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6700000021

第21章 梅花针疗法(1)

梅花针刺法又名皮肤针刺法,属丛针浅刺法,是由多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叩刺人体体表一定的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梅花针刺法是在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灵官针》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又言:“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在“五刺”中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这里所说的毛刺,是指浅刺皮肤,无伤筋肉以治疗皮肤麻木等疾病的方法;扬刺指操作时正中刺一针,左、右、上、下各刺一针来治疗病变范围大、病位浅的寒痹;半刺则以浅刺而疾出为特点。这些都成为梅花针刺法的理论基础。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梅花针的针有了较大的改进。目前,临床除一般的丛针梅花针外,尚有电梅花针和磁梅花针被应用。

第一节操作方法

一、梅花针疗法的叩刺部位

根据治疗病症的不同,可将其叩刺部位分为以下3种。

(一)循经叩刺

指沿着经脉循行路线进行叩刺,常用于颈、项、背、腰、骶部的督脉、膀胱经,其次是肘、膝以下的三阴、三阳经,可以治疗其相应的脏腑、经络病变。

(二)穴位叩刺

指根据病情需要,选取与所治病症相关的穴位叩刺,主要指某些特定穴、华佗夹脊穴和阳性反应点。如面瘫治疗时叩刺颊车、地仓、颧髎等。

(三)局部叩刺

指在病变局部进行叩刺,可不拘经、穴。如头面五官疾病、关节病变、局部扭伤、顽癣等病症。

二、梅花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一)操作前准备

1.针具的消毒需严格消毒。一般将针头包裹后放在高压蒸气锅中消毒,或将梅花针浸入75%乙醇溶液内泡上半个小时即可,或采用紫外线照射灭菌法。

2.施术部位的消毒用75%乙醇棉球在施术部位的皮肤上做常规消毒。

(二)叩刺方法

1.持针方法右手握住针柄,以拇指、中指夹持针柄,示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环指和小指将针柄固定在小鱼际处。

2.叩刺方法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叩刺部位,手腕用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弹起。反复进行。

3.刺激强度刺激强度需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年龄、叩打部位的不同而各异。常分为3种强度。

(1)弱刺激:用较轻腕力叩刺,针尖接触皮肤时间较短,局部皮肤略见潮红,病人无疼痛感觉。适于老年人、久病体弱者、孕妇、儿童,以及头面五官等肌肉浅薄处。

(2)强刺激:用较重腕力叩打,针尖接触皮肤时间较长,局部皮肤可见隐隐出血,病人有痛感。适于年壮体强、初病实证者,以及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处。

(3)中刺激:叩刺的腕力介于弱、强刺激之间,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渗血,病人稍觉疼痛。适用于多数病人,除头面五官等肌肉浅薄处外,其余部位均适用。

三、梅花针疗法中的检查法

(一)脊柱两侧检查法

梅花针治病,除了应用一般的诊法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检查法——脊柱两侧检查法。

脊柱两侧检查法是指医生运用各种不同手法检查病人脊柱两侧体表有无条索、结节、疱状软性物或产生酸、麻、胀、痛等阳性反应。根据这些阳性物或阳性反应,可以起到初步诊断和判定疗效的作用。

检查法的主要检查部位是脊柱两侧。根据经络学说,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脊柱两侧,五脏六腑的腧穴皆在背部的膀胱经上,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如果脏腑有病,在相应的腧穴就会发生阳性反应。临床实践也证明,如果脏腑组织有了病变,在脊柱相应节段,不论椎体或两旁组织,就会发生阳性改变。并且,经过治疗,随着疾病的好转或痊愈,这些阳性物或阳性反应亦会减少或消失。若病情加重或恶化,阳性物或阳性反应会随之增多或加重。因此,阳性反应点也是梅花针治疗的重要部位。

(二)体表与脏腑和疾病的相应关系

根据临床总结出来的脊柱两侧及其他部位与脏腑、疾病的关系列表如下。

四、阳性物及阳性反应区梅花针疗法

阳性物及阳性反应区在治疗时应作为重点治疗部位进行梅花针叩刺。

(一)对阳性物的叩打法

首先要摸清阳性物的形状大小、性质软硬、深浅程度、分布范围、起止走向、用手指按压后有无酸痛、基底部周围组织有无粘附等,然后在阳性物上和周围区域进行较重手法的密刺。为了刺准阳性物,术者可用左手拇、示指将阳性物固定,然后进行叩打。对条索状物的叩打,应注意叩其起始两端。

(二)对阳性反应区的叩打法

1.对疼痛或酸痛区的叩打在此区叩打时,必须细心找到其最痛点,然后以此为中心,重点叩打。并加用辅助手法,以左手拇指或示指尖,不时揉按痛点,并向四周疏散揉按。

2.对麻木皮区的叩打除对皮肤感觉迟钝区或消失的阳性区进行密刺外,还需要在麻木区周围的健康皮肤处做疏通性叩打。即以梅花针先叩打正常皮肤区,然后逐渐向麻木阳性反应区做向心性叩打(以麻木区为中心)。这种由四周的健康皮肤向麻木阳性区叩打的方法,称为疏通诱导法。另外,对一些病症患部(如皮炎、湿疹、脱发区等)的叩打,也要由患部的四周向内叩打。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梅花针疗法治疗范围广泛,适应证较多,与其他民间疗法一样,处在发展状态。

这里就其适应证与禁忌证做一大致说明。

一、适应证

梅花针疗法的适应证很广,涉及内、儿、妇、伤、外、皮肤和五官等各科的诸多疾病,且见效快,疗效高。

二、禁忌证

一般认为,凡是外伤、难产、急腹症、急性出血、诊断未明的高热和急性传染病等急性病症、癌肿等,应列为本疗法的禁忌证。但并不是指绝对禁用本疗法,在某些情况下,有的疾病仍可用本疗法配合治疗。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感冒

1.取穴

(1)风寒感冒:选取脊柱两侧,尺泽、太阳、风池,大、小鱼际,阳性点。

(2)风热感冒:选取脊柱两侧,大椎、风池、合谷、曲池、太阳、肺俞,阳性点。

(3)暑湿感冒:选取胸椎3~12两侧、腰椎两侧,合谷、曲池、风池、中脘,阳性点。

(4)体虚感冒:选取胸椎3~12两侧、颈后区,大椎、太渊、肺俞、脾俞、风池、足三里,阳性点。

2.操作采用中度或较重刺激。1日2~3次。

3.注意事项

(1)本病流行期间,重点叩刺腰、背和鼻部,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2)本病叩刺后病人会微微汗出,应防受寒。

(3)症状较重时,可隔30分钟或1小时叩打1次。

二、急、慢性支气管炎

1.取穴

(1)急性支气管炎:选取颈椎4~7两侧,肘窝,天突、太渊,阳性点。

(2)慢性支气管炎:选取脊柱两侧、气管两侧、前后肋间,膻中、天突、太渊、中脘,阳性点。

2.操作取中度或较重刺激,阳性点处重刺激。

3.注意事项对急性支气管炎可每天治疗1次,直至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慢性支气管炎可隔日治疗1次。

三、支气管哮喘

1.取穴

(1)哮喘发作期:选取胸部、腰区、前后肋间、气管两侧、剑突下,孔最、天宗、天突,大鱼际、小鱼际、阳性点。

(2)哮喘间歇期:以肺经症状为主者,选取胸区,前后肋间,太渊、中府、膻中、孔最、肺俞、中脘,阳性点;以脾经症状为主者,选取胸区、腰区、上腹区,中脘、脾俞、内关、足三里,阳性点;以肾经症状为主者,选取脊柱两侧、前后肋间,肺俞、肾俞、关元、膻中、天宗、三阴交,阳性点,重点叩刺腰区骶区。

2.操作发作时重刺激,1日2~3次;缓解期每日1次,中度刺激。

3.注意事项经过治疗后已控制发作的病例,必须再经过2个疗程巩固治疗,且在好发季节前应再次施术以防复发。

四、胃脘痛

1.取穴

(1)脾胃虚弱: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上腹区,中脘、足三里、内关,阳性点。

(2)脾虚湿困:选取胸椎5~12两侧、上腹区、耻区、季肋区,脾俞、肝俞、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阳性点。

(3)巩固调理期:选取脊椎两侧、上腹区、胸椎5~12两侧(重点叩打),中脘、足三里、内关、肝俞,阳性点。

2.操作多采用中度刺激,如胃脘痛甚、症状明显时采用较重刺激,每日可治疗2~3次。

3.注意事项梅花针对本病的疗效较好,但一般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

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1.取穴

(1)脾胃虚寒:胸椎5~12两侧、腰区、上腹区、胸锁乳突肌,百会、中脘、内关、足三里,阳性点。

(2)肝胃不和:胸椎5~10两侧、剑突下、上腹区、季肋区,肝俞、内关,阳性区。

2.操作一般采用中度或较重刺激。

3.注意事项

(1)溃疡病病人多数可在胸椎5~8两侧触及疱状软性物,此阳性物的出现对本病有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作用。

(2)溃疡病的疼痛一般经针治后都能很快止痛,但对此病的治疗尚需较长的疗程。

六、呕吐

1.取穴

(1)肝郁气滞: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上腹区、足三里、内关、天枢、期门,阳性点。

(2)胃阴不足: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上腹区、小腿内侧,中脘、内关、足三里,阳性点。

2.操作中度或较重刺激,对阳性点应重刺激。

七、呃逆

1.取穴

(1)肝郁气滞:选取胸椎5~10两侧、颈后区、气管两侧、上腹区,内关、肝俞、期门、膻中,阳性点。

(2)脾胃虚寒: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内关、肘下心包经循行线、中脘、足三里、天突,阳性点。

(3)食滞停饮:选取胸椎5~10两侧、骶区、上腹区,内关、合谷、中脘、天枢,阳性点。

2.操作较重刺激,待呃逆止后应改为中度刺激3~5次以巩固疗效。

八、腹泻

1.取穴

(1)脾虚湿困: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耻区,天枢、关元、内关、足三里,阳性点。

(2)肾虚腹泻: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耻区、小腿内侧,百会、中脘、关元、肾俞,阳性点。

2.操作一般采取中度刺激,但阳性点应重刺激。

九、便秘

1.取穴

(1)热结便秘:选取胸椎8~12两侧、骶区、耻区,足三里、天枢、支沟,阳性点。

重点叩打骶区。

(2)气虚便秘: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耻区,支沟、足三里、脾俞、关元、天枢、胃俞,阳性点。

(3)阴虚便秘:选取胸椎10~12两侧、骶区、耻区,脾俞、大肠俞、肾俞、关元、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阳性点。

2.操作重刺激手法。

3.注意事项

1.嘱病人注意饮食调节,多饮开水,少食辛辣,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指导病人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100圈,每日1~2次。

十、眩晕

1.取穴

(1)以肝经证候为主者:选取颈区、骶区、乳突部、气管两侧,风池、足三里、内关、曲池、丰隆、肝俞,阳性点。

(2)以心经证候为主者:选取颈区、胸椎5~10两侧、骶区,内关(或神门)、心俞、大椎、中脘、三阴交,阳性点。

(3)以肾经证候为主者:选取颈区、腰区、骶区、小腿内侧、下颌部,风池、三阴交、肾俞、翳风、太阳,阳性点。

(4)调理巩固者:选取脊椎两侧、骶区(重点叩打)、气管两侧、乳突部、小腿内侧,足三里、内关,阳性点。

2.操作轻度刺激或中度刺激。

十一、头痛

1.取穴

(1)外感头痛:选取胸区和颈后区、肘窝,大椎、风池、太阳,头部,大、小鱼际,阳性点。

(2)肝阳上亢:选取颈后区、腰区、骶区,风池、曲池、内关、三阴交、期门,阳性点,或加轻刺头部。

(3)肾虚头痛:取腰区、骶区、颈后区、头部,三阴交、百会、关元、肾俞、风池、内关,阳性点。

(4)气血两亏:选取脊柱两侧、头部,百会、风池、太阳、心俞、脾俞、胃俞、中脘,阳性点。

2.操作一般采用中度刺激,阳性区应重叩。

3.注意事项

(1)对外感头痛1日可治疗2次,内伤头痛可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2)肝阳上亢头痛者,头部宜轻刺激,忌重叩。

(3)对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头痛者,可在第1颈椎两侧及项窝阳性点处,采用梅花针重叩放血。据病情可隔日放血1次,连续5次。

十二、三叉神经痛

1.取穴

(1)疼痛发作期:可选取颈后区、骶区、肩区、眶上孔、眶下孔、三叉神经分布区,风池、合谷,阳性点。

(2)症状平稳期,根据辨证:肝胃实热者,选取颈后区、胸椎5~12两侧、眶上孔、眶下孔、下颌部,风池、内关、足三里、肝俞,阳性区;阴虚阳亢者,可选取颈后区、腰区、骶区、下颌部、小腿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风池、心俞、肝俞、内关,阳性点。

2.操作稳定期中度刺激,发作期需重刺激,在阳性点区采用较重的刺激手法。对颜面部的压痛点应重点叩打。

3.注意事项本病治疗时要注意寻找面部压痛点(按三叉神经分布区),在压痛最明显处重叩,收效显着。

十三、肋间神经痛

1.取穴

(1)肝气郁结:选取胸椎5~12两侧、患部肋间隙,支沟、期门、阳陵泉、内关,阳性点。

(2)肝血不足: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患部肋间隙,支沟、阳陵泉、肝俞,阳性点。

(3)瘀血停滞:选取胸椎5~12两侧、骶区、患部肋间隙,外关、膈俞、合谷,阳性区。

2.操作一般中度刺激,阳性点处重刺激。

3.注意事项在压痛明显处,梅花针叩刺后可拔罐。

同类推荐
  • 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本书介绍了按摩简史、特点和分类,按摩的治病机理,按摩的基本治则和治法,分别讲解了头颈、胸背部、关节脱位等70种病症的按摩治疗等。
  • 女性疾病

    女性疾病

    本书就女性常见病、孕产妇期间女性易患疾病、月经期女性疾病、乳腺病症、以及更年期女性常见症状等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患者提出的具体问题,提供治疗建议和康复方案。
  •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美容、经络、经络美容理论基础,阐述了经络美容与阴阳五行、脏腑、中药、饮食、腧穴的关系,具体叙述了针灸美容、按摩美容、拔罐美容、刮痧美容方法,尤其重点讲解了针灸方法和按摩手法。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抗衰驻颜、泽面亮肤、秀发润发、明目美睑、隆胸紧腹等保健经络美容方法,以及12种损美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扁平疣、酒渣鼻、单纯性肥胖、消瘦、雀斑、黄褐斑、粉刺、黑眼圈、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斑秃的治疗方法。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成为美容工作者的参考读物,对普通读者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中药学知识问答

    中药学知识问答

    本书由知名中药学专家荟萃中医药理论知识,针对中药使用的各个环节,对中药进行详细剖析,以问答的形式编撰而成。书中的问题均“来自临床,面向患者”,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药品的基本知识,中药的选择、质量、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服用次数,中药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常用中药的鉴别以及药食同源中药的介绍等内容。书中的问题均是患者经常问到、药师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的,解答力求贴近读者,内容丰富、具体,简明易懂,以帮助患者和广大群众了解常见疾病常识,正确选药,安全合理用药。同时本书也适合临床中药学工作者及药店药师、临床中医师等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 消化系病诊治争议病案集

    消化系病诊治争议病案集

    近年来国内外出台越来越多的相关疾病诊治指南,使我们在诊治中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是,诊治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复杂的案例,需要结合实际病情,灵活掌握,适时运用。基于提高医术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的需要,我们收集了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若干争议病例,在浙江省内多次组织消化专科医生讨论会,对这些争议病例对照诊治规范或共识进行分析,发现或多或少都有教训可供汲取。本书对这些病例逐个进行点评,并附有国内外对相关疾病的诊治指南,解读其中所存在的疑问。
热门推荐
  •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下)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下)

    本书讲述了二战爆发后,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变后,为彻底打败美国海军,发动了中途岛海战,结果阴差阳错,由于指挥失误,遭到惨败,从而使太平洋战场遭到逆转的过程。本书对海战原因、经过及最终结局均作了细致描写。
  • 乱世丑颜之狂妃驾到

    乱世丑颜之狂妃驾到

    世人皆识相府三小姐,名声浩大,堪称国家之最,一副惊天丑顔,吓死多少人。世人皆传,宁这刻作鬼杰,也不愿下刻识丑顔。当一个国家的人都当作耻辱的时候,且看女子如何潇洒自在。
  • 神癫大道

    神癫大道

    一部类似于《圣经》的神谕之作,记录了来自天庭的宣言。
  • 七血契

    七血契

    梦,一个奇幻的梦,这个世界的法则任他改写,记住!莫欺少年穷!喜欢本书的读者可以加QQ群121468198(前三者可以成为管理员)
  • 魔法奥秘

    魔法奥秘

    在一声爆炸声中,创生了一个新世界,魔法的世界。魔法一直深深吸引世人、令人着迷……
  • 几世相眷之情思难断

    几世相眷之情思难断

    师兄妹间的爱恨纠葛,上仙与神女间的感情交织,兄妹间的互相帮扶,一阁之主跨越几世的心灵历程。到底是爱情,还是心灵的救赎;到底是逃避至直坠深渊,还是接受迎来曙光的洗礼。其中有心酸、有感念、有悲伤、有喜悦,跨越时间、跨越五界、背负责任、遭受劫难,也始终不悔。情劫又如何,伤害又如何,这都抵挡不了几世的眷恋、无尽的情思,抵挡不了爱你的心,抵挡不了想听你亲口吐息说出:“我爱你。”
  • 暮幻弑影II

    暮幻弑影II

    冥海说,光有多亮,影子就有多深。这话一点没错。我们不相信绝对的正义。所以你们不必来欺骗我们。只有见识过黑暗的人,才能明白光明的意义。我尊重你们的恶毒,嘲笑你们的正义。所以你们所有人都不需要解释,我会自己找答案。我想去亲眼看看,这世界究竟有多恶心。我又是如何残喘的荣耀着。
  • 陆鼎记

    陆鼎记

    穿越成大明嘉靖锦衣大亨陆炳之子,陆鼎开始了与安眉的雷人之旅。
  • 八木

    八木

    这大概就是一条神棍都市生活的故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占卜师,能从阎王手里抢人,违改天命,亦会遭雷劈,遭天谴。她是家里的天才占卜师,却因天命,在六岁便失去了双亲。独自居住在深林中,直到一次任务,才走出,去到了帝都。校园生活,演员生活,终让她倾心于他。
  • 至尊高手混都市

    至尊高手混都市

    别人笑我太痴颠,我笑别人看不穿。芯片在身,纵横天下。金钱,美女,滚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