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5900000030

第30章 晋(4)

王导平日性情谦和宽厚,心有恻隐仁爱之心,故能忍让、调剂各方面矛盾,基本上做到和睦共处。当时王恺、石崇以豪侈为尚。有一次,石崇大宴宾客,王导和王敦都在座,石崇使美人敬酒,如客人饮酒不尽,就将美人杀掉。王敦故意不饮,敬酒的美人悲惧失色,而王敦傲然无视。王导素不能饮,恐怕敬酒的美人被杀,勉强尽觞。但王导也有徇私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王敦起兵反晋的时候,王导每天带领宗族子弟诣阙待罪,曾苦苦相求尚书左仆射周颇(字伯仁)相救。当时周颇口里未应而实际却上表力辩王导的忠诚,王导并不知情因此内心含恨。王敦攻入建康后,曾经请示王导如何处置周颇,首先问:“可为三公?”导不答;又问:“可为尚书令?”又不应;最后王敦说:“那么只有把他杀了!”王导仍然不表态。于是王敦就将周颇杀了。等到清理宫廷档案时,发现了周颇相救王导的表章,王导才叹悔说:“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后来这句话传下来变为一句成语。

总之,王导为政的基本点就是收揽一批北方的士族作骨干,联络南方士族作辅助,自己作为南北士族的首领;在自己上面,安置一个姓司马的皇帝。但是由于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之间、王氏与司马氏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不能调剂这些矛盾使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就不可能建立东晋朝。王导一生的事业就是调剂这些矛盾,因而造成偏安江左的局面。这个局面也是王导和晋元帝所专注和希冀的。至于北伐恢复中原,虽然当时有祖逖等名将积极主张,而且祖逖曾率部渡江北上,在淮阴铸造兵器,募兵得二千余人,屡次击败石勒军,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祖逖后来并未得到王导和晋元帝的支持和信用,以致忧愤而终。这不能不说是王导政治思想的一个消极方面。

咸康五年(公元339年),王导病逝,终年64岁。王导、庾亮相继死后,朝野忧惧。朝廷以陆玩拜司空。陆玩再三辞谢,他叹息着对宾客说:“以我为三公,是天下没有人材了!”时人认为这是明智的看法。当时,东晋的确又遇到一次危机,就是桓温的篡夺事件,不过由于王、谢两大士族的抵制,桓温的野心未能实现。桓温死后,谢安执朝政。桓温的弟弟桓冲做荆州刺吏,与谢安同心保护帝室。东晋朝出现前所未有的和睦景象,和谢安完全继承王导力求各大族势力平衡的“镇之以和静”的作法是分不开的。这也说明王导保持东晋偏安的政治措施的积极影响作用。

桓温——东晋盖世枭雄

桓温(公元312-公元373年),字元子,东晋大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西北龙亢集)人,东晋宣城内史桓彝之子。系五胡时代汉人中寥寥可数的可上马击狂胡、信手擒虏酋的一代将才;亦系东晋中期叱咤一时,权倾朝野,立帝废君,任意肆为的权臣;是堪与稼轩绝唱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东破南燕、南平卢循、西定西蜀、北灭后秦的刘寄奴相颃颉的枭雄。

咸康七年(公元341年),桓温任琅琊太守。永和元年(公元345年),桓温任荆州刺史,取代庾翼兵权。次年(346年),桓温趁成汉内部不稳之际,率军沿长江直上,平定蜀地,汉王李势投降,拜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四月,后赵主石虎死,北方再度混乱,桓温多次请求北伐未果。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以此抗衡桓温。结果殷浩大败而回,桓温遂掌大权。民国文坛大佬蔡东蕃老先生给他做的按评是“一代奸雄”。

灭蜀

桓温有雄才,史称他“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庾翼在世时很看重桓温,曾向成帝推荐说:“桓温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济艰难之勋。”桓温出任荆州刺史后,为立功以树威,决定西伐占踞巴蜀并已日渐衰微的李氏成汉政权。

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上疏朝廷要求伐蜀。随后他不等回音,便在当月以江夏相袁乔为前锋,亲率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谯王司马无忌径自出兵伐蜀,有精兵万余人,溯江而上。朝中闻知,诸臣皆因蜀道险远而温军寡少深以为忧,唯刘惔认为桓温必能克蜀,人问其故,刘惔说:“以蒲博验之,其不必得,则不为也。”

永和三年二月,桓温军至青衣(今四川名山北),成汉主李势以其叔父李福、族兄李权和大将咎坚为统帅,发兵阻拦桓温大军。桓温军从另道而进,三月,进至彭模(今四川彭山县)。这时,有人建议桓温分兵两处,异道而进,以分散汉兵兵力。袁乔说:“今深入万里,置之死地,士无反顾之心,所谓人自为战也。今分为两军,军力不一,万一偏败,则大势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胜可必矣。”桓温以袁乔所言为是,乃留辎重于彭模,命参军周楚、孙盛率羸兵看守,自率大军直趋成都。这时成汉李福等人转头进攻彭模,周楚、孙盛奋力将其击退。桓温大军一路上三战三捷,又击败李权等汉军。汉军溃散,从小路逃回成都。桓温进逼成都,汉主李势倾全部兵力出城,与桓温军激战于成都城之笮桥(在今成都市西南,桥用竹索编成)。桓温前锋出战不利,参军龚护战死,晋军皆惧,意欲退军,前锋袁乔声色俱厉,拔剑督士卒死战,遂大破汉军。桓温乘胜攻入成都,纵火烧成都小城(内城),李势乘夜逃走,远遁九十里。不久,李势见大势已去,先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然后舆榇面缚诣桓温军门投降,成汉遂被桓温灭掉。

桓温既平蜀,在李势殿上置酒大宴将佐参僚,当地缙绅皆来庆贺。桓温生性豪爽,气度不凡,加上新平蜀地,志得意满,在宴会上神采飞扬,历数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之事。他“音调英发”,“其状磊落,一座叹赏。既散,诸人追味余言”。

桓温驻军蜀地,援引成汉政权中的贤才为己之用,像成汉尚书仆射王誓、中书监王嘏、镇东将军邓定、散骑常侍常璩等,皆蜀地一时之选,桓温并用为参军。但不久,王誓、邓定等复反,众各万余,桓温一一讨平。桓温大军驻蜀三十日,然后凯旋,回师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永和四年,桓温以平蜀之功,进位征西大将军、开府、封临贺郡公。一时威名大振。

时晋廷中穆帝年幼,康帝皇后褚太后临朝摄政。桓温伐蜀时拜表辄行,已引起朝廷疑忌,待其平蜀,更怕他威名过大而日后难制。于是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乃使在朝野中素具盛名的扬州刺史殷浩参综朝政,以期能对桓温有所抑制。桓温对此很是不满,但他与殷浩素相识,知其不会有多大作为,并不惧怕。此后,桓温经营荆州,“在州宽和,百姓安之”。同时渐露不臣之心,与晋廷虽名为君臣,实际在荆州自行其是。晋廷对桓温已不能征调如意,但求羁縻而已。桓温平蜀后,又加督交、广二州诸军事,此时,他所督荆、司、雍、益、梁、宁、交、广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但因当时国中无事,君臣尚能相安一时。

桓温北伐

前秦皇始四年(公元354年)二月,桓温率4万大军从江陵出发,经襄阳,出武关,越秦岭,大军直指关中,讨伐由氐族人苻氏建立的前秦政权。这是桓温第一次北伐。

前秦王苻坚派太子率5万大军与晋军对抗。这年四月,晋、秦两军大战于蓝田,秦军大败。恒温率军占领灞上,抵达前秦都城长安的郊区。当地老百姓纷纷牵牛担酒前来犒劳晋军。老人流涕道:“不图今日复见官军厂!”六月,因军中缺粮,桓温被迫从控关退兵。秦军跟踪追击,晋军损失一万多人。

寿光二年(公元356年)六月,桓温进行第二次北伐,从江陵发兵,向北挺进。八月,桓温挥军渡过伊水,与羌族首领姚襄军二次战于伊水之北,大败姚襄,收复洛阳。桓温在洛阳修复西晋历代皇帝的陵墓,又多次建议东晋迁都洛阳。东晋朝廷对桓温的北伐抱消极态度,只求苟安东南,无意北还,桓温只得退兵南归。到燕前光寿三年(公元359年),中原地区被慕容氏的前燕政权所占领。建熙四年(公元363年),桓温被任命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第二年又兼扬州刺史。桓温身为宰相,又兼荆、扬二州刺史,桓温尽揽东晋大权。

前燕建熙九年(公元369年),桓温利用执权之机,发动了第三次北伐,讨伐前燕政权。这年四月出发,六月到金乡(今山东金乡)。桓温率水军经运河、清水河进入黄河,一直进军至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黄河重要渡口)。前燕王任命慕容垂为大都督,率5万军队前往抵御,将晋军粮道截断。桓温被迫从陆路追击,慕容垂率8000轻骑兵追击,将晋军打得溃不成军,斩晋军3万余。桓温败归后,所收复的淮北土地重又丧失。

废立专权,野心未遂

桓温北伐本意是欲先立功河朔,然后还受九锡,渐窃朝柄。既有枋头之败,威望顿减。参军郗超乃劝桓温说:“明公既居重任,天下之责将归于公矣。若不能行废立之事,为伊、霍之举者,不足镇压四海,震服宇内,岂可不深思哉!”桓温素有野心,他曾卧对亲信说:“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接着又抚枕而起说:“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其部下见桓温出此不臣之言,莫敢答对。又桓温对于叛逆王敦甚为倾慕,经过王敦墓,连声说:“可人,可人。”称赞王敦能行非常之举。这时与郗超一拍即合,遂定废立之事。

由于海西公司马奕(公元366-公元371年在位)平素谨慎,没有过错,桓温与郗超商量,乃诬海西公有痿疾,是太监之身,并说海西公使嬖人相龙、计好、朱灵宝等与美人私通,生下二子,将要冒充皇子建储为王,改变皇家血统,倾移皇基。太和六年十一月,桓温率军从广陵返回姑孰,半路止军于白石(今安徽当涂西),带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废海西公帝位,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并草拟好诏令呈之于太后。褚太后在逼迫之下,只得同意。桓温集百官于朝堂,依《汉书·霍光传》所记废立故事,宣太后令,废海西公,立司马昱为帝,桓温命督护竺瑶、散骑侍郎,刘亨收海西公皇帝玺绶,又亲率百官至会稽王邸,迎司马昱入朝。于是司马昱即帝位,改年号为咸安,司马昱是为简文帝。简文帝诏桓温依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赐钱五千万,绢二万匹,布十万匹。

桓温废掉海西公后,对朝中的异己力量大加废徙。太宰武陵王司马曦好习武事,为桓温所忌,殷浩之子殷涓、广州刺史庾蕴素与桓温有隙,又庾、殷二姓势力很强,亦为桓温所忌,桓温皆欲除之。乃使其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马晃自首,称与司马曦、殷涓、庾蕴之弟庾倩、庾柔等谋反,然后将他们全部收付廷尉。又使御史中丞谯王司马恬上疏,请依律处死司马曦,简文帝不许。桓温又亲自上表请杀司马曦,言辞激烈。简文帝手诏答桓温说:“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桓温这才作罢,改请废司马曦及其二子,其家属皆徙于新安郡。不久,殷涓、庾倩、庾柔等都遭族诛,唯庾蕴因其侄媳乃桓豁之女,桓温使其饮鸩自尽。桓温既诛庾、殷之族,“威势翕赫,侍中谢安见而遥拜”。简文帝下诏进桓温为丞相,桓温辞让不受,带兵返回白石,还镇姑孰。

前秦主苻坚闻知桓温行废立之事,很不以为然,说:“温前败灞上,后败枋头,十五年间,再倾国师。六十岁公举动如此,不能思愆免退,以谢百姓,方废君以自悦,将如四海何!”

简文帝虽身为帝王,但摄于桓温权势,常惧被废,“拱默守道而已”。曾对郗超咏庾阐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在位不到二年,便忧愤而死。

咸安二年(公元373年),简文帝病重,急召桓温,一昼夜四诏,桓温不至。几天后,简文帝病死。群臣惧于桓温,不敢拥立太子,有人认为应该请桓温来朝后再说,尚书仆射王彪之说:“天子代立,大司马(桓温)何容得异!若先面谘,必反为所责。”于是群臣才敢立太子司马曜即帝位,司马曜是为孝武帝。简文帝临死,遗诏使太子家国事一禀之于桓温,如诸葛亮、王导故事。桓温本以为简文帝临死将禅位于己,不然便会使己如周公行居摄之事。见简文帝遗诏,很不高兴,给其弟桓冲写信说:“遗诏使吾依武侯、王公故事耳。”桓温未能遂愿,疑心是侍中王坦之、吏部尚书谢安从中作梗,心中愤愤不平。

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372年)二月,桓温带兵入朝,朝中人心惶惶,传言桓温将要杀掉王坦之、谢安,取代晋室称帝。孝武帝诏令王、谢率百官至新亭(今南京市西)迎接桓温。王坦之恐惧不安,谢安说:“晋祚存亡,决于此行。”桓温至新亭,百官拜伏于道,桓温大阵兵卫和百官相见。于时气氛十分紧张,朝中位望稍高者皆惊慌失措,王坦之汗流遍体,错将手版倒拿。但谢安神色不变,就座与桓温谈笑自若,答对得体,气氛渐渐缓和,二人交谈多时,竟尽欢而散。

桓温入朝,因当时发生的卢悚入宫事,将尚书陆始收付廷尉,连座者甚众。三月,桓温染病,于是回姑孰养病,在建康只呆了十四天。

同类推荐
  •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这一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还是外国的游客,更感兴趣的是“老北京”,在这座建城长达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都,人们着迷的自然是它的历史。在这个时候,我来到了北京,寻访侯仁之。我的住处在天坛公园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区和宣武区(现两区已分别划入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遗址。因此,到这里寻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
  • 史玉柱的坎

    史玉柱的坎

    坎坷、困境,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过,史玉柱所经历的坎坷之多、困境之险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他以4000元的投资,在短短4个月就赚回100万,又因巨人大厦资金匮乏而在一夜之间从中国首富沦落为负债2亿多的中国“首负”。即便这样,史玉柱并未气馁,而是举债进攻保健品市场,黄金搭档一炮而红,而他马不停蹄地进军网游领域的举动更是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史玉柱,他曾被无数创业者誉为创业天才,是许多企业家眼里引以为戒的失败者,更是众人眼里的“逆袭英雄”。他抛开“负翁”的阴影,再次创业,抢占保健业市场、进军网游领域,成为身价百亿的商业奇才。他这一路走来,到底经历了哪些辛酸、坎坷,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
  • 黄飞鸿传略

    黄飞鸿传略

    本书对黄飞鸿的生平逸事、武学武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述。凡喜爱武术的人,多会对以七十二项绝艺名扬天下的少林派及武艺超群的张三丰真人产生兴趣。其实,少林武当之享有盛誉,除了历来本派门人弟子竭智殚虑地研究去光大武术和修德行仁外,还得拜妙笔生花、栩栩如生、绘影绘声的小说家所赐呢。
  • 哥伦布

    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中世纪热那亚共和国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哥伦布1451年8月10日出生在意大利,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公主的流年

    公主的流年

    她,一国公主,倾世红颜。不顾一切只为嫁他。然,新婚之夜,新房隔间,夫君却与她人翻云覆雨,一声声娇媚呻吟,直击心田。往昔记忆,席卷而来……一朝梦醒,外国进犯,外域觊觎,外人算计,爱人背叛,她的流年,究竟要流多少……她要的不是顶端的权利,而是凌驾于一切权势之上,绝对的自由。不为任何人事所屈服的绝对自由。选夫聚才疗疫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的天地,有她打造。邻国冒犯,敌国进犯,暗军一出,谁与争锋!南雪大陆,无冕为王从哭的肝肠寸断到默默流泪,到心痛到麻木,她从圣公主成为血煞女帝,她的流年,流掉了那么多,难道,真的只能留念…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总有一个故事点亮你心中的灯火,在水格诚挚、温暖而治愈的文字中,幸福从孤独中开出了花。
  • 谁动了我的羔羊

    谁动了我的羔羊

    一个农村出来的贫寒的学生妹,一个连锁商家的接班人,餐馆刷碗姑娘会上演灰姑娘变公主的喜剧吗?经验丰富的老掌门能稳坐钓鱼台吗?看似繁华的城市餐饮行业也是平静水面下暗藏跌宕起伏的激流。
  • 霸道鹿晗之萌萌女汉子

    霸道鹿晗之萌萌女汉子

    自编体小说,纯属虚构,本文以鹿晗和女主的际遇,在中间有心里波动,或情绪波动,在一个公司的总裁,和一个千金小姐会发生什么?请多关注
  • 天使的微笑之使命

    天使的微笑之使命

    伊丽娜小雪是天界的守护神,而魔界想要统治世界,为了保护天界的和平,结果和魔少夜晟冥对抗,没想到结果小雪斗不赢他,然后发现她竟然是……
  • 穿越之高阳公主

    穿越之高阳公主

    唐太宗爱女李玲,在谋反赐死之后无缘无故穿越到现代,见到一个男子长得和辩机一模一样,沦落到了夜总会那种地方,居然第一个客人就是他最想见的男人,穿越千年的两个人再度重逢,是喜还是忧?是佳话、还是流言蜚语呢?
  • 绝世婚宠,总裁的小淘妻

    绝世婚宠,总裁的小淘妻

    她是建筑界著名设计师,被至爱背叛,一夜宿醉之后,误闯他的房间。他是KIN首席总裁,百分百男人,一次意外让他和她在宾馆邂逅。当他清醒过来,看着枕边躺着的女人,扔下一千块,说:“女人,你最好识趣点,这是你的小费。”她冷笑:“有钱了不起啊,这次算老娘请你的。”掏出一千块砸在他的脸上,苏晴自以为潇洒的走后,却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成了他的女秘……
  • 仙游太虚

    仙游太虚

    林阳意外来到一个光怪陆离的仙侠世界,成为一名仙门杂役。在这个进一步万丈深渊,退一步尸山血海的时代,林阳该如何安身立命,仙游太虚!
  • 拒嫁豪门:老婆,要抱抱

    拒嫁豪门:老婆,要抱抱

    初次见面,她是翻墙逃学的不良少女,他是受尽欺辱的懦弱少年。“喂,放开那个少年,让我来。”一个心软,苏暖的屁股后从此多了个小跟班。“……我,我怕……”“怕什么怕,姐罩着你!”“罩我?够大吗?让我摸摸看!”喂喂,你的手放哪里了?说好的小白兔,怎么转身就变成了大灰狼!
  • 异界之灵控天下

    异界之灵控天下

    药医必死人,力破金刚身!孟羽原本是地球上一位叱咤风云的顶尖职业玩家,掌握着强大的实力和炼丹技能。而在一次仇人截杀他的过程中,孟羽宗派的护山神兽八爪金龙为了救他而自爆了龙珠。等孟羽再次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带着小金龙穿越到了异界,成了一个大家族中的废物少爷。且看孟羽如何实现这华丽的逆转,纵横大陆,携美逍遥,御龙控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