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50800000009

第9章 书信(9)

您真诚的朋友

麦克法夸尔

政治学博士教授

149 1987年6月24日致郭洛夫

洛夫同志:

信早收到。因为忙,也因为同金宇钟昨日才由小巨联系上,故迟复。这几卷审稿编改草率,尤其近二卷,我未能着力,留给你的担子就太重了,我是想得到的。你们此次评职称,我和老彭都写评语力荐,我想你评个副编审是没问题的,且(何)其昌、(贾)象实、南岗诸同志都是了解你的。

此次审稿会,定在黑龙江大学的专家招待所,条件不错。收到的大稿较少,正函催中。听说你们要评职称,你可能不得脱身。不过,一般说,评职称是本人不参加的。有些情况,如需说明,我想你晚到几日,或早走几日均可。审稿会的要求,需要从严,我准备这次会上多讲一下,也希望你讲一讲,以便改正工作和作风。南岗、王敏想是能参加的吧。

专此

敬礼!

胡华

1987年6月24日

哈市学府路24号黑龙江大学专家楼

150 1987年6月30日致郭洛夫

洛夫同志:

6月22日信悉。欧森伯即奥克森伯格(prof.Michel Oksenberg),他在美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社会地位很高。他是密歇根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前卡特总统的顾问,美国兰德公司的顾问,他对推动卡特总统同中国建交起了很大作用。现在仍兼卡特的顾问。昨晚电视中邓小平接见卡特及其夫人,第三人握手的即是欧森伯。我在访问密歇根大学时,是他接待的,他并与我同机来中国。可能是他为卡特之行,先来作安排。他通中文,中国话也很好。

翻译我们的书【87】的事,他在密歇根时也同我讲起过。现在美国已在人名录资料中对我们的《人物传》进行了摘译。我们的书量很大,翻译是个困难。穆欣已离休,外文局现在的头头,我不熟,此事我们到哈尔滨时再商量吧。但同欧森伯(这是他起的中文名字),你社可放心与他建立联系,他是非常好的美国人士。

星期六晚上电视《新闻联播》,宣传了我们的《人物传》,可惜我只听到半段……

此次在哈尔滨黑龙江大学专家楼开会,请你和南岗同志、王敏同志一定去。

专此

近好!

我们这套书,已报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基金会评奖,是历史学科,由王淇、何沁两位教授推荐,我系学术委员会评议推荐。评上的希望不小。我给了他们三十一、三十二卷,及一本目录。如果你社还有全套的精装本,寄给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基金会评奖委员会,那就太好了。

胡华

1987年6月30日

151 1987年7月2日致郭洛夫

洛夫同志:

6月26日信悉。

1.叶帅传请叶传组写,很好。

2.刘帅传,陈志凌和闫景堂早托刘传组写,已写成了6万字的稿,由蒋杰同志派人送来了。故不必另写了。

3.李圭同志写“萧华”传,很好,李圭同我也讲过,可复信请他快些写出。

4.张露萍问题,寄来的材料,我已看了。我们静候组织上解决吧。

你们发了电视和新华社电讯报道《人物传》,影响很好,谢谢你们辛劳。我们报了吴玉章奖金,也可能有希望。一套精装本,已请小巨送吴玉章基金会了,你们可暂不寄。

评职称,一般说是“背对背”,被评者不参与的。如可脱身,则仍望去哈。

敬礼!

胡华

1987年7月2日

152 1987年7月3日致郭洛夫

洛夫同志:

昨日写好一信,尚未发,近日又接你29日来信。知你可于17日飞哈,甚好。老南、王敏去不了,也没有办法了。

电视已看到。新华社电讯在7月1日的《人民日报》三版登了,提到马玉卿的反映,未提欧森伯。关于欧森伯,我已有一信给你,他是卡特的顾问,对推动卡特总统与中国建交起了重大作用,是对华很友好、在美国声望很高的教授,可以宣传的。《瞭望》如能登很好,可以宣传欧森伯教授的赞誉。最近这期《瞭望》将有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徐小平(女)采访我谈七七卢沟桥事变的谈话。

敬礼!

胡华

1987年7月3日

153 1987年10月8日致郭洛夫

洛夫同志:

你好!哈尔滨会议传稿,9月中交小巨寄你,有“关向应”、“曾山”、“熊瑾玎”、“刘鼎”(此传吴殿尧改后寄你)四份。10月6日交小侯寄你:“鲁易”、“李延禄”、“曾天宇”、“杨杏佛”、“方志敏”五份。我近日又看出“兰公武”、“王以哲”、“龙大道”、“许亨植”、“蒋光慈”五稿。还有十个不太著名人物的传稿,我争取近些日看出,再寄你。

听小侯说,你的职称问题,还要通过考试,这也没有办法,辛苦一些吧。寄去的这些传稿,如你最近没功夫,可先请王敏具体处理看,这些稿总的说问题不大。我考虑12月开会又有一批新的传稿,所以目前这批稿子,争取10月、11月着手处理。

我因胆结石作痛(不剧烈),自9月28日住进北京第六医院高干病室,这些稿是利用住院时间看的。离开工作单位住院,时间还充裕些,在工作单位杂事太多。我即使近时出院,也把稿子都看出来,工作只有抓主要的,杂事也想尽量推去。

王敏同志均此不另。

敬礼!

胡华

1987年10月8日

154 1987年10月25日致党史系博士生刘利华

利华同志:

收到你9月25日发的信。因为9月26日我从西郊回城内,9月28日住入北京第六医院干部病房(东五楼),到10月23日因参加校庆大会请假回校,才看到你的这封信。我是因胆结石隐痛,到医院检查和治疗的。病情不重,到医院后还阅改了七八十万字的党史人物传稿,最近又在看牛军【88】的论文,等于是躲在医院里工作。胆结石,吃些中药、西药,没有好办法,保守治疗而已。

关于你的注册问题,上学期我叫小侯【89】去办,小侯跑了多次,研究生院以你病,未给注上;我则坚持你是在职研究生,应从宽照顾,主张保留你学籍,可以晚一期,比小谢、小王【90】二人晚一年毕业,等你完全康复后再商量。退一万步讲,你已加入金羽主持的“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七五”规划国家项目(也是我写了推荐意见的),不影响你的工作和事业。

你还年轻,来日方长,要看得长远些。“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郑板桥《难得糊涂》注),你已发了两次黄疸,所以这次要坚持在石市彻底把身体巩固好。药要吃,而关键还是养,心境放松,休息营养,慢慢康复,不要性急。

我自去年住院以来,今年9月底又发生胆结石,我检讨还是工作太累而来。所以决定以后晚上不干了,我想,算总账还是这样合算。

我认为你不要急于回京,也是从算总账考虑吧!以后你给我写信可寄张自忠路交我。我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将到广东开会,别的时候,可能在家时间多一些。

匆此,快乐!

问你父母好!

胡华

1987年10月25日

155 1987年10月26日致郭洛夫

洛夫同志:

来信收到。现把吴玉章奖金首次获奖“情况汇报”附上。我们的书是从各地评选推荐上来的57种历史学著述中筛选出来的,由专家评委投票评选出来的。我们的这套书连续两年获奖,都是全国性评选出来的成果。你作为责任编辑,对于你评职称,也是有力的根据。想你已经考过了,我估计你评副编审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我们的书,自印到三十二卷后,已编好的三十三至三十七5卷书,迟迟未能印出,望你请(何)其昌、(贾)象实同志督促。评奖情况也请你向他们两位领导汇报。哈尔滨审稿会的3卷书稿,我已全部寄你。转眼12月又要开广州会议【91】了。你考过后编发这七八十万字,担子也是很重的,望你与王敏同志多辛苦。吴玉章一等奖是3000元,在10月23日大会上由李鹏、习仲勋、邓力群、彭冲、何东昌发给,我出席领了奖状和3000元奖金,这笔奖金虽然钱数不多,但很有意义,如何分配,我想在广州会议时提请部分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讨论决定。

专此

敬礼!

又,我请陈云同志题写的书名原件,请你在广州会议时带来,我将裱起来,留作纪念。

胡华

1987年10月26日

156 1987年11月21日致家人

遗嘱(摘录)

我自16岁参加革命,半个世纪于今。本想可活到80多岁,继续为党和人民事业尽力。但近日发现肝癌。党的领导和同志、家人都很关怀,将去上海医治,但生死未卜。如万一不幸,我不得不放弃我未竟的事业,与同志和家人永别。我死之后,对于后事,嘱咐如下:

后事从简,遗体交医院解剖,不必开追悼会、告别会。遗体就在上海火化,骨灰可装一个口袋,将来深埋在故乡奉化北街锦屏山上高坡之大松树下即可。亦可就近深埋于我的第二故乡北京的香山高山上之大松树下。【92】

我多年来奔波劳累,又赡养老少,素来没有多少积蓄。我死之后,为给亲人子孙们留作纪念,对一些遗物,分作纪念品如下:(略)。

我留下的大量书籍、文稿、文具等物,交给胡宁、胡安。由胡安在京就近负主要责任。别的兄弟姊妹也可以要些有用的喜欢的书。

我的文稿,将来如有可能,可由胡安、胡宁、涓迅负责选摘、整理和出版。

大家务必遵守我的遗嘱,团结互助友好为要。我死之后,大家不必过哀,希望继承我的遗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好工作,兢兢业业,力求进步。

此嘱。

胡华

1987年11月21日

157 1987年11月25日致中国人民大学袁宝华校长

宝华校长:

承您亲自关怀,我已于22日到上海第二军医大长海医院肝外科。吴孟超大夫看了B超,肝癌在右肝靠近横膈处已有5厘米多大(约为桃子),他同意尽快动手术。今日做了CT,可能下星期做手术切除。手术如能过关,则还可继续为党做些工作。此次患此难治之症,怪我平时习惯于工作至深夜,中午有时休息不好,早上又不注意体育锻炼,是一个教训。参加革命,忽约半世纪,去日苦多,贡献愧少。

深谢党的培养、教育和关怀。此次患病以来,我仍抱着乐观的态度,充满信心与病魔作斗争。生就是奋斗,死就是休息,不过尽力争取多有些日子继续从事我未完成的许多工作而已。

并向校诸位领导同志致意问好致谢!

问朱同志好!问朱秘书好!

敬礼!

胡华敬上

1987年11月25日

于上海

158 1987年11月26日致《中共党史人物传》广州审稿会议全体同志

世兰、卢权、提春同志并转《党史人物传》广州审稿会议全体同志:

1.广州审稿会可如期召开,已有100多篇来稿,甚喜,祝愿会议圆满成功。

2.我因患肝癌,来上海第二军医大动手术。只好请假。我建议此次审稿会,仍如去冬武汉会议由彭明、(陈)志凌、(杨)世兰三位组成领导小组,因三位组长及各位审稿成员,团结一致,辛勤努力,顺利完成任务。我个人感谢各位的辛劳。

3.我如手术顺利,存活下来,当一如夙愿,同大家共同完成《党史人物传》50卷的历史性任务。如我不能通过手术,战胜病魔,人生自古谁无死,只是不能为党完成我许多未竟的工作,而《党史人物传》50卷,是荦荦大者。我建议,在何长工会长和党的领导下,继续用定期的审稿会完成此项任务。原班人马和工作班子,我建议一律不动。审稿会由彭、陈、杨【93】三位组成领导小组,扩大的常务理事会(包括育安、小巨、洛夫)和三位组长,继续负责,各位审稿成员,团结努力,团结好各地党史人物(研究)会同志和先辈亲属,共同完成此项光荣任务。【94】我期待着继续和大家共同奋斗。

胡华

1987年11月26日

附:1987年12月15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广州审稿会全体同志致

胡华函【95】

尊敬的胡华同志:

您好!

您在上海住院治病期间写给广州审稿会全体同志的来信,在14日举行的17次审稿会上宣读了以后,使我们深受教育。同时也为您战胜病魔的坚强意志和信心,深表敬意。这里请接受我们向您表示亲切的慰问,并祝早日恢复健康!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从1979年在广州成立以后迄今已整整8年了。在何长工会长和您的领导下,已召开了四次年会,17次审稿会,编辑出版了《人物传》35卷,审定了41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回顾这8年所走过的道路,虽不平坦,但总的还是朝着宽广的方向前进。您为了开拓前人未做的光荣事业,从组织领导、运筹策划、培养队伍、严格把关,为《人物传》丛书的问世,呕心沥血,付出了极大的精力。我们为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好带头人感到高兴、自豪和幸福。

更令人内心激动不已的是,您在病魔缠身、忍受痛苦的时刻,仍然关心《党史人物传》编审工作并写信指导和鼓励我们为继续完成后10卷的任务而努力!

我们知道,后10卷的编审任务仍然是很艰巨的,“行百里半九十”,所以不能有任何松劲和骄傲的情绪。我们将遵照您的指示,在彭、陈、杨三位同志具体领导下,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开好审稿会,团结各地党史人物(研究)会同志和先烈家属,为完成《党史人物传》50卷的历史任务而兢兢业业地勤奋工作。我们一致表示,决不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亲切的慰问!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广州审稿会全体同志敬上

1987年12月15日

同类推荐
  • 求是与创新

    求是与创新

    本书收录路甬祥校长在浙江大学10年校长期间的教育类文章,分为:教育改革篇、综合改革篇、人才培养篇、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篇、工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篇等几大部分。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本研究力求从一个阔的视角探求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的框架,并且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注重探索构建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框架,注重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的分析论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
  •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在中国,大学生是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总结了学者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对两种精神融合的内涵、特征、标志、紧迫性与可行性、难点与支点以及保障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创新之处。
  • 始有集

    始有集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谈钱锺书、向达、冒孝鲁等学者的交往和治学逸事;第二部分是书评,谈赵园、杨念群、史景迁等学者的新著,品鉴得失;第三部分是谈外国文学的翻译,谈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艾柯等作品的翻译问题。作者知识丰富、鉴赏力高,文笔活泼,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可读性。
热门推荐
  • 异能的约定

    异能的约定

    觉得前面写的不好,所以从新写过,在后面的整改篇中。求点击。
  • 权现金色迦那婆底九目天法

    权现金色迦那婆底九目天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棵无名草

    一棵无名草

    逝水年华匆匆数十年,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中的一个。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荣耀。历经风风雨雨,体验到的是知足者常乐。平凡的工作做好了,心里踏实,这就是事业有成。人生有爱情,需要追求,这就是付出。爱情以经济为基础,婚姻须门当户对。曾经的爱没了,心仪我的女人伴随我一路走来,谢谢你好伴侣,你付出的太多太多。
  • 猎人成仙传

    猎人成仙传

    本书不仅仅是单一的修仙问道,他在探险寻宝方面有着集中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刻画,对话,打斗的场景描述的极其精彩。他作为一名平凡的猎人,无意中放生了一只转生的九尾天狐,在家逢巨变,修仙无果的情况下,这只九尾天狐—阿狸带着他寻访金之蓐收木之句芒水之共工火之祝融土之后土的洞天福地,找寻神功妙法。
  • 还原吴三桂

    还原吴三桂

    描写吴三桂一身经历。披露历史真相。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事实。让后人更清楚的知道吴三桂的本来面目。所以编写了这个剧本。故叫《还原吴三桂》。在这之前人们对吴三桂及其历史事件的理解。是片面而模糊的……其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者歪曲和隐瞒了历史真相。通过本剧人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背景。更客观的认识吴三桂这个人……
  • 重生之医妃嫁到

    重生之医妃嫁到

    前世,她是众人眼里,凭借当今皇上发妻之名,登上后位的幸运女人,却没有人知道,她为了那个男人,双手沾满鲜血,脚下踩着累累白骨,可成想,到头来,她换来的是刚出世的孩子,被那个男人活活掐死!她的外祖父一家被满门抄斩,母亲郁郁而终,师傅被人陷害遇难,都是她最爱的那个人做的!她果真是愚不可及!他们竟然连一个全尸也不愿给她留下,将她一个刚刚生完孩子的产妇扔进棺材,一把大火将她挫骨扬灰!那时,她只想要化身厉鬼,将他们一个个都拖入地狱,万劫不复……苍天有眼,一朝醒来,她重生十二岁,无人知晓她那怯弱眸子下隐藏的远远是嗜血与恨意。
  • 神璧

    神璧

    一场以抢夺神壁而展开的跨时空追逐,后唐末代皇子的一生又该如何结尾,神秘的和氏璧到底承载着什么秘密。
  • 重生之:侯门假闺娇

    重生之:侯门假闺娇

    赵青青这辈子不想做什么侯府嫡长女了,更不想嫁给皇子做什么有朝一日母仪天下的白日梦了。她只想老老实实的找个老实人,安安稳稳顺顺当当的过一辈子。“哎,这位美少年,看看妹妹我肤白貌美人品佳,不如今晚咱俩就花前月下谈谈人生聊聊理想呗!”美少年转身:“……娘,你认错人了,我爹在厨房给你做红烧肉呢……”
  • 修罗公主凰妃要逆天

    修罗公主凰妃要逆天

    呵,好闺蜜背叛?一朝穿越,没娘爹不疼,庶妹冷嘲,姨娘打压,何惧?且看她如何走向强者巅峰,睥睨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顺带拐个绝世美男回家,啥?作者你给我解释清楚,这神仙是什么鬼?!
  • 邪魅灵宠之魔后归来

    邪魅灵宠之魔后归来

    我叫蓝羽熙,18岁,是一名大学生。本该平淡的生活却在我生辰那天被打破了。一点点的经历,一点点的成长,而后的痛彻心扉换回的只有尘封已久的记忆——前世,我为他付出一切,他却弃若敝屣……这一世,我投胎人族,不料成年之际,体内雪花盛开,痛苦之余又误食绝情莲藕,一夜之间成了那赤眸妖人。所谓世间苦难,只怕也不过如此。失魂落魄,无家可归,屡遭背叛,苟且偷生……轮回转世,他已贵为神界执法者,再次相见,已是兵戎。神魔大战,两败俱伤。轮回场上,生死大劫,前世情缘,皆已消散……只愿来世,相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