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9600000002

第2章 导论

第一节 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伦理学是管理学与伦理学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既是管理学的研究范畴,也是伦理学的研究范畴。那么,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本节从“管理”的内涵入手探讨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的内涵

管理在日常用语中指的是管辖、处理、管人、理事。在管理学中它指的是什么呢?先来考察管理学家们的看法。弗里德里克·温斯洛·泰罗(1856—1915)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认为管理就是:“确切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完成它。”[丹尼尔·A.雷恩著:《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1页。]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根据上述看法,可对管理做如下定义: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情报资源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我们应从以下方面来把握“管理”的内涵:其一,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其二,管理的核心是人。一方面管理是依靠人来进行的;另一方面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需要。其三,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或如德鲁克所言是一种普遍的职能。“这种普遍的职能在每一个国家中、实质上在每一个社会中都面临着同样的基本任务。管理阶层必须为它所管理的机构指引方向。它必须深入思考本机构的使命、为之制定目标、为了达到本机构必须作出的成果而组织资源。”[[美]彼德·F.德鲁克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页。]一方面管理体现在实施各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上;另一方面管理阶层要协调人、财、物、信息情报等各种资源,要负责指引本机构的远景和资源朝向取得最大的成果和贡献。其四,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尽管要利用各种资源,但归根结底离不开管理者作用的发挥。其五,管理是在一定组织中的活动。管理是组织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以其所受益的对象为标准,组织可分为四种。(1)互益组织。它重视组织内各分子的利益,如工会、俱乐部、政党、教会、职业团体等。(2)商业组织。它以所有者及经营者的利益为主,如工厂、商店、银行、保险公司等。(3)服务公司。它以顾客的利益为主要目标,如医院、学校、社会福利团体等。(4)公益组织。它置公众的利益为第一位,如警察、消防队、国防部及政府机关等。另一种对组织的分类是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目标是非功利性的,是以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或以社会公益为目标的组织。在我国这类组织有希望工程、残疾人基金会、各类帮困基金中心、残疾人联合会、基督教青年会等。非营利组织的集合也称为第三部门,按提出者列维等人的定义,即非公非私的,既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企业的第三类组织。社会中的组织多种多样,但任何组织都离不开管理。其六,管理追求效率和效果的统一。“它必须把工作组织起来以提高生产率,它必须引导职工来提高生产率并取得成就。最重要的是,它要负责提供出成果——不论这成果是经济上的成就、学生的学业或病人的治疗——而正是这种成果的提供才是每一机构存在的理由。”[[美]彼德·F.德鲁克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0页。]效率是管理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在输入既定的情况下,输出越多,意味着效率越高。类似的,对于较少的输入,能够获得同样的输出,同样也提高了效率。因为管理者经营的输入资源如资金、人员、设备等是稀缺的,所以他们必须关心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管理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小化。然而仅仅有效率是不够的,管理还必须使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即追求活动的效果。当管理者实现了组织的目标,我们就说他们是有效果的。因此,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效率和效果是互相联系的,效率要求管理者“正确”地做事,效果要求管理者“做正确的事”。因此,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二“管理伦理”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在英语中管理伦理称为Business Ethics,可翻译成商业伦理、经济伦理、企业伦理等。管理伦理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上来理解。狭义的管理伦理仅指以企业活动为中心形成的伦理问题,如成中英先生将管理伦理界定为“任何商业团体或生产机构以合法手段从事赢利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规则”。广义的管理伦理涉及国家、社会、环境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伦理问题。广义论者认为,对企业的决策和行为要进行伦理评价,但这种评价不能离开国家的宏观环境,对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伦理评价和论证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笔者认为,管理伦理是调整管理活动中内外部各种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管理伦理表现在组织内外部两个方面。组织内部表现为管理道德,主要用于协调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组织外部表现为经营伦理,主要用于调整组织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管理伦理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管理伦理是关于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管理伦理一方面包括组织作为整体应具有的伦理守则,另一方面也包括构成组织的单个成员的道德规范。第二,管理伦理的调整对象是组织内外部各种利益关系。归根结底,管理伦理的出现是由于组织与内外部利益相关群体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需要协调。而要协调好这些关系,仅仅依靠法律规范或技术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诉诸于伦理道德。第三,管理伦理调节的领域仅限于管理活动,是关于管理活动的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规范。

管理伦理的主要功能是:(1)调节功能。调节组织内外部各种关系,实现组织的协调发展。(2)教育功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都会通过管理伦理内化于心,达到教育员工、更新观念的目的。(3)凝聚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伦理是一种共识,可以将组织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凝聚起来,达到团结组织成员,增强组织整体实力的目的。(4)评价功能。管理伦理对组织行为具有重要的道德评价作用,它促使组织改善自身行为,朝着更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5)塑造功能。管理伦理对于塑造组织的良好社会形象,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目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在研究管理伦理学的过程中,由于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使用了商业伦理学、经济伦理学、企业伦理学等不同的学科名称。所以关于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学者们的认识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管理伦理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管理活动中的道德现象的科学。企业管理伦理学则是研究企业在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道德现象的科学。它是以管理学作为基本理论框架,用伦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管理理论的正确与否、管理行为的道德与否,并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管理伦理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道德与管理的关系问题。管理伦理学要揭示道德在社会管理总系统中和具体管理的分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揭示道德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企业管理伦理学则偏重于研究上述问题在企业经营管理这一领域的表现。(2)企业等法人组织行为的道德涵义、道德倾向和道德影响。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组成的,其中企业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正像人们一般把企业管理简称为管理一样,管理伦理学主要研究企业等法人组织行为中的道德规范问题及其伦理准则,以使整个社会的组织行为趋向于有序和符合人们的价值观念。(3)管理者行为的道德内涵。管理者是道德的主体,被管理者也是道德的主体,但就其在企业伦理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而言,管理者的行为作用显然要大得多。管理者要明白自己的行为在企业伦理建设中所产生的作用,而管理伦理学也要为管理者行为的道德内涵提供评价标准。(4)被管理者行为的道德内涵。被管理者也是一种道德主体,其行为同样会对企业伦理准则和道德环境产生影响,虽然其作用可能相对要小些,但作为数量众多的具体执行者和行为的操作者,也不能忽视其作用。[苏勇著:《管理伦理学》,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39页。]

企业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企业道德的科学,即其研究对象是企业道德。我们认为,企业道德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道德是指导企业经营活动参与各方行为善恶的规范。企业道德作为调节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规范,不仅应该约束企业及其成员的行为,而且还应规范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然而,参与各方在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并不相同,企业及其成员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发动者,是主角,其他参与者则是配角,处于从属地位。为了使企业经营活动合乎道德,规范企业及其成员的行为是关键。为突出重点,把狭义的企业道德定义为“指导企业及其成员经营行为善恶的规范”。狭义的企业道德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企业道德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行为的规范。第二,企业道德是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规范。第三,企业道德是关于怎样正确处理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规范。第四,企业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和内部规范来起作用的。第五,企业道德既有外在性又有内在性。企业道德的外在性是指,社会对企业及其成员提出了经营行为善恶的规范。这种要求来在企业外部。企业道德的内在性是指企业及其成员对外部规范的内心感悟,是企业内在的自觉的认识和要求。[陈炳富、周祖城编著:《企业伦理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7页。]

所谓经济伦理学,是研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决策、经济行为的伦理合理性,并研究经济活动中的组织和个人的伦理规范的学科。经济伦理学的内容可分为三大层面的问题:第一,宏观层面上的伦理问题。(1)研究和阐述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的伦理评价。例如,市场经济的伦理评价问题,社会福利政策的伦理评价问题。(2)研究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道德价值导向问题。例如,公正和效率、道义和功利等问题。第二,中观层面上的伦理问题,其实质是企业中的伦理问题。(1)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这是企业伦理的核心问题。(2)企业内部的管理伦理问题。例如,国有企业中厂长经理和职工关系中的伦理问题,民营企业中雇主与雇员关系中的伦理问题等。(3)企业外部关系中的伦理问题。例如,广告伦理、公关伦理、商务谈判伦理、国际商务伦理等。第三,微观层面上的伦理问题。(1)个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职业角色的伦理问题。例如,经营管理者的道德人格问题,雇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等。(2)个体对消费的伦理评价及消费道德规范。[周中之、高惠珠著:《经济伦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本书认为,管理伦理学以管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也包括企业之外非经济领域管理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管理伦理学是研究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的一门科学。本书侧重于以企业为例探讨管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活动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其经营管理活动必然对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必然与个人和其它组织发生这样那样的相互关系。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因而也就必须把握其中的伦理关系,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确立一定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指导生产经营活动。这里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加以解释。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现代企业是一个利益相关体,企业经营管理是一种合作活动。企业要有所有者,没有所有者的初始投入,就不可能有企业。企业要有顾客,产品或服务得有足够数量的人按足够高的价格购买才行,购买的人越多,愿意出的价格越高,企业越能获得利润。企业要有员工,员工的素质越高,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越高,越能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企业要有供应者,企业不可能自己生产所有原料、零部件,不可能自己开发所有技术,不可能自备所有的资金,故需要原材料、零部件、技术、资金供应者。原材料、零部件、技术、资金的供应越是稳定可靠,企业经营就越顺利。企业要有竞争者。企业通常不喜欢竞争者,但没有了竞争者,就会出现垄断,而垄断是法律所不容的。企业还要有政府、社区、公众的理解、合作与支持。同样,所有者、顾客、员工、供应者、竞争者、政府、社区、公众也能从与企业的合作中获得好处,他们也离不开企业。可见,企业有许多利益相关者,而且与他们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企业的任何决策、任何行为都会对利益相关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怎样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企业不可避免的、每时每刻都面临的问题。[周祖城编著:《企业伦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行为具有外部性。有时候,企业行为会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此时,他从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如养蜂场的蜜蜂为附近的果园传播花粉将提高果园的产量。另一方面,有时候,企业行为会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他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如钢铁厂的烟囱排放大量烟尘使得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斯蒂格利茨认为,外部性是指一项交易的成本和收益没有完全反映在价格上。市场价格不能完全反映交易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进而导致市场失灵。外部性按其效应的有利或不利可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其效应也就相应地可称为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如果行为的实施者造成了额外的成本,使得其他厂商或个人无法补偿地来承受这种额外成本,由此产生的就是外部负效应。反之,如果行为的实施者造成额外的收益,使得其他厂商或个人无偿地享受到额外的收益,则由此产生的就是外部正效应。外部性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在负的外部性情况下,它将造成产品的过度供给,外部正效应的存在使得产品的供给不足。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该项经济活动的全部收益或全部成本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资源没有达到最优配置。外部性的存在说明企业经济行为对社会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不仅企业自身关心,政府、公众和社会团体也十分关心。人们提出并运用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以下四种:重新分配产权,为消除负外部性而采取规制手段,为鼓励符合社会需要的行为而采取的征税和补贴措施,发放许可证。

外部性是一种包含深刻伦理内涵的现象,可以采用道德的途径加以解决。例如通过社会准则,即对人们进行社会准则的教育以解决外部性问题。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自我道德约束可以使其避免采取导致负的外部经济效应的行动,积极从事具有正的外部经济效应的经济活动,或者加害人尽量减少其生产或消费活动所产生的负的外部经济效应,或者主动采取措施使其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包括主动对受害人给予经济赔偿或补偿,主动采取能减少负的外部经济效应的措施,如使用污染处理设备等),或者是受益人主动向施益人给予经济补偿,或者是生产者、消费者基于道德的追求而增加能产生正的外部经济效应的经济活动。斯蒂格利茨认为,社会准则的内容就是“黄金律”。他认为,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解释黄金律就是“要产生外部经济性,不要产生外部不经济性”。许多社会传统企图迫使人们在意自己产生的外部性。道德可以约束给他人带来外部负效应的行为。由于人们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人们要时时刻刻用社会准则来要求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黄有光提出了“良心效应”。在他看来,任何一件外部性事件的产生,“良心”或多或少地将发挥一定的作用。特别当外部性生产者给他人的福利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不给予补偿时,良心效应将会降低自身的整体福利水平,而使生产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生产。[许云霄编著:《公共选择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3页。]

第二节 管理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人类社会很早就有了管理伦理思想的萌芽。早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就颁布了一部由282条法律组成的《汉穆拉比法典》,其中对贸易、经济交往、人的行为、人际关系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法典中涉及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其中提到:“如果营造商为某人建造一座房屋,由于建造的不牢固,结果导致房屋倒塌,并使房主身亡,那么这位营造商将被处死。”由此可见,人们对管理伦理的自觉规范,在时间上是很早的。[万君宝、袁红林编著:《管理伦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一、管理伦理学在西方的形成与发展

在西方,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有些学者就对商业活动的伦理特征做过专题探讨,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使商业道德再度成为哲学家、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们关注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新问题,如竞争加剧、公司内部矛盾、产品质量问题、贿赂问题等层出不穷,公众和消费者反不正当竞争、反欺骗、反环境污染的呼声日益强烈,从客观上推动了管理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管理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的怀疑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已经经历过质疑资本主义的合理性的痛苦阶段。同时,与企业管理有关的伦理问题开始引起人们在理论上的探讨。宗教领袖提出了公平工资、劳工待遇以及资本主义的道德性等问题。这样,从人性的价值观的角度,在教皇的一系列******中强调了天主教的社会伦理观,其中涉及到企业道德、工人权利以及“生存工资”,并强烈呼吁改善穷人的生活待遇。同时,新教徒也开始在他们的大学课程中引入企业的道德与伦理方面的内容。新教徒的工作伦理观鼓励个人的节俭、勤奋以及在资本主义体制中获得成功。这些宗教传统实际上提供了未来企业伦理发展的思想基础。实际上,每一种宗教都会把它的道德观不仅施之于企业管理,同时也会施之于政府、政治、家庭、个人生活以及生活的其他方面。[万君宝、袁红林编著:《管理伦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

第二阶段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消费者运动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恢复战后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发展,同时却发现了一系列违背道德的经营行为。如规定垄断价格、欺诈交易、环境污染等,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响,他们要求政府对此调查。1962年,美国政府公布了《对企业伦理及响应行动的声明》,此举表达了公众对企业中的伦理问题的极大关注。1963年,T.M.加瑞特等人编写了《企业伦理案例》一书,搜集了形形色色的企业伦理案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1968年,美国天主教大学原校长C.沃尔顿在其《公司的社会责任》一书中,倡导公司之间的竞争要以道德目的为本。除了这两项成果以外,1961年,R.C.鲍姆哈特对企业管理者的伦理规范所做的调查,以及R.巴特尔斯1963年出版的《企业中的伦理》一书与他后来为企业营销人员设计的伦理决策模型,也是60年代企业伦理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三阶段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企业管理伦理阶段。面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贿赂、欺骗性广告、价格共谋、产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参加研究管理伦理学的学者从宗教人士扩展到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及企业管理者。70年代,学术界就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伦理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1974年11月,美国堪萨斯大学哲学系和商学院共同发起召开了第一届管理伦理学讨论会,这次会议不仅深化了在此以前人们对企业伦理问题的研讨,而且标志着管理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确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术界就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由此引发了“利润先于伦理”与“伦理先于利润”之争。M.弗里德曼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增加其利润,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实体对社会只具有经济责任,其他责任都服从于经济责任或包含在经济责任之中。而以P.弗兰切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企业具有法人地位,同时也意味着它具有道德人格,而作为具有道德人格的企业,其社会责任是指经济责任以外的责任,如企业对环境的责任、对政府和公众的责任、对顾客和雇员的责任等等。S.塞蒂试图调和这两种观点,他主张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系统中所应扮演的长期角色,它不能被片面归结为经济方面或非经济方面的责任。

70年代管理伦理学研究的另一重要趋势是日本企业伦理模式开始引起关注,日美企业伦理思想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丸山敏雄创立的日本伦理研究所大力倡导伦理实践,企业伦理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日本的企业伦理模式是对日本家庭伦理传统的拓展和应用,它把日本传统的伦理观念如忠诚、仁义、感恩、爱和、喜劳等融入企业经营活动中,并通过确立社是、社训、员工培训、做朝礼、举行庆典等方式强化这些观念,从而使伦理道德成为日本企业调节企业内外关系、处理利益冲突的主要手段。美国人对这种管理伦理模式很感兴趣,并视其为日本企业的成功之道而加以借鉴。同时,日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开始注意美国具有较强个人主义色彩的企业伦理模式。80年代初,美国学者帕斯卡尔、阿索斯的《日本的管理艺术》和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等,均对日本的企业伦理模式进行了文化层面的探讨。

第四阶段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行业自律阶段。管理伦理学的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1)在这一阶段,管理伦理学研究从美国和日本扩展到了加拿大、西欧、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应建立有本民族文化特点的企业伦理学体系。(2)管理伦理学成为一门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系、神学院及商学院中开设。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几乎所有的西方管理学教科书都辟专章讨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企业伦理不仅成为管理学的新的构成内容,而且还向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国际企业学、会计学、谈判学等课程渗透。(3)各种管理伦理学的刊物、出版物和研究机构纷纷问世,企业界和学术界就管理伦理问题展开的交流与对话日益增多。80年代,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的近30所大学建立了管理伦理学的专门学术机构或以企业伦理为重要研究课题的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4)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就公司的道德地位问题、伦理道德与企业能否相容问题、管理伦理学的理论基础问题等展开了讨论。此外,学者们还构建了企业决策的伦理分析模式,为管理伦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渗透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5)在管理伦理的实践方面,80年代,管理伦理规范在美国大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企业也开始引入书面的管理伦理规范。某些著名的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强生公司建立了管理伦理委员会,以解决社会伦理问题。

第五个阶段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企业管理伦理制度化阶段。在此阶段,人们从法律、哲学、神学或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伦理,或者从实用主义的观点出发,来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但是,管理伦理讨论的并不是哪些问题符合伦理或哪些问题不符合伦理这样一种道德说教,相反,它讨论的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伦理责任和组织中的伦理决策。[万君宝、袁红林编著:《管理伦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管理伦理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于:(1)管理伦理学的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频繁,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管理伦理学学科日趋成熟。(2)从研究主题看,对区域伦理的比较研究和对全球企业伦理的研究得到了强化。(3)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即综合地应用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的新方法,使管理伦理成为综合的边缘学科。

第六个阶段发生于2000年以来,企业文化阶段。人们主要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如何使管理伦理成为企业整体价值观的一部分。企业已逐步认识到,有效的管理伦理规划与高效的管理业绩息息相关,建立了更高层次信任的公司,其功能发挥得更有效果,也更有效率。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已认识到,企业的不端行为将会给企业的产品形象甚至给整个企业形象带来损害。同时,管理者也认识到,以企业为基础的积极的管理伦理为企业的利润、雇佣、雇员满意、顾客满意、供应链关系等长远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管理伦理学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中国古代的商业实践中有许多流传至今的经营伦理思想,如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诚信为本等。古代商贾往往是既营手工业生产,又兼商业经营,他们在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策略或措施并不是集中成册,而是散见于经史百家论著里,或历代典章籍册中。到了近代,他们的经营伦理观念为民族企业家所继承并弘扬,形成了以实业救国、仁爱精神、重义轻利、重视名节、勤俭廉洁等为特征的管理伦理思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兴起。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使各类企业获得了新的活力和生机,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管理伦理也发生了彻底变革。这一时期经营管理中的各种伦理问题也比较突出,如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行贿受贿、环境污染等,成为管理伦理学亟待解决的课题。进入90年代,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出现了热潮,一方面现实的管理伦理问题促使人们寻找理论途径加以解决;另一方面,西方管理伦理思想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推动了管理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1988年以后,国内陆续出版了多部管理伦理学的教材和著作,如温克勤、任健雄、李正中等主编的《管理伦理学》,张文贤、朱永生、张格的《管理伦理学》,唐能赋、秦汝恒主编的《商业伦理学》,苏勇的《管理伦理》和《管理伦理学》,陈炳富、周祖城主编的《企业伦理学概论》,周祖城的《管理与伦理》等。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一些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评述国外企业伦理研究状况、探讨管理与伦理相结合的各种相关问题的文章。1999年,******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发文,将“企业伦理”列为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8门主要专业课之一。另外,还有学者对企业之外非经济领域管理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展开研究,如张康之编著的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伦理学》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学者目前谈论的管理伦理学和现已出版的管理伦理学著述,其实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伦理学。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学是管理科学领域中发展最早、最引人注目的分支学科。正如把企业管理学称作管理学一样,人们也顺理成章地把企业管理伦理学(即企业伦理学)称作管理伦理学。为了推进管理伦理学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突破对管理伦理学的这种狭义理解。完整意义的管理伦理学需要探讨各种管理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王续琨、戴艳军:《管理伦理学的学科结构和发展对策》,载《齐鲁学刊》,2004年第6期。]

第三节 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意义与方法

管理伦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以伦理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透视管理实践活动,分析管理活动中的道德现象。那么,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应当包括哪些呢?本节探讨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意义与方法。

一、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伦理学以管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应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研究伦理学基础理论,包括道德的起源、本质与功能,以及道德评价理论。其次,研究管理伦理的基本原理,并以其作为分析工具认识管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最后,研究管理实践中的主要伦理问题,包括营销伦理、生产伦理、人力资源管理伦理、财务与会计伦理、环境伦理、国际商务伦理、电子商务伦理等。

二、学习和研究管理伦理学的意义

第一,学习和研究管理伦理学有利于规范管理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管理伦理学代表着一种批判性的理论姿态,即对社会经济生活和个人经济行为作出道德合理性的批判反省。这种道德合理性,实际充当着一种最基本的价值评价尺度,其核心的功能在于要求管理活动遵循两大原则:一是以基本有效的经济技术规范追求经济价值目标,二是务必保持管理行为的道德正当合理性。

第二,学习和研究管理伦理学是培养合格管理者的需要。罗伯特·开兹则认为,管理者必须具备概念技能、人文技能和技术技能。合格的管理者一方面必须具备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道德素质。正直的品格、区分善恶及是非的能力对于胜任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效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学习和研究管理伦理学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道德素质,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管理者。

第三,学习和研究管理伦理学有助于运用道德作为分析工具来判断、评价管理实践活动。从企业管理活动实践来看,不少企业问题在本质上都属于或涉及伦理问题,诸如财务问题、竞争手段问题、产品质量问题、虚假广告问题、合同违约问题、环境破坏问题、权力滥用问题和员工权益受损问题、企业业绩下滑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表象下潜藏着深层次的伦理问题,集中到一点上就是单纯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活动组织和个人同社会环境的矛盾。

第四,学习和研究管理伦理学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在自然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在此境界中的人,顺才而行,“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亦或顺习而行,“照例行事”。处在自然境界中的人不明了所作事情的意义,浑浑噩噩,混混沌沌,不识不知。功利境界的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为利”的,是为他自己的利。处在功利境界中的人,有一定的觉解,但私心太重,其行为动机在于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道德境界的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在此中境界中的人,对于人之性已有觉解。他了解人之性是涵蕴有社会的。人必在社会的制度及政治的道德的规律中,始能使其所得于人之所以为人者,得到发展。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占有”为目的的。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贡献”为目的的。处于道德境界的人,懂得社会与个人不可分离的关系,能够知礼行义,以给予、创造和贡献作为自己行为的目的。天地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在此种境界中的人,了解于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人必于知有宇宙的全时,始能使其所得于人之所以为人者尽量发展,始能尽性。他已知天,所以他知人不但是社会的全的一部分,而并且是宇宙的全的一部分。不但对于社会,人应有贡献;即对于宇宙,人亦应有贡献。人不但应在社会中,堂堂地做一个人;亦应于宇宙间,堂堂地做一个人。[冯友兰著:《贞元六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54~557页。]

三、学习和研究管理伦理学的方法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看法,伦理学可划分为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三种类型。描述伦理学依据经验描述的方法,仅仅从社会的实际状况来再现道德;规范伦理学则立足于价值规范的方法,侧重于从道德规范的论证、制定和实施来研究道德;而元伦理学凭借逻辑语言分析的方法,从分析道德语言(概念、判断)的意义和逻辑功能入手来研究道德,反映道德的语言特点和逻辑特征。[魏英敏主编:《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以上三种类型的伦理学中,描述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的方法对研究管理伦理学十分必要,是学习和研究管理伦理学的基本方法。

1.描述方法

这种方法是运用自然科学和实证科学的方法对道德进行客观的观察、调查、因果分析、功能分析和历史比较,探究各种道德现象的形成、发展、变化和消亡,探讨影响各种道德现象变化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时空等因素,探讨道德对其他各种社会现象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揭示道德的本质和规律。

2.规范方法

规范方法通过探讨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应该与不应该之间的界限与标准,研究道德的基础(来源)、本质及发展规律等,试图从哲学上形成和论证道德基本原则、规范和美德要求,以约束和指导人们的道德实践,达到完善社会、完善人类自身的目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提出一系列道德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应当如何,不应当如何,以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

3.案例方法

案例是对管理活动中典型事件的描述。案例方法是工商管理教育中的主要方法。其特点在于对管理实践中的典型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提出解决对策。该方法在管理教育中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案例方法也是我们研究管理伦理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管理实践活动中大量典型案例的探究,将有助于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道德规范。

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这是一切社会科学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在管理伦理学的研究中,首先,要注意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客观分析管理实践领域中的伦理问题;其次,在运用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管理实践的动态性,及时了解和把握新情况、新问题;最后,对于道德现象的的研究,必须结合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制度、文化形态等因素,综合考察其发展变化。

阅读书目

1.陈炳富、周祖城:《企业伦理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周祖城编著:《企业伦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美]理查德·T.德·乔治:《经济伦理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德]霍尔斯特·施泰因曼、阿尔伯特·勒尔:《企业伦理学基础》,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周祖城著:《管理与伦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管理?试述管理与伦理的关系。

2.什么是管理伦理?简答其特征和功能。

3.管理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学习和研究管理伦理学的意义与方法是什么?

同类推荐
  • 像销售大师一样掌控客户

    像销售大师一样掌控客户

    本书以原一平、乔·吉拉德、汤姆·霍普金斯、柴田和子等9位世界上最著名的销售大师掌控客户的实战案例和经验视角为基础,分别从如何寻找客户、接近客户、吸引客户、赢得客户的信任等角度出发,帮助销售人员掌握销售秘诀,走向成功之路。
  • 销售员金口才全书

    销售员金口才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销售员口才的基本功底、拜访客户口才、电话销售口才、产品促销口才、业务谈判口才、促成交易口才、商务交际应酬口才、金口才与好人品等。
  • 大话鲁商

    大话鲁商

    本书分十章,内容包括:“齐鲁煮海通渔盐,鲁人善商天下传”、“运河载舟波连波,山东街市估客多”、“山东依海又临风,鲁商身手各不同”等。
  • 向对手学习

    向对手学习

    人生之路不会是平坦的,会充满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好手。正因为这些陪伴我们的对手,使我们变得坚强、变得自信、变得充满活力。对手是一面镜子,他能照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做到更加完善自己。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他们或许是有形的,抑或是无形的,有实际存在的,也有精神上的,是他们将我们的人生装扮,是他们将我们的心灵改变,让我们更进步,更完美。我们要感谢人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每一个对手。如果我们没有对手,没有强大的对手这个目标,让我们吃不香、睡不着,让我们时时感到危机,我们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应该说,是对手造就了我们的成功,对手越强大,我们自己也就越伟大。
  • 做最好的销售员

    做最好的销售员

    本书从销售心理、沟通谈判、策略方法、自我修炼四个部分出发,对快速提升销售业绩,为想从销售的隧道中走出来的人、想在销售的战场上扬起胜利旗帜的人提供了一个可做最好的销售员行的范本。
热门推荐
  • 九龙诛魔

    九龙诛魔

    千百万年来,这片天地无人能够达到九神境,宇枫为了能够成为龙脉的拥有者,甘愿失去修为三年,头顶废物光环的他,三年来,遭遇到指腹为婚的妻子唾骂,侮辱,甚至改嫁他人,整个陈家上下皆是希望将其扫地出门,然而,三年后,成功解封的修为宇枫借助龙脉的实力修为大涨,脱离陈家走上一条强者之路,随着自己修为的不断提升,在一处遗迹之内,终是发现了龙脉的秘密,原来,世间上有着九条龙脉存在,而这九条龙脉之中,隐藏着达到最强境界九神境的秘密······
  • 通灵小萌妻:老公,别心急

    通灵小萌妻:老公,别心急

    他们的婚礼轰动全城,却也闹得满城风雨……若干年后。“妈咪,网上又有人说你坏话。”萌宝抱着平板,低头刷新,小小眉头皱起。“他们想说就说吧,妈咪想让他们闭嘴,那是分分钟的事情。”某女毫不在意。“那妈咪怎么不出面呢?”萌宝嘟起小嘴。“小宝贝,想看妈咪出面吗?”某女的嘴角勾起浅笑。“想!我妈咪才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呢!哼!”萌宝不满地冷哼,妈咪不出手,他都要出手了。“好。妈咪明天就让他们全部闭嘴。”某女霸气地开口。“怎么能少了我呢?”不甘被遗忘的某男阴测测的插嘴。
  • 重生之大咖之路

    重生之大咖之路

    韩炎带着前一个世界的记忆穿越到了地球的平行世界。这是一个乐坛和影视界发展极度不均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乐坛,因为歌曲体裁的创新度不高,哪怕是一线歌手的曝光度和粉丝量都不如二三线的影星。整个娱乐圈,“娱乐王者”级别的艺人只存在于演艺明星,乐坛被一些天王级的元老们把控,乐坛内部排除异己,顽固老套,互相伤害。韩炎的到来,是否能够改变乐坛,改变整个娱乐圈的格局。
  • 仙緣

    仙緣

    自洪荒盘古大神开天辟地以来,神州大地各处洪荒野兽、怪异乱象纷纷现世,扰乱人间秩序,以凡人之力不可抗之。
  • 九世妖塔

    九世妖塔

    妖塔九世,锁千古事。俯视苍茫寰宇,千秋谁主沉浮?年少李鸣,机遇连连,斩敌首、诛妖邪、获芳心,成就无上强者。
  • 回魂本来,废材逆天

    回魂本来,废材逆天

    啊啊,我好好读大学,咋魂穿了。不过也不错,父母和和睦睦,兄弟姐妹宠,有个同样混穿的人,更重要的是——有个独宠自己的王爷。太棒了~
  • 海月之恋

    海月之恋

    她是人界南国的公主他是海族的王“我愿用我一世的才华与美貌换取千年以后与他的相见——”海碑血书
  • 除了爱情与樱花

    除了爱情与樱花

    一个莫名其妙的婚约让你匆匆赶回,国内,邂逅了危险的他,面瘫的他,温暖的他,呆萌的他。同处一个校园,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异界之魔兽

    异界之魔兽

    异界的艾泽拉斯,没有了能量值与怒气,取而代之的却是玄妙的斗气与魔法!紧紧相邻一条无尽之河的东部王国与卡里姆多,当战争交织和平,当和平遇见黑暗,当黑暗降临大地......当地狱火降临,焚烧这绚丽的世界,当巫妖王苏醒,冰封这炽热的文明,当龙族吐息,毁灭这神圣的国度.....这群来自深渊的大魔王,拥有毁灭世界的神力!现实与毁灭的交织,谱写文明前进的交响乐。战火与罪恶的碰撞,迸发人性最初的光辉!====================================================借鉴了魔兽的资料片背景,融合了多种游戏元素在里面,不能说多好看,只为圆梦自己的魔兽!
  • 神玉流天

    神玉流天

    笑天地无情,催殇杯枯了。相看血满袖!只愿醉今生,何故他人扰?今朝弃杯去,明日身谁葬?一生似狂妄,不过转浮云!存在于古修真界六道之外之外的第七界,有蓝玉落入神界。历经千万载,修炼得到魂魄,追随的主人却被人谋逆篡位,双双堕落人间。自此两别。尽管拥有不坏金刚之身,顶着重重身份,仍无法寻回主人。今世,你在何处?何处便是我的安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