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1000000014

第14章 兰亭真迹

王羲之生前将所作《兰亭集序》视若珍藏,临死之前,他把子女叫到床前吩咐道:“孩儿啊!为父一生落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留给你们,但是这《兰亭集序》是父亲一生作品中的精华,凝聚了我的心血,看到它你们会想起我这个做父亲的。希望你们能永远地保存它,把它当做我们王家的传家之宝,千万不能让它落到旁人的手中,否则,我死也不会瞑目的,你们要千万牢记。”

儿女们早已泪流满面,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父亲您安心地去吧,孩儿们一定会好好地保存它,绝不会让它受到丝毫的损坏,更不会让它落到外人的手中。”

王羲之听了子女们的承诺,含笑而逝了。

王羲之的儿女们遵照父亲的遗言,谨慎地保存这篇《兰亭集序》,这本帖子就这样被王氏子孙一代代地传了下去。到了陈、隋年间,这本《兰亭集序》传到了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孙智永禅师手里。

智永为王羲之第五子王献之的后人,他皈依佛门,为山阴永欣寺的僧人。智永常年独居,在寺院阁楼中临摹先祖笔法,30年来,他所用过的毛笔有五篓筐之多。他当真不愧是王羲之的子孙,书法造诣颇深,笔法神妙有力,他书写的八百多本千字文分散在浙东各寺院,颇受后人赞扬。

智永禅师早年间便遁入空门,没有子女,而且多年的战乱使他和亲友流离失所,如今也无处找寻王家的其他后人。为此,智永十分发愁,难道《兰亭集序》要从我这辈落入外人之手吗?想到这里,智永禅师感到罪孽深重,他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经过反复思量,智永终于决定死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在临终前,他把弟子辨才叫来,对他说:“徒儿啊!为师大限将近,你静静地听我说,不许插嘴。为师手里这一本帖子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它是我们王家的传家之宝,到了我的手上已经是传到第七代了。按照祖上的规矩,这本帖子本来应该由为师传给王家本族的子孙,但是为师是出家人,没有子女,而且早与家人离散多年,王家的子孙究竟流落何方已经无从打听。看情形,王家的这件传家之宝要在为师手中失落了。倘若它受到了损坏或是流落到外人的手里,为师死后,还有何颜面去见历代的祖宗?为师想了很长时间,觉得你倒是一个可以托付的人,你是为师的大弟子、得意门徒,说起来也不能算是外人;而且你本性善良,又忠实可靠,为师也信得过你;再者,你志趣高雅,又对文章、书法均有涉猎。这本帖子留给你,也算宝剑配英雄,你一定会体味到它不凡的价值而好好地珍藏。所以,为师准备把它留给你。希望你谨慎地保存,我也好向九泉之下的历代祖先有个交代,你愿不愿意接受为师的这个要求?”

辨才和尚跪在师父的床前诚恳地回答说:“弟子一定遵奉师父的指示,绝不会辜负了师父对弟子的期待。”于是这本稀世之珍《兰亭集序》在王家子孙中传了七代之后,流入了外人的手中。

虽然辨才和尚不是王家的子孙,但他对书法也很有研究,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他完全遵奉师父所嘱,不敢有丝毫疏忽。他怕这本帖子受到湿气的侵蚀,更担心它被人偷走,因此特地在自己卧室的屋梁上挖了一个洞,把帖子藏在了里面。

在这个时候,当政的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十分卓越的才能,在文学艺术上也很有研究,对于书画的收藏更有强烈的癖好,唐太宗所收藏的书画中,尤以王羲之的作品最多。他常常对臣下说:“天下人要谈书法,只有王右军,不提王右军,就根本没有办法谈书法。”

他曾花费很多心力去收集王羲之的字画,帝王之尊的身份也自然给他带来很多的方便。没多久,王羲之的作品只要稍有名气的几乎都已成为他的私人的收藏品了。尽管网罗了不少王羲之的字,但最令他感到美中不足的就是单单少了《兰亭集序》。他曾遗憾地说:“《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一生作品的精华,纵然朕收集了这么多他的作品,可少了《兰亭集序》也是枉然。朕不相信它已经失落,一定还被某位文人雅士所收藏,朕要通令全国官吏,密切注意,一定要查出它的下落。”经过一番劳师动众的明察暗访,总算打听出《兰亭集序》的下落了。原来这本字帖的真迹在一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太宗接到报告后,迫不及待地下令地方官请辨才和尚进京。

那一年辨才刚好70岁,自智永禅师圆寂之后,他已在永欣寺做了十几年的住持了。当接到圣旨时,他正在禅房中小憩。这突如其来的召见使辨才一时百思不得其解。辨才和尚实在想不通皇帝为什么特别要召见他,尽管有多番猜想,但皇命不可违,他还是硬着头皮去见皇帝了。

辨才和尚第一次面见君王,十分紧张,但见唐太宗神情和蔼亲切,心情便轻松了。

聊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之后,唐太宗开始进入正题。他似乎很不经意地说道:“我平生只有两大爱好,一武一文。武喜好围场射猎,文喜好研习书法。像秦代的李斯,汉代蔡邕,三国时的钟繇,我都非常喜欢。尤其对王右军的书法更是痴迷……大师,你可知道王右军吗?”

辨才和尚最担心也最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整理了一下心绪坦然回答道:“王右军的名气太大,纵然老衲孤陋寡闻,但也知道他的名号,王右军便是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别称。”

太宗边听边点头,见辨才已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才又开口道:“大师见识广博,怎么不知王羲之最有名的一幅作品呢,我听说他有一帖《兰亭集序》,行笔生动、气韵流畅,堪称书法史上的一绝,可惜不曾见过真迹。”说到这里,他看了眼辨才,继续说道:“这帖《兰亭集序》你可知下落何处?”

辨才和尚心头一紧,强作镇静地说道:“皇上圣明,这帖《兰亭集序》,老衲年轻时确实在师父智永禅师那里见过,而且据师父说,那便是王家世代相传的真迹。也正因为如此,师父十分地珍视它,根本不许旁人去碰它,所以是真是假也无从辨别。”

太宗一听,急忙地问道:“那这本《兰亭集序》到底在不在你手中?只要你说出它的下落,朕重重有赏。”

辨才和尚慢慢地开口说了:“老衲年轻时和师傅一起学习书法,那帖倒是有幸见到过几眼,但是后来,隋唐战乱,永欣寺几次毁于战火,那帖早已不知去向了。”

太宗也无计可施,只好将辨才送回永欣寺。

可是到了年末,太宗又派人将辨才招入宫中。辨才依旧守口如瓶,一口咬定那《兰亭集序》真迹是在隋末战乱中失落了。后来,太宗又第三次召见了他,这一次辨才和尚受到了更加优厚的待遇,不但日常生活上的照料较前两次不减,而且还让他主持宫中的法事,享受国师级的礼遇。对于二人心照不宣的《兰亭集序》真迹一事,太宗却只字未提。辨才和尚明白太宗的意图,但却仍装傻充愣。这一次从长安回到永欣寺,辨才和尚心中十分不安,赶忙登梯查看房梁上的《兰亭集序》是否安好。当他看到字帖好端端地藏在里面时,他才安心。

有一次,太宗向房玄龄发牢骚说:“朕贵为天子,天下江山都是朕的,朕想要什么,谁敢说个‘不’字,但辨才那个老秃驴竟敢睁着眼骗朕,看哪天朕不杀了他才怪!”

房玄龄一听这话,知道太宗又在为《兰亭集序》真迹的事情发火,便委婉地劝道:“陛下不可鲁莽,为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去杀一个年迈的出家人,这种事情若是传到民间,恐怕对陛下的英名有损。臣倒有一个法子陛下可以一试。”

太宗一听,立即睁大双眼问道:“什么法子?快说,如果朕真的得到那本真迹,一定重赏爱卿。”房玄龄不急不缓地说:“既然辨才和尚不肯献出来,强行夺取又有损陛下威名,何不使用一点计谋,把陛下的心爱之物骗到手呢?”

太宗一听用“骗”字,脸上便露出难色:“这不太好吧!毕竟朕是天子,这话传出去,会被人笑话朕不光明磊落。”

房玄龄回答说:“辨才和尚不肯献出来,他是个出家人,自然不能用金钱去打动他,杀了他也许可以取得,但对陛下的名声恐怕有不利的影响,依臣之见,‘骗’是最好的办法。事成之后,陛下再赐他一些名号和头衔,不是两全其美吗?”

太宗认为这话说得也合情合理,沉吟了半晌说:“好吧,就依你之计。不过,这件事越少人知道越好,朕不想张扬出去。”

房玄龄回禀道:“这个请陛下放心,臣心中有一个做这件事的最佳人选,相信一定不会使陛下失望的。”

太宗急忙道:“这个人是谁?叫来让朕看看。”

房玄龄果然领着一个人进来谒见太宗,他就是监察御史萧翼。

太宗看了来人,觉得很满意。便把任务派给了他。

第二天,萧翼一大早就悄悄地溜出京城,他乔装成一个中年书生来到辨才和尚所住的永欣寺。这一天中午,辨才和尚坐在回廊上晒着太阳,见廊上站着一位书生正在观赏回廊两边的字画。他见此人气度不凡,不像寻常百姓,便请入禅房与之攀谈起来。二人相谈甚欢,都觉得相见恨晚。此后,辨才便把萧翼留在寺中,日日与他叙谈,俨然成了忘年之交。就这样一直过了十几天。一日,萧翼借机提起王羲之真迹一事,并与辨才谈论起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萧翼故作神秘地对辨才说他家私藏了一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

辨才一听,惊异地问道:“你说你有《兰亭集序》的真迹,现在哪里?”

过了一会儿,萧翼重新回到房中来,怀中抱着一幅字帖,当萧翼把字帖展开后,辨才惊呼一声:“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原来辨才看见的正是自己藏在房梁上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辨才一头雾水,为了弄明白事情是怎么回事,他便把智永禅师留给他保管的《兰亭集序》从房梁上取了下来,与萧翼的那幅帖中的字逐一对比。萧翼见他拿出了那幅真迹,便马上伏在案上仔细观摩,忽然惊叫道:“大师,您的这幅是赝品!”

“不可能!”辨才和尚情绪激动地说:“这是王家的后人智永禅师圆寂前亲手交付与我的,哪里会是赝品?”

萧翼见状,便说:“这样吧,把这两幅字帖都留在这里,你可以好好比较一下,便知真伪。”辨才和尚只好同意。

等到萧翼一走,老辨才又命人点上几盏灯烛,伏在桌案上比了一个通宵,但也没分出个真假。第二天一早,有都督府的人来请辨才前往,辨才更不敢耽搁,到了府衙,辨才和尚见都督身旁坐着一个人,十分眼熟。

辨才和尚仔细一看,见这位身穿官服的人正是昨夜与他夜谈的萧翼,这一刻,他如梦方醒。萧翼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此次来的目的。

虽然萧翼说得十分挚恳,但辨才和尚充耳不闻,他一直在心中默默念叨:“师傅交代再三的事情,我竟这样儿戏,这件宝贝终归流落了,叫我怎么向九泉之下的师傅和王家祖先交代?”他又气又急之下,竟一下子就昏倒了。

太宗听说《兰亭集序》已然到手,心中十分快活。太宗又念及辨才和尚年迈,赏了他金银布匹无数。

辨才丢了《兰亭集序》真迹,心中不安,加上年事已高,终于抱恨而终了。

太宗喜获这一珍品后,立刻命宫中拓书人开始拓摹。他们将薄纸放在真迹上,极为细心地慢慢描摹,制成了许多拓摹本。太宗把这些拓摹本分赐给太子和几位近臣。

公元649年,太宗病危,他感到自己时日已经不多,便把皇太子李治找来,对他说:“我现在有一件事没有解决,就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我即使到另一个世界,仍想拥有它,它是我最为喜爱的东西,我要把它永远带在身边。”

对于唐太宗获取《兰亭集序》的经过,历史上众说纷纭,有的传说王羲之传给子孙的《兰亭集序》已在梁末战乱中失落,但是到了陈朝,僧永和尚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此帖,并献给陈献帝。后来隋军攻陈,有人在战乱中将《兰亭集序》呈奉给隋军的统帅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但杨广对《兰亭集序》的热情并不大,自从得到它后就不曾再去翻阅,后来被僧果和尚借去临摹,此后一直留在僧果身边。僧果死后,《兰亭集序》传到弟子僧辩的手中。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唐太宗在没做皇帝时,一次见到《兰亭集序》的摹本便爱慕不已,千方百计想要寻求真迹,却始终未能如愿。后来打听到《兰亭集序》的真本被僧辩收藏,于是派萧翼前往越州去取真本。

根据上面的两个传说,可以推断僧永和僧辩很可能就是智永和辨才。又据宋代资料所载,奉派去越州取真迹的不是萧翼,而是大书法家欧阳询。虽然对主要人物的说法各色各样,但太宗醉心于王羲之的书法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在太宗的心目中,偌大的江山与亿万的财富都不及一帖《兰亭集序》来得珍贵。生前费尽心机将书帖弄到手,死后仍要带在身边,最后终于如愿以偿,与《兰亭集序》同葬于昭陵。从此,《兰亭集序》的真迹便从人间消失了。

同类推荐
  • 关东枭雄张作霖

    关东枭雄张作霖

    张作霖为什么能够崛起?一个穷小子,一无权,二无势,在日俄两大列强以及清庭和革命势力之间趋利避害、闪转腾挪而终于成就了霸业,除了上天眷顾以外,他是如何做到的?本书透过这中间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引领读者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关东枭雄张作霖。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的君主,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世代显贵,受北周唐国公爵号,后受隋炀帝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见隋炀帝无道,天下大乱,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创建大唐,又横扫群雄,统一全国,实为一代创业之主.在位九年,传位于子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中国历代才女见于史籍的记载少的可怜,南朝钟嵘的《诗品》,评价了从汉朝到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其中女诗人只有四人,不到总比数的百分之四,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三十卷,入选的女作家作品,只有班昭和班婕妤各一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悬殊,在文学辞赋上,女子真的比不上男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本书辑录从春秋时期到清代较为重要和著名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女书画家等。让读者在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书画中悠然神往,想象一下才女们“蕙心纨质美韶许,玉貌绛唇淇水花”的风韵,感受那些从发黄的纸堆中走出来的“惊才绝艳”,品读风流文采的红袖馨香。"
  • 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

    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

    文章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精彩书集。
热门推荐
  • 黄泉天祭

    黄泉天祭

    一袭紫衣,随风而动;三千青丝,垂至九幽。一身黑衣,血染色变;血灵尺动,直捣天穹。
  • 呆萌丫头:脑袋灵光点
  • 初恋的句号

    初恋的句号

    为初恋的幸福护航!为自己的最美的记忆称为过去。
  • 虎猫传奇

    虎猫传奇

    在遥远的古代,一日天地异象,雷声滚动,一道黄光倾到人间,现到地上一只虎相小猫,连毛儿还没干。他便是女娲娘娘用带到天庭的最后一块黄河之泥所制,一种新的种类虎猫。他被百兽之王,老虎看到,叼到虎洞让虎后抚养,刚好虎后刚生了一群小虎崽,虎猫倒是落了个逍遥自在。可是眼看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能自食其力,自己却还是形同幼虎一般。靠着虎父母养活。好在虎父母倒是不嫌弃他,将他养在身边。可是虎父渐渐衰老,山头易主,另立新王,虎父母只好带他远离家园,四处奔波。
  • 再见,时光,再见,亲爱的你

    再见,时光,再见,亲爱的你

    (短篇小说,不长,只是想用自己稚嫩的文笔记录一些东西)青春会散,有些人会离开,有些人从未离开。洛筱在很久以后才明白,所谓回不去,只是因为我们都已不再年少。
  • 绝色祭师:撩到一枚妖孽

    绝色祭师:撩到一枚妖孽

    十年来,他运筹帷幄,精心策划,步步引诱她入局。作为三无却三高的青春少女一枚,在回国的飞机上坠入架空王朝。可是,一穿越就撞到美女的身上了。还揩了一把美女的油。谁知,却让这主惦记上了自己。自此以后,宫中路,修炼路,条条不好走。幸好,上天总算开了个金钥匙给她。嘿,皇帝在手,有何畏惧?某吃了飞醋的妖孽:嗯?真的么?姬柒琉连连摆手:我刚刚乱逼逼的,大人不计小人过。妖孽:自然不记你过错。晚上还了便好。翌日,姬柒琉的吃饭洗漱各样事都是在床上完成的。《魔君来袭:夫人,等等我》正在连载更新,各种求,么么哒~
  • 现代校园诸葛

    现代校园诸葛

    现代校园诸葛本人参照轻小说那种与我为中心的自传体类型写出来的小说,有点类似于轻小说。诸葛孔明给每一个人的感觉是很厉害的,在三国演义里,他就像神一样。但在三国志中,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忠诚是他最大的特点。在诸葛亮17岁的时候,有天晚上他遇到了一个神奇的天象,穿越来到了1871年后的未来世界。在未来世界中他的表情不像三国里的那么出众,却要比三国里的要开心快乐。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好的几个朋友,还遇到了他一生中的最爱。想知道结局如何,那用你的眼睛去看吧!
  • 时空年轮

    时空年轮

    千年前的神选之变,人类与精灵、矮人、巨龙的联盟打败了魔族与高精灵、地精、巨魔的联盟,如今,异族即将再度入侵。然而,奥丁帝国却是内忧外患----西北军团、贵族军团怀有反叛之心;东部维斯科帝国蠢蠢欲动,南部大草原骑兵摩拳擦掌。加上人类原本与精灵族、矮人族和巨龙的不稳定联盟,人类第二次的神选之变又该如何应对?这是一个不会魔法的魔法师的故事。
  • 我的美腿女王

    我的美腿女王

    她修长的腿上肌肤丝滑,无血色的白净肉体上,似乎还泛着层层的光晕,晶莹透亮,风情撩人。增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添一份则胖,减一分则瘦,完美!
  • 神荒天域

    神荒天域

    神荒世界,光怪陆离,无数强者,逆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