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5800000074

第74章 明清篇(15)

第二,改诏篡位说。认为胤禛篡改康熙遗诏,篡夺皇位,是不合法的。这种意见也有理由,第一个理由玄烨让雍亲王代他天坛祭天,不能证明把皇位让他继承,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就是军事了,那他派他皇十四子做抚远大将军,按照这个逻辑那也是让继承皇位,所以这个理由不成立。第二,刚才说玄烨临终前那个口谕,宣读口谕的时候,胤禛没在场,因为胤禛在天坛斋戒所要祭天,所以没在场,但是就在这一天,雍亲王三次奉召到畅春园去见他父亲,上午八点钟左右,第一次见到他父亲。《清圣祖实录》有记载,康熙对雍亲王说,“朕病势日臻”,就是说我的病的情况逐渐见好,这说明玄烨这时候还不糊涂,还能说话,但是为什么没有告诉胤禛说你将来继我的位?有人说玄烨保密,但他跟七个儿子和尚书隆科多说了,怎么会跟继承人保密?所以这些学者就说,玄烨的这个谕旨是伪造的。

第三,在康熙五十四年的时候,玄烨颁布一个很长的诏书,最后玄烨说“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现在看到的这个玄烨的遗诏,基本上是这个谕旨的文字。也有不同的意见。就是最后加了一句话,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句话:“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极,即皇帝位”。这些学者就提出来,这个康熙遗诏应该是玄烨死之前就做了,他要同意,可是康熙死的时候没有宣布。康熙13日故去了,16日才拿出来,这中间胤禛做了手脚。所以这些学者认为康熙的这个遗诏,漏洞百出。怀疑前头那些文字是玄烨的,后头关键这句话是胤禛加上去的。

第四,胤禛知道他继承皇位,不是因为他看到诏书,不是因为他看到遗诏,也不是因为他亲耳听到他父亲的口谕,他自己说,是舅舅隆科多口传给他的。在帝制时代,谁继承皇位是第一等大事,这么大的事情,隆科多没有当着诸大臣的面,也没有当着诸皇子的面宣布康熙的遗诏,单独跟胤禛一个人说,没有旁证。

第五,玄烨死了之后,北京城九门戒严,亲王和皇子没有胤禛的谕旨,任何人不许进入皇宫。就是玄烨的儿子到皇宫里吊唁他父亲的资格都受到了限制。所以这些学者说雍正这样做,说明他心中有所顾虑。

第六,皇十四子抚远大将军在西北,得到他父亲故去之后,急忙到北京奔丧,快到北京的时候,就向胤禛奏报,说是先贺新君登极,还是先吊唁皇父?胤禛让他不能进城,到河北遵化景陵去守着,后来就把他的胞弟皇十四子从东陵弄到景山的寿皇殿囚禁起来。想抗拒?不可能。

第七,胤禛死了之后,不是埋在东陵,他埋在西陵。有人说,为什么玄烨不敢埋在清东陵呢?就是怕死了之后,他的灵魂不敢见他的祖父顺治和他的父亲康熙。

第八,他继承皇位之后,对他的兄和弟进行了处理。从侧面说明他可能得位不正。

第九,他继位之后,把帮助他继位出力最大的两个人,年羹尧和隆科多,都给杀了,杀人灭口,说明他得位不正。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理由,总之,改诏篡位说,就认为胤禛篡改了康熙遗诏,篡夺了皇位。

现在我们考虑一下,胤禛继位说有引起人们怀疑的地方,说胤禛改诏篡位也没有着着实实的坚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所以两种观点相持不下,对峙了二百多年。

其实对于第一个问题,关于胤禛夺嫡说,大家知道,清朝皇位继承没有采取嫡长制,玄烨晚年,特别是他故去之前,也没有立嫡长子做皇太子,既然清朝没有嫡长制,那么雍正何嫡之可夺?所以胤禛夺嫡说就不成立了。

第二,胤禛篡位说。篡位必然有一个人,他是太子,或者他继承皇位,雍正把它夺过来,算篡位。那么胤禛篡位篡谁的位呀?现在找不出材料,说玄烨立了谁做太子,胤禛之外的谁继承皇位,到现在为止没有材料,所以说雍正篡位说也还值得研究,他篡谁的位?有人说是皇十四子的位。玄烨晚年他遗诏就是传位十四子,胤禛把“十”字改成“于”字了,这等于篡了他弟弟的位。这个事情经不住推敲,其一,当时这个“于”字写繁体字,我们今天写简体字,那这个“十”字改成“于”字就不大容易了。其二,清朝当时的行文习惯,它称做皇十四子,皇四子,前头有个皇字,如果改的话,那就变成“传位于皇于四子”,就不通了,其三,当时传位的诏书是满汉两种,满文和汉文两种,汉文你说把“十”字改成“于”字也还有一点意思,那你把满文改了就没法改了。根据这三点理由认为康熙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不成立。

胤禛继位的疑案并没有因为他继位而结束,在胤禛继位之后,还是余波未平。二百年以来,几种意见交错,互不相让,谁也不服谁。可以说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做出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结论,所以胤禛即位问题到现在仍是一个历史疑案。

清世宗暴死之谜

一代枭雄胤禛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清晨突然暴死在圆明园离宫中。官方记载说他是忽然发病身亡。作为第一手资料的《起居注册》中是这样记载的:“八月二十一日,上下豫,仍办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下豫。子宝亲王、和亲王终日守在身旁。戌时(午后七时至九时)皇上病情加重,急忙在寝宫发布遗诏给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龙驭上宾于二十三日子时(夜十一时至翌日一时)。由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着宝亲王继传。”

然而民间却流传着胤禛遇刺身亡的故事。例如《满清外史》、《清宫遗闻》、《清宫十三朝》等等记载说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刺杀了皇帝。吕留良文字狱于雍正六年发生。十年十二月,留良、葆中父子被处死。其亲人也被严加处置,另一子毅中斩决,孙辈发配极边为奴。传说四娘以宫女身份混入皇宫侍奉皇上,伺机行刺。还有传说四娘在吕案发生后逃亡外地,练就一身功夫潜入宫内,以飞剑砍去清帝脑袋。还有人传说除四娘外还有一位名为鱼娘的女子做帮手。即使下笔谨严的学者,在提到世宗死时,也会提及这些传闻。但有人认为这种行刺之说纯属谣言。

首先,吕案发生后,其家人皆受罚,无漏网之鱼。

其次,四娘根本不可能混进宫。虽然曾经也有过罪犯眷属特别是15岁以下女子,没收入宫为奴,像株连在吕案中的严鸿逵、黄补,其妻妾子妇即服侍于功臣家,然而吕氏的孙辈在宁古塔成为奴隶,犯大罪的人犯多是这种下场。所以四娘不可能混入宫内。

还有,皇帝实际上一年之中的三分之二都驻跸在圆明园这个离宫。紫禁城内明令整肃,与有“亭台园林之胜”称号的圆明园根本不可比较。因此,他“自新正郊礼毕移居园宫,冬至大祀前始还大内”,“盖视大内为举行典礼之所,事毕即行,无所留恋也”。园内内阁及各部院等机构之规模宏大与大内不相上下。雍正二年起,便设护军营,一个女子根本不能飞檐走壁,穿过昼夜的巡逻和森严的戒备,轻易地就进入寝宫,刺杀皇帝。因而,胤禛遇刺身亡的说法便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又有人认为世宗既不是遇刺身亡,也不是寿终正寝,他可能是服丹药中毒而亡。这是从宫中档案等资料中推出的结论。世宗生前,在宫中曾蓄养了一些僧道异能之士,他死后第三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五日,嗣主乾隆忽下了驱逐炼丹道士出宫的谕旨。

新君刚登基,尚有众多事务待理,而紧急驱逐数名道士,这种做法确有奇怪之处,弘历说其父视僧道如俳优,未听一言,未服一药,这显然在为父亲辩解。否则又怎会突下逐客令?他又说这几个道士早就该受驱逐,但为何世宗容忍他们在宫中?弘历如果为的是崇正道、黜异端,就应该加以排斥,然而他却沾沾自喜地称:“朕崇敬佛法……仰蒙皇考嘉奖,许以当今法会中契超无上者,朕为第一。”而且,还善待超盛、元日两僧让他们来京瞻仰梓宫。

驱逐道士的同日,弘历另降一道谕旨谕令内监、宫女,告诫他们不许妄行传说国事,“恐皇太后闻之心烦”,“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定行正法”。此事也值得注意,“中毒身亡”论者认为此事必与世宗横死有关,否则为何皇太后所见外间闲话会心烦。

通过一件件深藏大内的秘档看到,胤禛是个喜好炼丹、常吃丹药的皇帝,他的暴亡,可能是死前十几天运入圆明园的那二百斤黑铅所致,更可能是常年服食丹药,有毒成份在体内长期积累最终发作的恶果。总之,从各方面情况看,胤禛死于丹药中毒是大致可信的。

可是种种说法给胤禛帝的死因蒙上了层层的神秘面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让人难以看清其中的真相,究竟如何只能等到将来有一天打开埋葬雍正的泰陵时,对其遗骨的化验研究,或许会进一步证实胤禛是不是死于灵丹妙药。也可看看躺在地宫里的胤禛到底是人头脑袋还是金脑袋了,到那时一段传奇的谜将会真相大白。

清高宗弘历

帝王档案

弘历:1736年-1795年在位,名爱新觉罗·弘历,雍正第四子,性格仁厚。在位60年,勤政爱民,任用贤才,励精图治;贯彻祖宗之法,宽宏互济,轻徭薄赋,开浚河道,致力生产发展,为民谋福;编撰典志书籍,保存文化遗产;武功卓着,加强统一,屡次平定准噶尔、大小金川及安南,使大清四海升平。但也宠信奸臣和珅,蠹坏国家肌体。退位4年后,无疾而终,终年89岁,死后葬于裕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里昌瑞山)。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史称乾隆皇帝。

疑窦重生弘历的身世之谜

弘历一生文治武功,可谓一代英主,可是萦绕不去的却是他的身世之谜。据官方记载弘历是胤禛帝的第四子,自幼得到祖父玄烨帝的宠爱,但是,对于他的出身后世却是众说纷纭。他的出生地究竟在哪里?弘历出生地的疑案揭开他身世之谜的序幕。他的生母是谁?不同的史学家有着不同的见解。然而揭开这些迷案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弘历的生父是谁?真的是胤禛吗?

清末,上自官僚缙绅,下迄妇孺百姓,几乎人人皆知这么一个传说,清初的某个皇帝是浙江海宁陈家的儿子。这个皇帝是谁呢?有人便说是皇帝弘历。这一传说也见于一些私家所写的稗官野史之中。《清朝野史大观》卷一《高宗之与海宁陈氏》一文有这样的记叙:胤禛当皇子时,与海宁陈氏很好,两家来往频繁。这一年恰巧两家在同月同日同时辰生子。只是胤禛家为女孩,陈家为男孩。胤禛命人抱来看看,却偷偷把孩子换了。陈家发现孩子被换,大惊失色。但迫于对方权势,不敢追究,也不敢声张。不久玄烨去世,传皇位于胤禛。胤禛即位后,陈氏一门数人也都官至显要。以后弘历帝即位,对陈氏更是礼遇有加。弘历六次南巡江浙,其中四次都到过海宁陈家,最后一次临走时步至中门,对陈氏说:“以后若非皇帝亲临,这门不要轻易打开。”从此这座门就再也没被打开过了。

持上述观点之人还提出另外一些证据,海宁陈氏的宅堂中有两方皇帝亲笔书写的匾额,一方题为“爱日堂”,一方题为“春晖堂”。“爱日”一词,是从汉辞赋家杨雄《孝至》一文“孝子爱日”中来的,后世把儿子侍奉父母之日叫爱日。“春晖”一词是从唐代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中来的。后人常以春晖来比喻母爱。这两方匾额的题词内容都有儿子尊敬和孝顺父母的意思。后来,与海宁陈氏的儿子相交换的那个女孩便在海宁陈家成长,到了婚嫁年龄便嫁与江苏常熟蒋氏,蒋氏专门为她筑了一座小楼,后世称之为“公主楼”。这些史料更让人坚信弘历是汉人之子。

然而,也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胤禛有皇子十个,公主六个。弘历是其第四子,推及情理根本没有把别姓的孩子换来当自己孩子来继承皇位的必要性。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论证。

其次,从清代皇帝与海宁陈氏的关系来看,纯是君臣友谊。陈氏是清初的名门望族,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陈家历代都仕途通达,官居高职,煊赫一时。雍正初年,为了满足钱塘江下游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大举修建浙江海塘。但胤禛忙于政务,而且海潮冲刷堤岸的危害还未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因此未能亲自前往。弘历即位后,对这项工程非常重视,数次南巡,有四次来到海宁勘察,那么既到海宁,总得有个合适的住所,而陈氏是康、雍、乾三朝宰辅,其家园是海宁名胜,亭台楼榭,花木扶疏,自然就成为接驾驻跸之处。这个园子本叫“隅园”,弘历把它改名为“安澜园”。“安澜”即水波不兴之意,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帝临视海宁,是为了巡视海塘工程,而不是为了探视父母。

至于那两块匾额,据史学家孟森考证,清国史馆编纂的《陈元龙传》中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四月,玄烨在便殿召见群臣,说:“你们家中各有堂名,不妨当场写给我。我写出来赐给你们。”陈元龙奏称,父亲年逾八十,故拟“爱日堂”三字。《海宁州志》还提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六月,因陈元龙胞弟陈维坤的妻子黄氏寡四十一年(1715年)便御书“节孝”两字赐之,又赐以“春晖堂”匾额。这就是说,两方匾额的题词,是玄烨根据臣下的请示书写的,与孝敬父母的意思根本没有任何联系。因而,说弘历是汉人之子只是无稽之谈。

另一种则认为弘历生于避暑山庄。

同类推荐
  • 穿越岁月的烟云

    穿越岁月的烟云

    该书作者花了很大的精力和一年的时间,用写实描述的文学手法,把自己和家人的风雨人生经历,和着历史的节拍,与永和同呼吸共命运,将半个世纪多的岁月烟云,真实地展现给了我们,这就是题名为《穿越岁月的烟云》。这部凝聚着多年心血和夙愿的洋洋十几万言的回忆录,如一股清凉山风,沁人心脾,激发和勾起读者澎湃的思绪。
  • 哥伦布

    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中世纪热那亚共和国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哥伦布1451年8月10日出生在意大利,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
  • 乾隆传

    乾隆传

    留下江南的风流韵事,早已传得人尽皆知。与他的祖上不同的是,大清皇位传到乾隆手里后可谓已经根深蒂固,于是他在圣裁之余,开始了享受人生。他不止留情后宫,更留恋市井,乾隆就像是一只困在笼中的凤凰,时刻都想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本书在书写乾隆皇帝治国安邦之余,适当地加入了联想,使得这个皇帝不仅权倾朝野,同时也走访民间。
  •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这本李嘉诚的传记,尚未问世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引发出版界、财经界、网络世界的大震荡:各大出版机构重金预定,为获得版权展开激烈争夺;商业大佬争相试读,阅后一致强烈推荐、口碑传送;成千上万网友奔走相告,为一睹本书内容而绞尽脑汁、用尽办法……在这本书中,李嘉诚毫无隐瞒地、诚挚地透漏了他传奇而跌宕的一生,讲述自己从青年时代到成长为亚洲首富的全过程,包含人生转折点上每一个隐秘而关键的细节。
  •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狗腿子的崛起

    狗腿子的崛起

    我是一猥琐的胖子,职业是大明帝国的狗腿子。我平常贼眉鼠眼,眉飞色舞,生冷不忌……
  • 十不二门

    十不二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云里桃花溪

    云里桃花溪

    仿佛是一场梦。桃花林里,落英缤纷。虞曦轻闭双眸,不禁低吟,“芳蕊吐,欲与西子争艳。”“花雨绽,犹若美人一笑。”一声轻笑,温润婉转。虞曦长睫轻颤,转身。两丈外,一袭纤尘不染的白衣,随风飘动。如墨般的黑,与玉般的白,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颜色。如此简单,如此素淡,却又如此的动人心魄。那是虞曦与他的初见。
  • 无敌相公

    无敌相公

    做一辈子秀才挺好。秀才照样受文坛敬仰,千古风流人物。秀才照样被众星拱月,享尽软玉温香。秀才照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做个秀才相公,让天下人,都想做秀才相公。
  • 向左看,向右转

    向左看,向右转

    俞又暖签了两次离婚协议,都败给了民政局。左问给民政局送了一面锦旗,“人民的好公仆”。
  • 千古泪

    千古泪

    临走之时他对诺小苡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等三个花开花败后,不论在外面是成还是败,我都会回来亲手为你披上嫁衣,让你做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而诺小苡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看着四个花开,三个花败,盼了又盼的等着心爱的那个人回来,却想不到等来的却是一纸绝情书。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he Two Brothers

    The Two Brot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果园主

    超级果园主

    ………………………………………………………
  • 捡到一只伽马狗

    捡到一只伽马狗

    本书签约失败,已弃,正努力反思,筹备下一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