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26800000012

第12章 社会救济与公共文化生活(2)

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唐朝人认为疟疾可跟什么蚊子、疟原虫、奎宁(金鸡纳霜)之类的无关,而是“疟鬼”在作祟。这“疟鬼”乃是死掉的小孩或者各种冤死人群变成的,所以治疗疟疾就等于跟鬼战斗。医生写的咒符,主要内容是编瞎话说疟鬼骂灶君是“黑面奴(猪)”,挑拨护家的灶王爷出面把疟鬼踹走。至于这么做有用没用……您说呢?

打着摆子的您被家人从厨房扶回卧室,神医一拍脑袋,没关系,一计不成咱还有二计。

这第二计叫“禳疟法”,具体步骤比较简单,是让您的家人去找一头冠羽鲜艳、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来。等到您下一次疟疾又要发作了,就把公鸡塞到你怀里。抱紧了,抱紧了,可别让它跑掉,还得保持着手贱的节奏时不时捏它一把、掐它一下,让这雄鸡不停叫唤。古代人普遍相信公鸡阳气旺盛可以驱邪赶鬼,所以这等于雄鸡伴您去战斗,而这次的战斗结果呢……那大概会是您脸上手上的血痕抓伤咬啄伤数十、下衣鞋面抹上鸡粪若干。

二计都不成功,神医面子上可有点不好看啦。恼羞成怒之下,放弃了咒禁法、巫禳法,把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收起来,取出医药工具,人家要正经开始治病了。

您刚松了一口气,期待着神医给写几个药方,然后让家人去药铺里抓药熬药,却见神医一转身,手里拿着冒烟冒火的东西,还没让您看清怎么回事,就热辣辣痛乎乎地往您****的胸口上按过来。

啊嗷嗷嗷——哎,别喊了,别喊了,让人听见还以为您在拍重口味爱情动作片呢。

没人故意虐您,这是唐朝最流行的治病方法“艾灸”,就是把艾绒点着以后往病人的经络腧穴上烫烤,用以驱除风邪、治疗病灶。按《千金要方》的指导,灸除疟疾要让病人正面朝上仰卧,从****的正中向下沿着穴道一路灸烫下去。在您的鬼哭狼嚎声中,只见烟火闪烁、吱吱有声,空气中腾起烧烤人肉的味道,家人奴仆在床边指指点点,不是同情您受罪,而是在嘲笑您意志薄弱,连艾灸这点儿疼都受不了还叫得这么凄惨。

真是的,我大唐子民除了爱惜肌肤的美女贵人外,有谁身上是没几个灸疤瘢痕的?不是都告诉您了吗,艾灸是当世最常用的医疗手段,而且大家相信要在病人体表上烧出疮口、使其溃烂流脓,才能把病根儿带出来,病情才会好转(然后病人因“疮疡”“血痈”而死的概率又增大了)。总之,唐朝医生手持火柱大烧活人的场景,比后世那种拿着几根金银长针在穴道上刺来刺去的“针灸”要常见得多——其实“针灸”原本指的就是这两种手段,针刺和艾灸,只不过宋以后艾灸法渐渐不那么流行了,“针灸”给一般人的印象才只固定为针刺法。

那么为什么唐朝医生喜欢用这种野蛮残酷又痛苦的艾灸法?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当时交通物流不发达,很多药材都比较昂贵,市场上还经常缺货,平民买药服汤药都不太方便,而艾灸法需用的物料只有艾叶、艾绒,相对简单廉价;二是针刺法对医生“认穴”技能的要求很高,而唐朝印刷术还没普及,专业医书难获取,手抄本绘图错误率高,大部分民间医生对经络穴位的认知水平低下,不敢轻易施针,而艾灸的作用面积大、准确度要求低,甚至“随痛而灸”,什么地方疼就烧什么地方,看是你病灶疼得厉害,还是我大烧活人疼得厉害。如果是后者,那说明病已经不那么疼了嘛,神医的治疗起效了嘛,哈哈……说到这里,您对当时民间医工的普遍水平应该有个大概的认知了吧?其实当时人也清楚,普通的医生,给人治十次病,有五六次能起作用就不错了,这五六次还不是给人“治好病”,而只是说有疗效,其中还包括一些轻微的、不寻医问药也能靠自身抵抗力熬好的病症。所以从汉至清,民间一直都有“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说法,意思是说生了病哪怕不去治硬扛着,结果也跟找个中等水平的医生来治差不多。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已经有了“穿越回唐朝一定不能得病”的觉悟了?那就对了。不过说良心话,古代医疗水平低下,最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生产力不高、科技不昌明,其实跟前代比起来,唐政府还是比较重视医疗事业的。不但首都长安设有专门培养医生的“太医署”等机构,各州也都设有医学博士、助教来培养学生,并负责当地的医疗工作。如果某地发生大规模疫情,这些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还会携带药材前去救治百姓。为了缓解医学书籍匮乏、百姓缺少治病药方的窘境,很多时候皇帝大臣曾下令把一些治疗常见病的药方刻在石头上、立在道路旁边或者人流密集处来无偿传播。

生了病治不好是一个方面,治疗费用太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现代也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在古代就更别说了,得了疑难杂症(在古代发个烧都很容易恶化成疑难杂症)而倾家荡产累及亲朋的事例比比皆是。如果您穿越回去不幸得了慢性病,最有担当的做法就是舍弃家人投身寺庙——有人直接舍身剃度当和尚尼姑去为自己祈福了,也行,或者还对俗世生活抱有眷恋的,就找个佛寺斋房住着养病。因为很多高僧大德会精研医术,清心寡欲加上僧人治疗,说不定病能慢慢转好,这在唐朝诗人文人的作品里也屡见记载。

最后,大部分重要城镇的寺庙,在政府的支持下,都会建立叫“悲田养病坊”的机构,用来收容贫病流浪者,性质类似于慈善组织、社会福利院和收容所等。所以宗教场所在中古社会发挥的作用还是挺多的,如果您感兴趣,后面我们会带您到庙里去转转。

本篇主要参考资料&;深度了解推荐:

于赓哲.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范家伟.中古时期的医者与病者.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赵芳军.唐代社会医疗体系研究:〔学位论文〕.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刘兴云.唐代中州乡村社会.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师太,请您出示剃度许可证和尼姑职业资格证书

【佛教】

唐穿团的美女们,当你们兴致勃勃地享受着宫斗宅斗的紧张刺激时,是不是最好也应该考虑一下退路的问题?俗话说,得意时找退路,失意才有出路,万一哪天您在掐架中暂时落败处于下风,需要事先准备一个退回去舔伤口以图东山再起的地方,哪里比较合适呢?

大概有不少人脑海里立刻闪过“武则天”“感业寺”“上香”“重逢”“小尼姑”“还俗”这几个关键词,顺理成章的,以下场景也就蹦了出来。

饱受折磨的白莲花妹子,对爱情,对人生,对世界失望透顶了,在一个大雷雨之夜跑出家门,昏倒在当地的尼姑庵门外。醒来时,发现是被老尼姑救醒的,于是苦苦哀求老尼姑收自己为徒,要剃度出家(或者更理想的,“带发修行”)。老尼姑一番劝说不果,看这姑娘聪明心诚,于是答应了,给折腾完头发换一身衣服,庵里就算多了一口人,白天念经敲木鱼扫地吃斋饭,晚上见月伤心迎风流泪,等着男主角来拜佛时“偶遇”再续前缘……您觉得这种遭遇就算是凄惨委屈跌入人生低谷了吗?想得太简单啦美女。

不信穿越过去试试吧。当您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找到了当地的尼庵和主事老尼姑,向她提出拜师出家的请求时,只怕老师太的第一句话就是:

“请问檀越可有度牒否?”

“度牒?”恐怕穿越团的客人十个有九个要傻眼。这是什么?不是说好了到寺院里剃个光头、吃斋念佛就算出家遁入空门了吗?

度牒呢,说白了就是类似于现代的“出家许可证”,不是由寺庙僧尼颁发,而是掌握在当地官府手里,是俗世官府很重视的一项管理职能。想出家的人,必须先拿到这个许可证,才能去庙里拜师父请求剃度,您以为随便啥人剪剪头发就能摇身变成和尚师太了?

为什么官府要搞这么个许可证出来?呃,基本上这是俗世政权和宗教机构争夺生产资源和劳动力的一个妥协结果。

您认为在古代社会里,寺庙道观这些宗教机构是什么性质的?单纯是给小清新们度假避世、调理身心、看星星、看月亮、思考人生、感悟世界的地方?太幼稚啦。您睁眼看看这些寺庙的模样,有名望的大寺院,要么在州城县城的繁华地段,要么在名山大川的风景区,往往都是院落重叠占地极广,此外还有大量附属的农田佃户甚至各种商铺产业。这些寺庙里的和尚尼姑,不结婚生娃繁衍人口也就罢了(古代官府跟现代不一样,都是鼓励生育希望人口越多越好),他们还不交税、不服役,就连依附于这些宗教场所的杂役百姓佃农等,往往也只向寺院里交税服役,而逃避对国家官府的赋役义务。

长此以往,宗教机构占有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多,而且这些有组织的大量聚集人口,还很容易对当地官府的治理构成挑战。历史上几次由中央朝廷发动的大规模“灭佛”运动,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世俗政权和宗教机构争斗一阵和谐一阵,在很多方面都达成了妥协,大致从南北朝开始,官府就用发放“度牒”的权力限制佛寺扩张,而大部分佛寺也认同了官府的这种权力,给俗世民众正式剃度前,都会要求他们去官府那边领一张许可证。如果无证出家,这叫“私度”,官府不承认这种僧尼的正式身份,各种好处一概没有,给人“私度”的寺院僧尼也容易惹麻烦。

那么“度牒”要去哪里申领?通过什么方式、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拿到?长安朝廷管理这类事务的机构叫“祠部”,它是中央“三省六部”

中的“尚书省——礼部”的一个下属部门,负责发放和管理全国僧尼道士的身份登记资料。理论上说,各地申请出家的人都应该先把个人资料逐级上报到中央朝廷祠部,由各级负责人审查合格以后批准,把度牒一级一级下发转到申请人手里。但实际上这种操作过于烦琐,可行性不高,所以一般都是祠部按各地的人口和寺院情况预先批准好度牒数量,弄一些类似于“空白盖章文件”之类的,直接下放到各地官府,由地方官掌握。批准谁出家,在文件上填好姓名日期,盖上地方官的官印,就是一份标准有效的“度牒”了。

至于向地方官申请度牒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还是理论上来说,要考察这个申请人是否家世清白、德行高尚、心诚意坚,还要求通过一定的文化素质考试,比如需能熟练背诵四部经文等,但实际上,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伸手,请拿钱来买!

出个家还要先交钱?那当然!上面已经说了,出家成功以后,就可以不再向国家交税服役,等于官府损失了一笔从你个人身上的应收资产,那么你当然要事先做出一定经济补偿。除非您是皇二代官二代,面子特别大,地位特别高,或者有其他的本事能让官府开后门给特殊待遇,否则购买“度牒”的这笔钱是免不了的。而且“交钱买许可证”也是全社会通行的规则,明码标价,现钱交易,童叟无欺,您没什么可抱怨的。

您问一份度牒卖多少钱?这个根据时间、地点和申请人身份不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不便宜,平民百姓要买一份并不容易。唐中宗年间,一个杀生的屠夫想买份度牒出家赎罪,得交三万钱;敦煌吐鲁番地区被吐蕃占领时一份度牒曾经可以换一头牛加一头驴;晚唐时候江南某地曾经为了敛财而大量滥卖度牒,也是“人纳二缗”,一份两千钱左右。

知道了“度牒”的存在,您就可以事先做准备了,在自己得意得势的时候,先找人出钱买一份这东西存着,准备万一有不测时可以直接拿来用。如果工作做得到位,最好能买到“空白度牒”,就是不填名字日期的那种,这玩意儿非常值钱,将来自己用不着,转卖出去也能赚一笔。

托了人,出了钱,您拿到手里的度牒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是承平时代由中央官署祠部下发的正规行货,那么应该是背面都很精美的绫绢卷轴,用匣子袋子盛放着。您抽出卷轴来展开看,布面上写着类似如下的文字:

敕××州×××县府牒

××乡(这里填您穿越上身的那妹子的父亲的姓名,如:百姓唐九九/秀才唐九九。)女(这里填您自己的名字,如:阿穿。)年(这里填您出家时的年龄数字,如:十八。)牒得前件人状称,有女(阿穿),生之乐善,闻佛声而五体俱欢,长慕幽宗,听梵响而六情顿喜。(这两句也可以换别的文词,如“姿容顺丽,窈窕柔仪,思慕空门,如蜂念蜜”,总之是说出家人跟佛祖有缘。)今为(这里填允许出家的事由,如:“先皇忌日/为国荐福”等),广会斋筵,既愿出家,任从剃削者,故牒。

×××年×月×日牒

(批准出家的官员在这里签职务姓名,如: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曹示。)一堆文字后面再盖几个官印,大致是负责的部门逐级层层盖印以示批准有效。这么值钱的许可证,您看完了就收好吧,有需要时拿出来跑进寺里去求和尚尼姑们剃度收容,没准儿能救命呢。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小兵霸业

    三国之小兵霸业

    烽烟再起,后世弓神穿越东汉末年。在贵族士大夫眼里卫小可是一个贱民,在百姓眼里卫小可是一个英雄。安民,定天下,拯救苍生,结束无止境的战争,这是卫小可要做的事情,也是必须做的事情。(非正史,非演绎,架空文,不喜勿喷!)
  • 初唐攻略

    初唐攻略

    秦寿带着使命穿越唐初,无独有偶引发一连串蝴蝶效应,篡改唐初名将与群芳公主命运,逆天手环成就其辉煌丰功伟业。为了夺回时空球,秦寿背弃了初衷与原则,煮汤结恶货群臣,斗智斗勇一步步接近李世民,最终发现时空球的秘密,秦寿又该做出什么样选择?
  • 朕才是天子

    朕才是天子

    天啊,刘邦,项羽,张良,韩信,虞姬,吕雉等人居然都是现代人,由于种种原因让一群穿越时空的好朋友不惜拔刀相向,且看一群现代人在古代的恩怨情仇。
  • 河西史探

    河西史探

    《河西史探》作者闫廷亮潜心研究河西历史十余年,对书中涉及的主要问题都能在充分占有基本史料和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并通过认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研究中,作者把着力点放在北朝隋唐河西历史方面,对相关史学界已有关注但仍存在争议的问题作了令人信服的辨析,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前人在此问题上的歧异。同时,《河西史探》还对学术界在河西历史文化研究中很少涉猎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开拓性。
  •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成为失声的群体,口述史研究是近年兴起的新方法之一。本书作者对十九位解放前后有过工作经历的上海职业女性进行访谈,记录她们的个人职业生涯与婚姻家庭生活,了解她们在两个时代中所发生的变化,同时探索时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书中收录的采访对象,职业颇具代表性,既有曾从事地下工作的老革命家,也有普通工人;既有教师、护士和会计,亦有小商贩和家政工作者。上海曾是纺织大城,纺织女工更占相当大的比重,既有养成工又有童工,既有私营厂工人又有外资企业工人,还包括解放后著名的劳动模范。她们的叙述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为妇女史提供史料,更为上海工业史、上海社会史提供珍贵的旁证。
热门推荐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本书是以1994年德国电视二台制作的“世纪见证”节目中的科斯托拉尼和约翰·格劳斯就其生平而作的访谈内容为基础创作而成的,科斯托拉尼以不可多得的宏大气魄讲述了自己始于1906年布达佩斯的遍及世界各地的生涯。当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作为世纪的见证者受邀接受采访时,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伟大市民的个人生活史,同时也是让人感动也确实感动了很多人的百年金融史。
  • 冷血公主的复仇故事

    冷血公主的复仇故事

    一个小女孩在大厅里抱着妈妈的尸体,哭着,不一会这个小女孩的爸爸带着一个衣着暴露的女人,旁边有个长得不错的小女孩,爸爸说“以后这就是你妈妈了”小女孩说道“不,我妈妈已经死了!是这个女人害死的!”小女孩说完,他爸爸说“以后你再也不是我们李家人了!”然后小女孩就走了,走之前说道“我一定会10倍偿还给你”小女孩在街上没有目的的走着。一会一个老爷爷问“小姑娘怎么在这里坐着,为什么不回家。”“我已经没家了”小姑娘一会儿全身都是红色,不过就三秒,但是老爷爷都看在眼里,于是说:“你跟我走吧,放心我没有恶意”过了10年会发生什么呢?尽情期待!
  • 星海战记

    星海战记

    “太阳,水星,金星,地球,月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宇宙行星的化身在上次宇宙大战中走失,未来的太阳系,可能没救了......”“不,别灰心,太阳系的行星们是不会走散的,过不了多久,在地球,在地球上的某一个角落,他们,就会出现!”望着蔚蓝色的地球,她会心的笑了笑。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开始!
  • 五行卫道

    五行卫道

    从无形化有形、又从有形化无形、五行之源、千变万化、是神是魔、一念之间····
  • 西河旧事

    西河旧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嫁给温情总裁

    重生之嫁给温情总裁

    一个平凡的公司小职员欧阳,周日跟好朋友到新开的一家叫黑欲的‘密室逃脱’玩。因为实在太无聊,睡着了,结果成为了上天恩宠的对像,重生回到中学时代,拒绝所有的桃花,直到在大学中遇到那个温情的他,男神的代表冯程。
  •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 冷傲影帝嗜宠妻

    冷傲影帝嗜宠妻

    她是法力修为不到家的小女巫,为了避祸,守护灵石,被迫穿越,可穿越途中出现一点小差错,来到某人的房间,还看到一裸男,还被裸男误认为送上门的货物!敢如此非礼她,当她好欺负的!看她怎么好好教训他!她可是女巫族最嚣张的三小姐,为什么来到这里总是状况不断,身边绿茶婊,白莲花层出不穷,还被少爷,医生,王子花样追求,老天爷,有时桃花太多难抉择。少爷怒了,“王卿卿,你看光我的身子,都在我身上留下你的记号了,得负责!”于是,一张渔网将她拖回家……
  • (完)爆笑穿越:王爷何必太绝情

    (完)爆笑穿越:王爷何必太绝情

    天啦,没尝过禁果的味道,却要背负起生娃的痛苦,什么?怀的是皇室血脉?可为什么还要被追杀?好哇,吃干了想抹净,也不用这么绝情啊!谁说长得花容月貌就一定要温柔善良?啊呸,别以为你长得帅我就不打你,什么?你是王爷要给你留点面子?好吧,把脸打肿了,面子会更大吧…
  • 皇城绝恋:誓不为妃

    皇城绝恋:誓不为妃

    紫光镯重见天日,促成一段千古姻缘,却成就了一个弱女子的宿命。他死了,她亲眼见到的,那么这个人又是谁?父皇的遗愿究竟是什么?皇嫂为何会背叛那个对她许诺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