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0400000051

第51章 附录近二十年儒家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10)

《文史哲》的这组文章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当年《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这六篇文章,《光明日报》也作了较长的报道。李申的《教化之教就是宗教之教》还被北京大学学生办的《学园》全文转载。《文史哲》的这组文章,表明中国学术界已经较多地接受了儒教是教说。

1998年底,《中国哲学史》杂志收到苗润田教授《儒学:宗教与非宗教之争——一个学术史的检讨》一文,该文从学术史的角度指出,是康有为最先提出了“儒教是教”说。而这个观点首先遭到了康的弟子梁启超的反对,进而受到蔡元培、陈独秀等人的反对,因而是个错误的意见。李申作《儒教研究史料补》,补充苗文道:儒教是个古老的概念,不是康有为首先提出。整个古代,儒者们不认为他们的教和佛教、道教不是同类。清代末年,认为儒教是教的不是康有为一人,而是儒者们的普遍意见,也是儒者们的传统意见。张之洞在他那著名的《劝学篇》中,认为儒教是和基督教、婆罗门教等等同类的宗教;儒者和婆罗门是一类人。京师大学堂创建以后,由教务部制订的《教务纲要》,规定各级学校必须尊孔读经,并且指明,读经就是宗教教育,是和基督教读经一样的宗教教育。因而,历代儒者,包括清代儒者,对儒教的宗教性质是非常明确、并且也从未加以否认的。他们对道教和佛教的批评,也是宗教之问的相互批评。梁启超起初完全同意其师的意见,认为儒教是教;只是从20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才第一个举起批评“儒教是教”说的旗帜。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时所作的《中国伦理学史》,明确认为儒教是教。只是由于后来做了教育部长,新的共和国不能给儒教以信仰自由,才否认儒教是教的。而陈独秀否认儒教是教,也是在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情况下发生的,那时候,若承认儒教是教,就必须给它以信仰自由;给它以信仰自由,它就要讲君臣父子那一套,这是陈独秀等新派思想家所绝对不能通过的。因此,否认儒教是教,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现在,是平心静气地、正确地认识中国文化本来面貌的时候了。

苗文和李文,一起发表于1999年《中国哲学史》第1期。

通观儒教是教说在近二十年问的发展状况,虽然到此文写作时为至,明确支持“儒教是教”说的学者在整个学术界还屈指可数,但“儒教是教”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所理解,所支持,则是总的趋势。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任继愈先生继续发表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儒教是教说,这些论文有:《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论白鹿洞书院学规》,《从程门立雪看儒教》,《朱熹的宗教感》等。何光沪也有关于儒教的论文问世。

1996年,《儒教史》被批准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所资助的重点研究项目。1998年中,《儒教史》完成。全书分上下两卷,共约150万字,200幅图片,以翔实的资料为依据,描绘出中国儒教的基本面貌及其发展脉络。1999年,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七、其他问题研究

近20年来儒学研究的较为重要的热点问题还有,儒学的普及和大众化问题,郭店儒家简问题,中外儒学比较问题,儒学与少数民族思想文化的关系问题等等。限于篇幅,其研究进展情况,我们不能在此一一评述,只简要而集中地在此提一下。

(一)儒学的普及与大众化

关于儒学的普及与大众化乃是9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问题。《文史哲》1999年第5期,以“儒学的研究、普及与大众化”为题展开讨论,以较大的篇幅发表一组笔谈文章,其中包括孔繁先生的《有关儒家思想研究之普及问题之思考》、刘蔚华先生的《要不要提出儒学的大众化》、楼宇烈先生的《中国现代社会与儒家伦理》、宋志明先生的《时代呼唤平民化的儒学》、赵吉惠先生的《略谈儒学的普及与大众化》、汤恩佳先生的《儒道宜普及于庶民》、刘示范先生的《要用科学态度对待孔子思想》等。此外,《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ql的有关文章如蒋国保先生的《儒学世俗化的现代意义》等、王殿卿主编《东方道德研究》第三辑中的有关文章如宫达非先生的《专家学者都来关注和参与普及传统美德》等也可资参考。

(二)郭店儒家简研究

关于郭店简的研究始于90年代中期,特别是1998年5月《郭店楚墓竹简》一书由国家文物出版社出版以后。郭店简包括道家简4篇、儒家简14篇。90年代末,有关郭店简的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层出不穷,大批研究论文、学术专著相继问世。代表性的专著有:丁四新先生著《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郭沂先生著《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许多研究论文已收入《中国哲学》第20辑和第21辑。此外,一些学者已就郭店简的研究情况作出归纳、总结、评述,可资参考,如郭齐勇先生的《郭店楚简的研究现状》发表于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九卷第四期;沈颂金先生的《国外学术界郭店楚墓竹简研究述评》发表于《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2期;冯国超先生的《郭店楚墓竹简研究述评》(上、下)分别发表于《哲学研究》2001年第3

期和第4期。

(三)中外儒学比较研究

关于中外儒学比较,近20年中也有较大的进展。这与改革开放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与扩大的大势是密切不可分的。在这里有几部代表性作品有必要特别提一下:一是张立文、李娃平先生主编的《中外儒学比较研究》。该书较全面、系统地绍述了朝鲜儒学、13本儒学、东南亚儒学、欧美儒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就中国儒学与朝、日、东南亚、欧美儒学的一些主要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这是迄今为止最系统的中外儒学比较研究著作。二是董小川著《儒家文化与美国基督新教文化》。该书着重就儒家文化与美国基督新教文化传统继承、儒家文化与美国基督新教之特点、儒家伦理与美国基督新教伦理、儒家政治与美国基督新教政治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比较。三是赵德志著《现代新儒家与西方哲学》。该书着重探讨了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唐君毅、牟宗三、刘述先、成中英等现代新儒家学习、借鉴西方哲学并用以诠释、改造中国儒学以建立自己的新儒学现代体系的情况,可说是现代新儒家“西学观”的全面检讨。四是施忠连著《现代新儒学在美国》。该书较系统地绍述了新儒家其人其书在美国、美国学者对新儒家的评论、现代新儒学在美国的发展,新儒家在美国的学侣和同调等情况,可视为对新儒学与美国文化之关系的全面探讨。此外,黄秉泰著《儒学与现代化——中韩日儒学比较研究》,也是一部较为重要的中外儒学比较研究著作。

(四)儒学与少数民族文化

关于儒学与少数民族思想文化之关系研究,无疑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儒学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二是少数民族及其文化对儒学的影响。1994年11月,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在云南景洪召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哲学全国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明确提出并初步讨论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儒学的双向影响”问题。会后编辑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宗教·儒学》专集。1995年9月,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会科学联合会于吉首市联合召开“儒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再次展开讨论。不过,儒学与少数民族文化关系研究至今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领域。这方面值得一提的作品有肖万源主编的《儒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思想文化》,该书就儒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影响及原因,儒学与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礼仪习俗等的关系,少数民族及其文化对儒学发展的作用,以及儒家义利观与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另外,龚友德著《儒学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肖万源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佟德富著《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概论》等书也在不同程度上论及儒学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要之,这仍是一个有待开垦和拓荒的处女地。

历史的巨轮已经迈进21世纪,儒学研究也带着它的累累硕果跨进21世纪。有人预言,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儒学的世纪。这话固然过于乐观,但中国文化、中国儒学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青睐和重视,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相信,中国文化、中国儒学在世界多元文化、多样化发展中,必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作为儒学故乡的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我们有责任在新的世纪推进儒学的研究和转化,使其适应新的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选自邵汉明主编《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第二章,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同类推荐
  •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以马克思理论为导向,详细分析了马克思理论下的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是明朝道家隐士,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热门推荐
  • 异界穿越旅程

    异界穿越旅程

    一个在网络小说的影响下自创功法的少年,在一次意外穿越后的故事。
  • 寻山诡录

    寻山诡录

    郭仕道和周琛准备在大学最后一个暑假干点什么,机缘巧合下,他们加入了一个民间探险组织,可谁知第一次活动就遇到了事故,一群人被困在深山老林的山洞里——谁知却遇上了一伙穷凶极恶的盗墓贼,一行人被当成诱饵推进了盗洞里——嗜血的灰色怪物、明代的八门锁宫阵、失传千年的七司神符——看史上最不会盗墓的三个废柴青年,如何逃出生天。
  • 剑霸武神

    剑霸武神

    中州大陆魔道第一大宗剑魔宗宗主被人设计杀害,重生在一个废柴少年身上!重生后处处受束缚,但是!乘龙越九天,剑霸三千道!我要成神,谁敢拦我?天拦我杀掉天、神拦我斩掉神!
  • 曦暗

    曦暗

    在这片神奇的大陆上,为着心中的那个由仇恨化为的执念,我努力提升自己,只求查出那夜灭我家门仇人,然后将其手刃。可当我站在这片大陆的巅峰,当仇人就在我的眼前时...你TM在逗我?!说好的复仇呢?说好的不死不休呢?说好的怒火胜过千万个太阳呢?梦碎了,神塌了,小爷我这辈子都不理你!下辈子也是!
  • 后续天仙

    后续天仙

    五百年前,七仙女紫月与凡人私自结合,诞下一女。天帝派遣十万天兵天将下界捉拿。五百年后,该女紫依长大成人,成为天界众多人的宠儿。紫依生性活泼开朗,在一次与好友沉香探访神树岛时,揭露出一个事关众生的惊天秘密。后来,在天帝的派遣下,紫依继续下界追查。在凡间,紫依进入一所高校,身边众多优秀男子出现,或爱恋、或知己、或背叛,紫依如何在诸多阴谋之下成长,又如何收获自己的爱恋。。。。。。
  • 穿越之美食惑人心

    穿越之美食惑人心

    一直以为现在的穿越就和中奖一样,但是我一没买彩票,二没有乱写评论,没车祸,没睡觉,请问我只是胃疼就穿了,我这样穿了,人家到时写墓志铭的时候死因写神马?胃疼致死?穿越大神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穿就算了,这家徒四壁,一堆弟妹神马的,真的大丈夫?不要以为给了金手指就可以随便把人扔这啊!ps:本文是正剧,正剧之中带着欢脱,欢脱中带着严谨,严谨之中带着逗比,对就是这样,啊……好像暴露了什么。重点Ps:上面都是错觉,我们是正剧,来跟着我念个三百遍,我们是正剧!!
  • 八步道人

    八步道人

    一个美丽而悲切的传说,一个亲人的事迹,是它改变了我的一生。传统,道统,一切的一切是多么的迷离。大学?墓地?诡异?阵法?本书带你进入一个不敢面对的世界。
  • 静候锦年

    静候锦年

    S市苏氏集团总裁苏锦年,在2015年除夕之夜,收到了一个神秘的礼物。一个自称是妹妹的女孩子从天而降,任凭他再三说明自己目前父母已过世,父亲更不可能有私生女这件事,女孩仍是闯入了他的生活。当女孩的身世之谜被解开,苏锦年又有着怎样难以忘怀的过去?两人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本是真真却无本

    本是真真却无本

    一个坚毅少年,通过种种折磨,失去感情,为自己的未来拼搏,可是父亲暗中为其铺设道路,为他成长暗中帮助,可是他,并不知情。。。。。。活在自己创造的阴影中。。。。。。。
  • 驭兽称神

    驭兽称神

    在这块奇怪的大陆上,魔兽与人和平而又不和平的生活。驭者和御兽是完美的伙伴,而人类和魔兽又是敌对的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