展性教学

观念上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共同特点,表现为学科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教学民主和教学信息传递的多向性;积极发挥过程教学功能,同时以多元、开放的发展性课程体系为依托,促使校本课程的资源的有机生成。教学上注重以“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积极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值得关注的是,由黎见明先生创立的“语文导读法”经过不断发展和创新,现已成为“导学”、“导创”为主题的全方位学科改革。现代技术教育日臻成熟,电化教学促进课堂结构优化的基本模式和3种变式正在向全市推广。

(三)探索性活动

遵循科学性、普遍性、趣味性、实践性、自主性5大原则,在研究型的科技“四小活动”(小制作、小设想、小发明、小论文)的传统上,建构了知识运用型、科普宣传型、动手制作型、探索研究型、高新科技型5大活动类型。丰富的科技活动不仅充分发展了学生个性和潜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保障

教师的自我发展——发展性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是:发展感受能力、思维应变能力、概括想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我们力求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一个舞台,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扮演好每一个角色,要让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为此,对青年教师阶段设计了包括职业道德、教学业务、科研能力的发展指导,同时建立了青年教师发展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建立了青年教师指导制度,鼓励他们参加优质课的竞赛活动。学校完善了教师成长的继续培训体系,倡导教师在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名师荟萃的一流师资队伍。

2.依托

发展性教育评价——以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过程为重点,涉及包括示范性高中校长办学思想,教学的研究性、发展性、基础性等重要方面,评价的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师生自主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改进工作和教学,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机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发展性教师评价。遵循强调过程的形成性、依靠教师自己的民主性、着眼未来的发展性评价原则,开展自我评价、年级组和教研组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的多元评价方式,注重高质与高效、鼓励和鞭策、竞争与合作、定性与定量、定期评价与平时考核的“五个结合”。实践证明,在此过程中,优秀教师增强了成就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才能;工作有困难教师获得了咨询的机会,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和恢复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学校则全面了解了整个学校的师资情况,增强学校管理的针对性。重庆一中先进、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成为该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2)发展性学生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发展为目的;面向学生的未来发展,注重学生的长远需要为方向;坚持个体内差为主,结合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个体内差标准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在不忽视鉴定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评价的反馈调节、展示性激励、反思总结和积极导向的功能,突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改革考试方法、“三好生”评选方法、学生评语写法和教学成果的展示性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今,注重实践操作考查、开闭卷结合的“100+50”考试制度正逐步完善为适应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评价制度。展示性评价活动因其公开性、直观性、可比性的特点,成为学生体验被评和评价双重角色的精彩舞台。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多一把尺子衡量,就会多出一批好的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鼓励他们创新、发挥潜力,为未来奠定基础,这就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核心和希望所在。

三、发展——教育的灵魂

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最核心的问题,使每一个人实现马克思所说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让学校的教育达到理想的境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我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和奋斗。近10年的理性之旅证明,任何一个理论要获得不断地发展,其动力不仅源于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创新的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实践的证明和支撑,这才是一个理论永恒的增长点。发展性教育理论因为时刻与教育实践休戚与共、血肉相连,自身才获得了长足地发展和提升。重庆一中以其为指导,不断地实践创新,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事业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1.体制创新,创办寄宿学校

我们顺应优质教育供不应求的时代趋势,从1998年起与社会力量联合创办“重庆一中寄宿制学校”,着力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我们坚持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以充分借鉴校本部几十年成功管理模式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基础,结合寄宿制民办高中实际情况,全面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初见成效。我们坚持借助社会力量扩大办学规模,拟将该校发展为占地114724m2(即172亩,1亩≈667m2)、统一规划、设施一流、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具有国际影响的股份制学校。我们坚持积极探索科学的学校管理模式,该校采取的“劳动聘用制”的人事管理制度已被运用到校本部,从而全面推进了重庆一中的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

2.增强全球意识,探索国际化教育之路

WTO对基础教育提出的重大挑战在于如何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发展性素质,使之具备适应全球化竞争、多元化社会和全球经济以及与劳动市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加大国际交流力度,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开阔师生的视野,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推进了用世界眼光办国际化学校的步伐;我们开办了重庆市唯一的专门教授英国国际基础课程的教育机构——重庆一中国际部,为学生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直通车;此外,通过强化外语教学、尝试“双语教学”,为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加快网络建设,拓宽信息通道则为21世纪学校的腾飞插上了双翼。

3.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审美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年9月,重庆市第一家青少年网络成瘾症预防与矫治中心在我校创立。该中心旨在一方面为广大的青少年上网者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则可以对网络成瘾症者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或行为戒断服务。它标志着我校在德育这块阵地上取得了新的进步。当前,“品格——素质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成为当前世界学校教育引人注目的教学改革内容”,怎样使以往的经验和成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活动化、审美化的特征,成为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模式和技能,进而推广辐射开去,最终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成为我们新的思索。为此,必须探索出一条“科学化和人文化的整合”的德育理论模式,这正是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德育审美化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宗旨所在。该研究把德育和美育相结合,运用美的规律塑造人自身的德育模式,即德育审美化模式,以此为指导,我校于2002年12月开始其一级子课题的研究,即探寻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审美化理论与实践。这将是素质教育中又一个极有现实意义、尚待开拓创造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折射出的现代化教育在人类价值目标的调整中,围绕体现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是如此的深刻而意义远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发展性教育理论将在未来更为广阔的教育浪潮中获得新的超越;重庆一中也将负载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前进。

(发表于《重庆教育》2002年第12期)

同类推荐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本书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本书尽量做到有理论有实际,论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希望能在传播理论的研究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经济总量呈几何基数地增长,由本世纪初的不到1.5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39.2万亿美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的富人每天的消费超过了500美元。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到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遍布世界,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文字学方面最具权威的古典著作,是我们研究中国汉字、了解中国文化的必备工具书。这本《说文解字全鉴》收录了大量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汉字,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力求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汉字,将汉字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地呈献给广大读者。
  • 倾听传媒的声音

    倾听传媒的声音

    本书为近三年来浙江省新闻出版行业的深度报道文集。本书包括2008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一系列重头稿件,如《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杭州全力打造出版传媒高地》、《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等等100多篇。此外还有一部分书评和媒介人物专访。这些稿件呈现了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
热门推荐
  • 天使启示录:育儿纪实

    天使启示录:育儿纪实

    本书介绍了作者的育儿心经,共分四部分:我心中的太阳、初升的太阳、阳光岁月、最初的炼狱。
  • 天体纪

    天体纪

    轩毅出生于大清帝国的一片原始山林中的石洞内,祖孙三代都与鬼子斗争着,第一次进城的他莫名其妙的遇到了一位神秘老道,得到了一套奇怪的功法和一瓶神奇的丹药,由此,他踏上了一条己所不知的修仙之路。一片大地,一个星球,一疆星系……正悄无声息的由这个山间小子谱写着一页页新的篇章。
  • 下一个雨季重逢

    下一个雨季重逢

    如果上天再给我们一次相遇的机会,你会选择继续爱下去还是放弃?季允天从来没有想过遇到冷夜雨的那一刻所有的事情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每个人的平静生活也因为她的到来而打破了。
  • 蝶恋一生浮华

    蝶恋一生浮华

    一个胎记成了他们相认的证据。她,美丽动人,却一心想着要嫁给六岁那年相遇的男孩。他,商业巨头,却从未对一个女人如此动心。只因那一夜情感交集,深埋心底。
  • 吾辈乃蛇

    吾辈乃蛇

    吾辈乃蛇伴君一生我不懂人类,不知他们为何哭,为何笑。我不懂人类,不知他做的是对,还是错。我不懂人类,不过我会陪伴您一生。您可能是错的,但是那又如何呢?
  • 家有蛮妻

    家有蛮妻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回到大唐

    回到大唐

    我原本是21世纪北大的高级教授,在机缘巧合下穿越到贞观元年,改变李承乾、大唐、华夏的命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归去新城

    归去新城

    以宫老三一家为线索,展现新城风土人情,富有乡土气息。所有的旧是希望的起点,某些的新却是痛苦的渊源。
  • 三国穿越之中兴汉室

    三国穿越之中兴汉室

    现代高中生遇车祸穿越汉末成汉室后裔。扶废帝,灭董卓,平曹操。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