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0700000003

第3章 区域特殊教育概论(2)

第二节 区域特殊教育与区域政治的关系

一、教育与政治

(一)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是与一定阶级的利益相关。政治是阶级利益的集中反映。政治对教育不但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而且,这种制约作用波及教育的一切方面。从教育的领导权到教育的享受权,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到速度,从教育的总目标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从国家教育制度到学校管理制度,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学校教育到非学校教育,无不反映出政治对教育的作用。政治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下面主要谈三个方面:

一是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统治阶级总是利用他们的政权力量来颁布教育方针、路线和政策;制定教育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控制教育经费,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二是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在一个社会里,让哪些人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古代只有官品的子女受教育,现在每个社会成员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三是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总的来说,学校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

(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因此,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要利用这个武器来壮大自己的力量、打击敌人。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能促进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教育能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习惯和能力。

二是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少年集中的地方,他们有知识、有见解,思想敏锐,勇于发表意见,通过言论、演讲、文章等宣传思想,造就一定的舆论,影响政治局势。

总之,政治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教育对政治的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正越来越广泛。教育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区域教育与区域政治

在区域社会中,影响教育发展的政治因素主要是区域政策。这里主要谈谈区域政策与区域教育的几个问题。

(一)区域政策

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的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在宏观层面上影响着区域发展。区域政策有很多种,从政策制定的内容来分,主要有区域经济政策、区域人口政策、区域教育政策和自然保护政策等;从政策制定的主体来分,主要有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

(二)区域教育与区域教育政策

区域教育发展要遵从区域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区域内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存在差异。区域政策的关键是要将区域内各种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从而有效地加快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步伐。区域教育要实现协调发展,归根结底要通过政府实行政策倾斜来实现,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区域教育活动,通过充足的教育投资来引导区域教育发展方向,通过科学的区域教育规划来提高区域教育发展的效益。因此,由上级政府统一规划和制定区域教育政策是实现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的指导,基层政府才能制定具体政策并进行落实。

区域教育政策是指一定区域的地方政府(尤指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有效地发展本区域教育和完成一定时期的重要任务,在国家及上级教育政策的要求和指导下,结合本区域教育实际,对有关区域内教育发展的全局性行动确定发展目标、行动准则以及采取一系列措施手段的过程。在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相近的前提下,区域教育的形成与发展的结果都主要归根于区域教育政策这一内因的作用。与国家宏观政策相比较,区域教育政策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1.地域限制性

区域教育政策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所制定并实施的政策,这种政策的效力表现出有限性的特征,即一定层级的地方政府只能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行使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权力。这是区域教育政策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不同区域间教育的不同个性、相同时期内的不同水准以及教育发展的模式。

2.承上启下性

区域教育政策与国家总政策、基本政策相比较,应属具体政策之列,它往往是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区域的教育实际情况,就如何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和解决本地方实际问题所作的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具体的规定。同时,区域教育的承上启下性特点使得任何区域对下一级的教育都负有指导和调控的责任,这就意味着区域的教育政策对本级区域的所辖教育部门具有指导意义,也是下级管理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因此,区域教育政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政策体系结构中具有特殊的桥梁作用。

3.强制性

区域教育政策的强制性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区域教育政策对所辖部门管理决策具有指导意义,对下属产生了一定的强制意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没有权威的政策就是无效的政策。就是说,具有权威性的政策对执行能起一种规范和约束作用,使其成为具有强制性的特征。区域教育政策只有在本区域树立权威,具有强制性,才可能得到有效遵守和执行。

4.动态变化性

区域教育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条文,而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其中的影响因素不外乎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推动。当然,区域教育政策的变化应是在国家教育政策指导下进行的,而且这种变化性是以其自身的相对稳定性为前提,否则就无法产生应有的政策效力。

5.可操作性

具体政策本身就是贯彻执行总政策和基本政策最直接最具体的形式和手段,因此一般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正是由于作为具体政策的区域教育政策与区域教育实际发生着最紧密的联系,处于前沿位置,因此其目标和任务就应该具体而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式具有可操作性,即要求区域教育政策在程序、规则、手段和日程等具备较强的明晰性。

三、区域特殊教育与区域特殊教育政策

区域特殊教育是培养一定区域内特殊儿童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按行政区域划分,我国特殊教育可以划分为三十几个省区市的区域特殊教育。不同省区市的特殊教育有共同性,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即特殊性。下面以福建特殊教育及其教育政策为例来谈谈区域特殊教育与区域特殊教育政策的关系。

(一)区域特殊教育政策促进了区域特殊教育的发展

区域特殊教育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特殊教育的发展。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支持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到2012年,重点扶持19所特教学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对特教学校(班)所有在校学生实行免学费、免教科书费、免住宿费、补助住宿生生活费;到2015年,所有特教学校基本达到办学标准。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实现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两头延伸”,扩大残疾人高等教育规模;到2020年,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学前至高中阶段的教育。出台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和特教教师津贴。在省市教研部门配备专职教研人员。《规划纲要》出台以后,全省上下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和落实。《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扶持特殊教育发展”。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积极推进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收残疾人入学,完善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制度。建立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部门协作机制。积极推进医教结合,建立残疾儿童少年的发现、鉴别、干预、跟踪和评估机制,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医疗康复的水平和成效。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提升职业技能,培养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设立特殊教育教师奖励基金,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方面将特殊教育单列,并予以倾斜照顾。

福建省特殊教育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力地促进了福建特殊教育各项目标的实现。到2012年底19所特殊教育学校实现了标准化建设目标,特殊儿童幼儿园已经在各地市区开始建设,特殊儿童学前班也陆续在全省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在校学生实行免学费、免教科书费、免住宿费、补助住宿生生活费,医教结合工作正在推进。总之,福建特殊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特殊教育的发展。由此可见,区域特殊教育政策对区域特殊教育的促进和发展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二)区域特殊教育发展促进了区域特殊教育政策的调整

区域特殊教育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区域特殊教育政策的调整。以福建省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的规定,特殊教育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招收智力残疾儿童、听力残疾儿童和视力残疾儿童三类儿童入学,其他特殊儿童(如自闭症儿童等)主要在民办机构和家庭中接受教育,他们常常被排斥在公立学校的大门之外。但是,近年来随着福建特殊教育的发展,在社会各界人士和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自闭症儿童由以前主要在民办机构和家庭接受教育,逐渐进入到普通学校、特殊学校和自闭症儿童学校就读。2010年来,在福建省市县区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中还建立了“福乐家园”,招收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听力残疾儿童、脑瘫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和早期教育。福建省特殊教育学校中,在读残疾学生已经从原来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儿童扩展到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多重残疾儿童等。残疾相对较重的儿童主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残疾相对较轻的儿童主要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已经成为福建省特殊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根据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福建特殊教育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福建省正在启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聚焦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以“一人一案”的原则,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帮助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并解决特殊教育发展相关条件保障问题,实现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目标。福建省要求各市区县制定特殊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重点落实好特殊教育教学设备建设项目、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和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特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项目、自闭症儿童学校建设试点项目。由此可见,区域特殊教育发展反过来又将极大的促进区域特殊教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第三节 区域特殊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一、教育与经济

(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办教育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作支撑和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一定的教育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这是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上必须遵循的规律。当学校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长时间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因人才的缺乏而受到阻碍,就需要重视办学兴教,使教育发展的速度跟上社会的发展,但当学校教育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会使生产力难以接受,人才过多,就业困难,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对教育作出及时的调整。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什么样的生产力决定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类学校和各专业的比例如何。学校结构必须反映经济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革,教育为生产培养的人才在总量、类型和质量上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否则,即便在人才总量上有余,但仍然会出现结构性失调,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当前的职业分工与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的社会变革与职业演变,以应对未来加速发展的科技与社会变革。

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改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科学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的发展与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也一样,都是以生产力为前提的。

(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基本途径。个体生命的成长只构成了可能的劳动力,但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参与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创造一定财富,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教育能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和推广,并能产生新的科学知识。要实现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除了要通过艰巨复杂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革新实践外,其技术成果的推广、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都需要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紧密配合,使更多人掌握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古代生产率靠增加劳动力数量和延长劳动时间,但现代是依靠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不断革新,依靠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与质量,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和改革中的创造性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区域教育与区域经济

(一)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它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尤其是指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

(二)区域教育与区域经济

区域教育与区域经济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使用而发生关联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区域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的水平,进而与区域教育的层次、规模、结构产生密切联系。一方面,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能够以最高效益为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和普通劳动者。同时,高等院校或职业院校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和推广基地,合理的区域教育布局能带动周边地区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提高。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实力的强弱对区域教育的投入和体制创新的影响也不同,经济发达区域的教育投入水平更高,教育创新的力度更大。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影响着区域教育的专业设置,教育要预测区域未来的产业发展情况,提前培养适合需要的人才,这样才不会造成人才浪费。

三、区域特殊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特殊教育是培养一定区域内特殊儿童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区域特殊教育的发展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区域经济是区域特殊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保障,区域特殊教育的发展将受到诸多限制。下面以福建特殊教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为例来谈谈区域特殊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区域经济是区域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

区域经济是区域特殊教育的发展的基础。《******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于2009年正式颁布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据初步统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实施两年来,到2011年福建全省生产总值17500亿元,增长12.2%;财政总收入2596.12亿元,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7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8779元,增长18.2%。随着福建经济的发展,特殊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有保障,以前没有设立特殊学校的市县区,也开始陆续建立特殊教育学校。福州市的平潭县作为海峡西经济区建设的标志,调整县域行政区划,设置了平潭开发区。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平潭区的特殊教育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平潭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起来了,解决了当地的智力残疾儿童、听力残疾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等特殊儿童入学的问题。另外,福建其他县市区也开始扩大特殊教育对象的范围,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特殊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二)区域特殊教育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特殊儿童经过教育和训练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区域特殊教育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特殊教育使特殊儿童从潜在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经过系统的教育和训练,特殊儿童也可以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技巧,也可参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创造一定财富,能成为现实的劳动力。以福建特殊教育为例,“十一五”期间,福建省886名残疾学生考入大学,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达119个,11.8万人次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达93个,新就业残疾人6.23万。[《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残疾人劳动就业机构将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有就业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将免费享有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鉴定等就业服务。“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就业残疾人5万人,为10万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扶持创建100个福乐种养基地,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随着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十一五”和“十二五”十年时间,福建省将有11.23万残疾人实现就业,这对福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残疾人就业不但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既实现了他们的个人价值,也实现了他们的社会价值。由此可见,区域特殊教育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区域特殊教育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一、教育与文化

从广义上看,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物质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精神文化是指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系统知识等,价值观是其核心。制度文化是指典章制度以及维系个体生活与一定文化共同体的人群关系的法则。组织文化是指集团内部的行动标准中表现出来的文化。

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文化是独立于各种遗传素质和机体的生物特征之外的。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文化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同时教育反过来对文化又具有促进作用。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文化知识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水平。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文化知识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这是教育的主要资源,文化知识的发展水平和丰富程度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丰富程度。

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文化背景,文化模式使生活在其中的所有成员都无法避免它的影响。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着教育模式,如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使得中西方的教育方式存在各种差异。

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文化传统越久,对教育传统变革的制约越大。我们今天的教育除了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外,还受中国传统文化及思维模式的影响。

(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

教育对文化的传递。古往今来,教育一直承担着传递文化的功能,文化只有通过教育的传递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教育的文化选择既要符合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也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引导和自觉规范。

教育对文化的发展。教育通过把人类已有的精神财富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他们对文化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不仅能适应和参与现实社会的文化活动,还能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创造更美好的文化。高等学校是优秀人才汇集的地方,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居于首要地位。教育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补充更新和发展民族文化,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的方式。

二、区域教育与区域文化

(一)区域文化

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导致文化背景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就是区域文化。一个文化的存在是离不开它对地方文化的传承的。这样的传承就会产生不同的民俗文化,从而也产生了不一样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存在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倾向,从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区域文化的特性。例如岭南文化(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文化基本上属于这一地区的移民文化),它包括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的部分地区性文化,带有浓厚的域外色彩,家庭组织和区域性组织较发达,具有中外混合的新文化风格。

(二)区域教育与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影响区域教育。一方面,区域文化会影响区域教育的课程内容。区域文化的发展使区域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例如在闽南地区的中小学校开设闽南语课程,南音课程等。另一方面,区域文化影响区域教育的课程结构。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义务教育学校只有国家设置的课程,很少或没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于是开始重视区域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开始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就是区域文化在区域教育课程结构中一种反映和体现。

区域教育促进区域文化。区域教育通过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来加强对区域文化的选择、传递和发展。区域文化既反映一个区域特定的历史文化,也张扬着一个区域的人文精神。例如,2007年我国批准设立了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泉州、漳州、厦门三地中小学、幼儿园开始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在大学开始设置相关性专业。通过开设闽南文化课程和设置闽南文化的相关专业来对闽南文化进行选择、传递和创新,从而促进了闽南文化的发展。

三、区域特殊教育与区域文化发展

区域文化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从而导致文化背景产生差异,形成了具有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一种文化。区域特殊教育是培养一定区域内特殊儿童的一种教育活动。区域特殊教育与区域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方面,区域文化会影响区域特殊教育,另一方面,区域特殊教育也会反作用于区域文化。下面以福建特殊教育及其文化为例来谈谈区域特殊教育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一)闽文化对福建特殊教育的影响

闽文化对福建特殊教育有重要影响。例如,福建宗教文化对福建特殊教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福建宗教文化十分发达,被列为全国重点的寺院有14座,如福州西禅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厦门南普陀寺等都是蜚声海内外的古刹名寺,对台湾及东南亚、日本等地也有很大影响。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其中清净寺有近千年历史,是世界******教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五大清净寺之一。灵山圣墓是世界上除穆罕默德墓和阿里墓之外,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圣迹。晋江摩尼草庵是世界少有的摩尼教遗址。福建近代特殊教育的发生发展与宗教密切相关,不仅表现在教会特殊学校的量多质优,而且还表现在“收回教育权运动”后,教会仍长期充当主要角色。[郭卫东:《基督教会与福建近代特殊教育事业研究》,载《福建论坛》2011年第12期。]特殊学校在当地均是首创,如泉州、福州、宁德和南平市最早的盲校均由教会人士创办,它们是福建省特殊教育事业的活水源头。特殊学校除多由宗教人士创办外,学校的老师也多由宗教人士担任。特殊学校课程内容也表现出“近代”的特点,课程设置多仿效西方教育体系,并具浓厚的宗教意味。更有意思的是有些特殊教育学校就建在寺院旁边,例如泉州鲤城开智学校曾建在泉州市区开元寺旁边,福州鼓楼区开智学校建在福州市区开元寺旁边等。但不能否认,20世纪20年代后,教会特殊学校在“本土化”或是“中国化”方面也有一些变化。

改革开放后形成的闽文化代表——“福建精神”对福建特殊教育的影响也很大。福建精神的主要内容是“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爱国爱乡”体现了福建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闽籍乡亲无论身在何处,总是梦萦家园、心系祖国,对故土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对祖国统一大业有极强烈的责任感。例如,以陈嘉庚为代表的华人华侨就是爱国爱乡的典型。“海纳百川”体现了福建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宽阔胸襟,以及福建文化所具有的尊重差异、博采众长,多元并处、和谐共生的独特品质。“乐善好施”体现了福建人“舍得给予、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施”不仅指物质上、金钱上的施予,也包括行为和爱心上的付出,只要愿意,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例如,泉籍菲律宾华侨王汉鼎先生捐资兴建福建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大楼——兼济楼,安溪乡贤王永庆先生捐资兴建安溪明德特殊教育学校,等等,这些事迹充分说明了福建人关心特殊儿童,重教兴学的教育情怀。“敢拼会赢”体现了福建人“敢冒风险、敢为人先”的打拼与自强个性,是历代福建人为生存和发展,敢于拓海开洋、闯荡世界、输人不输阵,最终取得成功的生动写照。这种精神体现在福建残疾人的身上就是自立和自强。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福建残疾健儿在历届残疾人奥运会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总是捷报频传。

由此可见,福建宗教文化和福建精神对福建特殊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闽文化对福建特殊教育的影响。

(二)福建特殊教育对闽文化的促进

福建特殊教育对闽文化的促进,主要通过设置与闽文化的相关课程和开展相关的活动来促进闽文化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福建省特殊教育学校普遍设置了与闽文化有关的课程。例如,为了促进闽南方言文学、闽南民间音乐、闽南戏曲、闽南民间舞蹈、闽南民间美术、闽南民间手工技艺、闽南传统体育竞技等闽南文化的发展,闽南地区的特殊学校有选择地开设了这些课程。通过闽文化课程的设置,使闽文化得以传承、保护和发展。福建特殊学校还特别重视开展与闽文化有关的活动,特别是在保护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方面。特殊学校师生通过开展文化保护活动,加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妥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特殊学校还积极开展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例如南音、梨园戏、莆仙戏、木偶戏、高甲戏、芗剧、闽剧等进校园活动,一方面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促进了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节 区域特殊教育与区域人口的关系

一、教育与人口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不仅与个体有关,也与社会人口状况有关。人口是社会生态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人的总体。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是指教育事业与社会中人的总体的关系。人口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这些基本特征与教育都是相互影响的。

(一)教育与人口数量

社会的人口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造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个方面。教育与人口数量的关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需求的大小,因此也就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可能规模。人口的增长必然要求扩大教育的规模。由于人口增长方式不是匀速而是波浪式推进的,所以人口的波峰与波谷的反复出现对学制和学校内部结构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我国人口出生率大幅提升,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势必意味着若干年后,国家必须增加教育经费、校舍、教师以及设备。可是那时国家财力有限,无力承担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教育各方面的巨额经费,也就是说教育的发展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则必然导致了教育水平总体上的下降。此外,学龄人数的增加使班级人数过多同样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教育也会影响人口的数量。一般来讲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而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这就能起到调节和控制生育率的作用。另一方面,教育程度的提高,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生育观和家庭观。一般情况下,文化程度高的人受此类思想的束缚相对较少,他们更重视孩子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所以教育可以影响和控制人口的数量。

(二)教育与人口质量

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前者是人口质量的物质要素,后两者是构成人口质量的精神要素。人口质量是一个表明人口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概念。人口质量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人口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一代为对象的学校教育质量。学校教育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教育者一方,还与受教育者进学校时的初始水平有关,也就是说与社会现有的人口质量相关。

另一方面,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教育除具有控制人口数量的社会功能外,同时也具有提高人口质量的功能。与控制人口数量的功能相比较,教育在提高人口质量上的作用更为直接和突出。教育在提高人口质量方面的功能首先表现为对青年一代的培养。教育培养不仅能提高当代人口质量的水平,而且会连续影响今后各代的人口质量水平。教育提高人口质量的功能还表现在对成年人的教育上。对成年人的教育除了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外,还应充分利用各种非学校教育途径。

(三)教育与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教育与人口结构的关系表面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人口的性别结构会给教育带来一定影响。如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由于重男轻女思想和传统势力的影响,在未入学的学龄儿童中,女童的比例高于男孩。另外,人口社会结构会影响教育的结构,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会影响人们对教育需求和教育质量,人口地域分布的不平衡会带来教育机构布局的不平衡,人口的疏密度会影响学校的办学形式,人口民族结构对教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人口结构合理化就是指人口结构有利于社会生产和各方面的发展。首先,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地域分布向合理的方向流动。例如,农村缺乏有文化的人,国家可以通过办学来培养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并通过毕业分配使这些人流向农村。学校还可以通过定向培养等方式,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使这部分人因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流向城市。

二、区域教育与区域人口

(一)区域人口

区域人口是指一定区域内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特征的总和。区域人口特征是指人口特征在地区内的相似性和地区间的差异性。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的地区差异性,导致人口区域特征的差异性。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条件相似,人口特征也必然相类似。反之,人口特征在地区间则会形成这样那样的差异。

(二)区域教育与区域人口

区域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着区域教育的发展规模、质量和水平。随着适龄受教育人口数量的波动,区域教育的规模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区域教育资源也要进行适当的整合,防止出现教育资源紧张或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区域内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口数量和素质能否满足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关系着区域教育的质量。区域教育资源的集中与分散也影响区域人口的聚集程度。一个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容易吸引人口在此居住生活,因此区域教育也有疏导人口流动的作用。

与区域人口类似的另一个概念是人口区划。人口区划是根据与各种影响因素相联系的人口现象在地域上的特征对一地区进行的区域划分。一般来讲,人口区划与区域教育规划关系比较密切。中国幅员广大,地理环境复杂,通过人口区划有助于了解全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而且更重要的是国家要求按一定的人口目标,对人口发展实行分区规划。人口区划是人口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为适应不同行政区对区划的要求,人口区划具有层次性,一般分为:全国区划,省(区)级区划,地、市级区划,县级区划。各级区划保持行政区的完整性,以利于区划成果的应用。人口区划的基本依据是人口数量和密度、人口变动、人口构成等现状特点的相对一致性,自然基础、经济水平、民族特征以及人口发展历史等影响人口状况的基本因素特点的相对一致性,人口基本问题与改善途径的相对一致性,为便于利用统计资料和应用区划成果,保持区域行政界线的完整性。人口区划这些内容都与区域教育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三、区域特殊教育与区域残疾人口

区域特殊教育是培养一定区域内特殊儿童(包括残疾儿童和超常儿童)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特殊儿童通过接受教育可以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使潜能得到开发,使个性得到发展,使缺陷得到补偿等。不同地区残疾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福建省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福建省残疾人口约为221.1万人,占福建总人口的6.25%,其中视力残疾35.6万人,听力残疾61.3万人,言语残疾2.7万人,肢体残疾49.9万人,智力残疾19.1万人,精神残疾16.3万人,多重残疾36.2万人。福建省2009-2010学年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有特殊学校73所,在校生34097人。福建省残疾儿童除了少部分在特殊学校就读外,大部分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由于福建省地处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程度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一)区域残疾人口影响区域特殊教育发展

残疾人口的残疾类型、残疾程度会影响特殊教育的安置形式。残疾类型会影响残疾儿童被安置到哪种类型的特殊学校就读。盲童被安置到盲校就读,福建省独立设置的盲人学校有泉州盲校和福州盲校;聋童被安置到聋校就读,福建独立设置的聋校有漳州聋校和福州聋校;智障儿童被安置到培智学校就读,福建省独立设置的培智学校较多,例如泉州开智学校、福州开智学校、厦门开智学校等;自闭症儿童被安置到自闭症儿童学校就读,目前福建省独立设置的自闭症儿童学校是福州星语学校。残疾程度会影响到残疾儿童是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还是到相对隔离的特殊学校就读。一般来讲,轻度残疾儿童主要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中度和重度残疾儿童主要在特殊学校就读。从2010年开始福建省还对不能到学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使他们在家里也能接受义务教育,从而实现他们的教育权利。

残疾儿童的数量会影响特殊学校的规划。一个地区建多少特殊学校,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使他们方便上学和就近入学,既要考虑残疾儿童的地区分布情况,也要考虑残疾儿童的数量。例如,漳州市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将所有的聋哑儿童都集中到漳州市聋哑学校就读,而泉州市各地区的聋哑儿童基本上在本地区的特殊学校就读。

(二)区域特殊教育对区域残疾人口的影响

通过教育更好地开发区域残疾人口的潜能,提高区域内残疾儿童的素质。特殊教育是通过使用一般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设备,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状况和不同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发挥残疾人的潜能。而在普通教育中,多采用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班级教学,很难照顾到学习基础和接受水平过低或过高的儿童,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儿童的学习需要。因此,区域特殊教育能更好地开发残疾人的潜能,提高残疾儿童的素质。

通过特殊教育使残疾人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投入可以产生个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受教育或受教育程度很低的残疾人,大多数需要靠父母或社会来抚养。但是,接受一定的教育和职业训练后,他们就有可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甚至和正常人一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他们也只有在为社会服务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尊严。因此,通过特殊教育可以使残疾人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同类推荐
  • 好习惯是养出来的

    好习惯是养出来的

    本书收录了多位父母的育子心得:基于“冯德全早教方案”。探索出婴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方法;面对生命负数,超越健康人,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孩子;残疾父亲,系着“弱在哪里补哪里”的朴实信条,一步一个脚印,培养了一个优秀的状元女儿。
  • 孩子的潜能是这样挖掘出来的

    孩子的潜能是这样挖掘出来的

    《孩子的潜能是这样挖掘出来的》分为上、中、下三篇,包括纠正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换一种态度跟孩子沟通、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等九章内容。《孩子的潜能是这样挖掘出来的》由方州编写。
  • 儿童常见病百问百答

    儿童常见病百问百答

    《儿童常见病百问百答》以问答的形式介绍儿科常见病的相关知识,包括新生儿刚出生时的问题、孩子感冒、发烧、腹胀、呕吐、多汗、厌食、尿床等问题。
  • 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营养美食

    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营养美食

    0~6岁孩子的“吃喝拉撒”究竟该怎么对付?孩子生病了,我该怎样护理?早期教育要做还是不做或者怎么做?精养、散养、放养、慢养,孩子到底该怎么养?小生命降临了,除了初为人父、为人母的喜悦外,每位父母都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尤其是80后的父母自己都还是未长大的孩子呢。《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 营养美食》精选国内外多个家庭的育儿故事,针对孩子成长期的各个可能性,提供父母有效的解决办法。本书分享育儿父母精心对待孩子每一餐的营养美食经验。
  • 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

    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商业发达,物质丰富。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孩子们从小就有很多向往,他们想拥有钢琴,想拥有画板,想报特长班,想出去旅游……然而,生活是很实际的。这些向往的实现都离不开钱。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想尽办法,甚至省吃俭用满足孩子的愿望。那么,等孩子大了呢?他能靠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欲望吗?给孩子金钱,不如培养孩子赚钱的思维和能力。培养孩子的金钱思维并不是教给孩子具体的赚钱技能,而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学习能力、个性品质、创新思维和理财能力等等。本书揭示了华尔街精英的成功秘诀,帮父母共同打造高财商、了不起的孩子。
热门推荐
  • 万剑归元

    万剑归元

    平凡青年,无意间穿越到了与现实世界有交集的平行修真世界之中。面临生死威胁,为了寻找回去的路,他不得不接受了神秘的传承!在仙界崩溃,凡人再无飞升之望的平行世界中,有一个传说。万剑归元之日,仙界再临之时!然而,仙界,这一局诡棋的背后,却隐藏着残酷的秘密……
  • 剑仙的卧底生活

    剑仙的卧底生活

    林子衿重生二十年前,为了不让宗门惨剧再度上演,毅然投入了敌对宗门。面对冷酷的师父,温柔善良的师姐,友善的同门,他是否会狠下杀手?面对昔日同门,他又该何去何从?他又是否能和小师妹再续前缘?
  • 复仇者之寻爱

    复仇者之寻爱

    沉睡了千年,醒来却已身处陌生的世界。或许,只有借着“恨”,她才能找到一丝安慰。是的,她重生了,化为一个复仇者,以“恨”之名,来到他的身边。可是,随着一些人的出现,伴着一些事的发生,她渐渐地从迷失的方向中找回了自己,还有被自己遗忘的爱……
  • 学渣女友

    学渣女友

    自以为是而又臭屁的学霸,腹黑贪财且又霸道的学渣,从小开始的缘分终究是巧合吗?温柔如风的学生会会长对她动了情,无视条条框框只是为她。一夜出名的明星从没想过会栽在她手上,而你呢,青梅竹马,你这次回来,又是为了什么......
  • 夜舞大帝

    夜舞大帝

    佛!本是道!阴!也是道!大道三千,有人取之一道可成神!夜舞一世化作烦人,却拥有着让玄者更加羡慕的玄体,煞龙之体,纳何招人陷害,被逼自生转世,重活一世!这一世他要这天再也无法挡住他的脚步,重修大道,他要帮这天执行天道。有人问他你到底是修什么?夜舞邪笑道:“我当然修的佛道!”身上却散发着阴森的气息!
  • 五族学堂

    五族学堂

    一个小丫鬟为了逃避血魔的追杀,意外逃进结界--世纪魔神的封印地。满身鲜血的小丫鬟被石头绊倒在一棵树旁,胸口前的暗鸦无光的血滴子突然光芒四射且越发鲜红。小丫鬟双手无力垂地,眼泪落地。时空的另一端,以新,二十出头的女生,在同一棵树下埋盒子,眼泪滴落到泥土,突然一道血红色的亮光将以新包围。亮光瞬间消失,而人随之消失。
  • 妈妈要我爱猫咪

    妈妈要我爱猫咪

    传说:猫有九条命。都说:老虎不发威会被当成病猫。据说:在每只吃饱后懒洋洋躺在火炉边的猫身上都隐藏着一只蠢蠢欲动作势欲扑的老虎。……我说:天空飘来五个字,这都不是事。陆飞说:住嘴,你是我的猫,就都成了我的事好嘛!我说:呵呵,你是我的奴,猫奴,那还不是应该的!
  • 娜林之光

    娜林之光

    一个繁荣富强、包容万物并向往未知的伟大国家,一群孤傲而强大的野蛮种族,无限的令人惊叹的未知世界;这是一个文明与野蛮并行的世界,一个不可思议的旅途将就此展开
  • 星空的低语

    星空的低语

    在银河系的第二旋臂上的西边星区上,名为人类的同族战争已经开始了第三百四十三个地球年。主宰南十字旋臂的联邦把居住在南十字旋臂西方星区的人类定义为叛军时,双方从争夺正义慢慢走向报复刻骨的仇恨,当同族的血脉之情都无法阻挡这份仇恨的时候,战争走向了不可控制的边缘。而我们的故事就在几百光年外的破碎星路上重新开始了。
  • 废柴逆袭,坐拥天下

    废柴逆袭,坐拥天下

    当21世纪天才少女穿越灵魂来到异世,世人指指点点,她又何惧之有?看她坐收灵宠,苦练神功,看她为情纷纷扰扰,看她为权逆转天下,待天下平定,她又会不会抓紧他与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