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0400000018

第18章 儒家道德哲学(1)

中国传统儒学本质上是一种伦理道德哲学和社会政治哲学,社会政治哲学是儒家哲学的现实目标,伦理道德哲学既是儒家哲学的主体内容,又是其追求终极目标的基本进路,道德哲学渗透于儒家哲学之方方面面,举凡政治、经济、法律、军事、人生、艺术、认识、教育等诸领域无不以道德哲学贯穿于始终。

一、道德之根据

道德之起源和根据,是道德哲学的根本问题。道德根据之确立,是衡量道德哲学理论体系是否深刻和完备的重要依据。同时,道德根据之不同,从根本上决定着道德原则、道德评价、道德修养之不同。儒家从人性论和天道观的角度,为其道德哲学确立了形上根据。

(一)性善道德起源说

儒家最早论及道德起源的乃是孟子。

孔子未对性之善恶作出明确界说,亦未言及道德的起源问题,但是他指出人性具有天然同一性,所谓“性相近也”,同时又言“仁者,人也”,将“仁”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孟子正是继承了孔子关于“性”与“仁”的学说,建立起了儒家的性善论道德起源说。

其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谓之“性”。

孟子对性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和界定。他认为就“性”的内容而言,可以区分为“食色”和“道德”两种。人既有“食色”之自然属性,也有“道德”之社会属性,但自然属性并非人的本性,只有道德属性才是人的本性,也就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而别于禽兽是由人的道德属性决定的。所谓“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孟子·尽心下》)。在与告子的论辩中,孟子进一步以人禽之别论证了只有道德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告子提出“生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认为人的本能即是人性。孟子反驳之曰:“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孟子·告子上》)孟子认为动物与人同为生物,虽然有其共性,但同时也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这种差别在于人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善端,而动物没有,所谓“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其二,“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孟子认为人之善性是普遍存在、人人有之的。“故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告子上》)。即同一类的事物,其属性、规定性基本相似,人亦不例外,即便是圣人,亦属你我之类。他进一步举例天下之人脚有大小,但也不会相差太大,编鞋之人即便不知他人脚的尺寸也不会将鞋编成筐那么大;天下人之味觉有异,然也不会分不开动物与人;听觉方面,天下人皆相似,所以皆以师旷为准;关于视觉,因为有其相通之处,故皆以子都为美,否则必有眼无珠。既然“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有同听焉;目之于色,有同美焉”,所以“心必有所同然”,“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孟子·告子上》)。人之本性无有不善,如同水之流动无有不下,存在着普遍的必然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所以“侧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尽心上》)。

其三,“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孟子认为人之善性乃人之所天然固有,非外在之得。“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人之所以天然具有善性在于人皆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当孺子将落于井中之时,人莫不欲以救之,此乃源于人“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即人之本性使然,而“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尽心上》)。“四心”乃是“仁义礼智”之“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端,发端,开始。由“四心”达至“四德”之功夫次第全在“扩而充之”,所谓“凡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仁义礼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以“才”释人之本性,指出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产生很大的差别在于,有人能够“扩而充之”,故“求则得之”成就其德性,而有的人却不能“尽其才”,故“舍则失之”。这样孟子不仅解释人的道德观念来自于人所先天本有之“善端”,同时也解释了人类恶之源在于人的失却本真心。大多数的儒家学者都支持性善论的观点,尤其是秦汉以后,经过董仲舒、朱熹等宋儒诸子的继承和发展,性善论更成为儒家思想的主流,他们皆认为人类的善良品德是根源于人的本性的,人性本善是人类社会一切美德的根据。

(二)性恶道德起源说

儒家关于道德起源的另一重要观点是性恶道德起源说。其三代表人物是苟子。

其一,“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关于什么是人性,人性的本质是什么,苟子提出了与孟子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只有人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才是人的本性,所谓“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肌理好愉快,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荀子·性恶》)。苟子的这种关于人性本质的界定与告子相近,与法家亦相近,告子云:“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商鞅云:“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

(《商君书·算地》)如果说孟子关于人性的规定具有道德属性论的特点,则荀子乃具自然属性论的特点。他认为孟子的观点之所以错误在于孟子性伪不分,“不及知人之性,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也”(《荀子·性恶》)。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即为人性,荀子认为仁义礼智不是先天人性而是后天之“伪”,所谓“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

其二,“人之性恶,其善者伪”。

在区分性伪的基础上,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荀子·性恶》),认为人性本身乃罪恶之端,后天之伪饰乃良善之源,人的道德行为全在于后天的人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而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性恶》)。顺从人的自然本性而任其发展,就必然产生争夺、残杀和淫乱等恶行,“矫饰人之性情”,则可以使之归于善的行为,这种“矫饰”、“归于善”的工作是由先王“制礼义以分之”来完成的。《荀子·礼论》云,“礼起于何也?日:‘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三)“人道天出”道德起源说

以天作为人间事物的最终依据是儒家哲学的一贯传统,无论性善道德起源说,亦或是性恶道德起源说,皆以天道作为人道的超验依据,从而为道德的起源寻求到了形上根据。

其一,“以德配天”。

先秦儒学创始于孔子,然其思想渊源应追溯至殷周之际。是时“小邦周”取代“大国殷”,对时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宗教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他们认识到“天命靡常”并非“不易”“不借”,天命乃是根据执政者是否有德而转移的,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所以他们提出了“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主张。

于是西周之时“德”观念应运凸显出来。其实,“德”字在卜辞和金文中皆有出现,但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德”的概念,是在西周显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国人将“德”与“天”联系在一起之时,天有了人世问的德性内涵,“德”也有了天道之根据。

其二,“天生德于予”。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认为天主要有三层内涵:一是自然之天,二是命运之天,三是道德之天。宋儒朱熹名之日“苍苍者”、“主宰者”“单训理时”。儒家学者除荀子外对于自然规律意义上的天所论极少,他们更多的是就命运层面、道德层面谈及天与天道。孔子首先提出“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认为人类道德是源自于天、与天相通的。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认为仁义道德的最终根源在于天,他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疲,此天爵也。”(《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云:“道之大源出于天”(《汉书·董仲舒传》)。“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春秋繁露·基义》)。朱熹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文公文集》卷四十)总而言之,儒家认为仁义道德皆与天相通,其相通的路径在于“尽其心”、“知其性”,进而则“知天矣”。所以说天人合一思想模式是儒家道德起源学说的最终依据,反之,道德也是儒家天人合一理论的主要落脚点,也就是说,儒家追求天道与人道的合一,主要是落实于道德这一层面的。

其三,“天地之大法日生”。

苟子虽然主天人相分,但也并未完全脱离儒家“人道天出”的传统一面,在论证“国之命在礼”时,苟子提出了“人之命在天”的命题,虽然“礼”义非源自于天,而是先王后天所制,但天道终有支配和干预人事的一面,所以苟子虽强调“制天命而用之”,但在一定程度也认同顺天、法天原则,当然,与孟子由“尽性知天”之“天”不同,荀子所云“顺天”“法天”之“天”多含自然法则义、规律义。苟子的思想,契合《易经》所云“天地之大德日生”,认为天地自然的化育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运动本能,是天之德、性之本。天地这种自然生命之本能,就是天道之德性所在。这样客体的天与自然的道,成为儒家道德产生的自然之源。

二、道德之评价

道德评价是对人的行为所进行的肯定或否定的道德判断。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形成不同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儒家道德评价之标准与根据主要体现于以下几对范畴:

(一)义与利

“义”和“利”是儒家道德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朱熹谓“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朱子大全集·与延平李先生书》),“义”,原指“宜”,乃指人们的行为适宜,内含“仁”,符合“礼”之规定。“利”乃功利。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关系”是儒家学者评价道德行为的重要标准。

1.重利轻义

同类推荐
  • 读懂庄子

    读懂庄子

    《读懂庄子》一书,主要是以寓言为艺术形式反映庄子思想的。全书收录他的寓言故事一百多个。通过这些寓意极深而又易懂的寓言为根据,阐述了他的世界观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与探索。本书通过庄子的寓言故事及其散文的注释,体现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本书是蔡礼旭老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汕头大学等地的演讲集。按内容分一生圆满的智慧、创造人生好因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几大部分,深入浅出,将圣贤教育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事例讲解出来,深受听众欢迎。本次结集出版,删除了重复部分,保留了每次演讲的精华,是一本针对青年读者进行品德教育的好书。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为入世,而且也是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家。他们既是卓越的说客和谋士,又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即使以平民寒士之身,仍能跻身于庙堂之中影响众多国家的治国方略。这种能清洗掉诸侯列国国家机器的斑斑锈迹,让其越转越强力的现实是诸子中极为少见的。纵横家又是时代的推进器,他们将“春秋无义战”的无序纳入或“纵”或“横”有序的轨道,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宏图伟业。虽然,纵横家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他们活动的舞台后世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思想、策略和游说技巧却总是被后人从不同的方面发掘效仿,并引起国外学者浓厚关注。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热门推荐
  • 员工突击精神

    员工突击精神

    本书为企业员工心理激励读本,以电视剧《士兵突击》主人公许三多成长为线索,结合现代职场员工的工作实际情况,阐述员工突击精神在职场生存、发展、成功的重要作用。
  • 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

    本书按人体的九大系统进行编排,各系统独立成章,各章节内含目的要求、教具准备、实习内容、复习思考题和重点掌握等内容。
  • 末世之天赐者

    末世之天赐者

    黑暗来临,人性游走在堕落的边缘。隐藏在黑暗中的腐烂丧尸,吞吐着黑色幽冥气息的西方巨龙,如同地狱中冲出的暗黑骑士......这里是绝望的天堂!这里是黑夜所统率的地狱!一道流星划过了长空,洒下了万点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震惊的脸庞,它带来的是光明?是希望?还是另一种地狱?“当我的子弹出膛时,他所划过的轨迹将是我们前进的道路!无论前方是什么,我们将义无反顾!因为我是黑暗中的狼王,而我的队伍则是一群凶残的饿狼!我们将战无不胜!”
  • 跟着老爸有肉吃

    跟着老爸有肉吃

    他曾是特战兵王他也是一家古老门派的传人可他现在却选择照顾儿子,当一个二十四孝老爸儿子大了要妈妈,怎么办?唉,只能找一个呗萝莉?御姐?熟女?女警?女军人?女特工?……什么?儿子只喜欢咪咪大的?要了命啦抢女人可是个力气活儿,这个逆子啊!
  • 原谅我爱你很多

    原谅我爱你很多

    他是一个落破的富家少爷,因在二岁时父亲的公司与黑道上的人有牵连惨遭毁灭,随时中书外出逃走一直过着乞讨的生活为生。父亲的对手阴魂不散,在十几年后又杀害时中书。终于得知真相之后,一切又变得不同了!
  • 三国之化茧

    三国之化茧

    自然之道本清明,自生自化自天成。静听静待妙音最,净心尽力福田耕。当刘禅走上那最高的台阶的时候,想起了他的老师,顿时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一个老头子却正在用拐杖敲他不成器的儿子:“你老子把个扶不起的东西都扶起来了,你这不成器的就为什么扶不起来呢?气死老子了!”儿子莫名其妙的抱着脑袋哀嚎:“您要哪样嘛?再扶就扶上天啦!会摔死的!”老头子瞪着老眼半天,看着这个傻儿子的熊样顿时乐了。
  • 飘渺神功

    飘渺神功

    一片图纸碎片,引起一场浩劫。一段灭门惨案,隐藏一只黑手。一条复仇之路,揭开一场阴谋。一个许氏孤儿,铸就一段传说。
  • 辰的私人日记

    辰的私人日记

    雪下,时间已远去,令人激荡的时光还保存在时间殿堂里待缘人发掘(?神秘?)
  • 疯狂滴滴

    疯狂滴滴

    即将步入大学的于泽,被老妈强制性的送了一台车。好吧,小车档次挺低,有些拿不出手。但架不住车上有一个强大的滴滴系统。富豪、股神、律师、大明星,不同的客户,成就不同的精彩人生。大家好,我是于泽,我喂自己袋盐。
  • EXO之最美莫过再相遇

    EXO之最美莫过再相遇

    本文是写EXO哥哥们的,主讲勋鹿灿白繁星,可以提意见,另外,本文是贴吧转载,原楼主已经授权!不喜勿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