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2700000032

第32章 心理治疗会谈中的“解述”话语(5)

第五节 解述的语用功能

研究者对“解述”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解述”在不同会话活动中的话语功能。如前所述,Heritage & Watson将日常会话中的解述分为“要旨性解述”(gists)和“结论性解述”(upshots),Hak & de Boer把心理治疗首次会谈中的解述分为“归纳来访者谈话的要旨”(The formulation of the gist of the client’s talk)和“做专业性结论”(The formul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upshot),廖美珍把法庭话语中的解述分为顺向解述和逆向解述等等。概括地讲,在不同的会话活动中,解述具有“核查理解”、“互动控制”、“总结归纳”等常规的话语功能。

心理治疗是“以言治病”的实践活动,而“解述”是治疗双方(尤其是治疗师)用于完成治疗任务的重要互动资源。根据我们对心理治疗语料的考察,心理治疗话语中的“解述”除了发挥常规的话语功能之外,还具有特别的语用功能,主要包括传达共情、问题诊断、衡量来访者的变化、预测治疗危机、实施问话、维护面子等。

一、核查理解

解述有助于检验对听话人话语的理解,这是解述最常用的语用功能之一。在我们的语料中,治疗师所做的这类解述较多(例32)。来访者偶尔也会对治疗师的话语进行解述,以检验自己对治疗师话语的理解(例33)。

例32

26 治疗师:对什么事恐慌啊?

27 来访者:有很多事情,像⊥就是说我这个事情好像从小的时候开始,我老爸呢,可能也就是那个,就是这个——焦急得很,就是说,焦虑得很,有点任性。

28 治疗师:你说什么?

29 来访者:焦虑和任性,行为非常焦虑。

30→治疗师:哦,你父亲[,=

31 来访者:[欸,我父亲。

32→治疗师:=就是也平时[,=

33 来访者:[欸。

34→治疗师:=也是很焦虑。

35 来访者:欸,很焦虑。我从小呢,有时在睡觉呢,经常,就是在睡觉,睡很、很容易动,有时候别人在跟我睡觉的话,我会用脚张他,但是我、但是我不知道。

36→治疗师:你自己不知道。

37 来访者:欸,多动,有这种·症状。

38→治疗师:就是睡着了[,=

39 来访者:[欸。

40 治疗师:=还在动。

41 来访者:欸,睡着了我有的时候动,有的时候睡着了可能用脚踢人呐。就是我从小呢也就是非常胆小的,就是我老爸呢,可能性格呢,就是说不让我动任何东西,因为小孩子本来就是玩玩打打的,就是摸摸这摸摸那,动动这动动那,就是干净啊有时候也不知道,但是我老爸他这个人呢,有时他让你规规矩矩地坐着,不让你动这动那,乱动的,(――)▲

42→治疗师:▼就是平时管你很严[,=

43 来访者:[欸。

44→治疗师:=是不是啊?你要是动啊他就让你[安静地坐着。

45 来访者:[所以、所以我就形成那种,就是遇到什么事情我都害怕。

在这段谈话中,治疗师对来访者的话语做了四次解述,第一次是第30、32、34行,第二次是第36行,第三次是第38、40行,第四次是第42、44行。治疗师所做的四次解述都显示了自己对来访者话语的理解。这一类的解述尤其发生在心理治疗的初期阶段。

例33

271 治疗师:……我跟你说今天说的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信心。

272 来访者:信心?

273 治疗师:额,信心最重要,对你来说。

274 来访者:信心最重要?

275 治疗师:额。

276→来访者:就是说要有信心啊,人要有信心,就是这。

在此例中,来访者对治疗师提出的治疗性建议进行了解述,主要目的也是检验自己对治疗师话语的理解。来访者的这一类解述通常发生在心理治疗会谈的后期以及结束阶段。

总之,无论对治疗师还是来访者而言,解述是检验自己对对方话语的理解的一种方式。要想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澄清对方话语中的事实,使对方的话语不再模棱两可,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就是对他的话语进行解述(Sacks,1971:338;Fairclough,1992:157-158)。

二、互动控制

作为互动控制(interactional control)的一个重要方面(Fairclough,1992:157),“解述”能有效管理和控制心理治疗会话中的交际互动,即控制会话的内容、方向、进程、秩序等等。

治疗师的解述是选择性的。也就是说,治疗师可以针对来访者前一话轮或多个话轮中的话语的任何一部分或全部进行解述。解述的内容、设计以及用语也都是选择性的(Antaki,2008)。治疗师可以删除来访者的叙述或描述的某一部分,选择另一部分,然后再对这一部分做某种程度的改变。因此,就解述命题内容的选择性而言,解述确定了会谈的话题,有效地执行了话题选择的功能。

例34

87 治疗师:那我问你啊,就是说你跟这些朋友接触的时候[,=

88 来访者:[嗯。

89 治疗师:=你有没有这一点,你刚才所反映的那些问题啊?(2s)就是跟你要好的一些朋友在一起的时候。

90 来访者:可能比较轻一点。

91 治疗师:还是有?

92 来访者:哎,有一点,可能比较轻一点。

93→治疗师:就是说比外人,比领⊥见领导要好一些,是不是啊?……

在这段谈话中,治疗师选择来访者的积极方面进行解述(第93行的划线部分),肯定了来访者的能力,为来访者树立了信心,也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打下了基础。

话题控制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改变话题,控制谈话的方向。如何有效地管理会谈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师的解述。对来访者的话语,该听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听也都是通过解述实现的。

例35

333 治疗师:你这个基本情况啊,是个·人际交往障碍。

334 来访者:嗯对,我就是。

335 治疗师:目前还算不上恐惧症。

336 来访者:算不上恐惧症?

337 治疗师:算不上,程度不是很重,是人际交往,因为从你这个情况来看呢,你是对特定的人群·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焦虑,甚至恐惧。

338 来访者:焦虑,我也有一点遗传因素←应该。我奶奶就——有什么事就很急,=

339 治疗师:((笑))

340 来访者:=一点点事,我爸也有点这、这种倾向。

341→治疗师:这个情况啊就是说从你目前的情况来看呢因为你到大众广场去啊,跟熟人呐,跟你家里人呐,对不对,的接触都是很好的[,=

342 来访者:[对。

343 治疗师:=对不对啊?你跟你相好的,玩得比较要好的朋友在接触上没有什么障碍,对不对啊?

344 来访者:对。

在这段谈话中,治疗师的解述(第341、343行)有效地管理了会谈的进程。这段对话发生在首次会谈的后期阶段,治疗师将来访者的问题诊断为“人际交往障碍”。来访者则把焦虑的原因自我解释为遗传方面的原因,即奶奶和爸爸的性格比较急,试图引导治疗师认同其解释,但是治疗师并没有对此做出回应,而是针对来访者在此之前的叙述进行了解述。这一解述表面上看不是积极倾听,而且回避了来访者正在讲述的问题,但是实际上避免了来访者话语中与治疗无关的问题,从而找出有助于治疗的问题。

治疗师的解述能有效地管理谈话的秩序,具有“结束当前话题,从而建立新的话题或者事实上结束整个谈话的语用功能”(Heritage & Watson,1979:149-153)。Hak和de Boer(1996:88)指出,“内科医生改变话题总是很突然,不会以解述的方式结束之前的话题。”显然在这一点上,心理治疗师和内科医生有着显著的不同。当心理治疗师通过总结、推论或做结论等对来访者的话语进行解述时,通常标志着当前话题的结束,甚至是新话题的建立。也就是说,解述是“话题性谈话”(topical talk)(Heritage & Watson,1979:151)的一部分。解述使会话参与者顺利地从一个话题转向另外一个话题(Button,1991:255)。

例36

160 治疗师:你不是主动地说什么话,开玩笑啊或者跟别人交流?

161 来访者:嗯,跟很熟的老乡就也主动。

162 治疗师:非常密切的?

163 来访者:嗯对。

164 治疗师:是不是啊?

165 来访者:对。

166 治疗师:这还可以?

167 来访者:嗯对。

168 治疗师:除此以外的人都不是很主动了[,=

169 来访者:[对。

170 治疗师:=尤其是上级[,=

171 来访者:[对。

172→治疗师:=领导,对不对啊?那么对生人怎么样啊?不熟悉的生人呐?

173 来访者:生人,也可以,如果有什么事必要跟他们交往的话,也⊥应该也可以的。像我们就是生人,我、我好像也不怎么太紧张,我⊥因为我必须来面对这回事。如果起了争端的话,我就表现得很老实,自己正当的权益我都——不敢去争取。

在这个谈话片段中,治疗师对来访者目前为止的话语(第161、163、165、167行甚至更早的话语)进行了解述(第168、170、172行中的画线部分),归纳了来访者先前谈话中的要旨,在结束之前以及当前话题的同时,建立了一个新的话题:“那么对生人怎么样啊?不熟悉的生人呐?”(第172行)。通过这个解述,治疗师把话题从来访者“对领导和上级”、“对同事”,以及“对很熟的老乡”的态度转移到“对生人”、“不熟悉的生人”的态度,顺利地实现了话题的过渡。

解述对会谈进程的管理还体现在解述是整个会谈结束的预兆,意味着治疗师对整个谈话的“试探性预结束”(candidate preclosing)(Heritage & Watson,1979:154)。因此,解述序列(例37中的第568行)之后通常紧跟标志整个谈话结束的最终相邻对(第570行和第571行)。

例37

553 治疗师:欸,第二个,遇到这些事情的话,用转移法。

554 来访者:转移法?

555 治疗师:嗯,因为心理方面的治疗啊,实际上是给你,=

556 治疗师:=要你自己弄,不是要我[,=

557 来访者:[对对对。

558 治疗师:=都不是我给你做的[,=

559 来访者:[对对对对对。

560 治疗师:=你才好得了[,=

561 来访者:[对。

562 治疗师:=要不然你永远也好不了。

563 来访者: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

564 治疗师:我必须要你自己做。

565 来访者:别人只是指一条路[,=

566 治疗师:[对呀。

567 来访者:=你走不走是你自己的问⊥事。

568→治疗师:有些问题是我们两人探讨,对不对?达到了共识,是吧?

569 来访者:嗯。

570 治疗师:好吧,可以。今天就这样吧。

571 来访者:嗯。

治疗师通过解述管理和控制会谈的进程,这是由治疗师的所处的地位和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所决定的,体现了治疗师在会谈中的话语权力。

三、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也是解述的常规功能之一。心理治疗会谈中的参与者(主要是治疗师)通过解述话语对对方话语中的核心信息进行总结归纳,以表达对对方话语的理解,或者加深对方对自身话语的理解。

例38

181 来访者:做事——做事现在也——,感觉到也还可以,有时人有点懒。

182→治疗师:人有点懒动,不想动,是不是啊?

183 来访者:有点懒,但是还是就是那种,就是我父亲给我教导的那种,很守规矩,就是别人是怎么做,一般来说我不会、我不会——顺着⊥逆着别人的意思去做。(2s)

1 84→治疗师:顺、顺从性[比较好,是不是啊?

185 来访者:[哎。

在这段谈话中,治疗师做了两次解述(第182行和第184行)。这两次解述都是治疗师根据前一话轮中来访者的话语所做的来访者视角的解述。治疗师不断通过选择、归纳、总结等方式对来访者话语中的核心部分进行解述,以表示对来访者的关注和理解。

四、传达共情

治疗师的共情是促使来访者产生变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Rogers,1957:95-103)。钱铭怡教授(1994:35)提出了心理治疗中准确的共情反映的三个步骤:(1)治疗者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2)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3)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因此,当治疗师从来访者的视角对来访者的话语进行解述时,治疗师就把对来访者的共情传达给了对方。

例39

181 治疗师:那你、你这个情况我问你啊,那就是以后,就是同别人的接触当中,是不是把这个担心别人丢东西怀疑在你头上这个事看得非常重?

182 来访者:看得重,非常的重,非常的重。这个事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因为现在这个事情可能我想的话,如果这个事情,如果这个事情呢,就是我想,就是、好像是反正无法接受的。

183→治疗师:无法接受的?所以总是对别人有所提防,是不是啊[?=

184 来访者:[哎对

185→治疗师:=总是警惕,是不是啊?这样慢慢地就是不愿意同别人接触了[,=

186 来访者:[哎

187→治疗师:=把自己封闭起来[,=

188 来访者:[哎

189→治疗师:=尽量少接触,少惹麻烦[,=

190 来访者:[哎

191→治疗师:=这个意思在里面,对不对啊?

192 来访者:对。

193→治疗师:哦,正因为这样一种情况以后啊,所以你就老是为这个事感到很苦恼。所以心情不好与这有关系没有啊?

194 来访者:应该有关系,应该有关系,有的时候,就是说,这肯定有关系。

治疗师的两次解述(第183、185、187、189、191行和第193行)都是力图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来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体验,表达出了来访者想表达却又没有说出来的意思,传达了对来访者的共情,对来访者无疑是一种支持。当来访者得到治疗师的理解和支持时,更倾向于继续前进,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探索实质性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与此同时,解述也为治疗师进一步介入对来访者问题的治疗铺平了道路。

罗杰斯认为,“治疗师不仅仅只是重复来访者的话语,观念或者感受,而是探索来访者的话语或观念所隐含的内心世界的体验”。(转引自Fairclough,1989:225)治疗师对来访者的话语中的隐含之意进行解述就是对来访者内心世界体验的探索。解述在有效地传达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共情的同时,促进了治疗双方的积极互动。

五、问题诊断

心理治疗话语中的解述是以“任务”和“目的”为导向的。在会谈的早期阶段,治疗师主要利用解述对来访者过去的行为、经历和感受等进行说明和描述,同时使该说明和描述具有解释性(即做出一定程度的心理学或专业性解释),从而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界定和诊断。通过把来访者所讲述的过去事件解述成为一种具有解释性的行为并得到来访者的认可,治疗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实施后续的话语行为,比如与来访者更深入地探讨和来访者问题相关的当前话题,或者开启新话题的讨论,或者给予治疗性建议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述序列为治疗师随后的话语行为做铺垫,解述也就构成了指导治疗的蓝本。

例40

100 治疗师:那么你跟你的女朋友谈恋爱是不是自由谈的?

101 来访者:不是,是介绍的,介绍不过也有两三年交往。

102 治疗师:紧张不紧张啊?

103 来访者:刚开始紧张,总是感觉到⊙

104 治疗师:感觉有点怕?怕不怕啊?

105 来访者:就是那个好一点嘛。

106 治疗师:比见领导啊、其他生人要好一点?

107 来访者:嗯。

108 治疗师:是不是啊?

109 来访者:我、我如果·这个事我一定要我去办·不能回避的话,我也表现得一般般,就这样。

……

122→治疗师:那么实际上还是能够做[,=

123 来访者:[嗯

124 治疗师:=对不对呀[?=

125 来访者:[嗯

126 治疗师:=也能做好[,=

127 来访者:[对

128 治疗师:=就是压力比较大一些[,=

129 来访者:[嗯,对

130 治疗师:=对不对呀?

131 来访者:对,反复几次以后很熟了就没这回事了。

治疗师对来访者在先前多个话轮中的话语进行了解述(第122、124、126、128、130行),一方面核查自己对来访者话语要旨的理解,另一方面对来访者问题的实质做出诊断。显然,治疗师可以针对来访者话语的任何一个部分进行解述,但是他没有针对来访者所描述的比较消极的感受和经历,而是针对来访者做事的能力:来访者不是没有能力完成工作,“就是压力比较大一些”。这类解述,一方面属于“诊断性解述”,是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了解和核实的结果;另一方面属于“积极解述”,肯定了来访者的积极方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来访者所讲述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来访者的能力,让来访者获得足够的信心去改变自己。

例41

53 治疗师:你是干什么工作的?

54 来访者:呃,就是外装修这些什么,抹墙什么的。

55 治疗师:外装修的?

56 来访者:嗯。在加工厂,不在外面去搞,就是搞加工的,人家另外安装的那种。

57 治疗师:那你接触的人不是很多吗[,对不对呀?

58 来访者:[不很多。我现在工作都是老乡给我介绍,我老乡在⊥是我的上司,我如果要我单独到外面找事的话我就是没有老乡——关照的话我就不敢,不敢去做这些其他什么事。我做事一直都是我老、老乡帮着带、带着我出来做事。

59 治疗师:那你的工作就是别人帮你找的?

60 来访者:对。

61 治疗师:是不是这样?

62 来访者:嗯,是的。

63 治疗师:不是你主动去找的?

64 来访者:对对对。

65→治疗师:由于怕接触别人[,=

66 来访者:[嗯

67→治疗师:=是不是啊[?=

68 来访者:[嗯,怕做不好。

69→治疗师:=连工作都不敢找[,=

70 来访者:[对,怕做不好。

71→治疗师:=就是委托你的非常要好的人[,=

72 来访者:[嗯对

73→治疗师:=是不是啊?那我问你,就是你要是见了那些人感觉到紧张主要是怕什么?

在这段谈话中,治疗师的解述话语(第65、67、69、71、73行下划线部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来访者之前的谈话内容和谈话形式(第58行)。解述得到了来访者的认可(第72行“嗯对”,此处治疗师的解述话轮和来访者的决定话轮发生了重叠)。之后,治疗师在结束解述序列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个与解述相关的问话(第73行后半部分)。因此,治疗师的解述既对来访者所表达的意思给予了试探性解读(candidate understanding),也对来访者的问题做出了诊断,从而顺利地通过问话把话题引向来访者问题的一个新的方面,即造成来访者问题的原因(“你要是见了那些人感觉到紧张主要是怕什么”)。由于来访者对治疗师的解述表示了认可,所以这一个与解述的命题内容相关的问话比较容易被来访者接受,不易发生阻抗,保障了心理治疗会谈的顺利进行。

六、衡量来访者的变化

解述是治疗师衡量来访者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了解来访者的变化,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改变,都是治疗师下一步治疗工作的基础。

例42

328 治疗师:今天我看你比那天要好一些。

329 来访者:对呀。

330 治疗师:你自己感觉呢?

331 来访者:嗯,我知道自己的病啊。

332→治疗师:哈哈哈,心理压力减轻了一些[,=

333 来访者:[嗯

334→治疗师:=是不是啊?

335 来访者:是啊。

336→治疗师:哦,感觉舒畅一些[,=

337 来访者:[嗯。

338→治疗师:=信心要足一点。

339 来访者:嗯。

340 治疗师:信心要足一点。那你——下一步怎么打算呢?

治疗师的两次解述(第332、334行和第336、338行)都是针对来访者的变化,而且是针对来访者所发生的积极转变。第二次解述建立在来访者对前一个解述表示认可的基础之上。通过衡量来访者的变化,治疗师为下一步的治疗做了铺垫。因此,治疗师在完成解述话轮之后,向来访者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你——下一步怎么打算呢?”,以引发来访者的进一步思考,深化来访者对问题的认识。

七、预测治疗危机

在心理治疗会谈中,解述是治疗双方的一种协作性会话方式,也是治疗师常用的一种启发性手段。治疗师可以通过解述做出可被验证的、有关来访者问题的种种假设。解述贯穿整个心理治疗谈话的始终。随着理解的加深,解述也会随之改变。也就是说,解述可以用来预测心理治疗进程中来访者可能出现的问题(Gordon and Riess,2005:120-121)。

例43

59 治疗师:那么你想过你自己没有啊?因为这,你跳楼,值不值,你想过没有?(4s)问题关键在这儿啊!我要你自己认识,值还是不值?(3.5s)这是第一个。

60 来访者:值不值得要看,因为我不知道我老公的想法。

61 治疗师:你不管别人呐,我要你问你自己啊。

62 来访者:问我[自己啊?

63 治疗师:[问你自己。因为这件事,你去跳楼,值还是不值?首先你要考虑这个问题。(8s)=值不值得你[去这么做?

64 来访者:[可能我就是说,我知道你现在在问我自己啊,但是我现在考虑的另外一个观点就是说,如果我知道我老公的想法,我跳下去了,他只会伤心一段很短的时间,我就会觉得不值得;如果他是一辈子还想着我的话,我就觉得值得。但是呢,又反过来想,回到你问我的问题啊,就是目前我自己的想法是这样的,就是回答你说,对我自己来说值不值得的话。对一个人来说一个生命从那么一丁点到那么大了,自己遇到一些事情,这样子去,这样子去,这样子去完了它的话,可能对自己是不负责任的,有点不负责任,而且对身边的人绝对是不负责任的。

65 治疗师:那么这个问题,我说呀,▲

66 来访者:▼但是当时很痛苦啊。

67→治疗师:我问你呀[,=

68 来访者:[嗯。

69→治疗师:=那么实际上能不能有这样一种·推测和想法,那你认为你自杀,你的生命重要不重要是体现在你的老公对你的态度问题,是不是啊?

70 来访者:有一半这样的想法。

这个谈话片段出自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女性来访者的案例。治疗师的解述(第67、69行)主要是对来访者认识问题的方式的一种推测或判断,即自杀、生命重不重要主要体现在她老公对她的态度。这一推测得到了来访者的认可,也就暗示了来访者确实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比如考虑问题十分片面、容易走极端等,这可能就是导致来访者问题的根本原因。治疗师利用解述预测治疗危机有助于引出来访者的问题,使治疗双方对问题达成共识,为下一步的治疗打下基础。

八、实施问话

在我们的语料中,心理治疗会谈中的双方(尤其是治疗师)总是运用解述有效地实施问话的功能。具备问话功能的解述可以发生在心理治疗会谈的开始阶段,也可以发生在治疗师认为来访者所提供的信息有更正或者改进余地的任何时候。

例44

23 治疗师:对什么事恐慌啊?

24 来访者:有很多事情,像⊥就是说我这个事情好像从小的时候开始,我老爸呢,可能也就是那个,就是这个——焦急得很,就是说,焦虑得很,有点任性。

25→治疗师:哦,你父亲[,=

26 来访者:[欸,我父亲。

27→治疗师:=就是也平时[,=

28 来访者:[欸。

29→治疗师:=也是很焦虑。

30 来访者:欸,很焦虑。我从小呢,有时在睡觉呢,经常,就是在睡觉,睡很、很容易动,有时候别人在跟我睡觉的话,我会用脚张他,但是我、但是我不知道。

31 治疗师:你自己不知道。

32 来访者:欸,多动,有这种症状。

33→治疗师:就是睡着了[,=

34 来访者:[欸。

35→治疗师:=还在动。

36 来访者:欸,睡着了我有的时候动,有的时候睡着了可能用脚踢人呐。……

治疗师的两次解述(第25、27、29行和第33、35行)都是对来访者话语的要旨性解述,在形式上是陈述,但执行的是问话功能,以核实自己对来访者话语的理解。

解述在改变通常的问—答模式的同时,总是强调会话中产生的一些重要信息,这是解述在局部会话结构中的功能之一。与问话相比,解述具有更多的优越性。要旨性解述通常选择来访者的部分话语进行解述,通过选择、删减、改变等方式对来访者的原话语中的思想或情感等进行再描述,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把来访者的话语“返还”给了来访者,或者可称为是对来访者话语的一种“回声”。结论性解述则是从来访者的话语中推衍出隐含之意,这也验证了心理治疗师应该“倾听”来访者的这一看法(Hutchby,2005:303-329.)。这种推衍是以来访者话语为前提的自然而然的推理,容易为来访者所接受。因此,和问话相比较而言,解述能更委婉、更高效地完成提问工作。这对建立和维持良好的治疗关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解述的问话功能的实现也受其序列结构的影响,也就是受话人对解述的回应。Sacks(1995)将问话描述为一个序列之中交际功能不完整、本身需要一个回应的话语。Schegloff(1984)同样认为,一个话语如果受问答相邻对的驱动,对会话中的下一个语槽(slot)进行限制,那么这个话语被视为一个问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述不仅具有问话功能,而且具有问话的互动功能。

九、维护面子

解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说话者自身的面子。在我们的语料中,这一类解述通常发生在心理治疗会谈的初期阶段,主要是由来访者所做的自我解述。从表面上看,这一类解述是来访者为自己的话语提供更多的解释,实质上是为了维护自身的面子,为自己的某种思想或行为寻求更多的理由和借口。

例45

172 治疗师:那又不太想,又选择上学,这不是矛盾吗?

173→来访者:是啊,这个就不止我一个人啰。就是很多人都是“哎哟,不想上学”,但是还是要逼着自己上学的感觉啰,[很多人,=

174 治疗师:[不止你一个人?

175→来访者:=很多人,甚至有些,我们那时候是小学呀,或者有时幼儿园那时候已经开始有这种思想了。

来访者的解述(第173、175行)表面上是给自己的话语提供更多的解释,实质上是为了转嫁自身的问题,以维护自身的面子。来访者通过解述转嫁自身问题的话语行为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同类推荐
  •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读心术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读心术

    《聪明女人要懂得读心术》内容简介: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泄漏天机”,无意识、下意识、潜意识,无不暴露内心真意识。交往中,如何才能瞬间识破人心?怎样才能看人不走眼?《聪明女人要懂得读心术》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教你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用眼睛洞察一切,“读"懂他人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精准的判断,使自己成为人际关系的赢家,进而在事业上取得进一步的成就,赢得美好、幸福、成功的人生。
  •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

    本书不仅让读者认识到性格的重要性,而且阐释了如何发挥性格优势,摒弃性格弱点,从而创造辉煌的人生。
  • 成功的追求(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成功的追求(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开掘心理,发挥潜能,追求人生的最大成功和幸福,这就是全面推出这套书的主旨。
  • 经典趣味心理测试全集

    经典趣味心理测试全集

    本书运用最精炼的语言、最实用的自测形式,涵盖了性格、魅力、爱情、婚姻、社交、事业等众多数心理问题,以诙谐的测试情景进入测试,融合了独具见解的测试结构。
  •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人类是有心灵的,这毋庸置疑。但心灵到底是什么,我看谁都难以说清。要想解开心灵这个密码,直接从“心灵”二字下手怕是不成,我们必须学会迂回,先弄明白“人类”是什么,再从中寻找“心灵”的真相与定义。人是以“类”的方式存在着的。马克思如是说,事实也千真万确。让我们越过生物生理层面,从心理人性层面来看,之所以某些生物能归为“一类”,那是因为它们必须符合这样两个条件:其一,“类”必须是不同个性的集合;其二,“类”必须有一个共性的“通解性”。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梁茜的无憾人生

    重生之梁茜的无憾人生

    回想起前世今生,我不知道前世时间究竟染指了我怎样的青春,又渲染了我怎样的流年……我觉得我的人生,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我无法忘却的悲伤死亡,右岸是我值得庆幸的涅槃重生,中间流淌的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 世界在变小与现代交通

    世界在变小与现代交通

    在21世纪到来之际,科学家们预测了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新的突破点。从汽车工业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率先采用各科学领域发明的新技术,并使这些技术更加完美。
  • 疯狂的青春

    疯狂的青春

    校园,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爱它,因为这里有我们的知心朋友,恨它,因为有时候我们不爱学习,在校园的我们总是会有一些让我们难以忘记的时刻,酸甜苦辣,在校园品味人生…
  •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
  • 毒舌萌宝彪悍妈

    毒舌萌宝彪悍妈

    她喝酒误事,一不小心把少爷给扑倒,还被人逮个正着!当家夫人要求她负责,不想嫁,火爆少爷也不开尊口拒婚,怎么办?于是她一张照片,给他扣上一顶名叫“出轨”的屎盆子。六年后,她带着宝宝归来。他逼的她退无可退:”就许你诬陷我出轨,不许我要求你负责?”笑话,难道他还想用结婚这种事来报复她吗?
  • 幻世霸者

    幻世霸者

    我生活在现今世界的一个山中小镇,每天的生活就是跟几个好兄弟一起捕鱼抓鸟,上山下水,过着惬意生活。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兄弟也有分开的那一刻。好在不管相隔多远,只要进入“幻世之界”这么个游戏中,我们兄弟就能聚首。在现实中处处碰壁的好兄弟们,决定在游戏里干个惊天动地,我当然是鼎力相助了,一切仍旧那么美好,可是....兄弟反目,游戏异变;爱情,友情将会在刹那间灰飞烟灭,我必须阻止,必须找出这一切的真相——!
  • 求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之路

    求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之路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非常明确地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因而“发展现代农业”自然成为今年农业工作的主题。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决定。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农业形态,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面实行现代经营管理为本质特征和主要标志的发达农业。发达的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所必须追求的目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仅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产业基础。
  • 曼珠沙华开

    曼珠沙华开

    曼珠沙华是开在冥界的一种花,也叫彼岸花。诅咒人们生生世世都不能在一起。她说:“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果你能做到,也许我会爱生你。”他说:“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炼狱神帝

    炼狱神帝

    从小就是孤儿的夜月,受到了无数的欺凌、嫌弃、欺骗,认为这是一个肮脏的世界,他一步一步的走着,心里默默的决定要“清洗”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