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7400000011

第11章 上篇 优化我们的家庭语言 (3)

重视身体语言

●无声的语言

一个孩子说:“父母为我尽力创造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对我的生活关怀备至,可是在这宽敞舒适的屋子里,我却感到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总觉得爸爸那严厉冷峻的目光在背后紧紧地盯着我,妈妈泼妇似的尖声叫骂时常在我耳边回响,我总是处在紧张、焦虑、不安之中,有时甚至失眠。”另一个孩子说:“在学校里同学们都说我性格活泼。可是在家里我像个木头人,死气沉沉,我做了什么错事,我父亲就拳打脚踢。从3岁起,我就记住了爸爸那凶狠的脸。好几次打我时,我甚至想去死。”

父母对孩子的伤害不一定是打骂,很多时候,父母的目光、声调、动作对孩子带来的是难以言传的刺激。同样,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信任、尊重、欣赏……许多时候也不需言语表达,赞赏的微笑,善意的拍拍肩膀,信任的注视,温柔的爱抚……它们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

科学研究揭示,人们每天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时间是很少的。研究者全德威勒发现人们每天平均讲话的时间只有10~11分钟,其他的交流都属于非言语交流。只要人们彼此在对方的感觉范围内,其交流即是一个不间断、不停息的过程。外国心理学家测定人们表达思想情感时,55%的成分需要借助于身体各部位做出的姿态和动作,38%借助于声音,只有7%是借助于言语。可见,身体语言在人们沟通之间的地位。

目光、声调、表情、动作……这些无声的语言,往往对你的孩子有着更大的影响。

●以暗示法教育孩子

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性,而且喜欢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因此,父母不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对孩子“潜移默化”。这种方式称为“行为暗示”。行动暗示法是一种胜似说话的身体语言,用行为向孩子传达信息的方法,它能诱导孩子良好行为的出现。

楚楚兴致勃勃地在玩积木,妈妈朝她笑了笑,不声不响地拿来积木的筐子,将一块积木放了进去。

过了一会儿,楚楚还在玩积木,妈妈朝她笑了笑,走近她的身边,又往筐里放了两块积木。

这时,楚楚注意到了妈妈的行为,也模仿着妈妈的行为,开始将积木放入筐内,一块,一块,又一块……

在楚楚收捡积木的时候,妈妈又悄悄走开了。

楚楚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她正在洗自己的手绢,刚刚学习洗东西的楚楚把肥皂沫搞得满地都是。妈妈没有吱声,因为妈妈知道这时候批评孩子,可能会挫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

楚楚洗完了手绢。妈妈拿来抹布,抹了两下地上的肥皂沫,将抹布递到楚楚手上,便去干别的事了。

聪明的楚楚明白妈妈的意思,接过抹布蹲下来,一点点把肥皂沫和溅出的水擦干净。

环境整理干净了,妈妈把楚楚抱在怀里,亲了亲说:“楚楚会洗手绢了,真能干!”

“爷爷奶奶你们来看,楚楚把脸盆、肥皂都放得整整齐齐的,连地上的水都擦干净了,真不简单。”妈妈又让大家都来欣赏楚楚的行为。

妈妈将玩具放入筐子的行动传达的信息是”收拾玩具”;妈妈用抹布擦肥皂沫的行动所传达的信息是“整洁环境”。妈妈用孩子能够明白的方式去暗示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利用行为的暗示提醒孩子该做什么,孩子不会觉得自己受到教训。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模仿父母的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而言,他们往往不希望父母说得太多,这时,行为暗示又是一种巧妙而善意的提醒。

父母用行动暗示时,最好能把握时机,比如楚楚的妈妈拿来筐的时间,应该是楚楚已玩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积木,该转入其他活动的时间;拿抹布来的时间也应是恰好楚楚晾完手绢的那一刻。太早或太迟都产生不了好的效果。

父母要想暗示成功,首先要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信赖和尊敬的形象,孩子就会更容易去模仿接受。另外,父母要明确地传达暗示的信息,让孩子注意并领会暗示的信息。

为了巩固暗示的结果,必须把行动暗示法和随机强化法结合起来运用。当孩子良好行为出现时,要给以赞许、鼓励以及适当的奖赏。

巧妙使用行为暗示:一是行为暗示的几种方式:以父母的行动“带动”孩子;给孩子的行为预备用具和必要条件;指示行为对象,如脏乱的床铺等。二是行为暗示的技巧:抓住有利时机,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可尊敬信赖的形象;对孩子良好行为加以鼓励和强化。

●表情

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话语,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千万倍的语言。”只要平时留神观察,就不难发现,口才不错的人必定有丰富的面部表情,他的表情为他的话提供了最好的注解。我们也常有这样的体会,喜欢听人面对面讲话,这就是因为面对面时,表情与语言的和谐能让交流更加顺畅。

有些父母喜欢表情严肃地出现在孩子面前,认为这样会有威信一些。

其实,这样一种姿态却无形中拉远了与孩子的距离,也减弱了你的语言的分量。还有,在与孩子说话时,最好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不要一方站着另一方坐着,这也是因为平视的角度能让孩子“读懂”你的表情。比如,孩子站着,你坐在沙发上批评他,而他“无精打采”,眼睛看墙,或者做小动作,这表示他对你的批评并未认真听取或心里不服。这时,你可以让他坐在离你一尺左右的地方(亲密区),目光注视着他,音调平和稍低。通过身体语言的调节,你能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处于控制地位,也拉近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在与孩子谈话时,表情呆板、僵硬是最不可取的,这其实是向孩子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我对你说的不感兴趣。相反,如果父母根据交流的内容、方式变换表情,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你用言语表达对孩子的希望时,声音和缓而坚定,目光明亮而信任,身体挺直而前倾,这些都能用来补充说明你内心的真实情感。

父母还应知道,狂躁、愤怒的表情其实是没有力量的,孩子也许会惧怕你的怒火,但他并不会因此对你信服。低沉的、缓慢的语音比怒吼有效得多;严肃的、冷静的表情比因愤怒而扭曲的面部神经更能教育孩子。

华卉的爸爸高大魁梧,幼小的华卉和爸爸站着说话时,必须扬起头来看爸爸。她觉得难受,就向爸爸提意见:我要像瞻仰伟人一样看你,这样不公平。爸爸很虚心,马上就改。女儿很小的时候,他把她放在柜子上,他站着和她交谈一小时;长大一点后,他就把她放在沙发前的茶几上,他坐在沙发上和她谈;现在女儿长高了,他们俩每天中午吃完饭就坐在沙发上交谈一小时。父女两个,每天平起平坐,坚持了11年。

华卉很喜欢同爸爸聊天。爸爸总是很投入很愉快地与她交流。在谈话中,爸爸的表情很丰富。他会为华卉身边的趣事而开怀大笑,也会为女儿童话般的叙述配以滑稽的怪脸,更多的时候,他是微笑地听女儿倾诉,或者微笑地与女儿交流……女儿会俏皮地模仿爸爸做出的各种怪脸,会细细回味爸爸快乐着自己的快乐,爸爸的微笑会让女儿在任何一个时候都能获得力量和信心。

用表情说话:一是与孩子说话时,让他和你处于同一高度;二是丰富的面部表情能传达给孩子更多信息;三是不论什么时候,不要让你的表情失控;四是最后一点:多对孩子微笑。

●动作

父母是以身体语言,尤其是以动作来和孩子做最初的交流的。各位父母,你们一定还记得你是怎样抱起襁褓中的婴儿,怎样给他喂奶,怎样爱抚他,怎样给他洗澡;当孩子稍稍长大一点,你又是怎样扶着孩子学走路,怎样轻揉孩子撞疼的额头……现在想起来,那些感觉是否还记忆犹新?与孩子的接触让你感觉分外温馨和幸福,对孩子而言也是一样。

许多父母在孩子上学后就减少了与孩子的身体接触,拥抱、抚爱、亲吻……孩子的确大了,但是,他们依然需要也喜欢来自父母的动作语言。

有一位9岁的小女孩记载了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即每天晚上小女孩睡觉前,妈妈常常在她的小脸上亲吻一下。她写道:“如果晚上睡觉时妈妈亲亲我,我就会像一个小公主似地骄傲。我会高高兴兴地睡觉,可如果妈妈忙,忘了吻我,我就一直做梦,有时甚至不敢入睡。”

一个亲吻、一下抚摸,动作虽然轻巧,但留给孩子的是一种难得的慰籍、一种爱护、一种亲情、一种美好。这是一种传递关怀、鼓励和情感的特殊语言。父母们不要放弃以身体语言和孩子交谈。在孩子疲倦时摸摸孩子的额头,在孩子紧张时拍拍孩子的肩膀,在孩子痛苦时紧紧搂抱孩子……你的千言万语孩子未必记住多少,但他们一定不能忘记你用身体表示的关爱。

当然,对孩子的动作也需要技巧。较大的男孩会不习惯亲吻、抚摸等“娘娘腔”似的接触,对他们不妨用一些男性化的动作,比如,父亲可以采用握手、拍肩膀、轻轻给孩子一拳之类的动作,向孩子传递信任和鼓励。教育专家徐国静从自身的经历得出结论:“手似乎比嘴巴更有魔力,只要一点,她(女儿)就立刻有反应,而且立刻有行动。可能因为手不像嘴那么张扬,那么随便扩散传播怒气,手的指令更能让孩子接受并遵守。手使用的语言采取暗示法和保护法,不容易让孩子受伤,也不容易让孩子出丑。而嘴巴不同,嘴巴只要一张开,尤其自认为有权力数落孩子,指责孩子,批评孩子的大人就肆无忌惮了。哪句话有杀伤力就用哪句,用什么语言能描绘出孩子的丑行就毫不犹豫地使用。结果语言不但没有成为与孩子交流的桥梁,而且成了阻碍。”

许多“动作的语言”能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但不良的动作也会极大地破坏亲子关系。例如,中学生A的父母看到A经常看课外书,听评书,学习成绩下降,父亲便将她的收音机狠狠地摔在地上,母亲把她的课外书撕得粉碎,父母武断、粗暴的行为,令孩子反感至极,她在日记中写到:“我恨死爸爸妈妈了,快死吧!”父母怎么会想到这种出于爱的行为却播下了仇恨的种子?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避免用简单粗暴的动作,比如拍桌子、摔东西、打人等等。

用动作说话:一是不论孩子多大,都不要放弃与孩子的身体接触;二是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及特定环境选择身体语言;三是拒绝粗暴的、伤害孩子心灵的动作。

同类推荐
  • 问题女孩成长方案

    问题女孩成长方案

    本书内容包括:让女人心惊胆战的妙龄女孩、我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双面胶女孩、18岁未婚妈妈的秘密等。
  • 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

    孩子就像一本难以读懂的“无字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诸多问题面前常常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其实,只要做父母的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不难明白孩子的一些行为与问题。也就知道该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了。用一句更为贴切的话来说就是,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因此。在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父母如果能够做到全面了解孩子的各种状态。认真体会孩子的各种心态,仔细考虑孩子的各种要求。并且能够总结孩子的过去。把握孩子的现在,规划孩子的未来,就有助于父母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从而更好地成就孩子。
  • 怀孕育儿1001个怎么办

    怀孕育儿1001个怎么办

    《怀孕育儿1001个怎么办》主要内容:当一个女人成为母亲,她的生命也开始变得崭新,怀孕是女人一生难忘的经历,养育孩子更是一件辛苦却义无反顾的事情。每个准妈妈在面对这一时刻,欣喜、激动之余却也有着身为新手的不安和忐忑!应该如何应对身体一天天发生的变化?如何给自己和即将出生的宝宝最安全安心的照料?都是每个准妈妈都迫切想要知道的。
  • 为什么孩子不服你

    为什么孩子不服你

    本书共分三篇,从各个角度说明了孩子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理解,对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从父母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的角度阐明了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并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地描写,内容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使父母读后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孩子保驾护航,让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信服、心服、口服。
  • 爸爸妈妈讲给男孩听的励志故事

    爸爸妈妈讲给男孩听的励志故事

    每个男孩都想成为英雄,每个男孩的成长过程中都免不了挨板子。作为父母要知道,棍棒教育起不了作用,不如选择通过故事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树立孩子伟大的理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孩子需要励志。当他遇到失败,遭受挫折时,父母应该给他适当的鼓励,激发他们生活的勇气;当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生活迷茫无助时,父母应该给予指点,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引导他去积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质,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缺的。
热门推荐
  • 第一术士妃王爷太腹黑

    第一术士妃王爷太腹黑

    一朝穿越,王牌特工“暗”穿越成了一个女扮男装的“世子”,恩,听起来还不错,但是为什么是人人嫌弃的废柴?呵,废柴?看我如何逆袭,但是,后面那个腹黑的妖孽,“你别再跟了!”,“谁跟你了?我跟着我媳妇,”“。。。”,且看女主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天地至道

    天地至道

    六界经历了万年的平静后,暗流涌动,风云渐起。盛世来临,天骄辈出,诸王并起,群雄争锋。在这战火连天的岁月,究竟谁能从尸山血海中爬起,用血与骨铺就一条无敌路?——————————————————这是一个既能让我们激动到热血澎湃,也能让我们感动到热泪盈眶的故事。
  • 都市召魂

    都市召魂

    一个拥有两个召魂的小人物,却莫名陷入了一次次不由自主的争斗当中。亲情,还无法寻觅。爱情,却败于现实。几乎一无所有的他,又该何去何从?(不出意外的话,一天最少两更。请大家放心收藏。)
  • 慢慢的语

    慢慢的语

    苏眠,苏:苏醒,眠:寐也,矛盾的结合体,正如我本人一般。我时而感性时而理性,我深刻也肤浅,我喜欢安静却又爱上喧嚣,我阴暗却迫切的渴望得到阳光。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爱上写字,爱上这种徒劳的方式。我固执的认为,这是能触碰到我灵魂的最好方式。我希望遇到更多好的故事,然后可以一直写下去。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平凡且胸无大志的人,所以能够拥有一个这样美好的梦想已是万幸。我只愿怀抱着这小小的心愿,在我小小的世界里安然。
  • 奇闻异录

    奇闻异录

    不知你可曾听过,老人们一遍又一遍讲述着的,那一个个关于妖魔鬼怪们的,凄凄惨惨戚戚的故事,你只当这是故事,可你不知,这些,就在你身边。
  • 傲钰世天

    傲钰世天

    穿越而来的世界,充满了未知和迷茫,唯有变得更强,才能守护。撇开迷茫和恐惧,只为了那些我要守护的人而变强。路上没有时间害怕,我经历的是过程,而你只能看到结果。只有变强,才有辉煌。
  • 冉家人之花开花落

    冉家人之花开花落

    冉小诺遇到了顾逸言等人,她的青春有了一些波动。
  • 伤寒附翼

    伤寒附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易宁传

    易宁传

    本人的第一部作品。黑龙现世,万年杀劫开启,羽花山弟子易宁应劫而出。
  • BOSS来了,包子快跑!

    BOSS来了,包子快跑!

    某天,boss突然砸下一张巨额支票,原沙沙揣着支票还没摸热乎,又一份房产转让协议书砸下来,原沙沙被砸傻了,带着小包子去谈判,结果一群记者蜂拥而来,小包子从总裁同父异母的弟弟变成了总裁的私生子?还要她嫁给他当孩子他妈?对这神一般的剧情发展,原沙沙只想问,将来咱俩生了孩子,那孩子要叫小包子哥哥还是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