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27500000020

第20章 要广度还是要深度(1)

5.1“我认识马总”

人脉是一个“炒冷饭”的话题。我们能听到各种观点:

你认识谁比你是谁更重要。

人生中12.5%的财富来自知识,87.5%的财富来自人脉。(算得好奇特啊!)

跟什么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人。

个人品牌需要靠人脉建立。

自我营销的核心是建立人脉。

这让很多人对人脉极为看重。我总能听到某种类似的声音:

“如果我认识李导师,职业就好办了。”

“如果我认识俞校长,我就好找工作了。”

“如果我认识……就会……”

于是乎,人们开始寻找认识somebody(某人)的方法和机会,参加各种活动,也确实跟somebody有了一面之交。但是他们发现似乎没什么用。

当一个朋友跟我提到这句话“如果我认识……就会……”时,我做了一个反馈:“你现在就认识他啊。”

我们确实认识李导师、俞校长、马总……他们都是名人,只要他们在街上走,我肯定认识啊。

人脉的核心,不是我是否认识马总,而是马总是否认识我。

如果想让马总认识,不是参加个活动、换了个名片、聊两句话他就认识你的。不如做个换位思考:假如你是马总,你参加一个活动,一堆人找你换了名片,最后哪个名片会真的放进你手机的通信录里呢?

那么,我们就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马总认识我,是因为什么?

首先,毋庸讳言,如果你是他的亲戚、同学,那他认识你很正常,这是因为血缘和机缘。

其他呢?如果你是微信资深设计、开发,也许他会认识你。你知道他老人家正被微信的商业模式所困扰。

还有吗?如果你是某电商网店的店长,也许他会认识你。至少你是他的客户。

还有吗?如果你对物流很有经验,开过物流公司,成功过(或者失败过),也许他会认识你。你知道他最近在下一盘物流的大棋。

这样,大家就都会明白,让人认识你的原因是:你能满足对方的需要。如果对方的需要越急迫,你又恰恰能满足,那你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谈到此处,我就明白了《水浒传》里边的宋江为何没啥功夫,但是却被那么多兄弟封为老大的原因:他总能在兄弟最紧急的时候出现,靠一点点小手段来解救兄弟。他最牛的本事就是知道每个兄弟的需要是什么。

不妨再讲一个更有趣的故事。

当年,扁鹊被称为神医,当别人问他:“全地球肯定你医术最高超了吧?”扁鹊谦虚道:“至少有俩哥们儿比我强,我大哥跟我二哥。我往往是在病人已经病到不行时才出手施救,所以即便能看好,病人的元气也大伤了。而我二哥,病人刚有迹象时,他就看出了,然后开一点小药,疾病还没恶化就已经治好了。更牛的是我大哥,他给人配饮食,根本就不让人生病。”

但是为何扁鹊能名满天下,人脉广泛,被好多王公贵族邀来请去呢?因为只有当对方的病真的很急迫时,扁鹊才出现啊。

5.2选准人脉地盘

但是满足需求这件事会让很多人挠头。盘点一下自己这点“不良资产”,似乎自己也没什么能力,手头上有的能力似乎也不一定让人看得上眼。那我凭什么满足对方的需求?

这里自然有的琢磨。

先讲个我的故事。我上一本书写完后需要画一些插图,但苦于找不到能画漫画的人。在一次课程中大家做讨论时,我看到一个学员有些矜持和犹豫,我问她:你看上去有些困惑?她说她很喜欢动漫,但是自己的能力跟那些真正画动漫的人还差一截,不知道是否能进入动漫行业。我就感觉这也许就是我的插画师,于是我直接跟她说:“我在写一本书需要画十几幅漫画,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这可能不太需要太多动漫的技法。”她十分感兴趣,我们一拍即合。我当天就收到了她之前的作品,按我的眼光,她的插画简洁而有灵气。之后,她很快就完成了所有的插图。

而今这本书的插图,依然会由她来完成。更让我欣喜的是,而今她已经是一个手游团队负责UI(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创始人了。迄今为止,我还不知道是我成为她的人脉,还是她成了我的人脉。

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的主场设定在不同类的人群中,跨界定位。假如你有一个小技能,会画漫画,但是你跟那些动漫老鸟没法比,你会怎么办?你就去找那些不会画画的人。而往往在那些非我族类的人际网络中,恰恰存在着某种需求,那就能成为你的主场。在那个主场,你获取人脉的可能性会更大。

而今流行跨界。互联网外加移动互联网就是搅屎棍:你收短信费收得好好的,凭空杀出一个微信免费,让短信飞流直下;你杀毒收费收得好好的,凭空杀出一个免费杀毒3××,从此再无杀毒软件;各大卖场在纷纷关门,因为网购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逛街。

职业搞跨界同样有价值。那些懂互联网的去做餐馆,按照互联网的营销路数玩,套来一堆融资。2012年有个叫罗浩的同学,写了一篇“降级论”,谈自己当年搞移动应用,流量用户量都可观,干活干到卖血,结果一年到头连钱味都没闻过。之后,他果断离开互联网,办起了儿童摄影,但他牛的地方是按互联网的思路做儿童摄影。除了拍摄需要来店里以外,其他一切,包括营销、预约、客服、后期、选片、取片、客户关系等,所有环节都放在网络上。结果半年就实现盈利。

而跨界是建立人脉网络更讨巧的玩法。懂得经营餐馆,也许会成为移动互联网O2O(O2O,online to offline,指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沙龙的座上客;如果做过网络产品经理,也能流窜到传统行业里聊聊如何把网络平台建在水果店、美发店里;懂幼儿教育,那就是师奶杀手,只要有孩子的,统统是自己的地盘;有职业生涯咨询经验的,饭桌上都能两句话点出对方职业困惑的痛点。跟一个主编讨论跨界时,她疑惑地问我,如果不在某个领域里做它十几年做得精深,如何在职场往上走呢?如果一个兄弟管理过团队和项目,兼职做培训师,懂一点数据库,还曾经玩乐队,我们知道他每个都没做到精深,但是他可以在很多领域成为香饽饽:这类人就可以跟音乐人谈项目管理,给管理团队维护网络,给IT工程师培训课程,还能给培训师们演上一曲。

跨界定位的前提之一,是自己在本领域的能力可以拿得出手。你不必是多强的高手,但是也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我的插画师当年说自己水平低那纯属谦虚,我了解过她学动漫的经历之后就明白,按照我之前讲的能力层级,这姐们儿怎么也达到标为“熟练”的高手级别。至于如何提升能力,请看第一章,那里边已经写得足够透彻。

前提之二,是关注人们的需求。我们在工作、身边、朋友圈、聚会中,可以发现各种需求,但是如果不关注,就缺少一次建立人际关系的机会。我们往往陷入这样的需求误区:人们的需求不都是利益需求吗?走关系不就是送礼吗?咱没那么大能耐满足他的利益需求啊。

1.满足利益需求不见得需要多大的能耐。小雨小时候练过毛笔字,工作中一到年底就成为领导用得着的人:领导要给客户发请柬,如果用毛笔字写就更显格调,于是他就派上了用场。当自己有点小能力时,除了继续提升能力之外,更关注这个能力到底能用在什么地方,满足了对方的利益,对方自然会高看你一眼。

2.不要忽视情感需求。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利益需求,也有情感需求。我的一个朋友,孩子3岁。她对育儿很了解。于是,当她的上司准备生孩子时,在聊天中,她给了上司不少建议:要准备什么东西,提前多少天去医院,办出生证和户口要带什么,什么时候找月嫂。更重要的是,她留了个心,不光是吃饭聊天时扯扯淡,而是又给上司发了一封邮件,把这些信息都列成清单,搞得那上司倍加感动。这个生娃清单就成了她搭建人脉的敲门砖了。谁又能说这种需求是利益需求呢?

有时,情感需求甚至更让人感动和印象深刻。一个公益组织募捐活动,某“土豪”会一次捐助几十万元,而另一个普通人只捐两元,但是他却每天都捐两元连续做了一年。“土豪”只是满足了简单的利益需求,人们会认为他这么干是应该的,而那个普通人就会被视为某种有情怀的人,因为他持续对这个活动保持关注和支持,这其实是归属感、被关注和被尊重需求的体现。

3.关注他的价值观和兴趣。兴趣和价值观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它不同于市场、财富、资源,这类玩意儿会因为关注的人多而令关系紧张:如果多个人都关注商业地产,他们在一起往往会产生某种防御心,因为市场、财富、资源总是让人感觉是有限度的。兴趣和价值观这类玩意儿恰恰相反,如果我们都喜欢现代美术(兴趣),我们相互之间不会感觉紧张和防御,反而会因为感觉投缘而走到一起。如果我们都看重健康(价值观),我们同样不会相互担心,而会在一起打球、登山、运动。我们可以从对方的各种状态中发现他的价值观和兴趣。

4.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道理大家似乎都明白,但真到了事上,精力却往往放到了已经有名望、地位、权力、财富的人,就容易冷落了真正需要支持的朋友。我的一个朋友就很会“烧冷灶”,一次工作会议,聚餐后大家在酒店花园散步。多数人都走得比较快,聚集到会议组织者(自然是颇有威望的领导)周围聊天,而他看到一个参会者腿脚有点不灵便,便故意走慢,半搀扶半散步地跟那个人攀谈。谁曾想到他俩竟因此成为朋友,后边还有了很多业务往来。其实,如果多想想,反倒雪中送炭对能力的要求不高,说几句暖人心的话,帮忙做点打杂的事情就真的能帮到对方。

5.3人脉是“麻烦”出来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上一辈给我们的箴言:“没事别麻烦别人。”很多善良的人,他们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从来不爱请别人帮忙,他们认为麻烦别人是错误的。

但是,这类“好人”的人脉网络,却往往挺单薄。因为,当我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时,我们就缺少了建立关系的缘由。

有一次聚会,晚上10点多,我看到王老师已经无法坐地铁了,于是跟他说不如我开车送他。他说:“你有点绕远啊,不麻烦你了。”

我说:“你知道吗,好的人脉关系都是互相麻烦出来的。”

他一听这话,立马释然了,大大咧咧地坐上我的车:“OK,拉我去承德。”

于是,我们就成了相互“麻烦”的朋友。

这个观点不是源自我,而是另有高人。它被人称为“富兰克林效应”,因为美国国父富兰克林的一段轶事:

有一次,他很想与宾夕法尼亚州立法院一个议员合作,但这个议员是个难缠的铁石心肠的人物。如果你是富兰克林,你会如何处理?看看那个议员有什么需求?找个中间人?还是“不打不相识”跟他干一架?富兰克林用了另外一招。

他知道这个议员的私人藏书中有一本绝版的稀世图书,于是就询问议员是否能把那本书借给他看两天。议员同意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正如富兰克林所描写的:“当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对我说话了(他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而且很有礼貌。后来,他还向我表明他随时愿意为我效劳。”

富兰克林把他借书所带来的成功归结为一条简单的原则:“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换句话说,要使某个人喜欢你,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富兰克林效应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人们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当请求对方帮忙时,你在给对方一个暗示:“我就是你喜欢的人啊。”于是,对方就被催眠了。你们俩也就成了小伙伴……

不过,当看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时,有的朋友就会想:原来麻烦别人也能交人脉啊?那太好了。我要买辆车,管人借个十几万,不但能开个好车,还能交个人脉,还省好多钱,真是一石三鸟啊。

这是一个很脑残的想法。你把这个麻烦抛出去,那就真的是个麻烦了。别人不会因为这个忙而跟你成为朋友。他们的回应是:“药别停。”

因此,我们要知道什么样的忙是可以请求别人帮的。

首先,这个忙不会给对方造成真的大麻烦。否则对方会马上建立防御:你小子到底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

其次,尽量不要涉及金钱这样的利益关系。人脉更多是一种个人感情,一旦牵扯可以精打细算的利益,就会变成劳资、雇佣、购买的关系。即便真的有利益关系,那也最好不要将这种帮忙看作是搭接人脉,而把它看作一个契约。

最后,一定要及时还。人际关系的核心行动是“来往”。《围城》里讲最好的谈恋爱的方式是“借书”,因为有借就有还,这样就有了“来往”,一来二往就暧昧了。建立人际网络的方式同样如此:你麻烦了朋友一次,算是借了一个人情,人情总要还的,当下次再还的时候,就可以暧昧了。

5.4打磨“人脉漏斗”

在这里,先谈一个神奇的“营销漏斗”模型:

有没有想过,在商业领域,一款产品或某项服务,比如某个品牌的保健品,如何从被顾客发现到被顾客购买,再到让他们成为忠诚顾客?

这其实是一个销售漏斗的过程:

首先,是认知度,此时,需要市场人员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各种推广,软文、广告,借助各种媒体直接展示到顾客面前,以构成顾客对该产品服务的认知。最典型的就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一个广告语流行了十几年。

同类推荐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职场智慧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职场智慧

    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卓越的领导者,有些原则是必须遵循的。本书围绕口才艺术、交际智慧、处世风范、心理攻略、用人之道、人格魅力、创新精神、生存哲学等几个方面,详细系统地讲述政府机关干部、企事业领导必须遵守的91条职场法则,辅以真实、典型、新鲜、趣味、可读性强的真实案例。
  • 学会生活 学会享受

    学会生活 学会享受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故事相伴。只要细心地品味就会发现,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本故事全集,并且是经典之作。因为人们生命的每一分钟无不在创造奇迹,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本书向你提供了一个精彩的世界,许多精彩的故事,让你读后,有一种简明愉快的感觉;让你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清爽,让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能够十分满意地品读此书,让你从中收获到无限的乐趣,应该说,它是一份精美新鲜的精神快餐,滴水藏海,小中见大。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愉悦的享受,让你的生活沐浴着阳光,使你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只有享受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生活。
  • 改变,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改变,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人生就是一条数轴,我们只知道它的原点和正方向,当我们站在一个点上,总是容易向后望。殊不知,人生有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点,我们站在“现在”这个点上,才能看清楚过去和未来的界限。
  • 完美部下:这样与领导沟通

    完美部下:这样与领导沟通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无论是官场、商场还是职场都是需要一个领导者的,而这个领导者就是我们的火车头。从另一方面讲,领导者有的时候也决定了一个人在这个集体中的地位或者前途,而与领导者的关系相处的如何尤为重要。怎样让自己学会与领导沟通的技巧,或者是怎样改善自己与领导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李洁等编著的《完美部下——这样与领导沟通》以通俗易懂的哲理故事告诉你怎样与领导沟通。
  •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罗斯·斯图特说:“一则故事能改善与他人之关系,移人情性,使人恍然大悟,认识到‘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一则故事可使我们沉思生存之意义;一则故事或使我们依然接受原有的真理,或给我们以新的视野和方式去体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本书精选了100个活泼生动、浅显易懂却饱含人生智慧的哲理故事,每则故事后都配以“精彩哲思”、“慧语箴言”,对故事的内涵进行挖掘和阐述,揭示生活的哲理、人生的智慧、成功的钥节,让中学生朋友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做事做人的准则,学到处理日常事务的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走上快乐成功的人生旅程。
热门推荐
  • 围城纪

    围城纪

    这是一个异世大陆,中土。在这片大陆上几百年来,人与尸的战争从未停歇。很多时候,胜负只在一瞬间!
  • CreamSun

    CreamSun

    那年夏天我们相遇今年夏天我们散去或许阳光下你那青春的脸庞轮廓才是我一生的执着我暗恋着他开心激动痛苦烦恼交织成一曲属于那个女孩的青春赞歌、我很自私,特别是爱她这件事。
  • 穿越时空:西月流水幕佳音

    穿越时空:西月流水幕佳音

    偶叫司佳音,广告公司小白领.年龄27,血型A,处女座,身份未婚.爱好:看穿越小说及耽美文兼白日梦制造者.由于一次未完成的相亲,偶完成了偶的梦想,穿越成功了。群号码:46084893验证入门暗号:西月流水幕佳音(本文正在故障中....由于连载状态不小心改成了连载完成,结果就无法继续更新了.555~~真是对不起大家...)
  • 沿途,久伴

    沿途,久伴

    这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只是个编故事的人。
  •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 阎王驾到之夫君还要放我几世

    阎王驾到之夫君还要放我几世

    连续三世婚事一点都不理想!第一世成了亲,结果相公死了。第二世成亲前相公跑了。第三世好了!居然直接嫁不出去,我要投诉地府!!!办事效果一点都不好!到了阎王殿看着高高在上的阎王,他居然说:“这事不归我们阴曹地府管,你应该去找月老!”看着他我居然打起了主意,阎王真是个美男子,要不阎王爷就以身相许吧?无奈,他道:“我还是帮你找月老吧。”这阎王爷您这是嫌弃本姑娘吗?!看我不收了你!
  • 光明眼

    光明眼

    这是一部关于炼剑,关于“你是我的眼”的短篇小故事。少年白鹿是深山中的小铁匠,随着师父学到了炼剑的特殊技能。少女崔澹烟为报仇入山寻剑,与白鹿相识,却在复仇中身心皆陷入黑暗中不可自拔。白鹿为挽救她重回光明,付出了巨大代价。
  • 退妖者

    退妖者

    轻小说倾向独创场景流好了我不知道怎么才水够二十字
  • 废物清除计划

    废物清除计划

    看天使王源如何和小凯千玺在学院中翻云覆雨,创造奇迹。
  • 他,王俊凯

    他,王俊凯

    他,是万丈光芒的明星她,是普普通通的学生她暗恋他三年,从初中开始,到高中。他不知道这三年来,最平凡的人暗恋着他。如今高一,她幸运的被分配到高一26班,与他在一班。她胆小懦弱,他坚强勇敢,她平凡无比,他光芒万丈,她长相一般,他俊美无比,她不善言辞,他活泼开朗,她学习一般,他学习超棒,她是缺点,他是优点。他坐在第一排,她坐在最后一排,幸好,他们在同一组,幸好,他是她的组长。从初中开始,算上高一,他和她同班四年了,他却一直不认识林尘这个人,这个正刘海,披肩发,戴眼镜,小鼻子,小嘴巴,大眼睛的女孩。林尘却深爱着他。他,王俊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