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6700000016

第16章 捏脊疗法(1)

捏脊是一种古老的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它实际上属于按摩推拿疗法。因其多用于治疗儿科一类的疾病,故又称为“小儿捏脊”。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医家不断地挖掘、完善,人们越来越发现其不但能有效地治疗儿科疾病,在治疗成人疾病方面也显示出独特的疗效。所以,过去只是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法,现在已超出了其原有的适用范围,独立于推拿疗法之外,而被称为“捏脊疗法”了。捏脊就是用双手捏起脊背部皮肤,沿脊柱方向运用捏拿手法,从龟尾捏向大椎或风府,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一种推拿手法。

第一节操作方法

一、捏脊疗法常用体位

(一)病人的体位

捏脊时,病人的体位必须舒适,把脊背放平,全身放松,这样既能使术者便于操作,又能使病人坚持治疗而无痛苦之感。成人捏脊时多采用曲肘俯卧位,偶用坐位,儿童病人根据年龄的大小可以采取多种姿势,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俯卧位此姿势与成人病人姿势相同。病人俯卧,双肘屈曲,两手交叉放于额下或颌下,下肢伸直。解开上衣纽扣将其翻至头部,注意不要盖住面部,以免影响呼吸。此体位适合年龄在6~7岁又能主动配合的患儿。

2.俯怀位家长坐椅子上或床上,病人两脚踩地,面对家长,头和上肢俯在家长怀内,家长用两膝夹住患儿的下肢,两手固定患儿的上肢,解扣或翻衣暴露背部。

此体位适于5~6岁的患儿。

3.俯膝位患儿站在家长侧面,上身伏在家长的双膝上,家长将患儿的上肢揽在怀内。此体位适用于3~4岁的患儿。

4.横俯膝盖位家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将患儿抱起横俯于自己的膝盖上,一手扶患儿的上肢,一手扶患儿的下肢,此体位适合于2~3岁的患儿。婴幼儿也可采用此姿势。

由于捏脊治疗时常与其他推拿按摩手法配合使用,因此,病人的体位尚有侧卧位、坐位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但应以病人舒适、施术部位放松以及适合术者操作为原则。

(二)医者体位

主要以操作的方便为前提,一般取病人的正后方或侧后方,有时可用双膝夹住患儿的下肢或臀部,以防患儿乱动而影响操作。

二、捏脊疗法常用的介质

所谓介质,又称为递质,就是在捏脊时施用于体表的物质,如粉剂、油剂、水剂、膏剂等。应用介质不但可以加强手法的作用、提高疗效,而且还可以起到润滑和保护皮肤的作用。同时,介质本身多为药物组成,通过手法的作用,使其渗透到皮肤中,吸收后对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要根据病情选用介质。常用的介质有以下几种。

1.葱姜水性味辛、温,有通阳解表、温中行气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所致的感冒、头痛及寒凝气滞所致的脘腹疼痛等。

2.乙醇性味辛、甘、温,有散寒通络、开窍通滞的作用,发热者可降温,适用于寒证、瘀证及小儿高热等。

3.薄荷水性味辛、凉,有散风退热、解毒通表、清凉祛暑作用,适用于治疗一切热证,尤其是夏天治疗时使用可解外感风热邪毒。

4.蛋清性味甘、咸、平,有补益脾胃、润泽肌肤、除烦退热、豁痰开窍、消肿止痛之效,适用于牙齿肿痛、腮腺炎、小儿发热咳嗽及疳积等病症。

5.叶水性味苦、甘、微寒,有醒神明目、清热止渴、消食利尿等作用,适用于小儿发热。

6.茶叶水(井水为佳)性味甘、凉,具有清热消暑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发热不退。

7.油性味甘、淡、微温,有祛风清热、和血补虚、润燥健脾之效,多用于小儿疳积、脾胃虚弱、肌肤无华等症。

8.滑石粉性味甘、寒,具有清热除湿、防损止痒、润滑肌肤的作用,多用于夏季推拿及皮肤娇嫩的患儿。

9.红花油性味辛、温,具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多用于风、寒、湿痹证。

三、捏脊的手法要领

(一)捏脊基本手法的操作要领

1.双手的中指、环指、小指握成半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示指的第二指间关节桡侧,两者保持一定的距离,虎口向前,双手示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推起,然后双手拇、示两指把皮肤捏起来。

2.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示、中指前按,拇、示、中指三指指端夹住皮肤并捏起,同时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

上述操作方法中以第一种较为常用。

每次操作均从龟尾穴开始,将皮肤捏起后沿着脊柱由下而上,或轻或重,随捏随拿,随推随放,波浪式向前,一直到大椎穴即为1遍,一般连续操作4~5遍,故本法又俗称“翻皮肤”。为了加强手法的效果,临床治疗时还常采用捏三提一法,即先捏脊1遍,从第2遍起,每捏捻3次就向上提拿1次。捏脊时要用指面着力,不能以指端挤捏,更不能将肌肤拧转,否则容易产生疼痛。捏拿肌肤的多少及使用力量的轻重要适当,如捏拿肌肤过多则动作呆滞而不易向前推进,如过少则易滑脱;用力过重易致疼痛,过轻又不易得气。所以,操作时术者腕部要放松,使动作灵活协调,若操作娴熟者,在提拉皮肤时常能发出较清脆的“嗒、嗒”的声音。

(二)捏脊单式手法的操作要领

有学者认为,捏脊是各种手法的复式动作,从操作全过程看,包含有通常使用的8种单式手法,故又称为“捏脊八法”。下面简要叙述。

1.捏法将皮肤捏起来叫捏,是治疗时最常用的手法。捏时双手拇、示指或拇、示、中指将皮肤捏起,随捏随提随放,逐步向前推进,这时的皮肤一起一伏,好像后浪推前浪似的。捏起的皮肤的多少也要适当。

2.拿法拿是捏的进一步动作,捏而提起谓之拿,故捏法和拿法相辅相成。

3.推法向前推动,并且稍微加力。当示、中、环、小四指紧贴皮肤均匀地向前推进,并与拇指协调,边捏拿,边推进。推进速度要适当,过快则容易滑脱,过慢则不易推进。

4.捻法拇、示指或拇、示、中指相对用力搓动叫捻。方式一中捻法是示指向前向上用力,拇指向后向下用力,方式二中捻法是拇指向前向上用力,示、中指向后向下用力。捻法与推法要结合而作,推的时候边推边捻,像捻线一样,使皮肤从手中不断地通过。

5.提法捏起皮肤后,示指和拇指同时向上牵拉用力,一般用于重提背部腧穴或三捏一提。

6.放法提起皮肤后,再慢慢放松,使皮肤恢复到提之前的状态,叫放法。放法是捏、拿、推、捻等手法的放松,无放即无捏、拿、推、捻的再重复,没有放也就没有再前进。

7.揉法用双手拇指在相应的背部腧穴上或皮肤上进行适当的揉动,手法较轻柔。可以单独操作或在捏、拿操作的同时,拇、示指轻轻揉、捏,形成一个合理微提的手法。

8.按法在揉的同时,拇指指腹对准一定的腧穴适当加压,以刺激腧穴。按、揉可相互结合,穿插进行。

9.推脊法是指用示、中两指从大椎向上而下做直推,逆督脉而行,为泻法,能清热,多与清河水、退六腑、推涌泉合用。

四、捏脊疗法常用部位及穴位

(一)常用部位

捏脊时,部位为人体腰、背部,在成人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穴位为以上两经的腰背部腧穴和此外的经外奇穴。小儿除了运用与成人相同的穴位外,还有许多特定穴位,这些穴位既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穴。本节针对小儿推拿常用的穴位做一简述,以配合临床捏脊治疗时参考使用。

(二)常用穴位

1.肩井

(1)定位: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

(2)操作:用拇指与示、中2指对称用力提拿肩筋,称拿肩井;用指端按其穴,称按肩井。拿或按5次。

(3)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

(4)临床运用:按、拿肩井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结束后的总收法(结束手法),也可用于治疗感冒、上肢痹痛等症。

2.大椎

(1)定位:第7颈椎棘突下。

(2)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大椎。揉20~30次。

(3)主治:发热、项强、咳嗽。

(4)临床应用:揉大椎有清热解表的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项强等症。如单用提捏法,以屈曲的示、中指蘸清水在穴位上提捏,至局部皮下出现轻度瘀血为止,对百日咳有一定的疗效。

3.风门

(1)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操作:示、中两指端揉,称揉风门。揉20~30次。

(3)主治:感冒、咳嗽、气喘。

(4)临床应用:揉风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咳嗽气喘,临床上多与清肺经、揉肺俞、推揉膻中等配合应用。

4.肺俞

(1)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操作:用两拇指或示、中指指端揉,称揉肺俞;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称推肺俞或分推肩胛骨。揉50~100次,推100~300次。

(3)主治:喘咳、痰鸣、胸闷、胸痛、发热等。

(4)临床应用:揉肺俞、推肺俞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久咳不愈,按、揉肺俞时可加沾少许盐粉,效果更好。

5.脾俞

(1)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操作:用揉法,称揉脾俞。揉50~100次。

(3)主治:呕吐、腹泻、疳积、食欲缺乏、黄疸、水肿、慢惊风、四肢乏力等。

(4)临床应用:揉脾俞能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多与推脾经、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6.肾俞

(1)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操作:用揉法,称揉肾俞。揉50~100次。

(3)主治:腹泻、便秘、少腹痛、下肢痿软乏力等。

(4)临床应用:揉肾俞能滋阴壮阳、补益元气,常用于肾虚腹泻或阴虚便秘或下肢瘫痪等症,多与揉上马、补脾经或推三关等合用。

7.脊椎

(1)定位:大椎至长强的一条直线。

(2)操作:用示、中指指腹自上而下做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推100~300次,捏3~5次。

(3)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4)临床应用:脊柱属督脉,督脉贯脊属脑络肾,督率阳气,统摄真元。故用捏脊法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亦可用推脊法清热。

8.龟尾

(1)定位:尾椎骨端。

(2)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揉100~300次。

(3)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4)临床应用:龟尾穴即督脉之长强穴,揉之能通调督脉之经气,并有调理大肠的功效。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揉脐、推上七节骨配合应用,以治腹泻、便秘等症。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1.儿科适应证有婴幼儿腹泻、痢疾、呕吐等症及小儿保健。

2.成人适应证有胃脘痛、胃下垂、妇女月经不调等疾病。

二、禁忌证

捏脊是一种外治法,一般认为下列情况下不宜使用本法。

1.局部皮肤有烧伤、烫伤、开放性创伤以及血液病病人,使用本方法可引起局部出血或使感染加重。

2.皮肤病及皮肤感染者如湿疹、牛皮癣、脓肿、丹毒、蜂窝织炎等,使用本方法可使皮肤感染扩散。

3.椎体肿瘤、结核、骨折、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者,使用本方法可使肿瘤转移、骨质破坏。

4.急腹症需手术者及孕期妇女不宜捏脊治疗,否则会加重病情或引起流产。

5.过度疲劳、饥饿或饱餐后半小时内及严重心脏病、急性传染病病人,禁用或慎用捏脊疗法。

6.精神不正常、不能与医生配合治疗者,不宜做捏脊治疗。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积滞

1.治疗方法

(1)积滞伤脾型:使用常规捏脊手法6~8遍,重提脾俞、胃俞。夜眠不安者,加按心俞。并配合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中脘等小儿推拿手法。

(2)气血两亏型:使用常规捏脊手法6~8遍,重点提脾俞、胃俞、心俞、肾俞,捏最后一遍时改由大椎捏向长强,并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双肾俞、长强上做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以补泻兼施,防止虚不受补。可配合推拿手法如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中脘,分推阴阳,推三关等小儿推拿手法。有虫积者,配服驱虫药,同时配合服用消积散,效果更好。

2.注意事项

(1)捏脊治疗过程中忌食芸豆、醋、螃蟹等。因为芸豆性黏腻,食后易引起积滞;服药后食醋易引起呕吐;螃蟹性寒而收敛,不易于消化。除此之外,其他难以消化的食物也应在禁食之列。

(2)捏脊时,手法要轻快,对于较大儿童及病情较为严重者,可以配合针刺四缝及其他小儿推拿手法。

(3)积极治疗并发症及慢性疾病。

二、小儿泄泻

1.治疗方法使用常规捏脊法,从长强至大椎来回捏10次,重提脾俞、胃俞,按揉大肠俞、长强、命门,捏完后从命门向肾俞以拇指指腹左右推压,并轻叩长强3~5次。

(1)寒湿型:可配合小儿推拿之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等手法。

(2)湿热型:可配合清大肠、小肠等手法。

(3)伤食型:可配合补脾经、清大肠、揉天枢等手法。

(4)脾虚型:捏脊时重提脾俞、肾俞,配合补脾经、摩腹等小儿推拿手法。

2.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饮食时间,以4小时1次为宜,适量进食米粥或米汤。

病情严重者应禁食12小时左右。

(2)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若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补充。

三、呕吐

1.治疗方法

(1)伤食吐型:使用常规捏脊手法6~8遍,重提脾俞、胃俞,可以配合揉中脘、分腹阴阳、补脾经等小儿推拿手法。

同类推荐
  • 不孕不育门诊百问百答

    不孕不育门诊百问百答

    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占生育年龄妇女的15%-20%,近些年来,我国青年人结婚以及生育年龄普遍延后,此外加上环境污染、社会因素、性传播疾病等诸多因素的不良影响,使得不孕不育症患者显著增加。本书针对不孕不育症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不孕不育的相关知识。本书所搜集的问题都是患者最关心、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本书对不孕不育症的正确认识、病因、诊断以及中医疗法、西医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预防措施均做了详尽的解说。本书内容精炼,通俗易懂,内容全面丰富,形式生动活泼,适合广大不孕不育患者及家属阅读。
  • 医说孙子兵法

    医说孙子兵法

    本书从一个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来解读兵学名著,令人耳目一新,对临床医学、医院管理和医学教学科研有一定裨益。战略思想不仅受到军事战略家的重视,现已扩展到包括医学在内的其他领域。从指导思想、行动准则和理念上来看,医学与兵学有许多共同之处。防病如防敌,“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治未病之病”、“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的思想与孙子“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的理念是一致的。
  • 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本书按西医学系统分类,收集临床常见的168种外科疾病,分为12个章节。包括普通外科疾病46种、皮肤科疾病29种、肛肠科疾病9种、眼科疾病44种、耳鼻喉科疾病20种、骨科疾病20种。每种疾病均统一按概述、诊断要点、辨治原则、处方(基本处方、加减、备选处方)、警示5个部分加以阐述,内容丰富。在诊断要点中吸收西医学的各种检查诊断方法,在辨证论治中既充分反映前人的经验,又着重反映近几十年来的新经验、新方药,并设警示以告知临床中应注意的问题。
  •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作为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新医改的深入进行,满足广大普外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普外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编者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普外科速查手册》一书。 《普外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普外科常见症状诊断、普外科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普外科疾病的特殊检查。《普外科速查手册》既有经典的临床经验,又有前瞻性进展介绍。全书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充分体现科学性、规范性。
  • 护理美学与礼仪

    护理美学与礼仪

    本书编写着力构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和专科层次特点的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力求满足学科、教学和社会三方面的需求。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两大板块。其中,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基础理论教学体系。专业课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突出护理、注重整体、体现社区、加强人文的原则,构建以护理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结合;注重整体优化,处理好不同教材内容的联系与衔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热门推荐
  • 小花仙之战神的宿命

    小花仙之战神的宿命

    三位花仙魔法使者,到了最后一刻,都离开了夏安安,而夏安安为了救她们,和库库鲁回到了拉贝尔大陆,但却发生了意外,他们竟然来到了……
  • 蛇仙初晴

    蛇仙初晴

    一条生长在东海之滨的白蛇,历经浮沉变幻,终变为人。从丑陋到美丽,从贫寒流离到职场强人,仇恨、奇境、深渊、幻灭、爱情……
  • 带白色手表的女人

    带白色手表的女人

    女主:一个没什么烦恼的微胖女人男主:一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男人孩子:一个外貌、智力、体力、能力都妖孽的少年女配:一个个都是极品男配:一个个都是经典总结:一群成功人的前世今生因果缘分
  • 神级营养师

    神级营养师

    夏良哲:“相对于厨师这个称呼,我更愿意倾向我是一名营养师。”愿我一生,有你有她,世界那么大,边走边爱。ps:本书1v1,种马请绕道,有问题都可以在书评区留言。
  • EXO之伊沫异能公主

    EXO之伊沫异能公主

    夏曦萌来自伊沫异能世界本来她出生可以和自己的母亲在一起幸福的在一起,可不料夏曦萌出生的日子正是与另一个边界魔王领域发起战争,夏曦萌的母亲为了不让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受到危险只好将伊沫水晶链跟夏曦萌送到另一个星球叫异能世界,夏曦萌在异能世界的首富家慢慢长大,最后回国来到韩国的一所自己的学院“圣雪樱学院”,在这所学院有十二位校草听闻是个风云人物,慢慢的便和女主产生好感..............
  • 苍虬阁诗续集

    苍虬阁诗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非凡百草

    非凡百草

    大学生戚百草和她的奇葩室友,和胡飞凡和他的猪队友,会闹出怎样的笑话吗?
  • 剑神皇

    剑神皇

    仙灵大陆上,仙气萦绕。稚嫩少年,畅游蓬莱仙域,参悟炼剑秘术,天地之间,无往不利。仙气勃发,不断突破层层境界,通天之路,直破九霄。心中不朽,大道永昌!亿万生灵、诸天万界,王晨以武震天地,以剑称皇。
  • 我的无限循环的末世副本

    我的无限循环的末世副本

    末世,是一个世界的终结过程,期间的恐怖与心酸,欢喜与畅快,都是人们所向往与惧怕着的,而本该好好上学,平安过完一生的我,因为似乎得罪了这个宇宙中的某位了不得的神明,从此过上了不得不在一个个末世里穿梭的可悲生活,“好啊哈!活过244个末世再来见我!”她如是说,我于是再一次被投掷出去,飞向下一个奇葩末世。
  • 剑道封尘

    剑道封尘

    神魔争霸,天才角逐,这是男儿的战场;泱泱世界,战乱不断,这是强者的天地;平凡的少年,汗水是他真正的武器;绝尘之剑,剑剑绝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看书之余给个收藏,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