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5700000030

第30章 玄机暗藏的荒漠边陲(5)

小河墓地的发掘显示,青铜已经出现,但似乎并没有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或器皿,它可能是小河人的一种饰物,或者因某种象征意义而镶嵌在木制品上。

草编小篓似乎在小河人的生活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在没有陶器、铜器,更没有铁器的生活中,草编小篓似乎就是惟一盛食物的器皿,每只小篓上都有提梁,提示着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小篓始终提在小河人的手上,须臾不曾离开。

小篓织得很密实。它们有鼓腹形的,有圆柱状的,有圆底的,有尖底的,形态各异。它们用植物的茎秆、根茎纤维绞编而成,当年的人们巧妙地利用草的不同光泽和质地,编出明暗相间的三角纹、阶梯纹,最为神奇的是,这些最易腐朽的草,却历几千年而簇新如故。沙漠的干燥气候,将小河的一切信息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制作这些小篓需要相当的技巧,他们对形状与比例的掌握值得钦佩,完全可与那些在这里出土的所有木桩上面的雕刻花纹相媲美。”贝格曼当年如此叹道。

腰衣是小河人主要的穿着。那是一种羊毛织物,一窄条儿,下端有饰穗,男人的比女人饰穗短些,仅仅护住阴部,女人的饰穗长些,有的可以达到膝部。一双牛皮或猞狸皮缝制的短靴子,靴底毛朝外,其余部分毛朝里,一根粗绳将靴子拴在脚踝上,然后就是一个大大的斗篷,长而宽绰,不加任何缝制,不加任何色彩,除了底边的用经线结出的稀疏的穗饰外,就是一块大大的方形毛布,但它可以将人从头部包裹到脚部。

“推测这就是当时人们生前穿着的外套,它们或披或缠绕在身上。”贝格曼说,“在冬季零下20多度的罗布荒漠里,这些衣服显得有些单薄。”

小河人最具有文化信息代表性意义的装束当属男女老幼头上戴的尖顶毡帽。帽子通常是本色羊毛的,白色的羊毛上缀着红色的线绳,帽子的左侧缀有白鼬皮,有的鼬头悬在帽子的前部。帽子上还绑有羽饰,它们是用红色的鲜艳的毛线绑在木桩上,然后插在帽子上的。

麻黄枝被安放在每一个死者身旁,它们肯定在当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神秘的植物。据说,印度的袄教徒认为麻黄为不朽之物。另外一些宗教从麻黄里提取汁液,并在宗教仪式上喝这种汁液,他们认为这种汁液有防腐的作用。

随风飘舞的长羊毛穗饰,手臂上简单的玉珠,脖颈上粗毛线捻成的项圈,都透露着一种朴素的美的追求。

小河的文明样式是另一种的,和我们所熟稔的古代人类生活全然不同。

孤零零的小河

为什么会孤零零的只有一些坟墓?小河带来了难解的谜团。我们看到了小河人的死,却找不到他们生的痕迹。

“这么大的墓葬群,按常理讲,在墓地的周围应该有人类生活的遗址,但是在小河周围5公里的范围内,我们没有找到同时期人类活动的遗迹。”伊弟利斯说。

那么小河墓地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孤零零的只有一些坟墓?难道小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小河墓地从棺木到立柱,使用了大量胡杨木,有的胡杨的直径竟然有50厘米。成排的柱子和木栅栏,让人感叹小河人的“奢侈”,但在小河流域里,在墓地方圆十多公里以内,不见任何乔木,即便是死亡的胡杨的残根都没有。小河大量的木材从何而来?就算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桑田沦为沙漠,也应该有死去的树林,因为同时期的墓地上的立柱还保存着。

墓地上的立柱都是经过加工的,从痕迹来看应该是用特殊的工具砍斫的,但在小河墓地,至今还没有找到加工这些木头的工具,是石器还是铜器或者是玉器?如果将来还找不到加工工具,那么可以初步推断,它们的加工地点不在墓地,那么,它们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加工的?又是怎么运来的?

在小河以东175公里的地方,是着名的楼兰遗址,它所代表的楼兰文明和小河一样同处于罗布沙漠的大的地理环境中,但是楼兰文明的物质表达方式和小河完全不同,并且比小河晚1600年左右。

“小河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孤本。”伊弟利斯这样看。惟一可以和小河联系起来的可能就是王炳华于1979年在孔雀河下游发现的古墓沟墓地,这个墓地和小河墓地基本上处于同一时期,其中的木乃伊和小河墓地的一样,是棕色毛发,高鼻、深目、薄唇,呈现出强烈的非蒙古人种特征,古墓沟墓地人也使用草编的小篓戴尖顶毡帽。但是他们的墓葬形式决然不同,古墓沟是用七圈木桩摆成7个巨大的同心圆,由一排排6米长的木桩排成一道道的放射线,在大地上形成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形。太阳的中心葬的全是男性。

“发现如此众多的古老墓地,更进一步增强了现实的罗布荒原的凄凉与孤寂。”这是当年贝格曼的感觉。这种孤寂一直延续到现在,它不完全是自然环境带来的荒凉感,更是一种文明的孤寂与荒凉。时间不经意地给我们留下了小河墓地,还有多少人类的文明永远沉沦和毁灭了呢?

因为孤立,小河的秘密或许会永远无法解开。

彭加木为什么在罗布泊神秘失踪

1980年6月23日,新华社向全国发了一条消息:“着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的考察中失踪,已经第7天没有音讯了。”

简短的消息犹如一声惊雷,迅速在国内外引起震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组织飞机营救。当地驻军在方圆数百里的沙漠中展开“梳头式”搜寻。美联社、路透社、合众社记者蜂拥而至。

彭加木的突然失踪,22年来一直是个谜。有人说他陷入了罗布泊的沼泽,当时还风传他被敌特劫持,也有人猜测他被风沙掩埋或被野兽伤害。那么,彭加木到底是怎样失踪的?

进军罗布泊

1980年5月上旬,彭加木奉命率领一支由地理、化学、气象、土壤、沙漠和考古人员组成的考察队,由北向南纵贯整个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

罗布泊,充满了神秘色彩。这是我国西部试验原子弹和氢弹的地方,曾因“磨菇云”的升起而闻名世界。它地处新疆塔里木盆地东侧,是我国最大的咸水变迁湖。后来因流入湖内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改道南流,罗布泊逐渐干涸,沦为盐层地带和不毛的沙漠,最后竟成了人们谈虎色变的恐怖之地。维吾尔人称它是塔克拉玛干(意为“进去出不来”)沙漠。当年路经这里的高僧法显在《佛国记》里描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1900年,瑞典着名探险家斯文·赫定从沙漠南缘进去后,中途7峰骆驼和2名仆人全部死掉。他本人最后只穿一条裤子狼狈不堪地爬到和田河畔,被当地牧民救起才捡了条命。

5月9日,素有冒险精神的彭加木考察罗布泊腹地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和考察队员乘3辆汽车,迎着漫天风沙,在大漠中艰难蠕动着。第二天,他们进入湖中心地带,地面上全是白灰色的盐碱土。中午,这里的气温高达48℃,一丝风都没有,使人感到喘不过气来。谁也顾不得涸海中的炎热和干渴,在彭加木的指导下,立即进行考察。他们就地挖了一个深坑,里面露出灰绿色的沙土层,中间夹杂着呈颗粒状的石膏层,用嘴一尝,味咸且苦。5月13日,他们来到湖南端的盐壳地带,剥开仅两厘米的尘土,只见下面全是枕块般的盐结晶体。彭加木急忙拿出笔记本,边记边说:“这下面全是宝物,如果把它们开发出去,那用途就大了!”他们在大约东经90°23′、北纬39°56′的地方,留下一个扎着红绸带的标杆,上写“科80—001”。它标志着科学考察队的足迹第一次来到这里。

6月2日,他们的饮用水基本用尽。队员们在滚烫的沙砾中艰难地跋涉着,个个渴得嗓子冒烟。他们有时挖一个深坑,把头埋在沙子里呼吸一点潮湿的空气。此时,彭加木的心情更加焦虑,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的来临。他一边探路考察,一边寻找水源。一天下午,彭加木忽然发现了一片小草,高兴极了,老远就向大家呼喊:“你们快来看,发现了绿色植物,我们有活路了!”不久,他们终于穿过了盐壳带,走出了“死亡之海”。

1980年6月5日,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考察队在彭加木的率领下,由北向南纵贯干涸的湖底,终于按计划到达本次考察的终点——米兰,打开了罗布泊的大门。史无前例的纵贯罗布泊湖底的任务,首先被中国科学考察队胜利完成。他们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汪文先、马仁文、阎鸿建、沈观星、陈百泉、司机陈大华、王万轩、包纪才和驻军某部队的无线电发报员肖万能。

彭加木失踪

司机王万轩说,彭加木失踪的日期准确地说应该是1980年6月17日10时30分,地点在罗布泊湖东南方向的库木库都克(维吾尔语,沙井的意思)以西4公里处。

6月11日,完成纵贯罗布泊任务的考察队在米兰农场小憩之后,即准备沿古丝绸之路南线,再次横贯罗布泊地区,然后取道敦煌去乌鲁木齐,从而结束这次两个多月的野外考察工作。经过昼息夜行,风餐露宿,6月16日下午2时许,考察队来到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此时,车上所带的汽油和水都几乎耗尽,按照考察计划,还有400公里路程。

在大漠中行走岂能缺水、断油!经讨论,他们决定就地找水。当天下午没找到。晚上,他们开会决定,向当地驻军发电求援,并准备第二天继续找水。彭加木亲自起草了电报稿:“我们缺水和油,请求紧急支援油、水各500公斤。”用直升机运水的费用水比油还贵,彭加木期望能就地解决水的问题。根据地名所示和他的判断,这地方应该是有水的。

17日上午9时,部队回电同意援助物资,并要求提供营地坐标。考察队员们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他们有的回帐蓬休息,有的在看书。彭加木还在外面徘徊着。他考虑到直升机运送一次物资要花上万元,一公斤水要二三十元,且数量有限,国家付出的代价太大,最好能自己就地解决用水问题,倘若找到了水源,还能为以后到这里考察提供便利条件。想到这些,他准备独自行动了。

下午1时,司机王万轩到车里取衣服时,在一本地图册里发现一张纸条,看后不由大吃一惊:“我向东面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彭加木冒着50℃多的高温单人找水,这在沙漠里是极其危险的。队员们赶忙分头寻找。天黑了,还没有找到彭加木,他们就在沙丘上点起一堆篝火,想让彭老看到火光后辨明方向回来;3辆汽车爬上山坡,向不同方向打开车灯,6条灯柱一直为他照着回来的道路;每隔1小时,一颗信号弹就飞向夜空,划出一条红色的弧线,它在告诉彭加木宿营地的方向。整整一个夜晚,考察队员们都没有合眼,仍不见彭加木回来。

18日中午,地表温度达64℃。一架由乌鲁木齐方向飞来的直升机降落在考察队的宿营地。部队送来了紧急救援的水和其他物资。陈百泉和王万轩登上飞机,又在库木库都克地区超低空飞行,反复寻找彭加木,依然不见踪影。

陆空大搜寻

彭加木失踪后,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政军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寻找措施。6月18日以来,新疆军区派出数十架次的“直—5”和“运—5”飞机,以50至100米的高度超低空飞行,围绕库木库都克中心,在东西长140公里、南北宽60公里的地带反复搜索。

6月20日,一支由28人组成的军民联合搜寻小分队乘车赶到“720”基地,然后由西向东前往库木库都克方向寻找。与此同时,由敦煌派出的地面部队,也沿着古疏勒河故道,由东向西朝着库木库都克方向搜寻。

6月底7月初,搜寻进入高潮,地面上黑压压的人群和天上密密麻麻的飞机密切配合,几乎将出事点方圆数百里“梳头式”地搜找了个遍。为配合这次联合大搜寻,有关部门还从上海、南京和济南借用了6条嗅觉极为灵敏的军犬……可是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仍没有找到彭加木。人们从忧虑、焦急,开始感到无能为力。后来新疆分院派出一支小分队,在原考察队宿营地,即彭加木遇难的地方,树立了一个高1.05米、宽0.7米预先用水泥制成的永久性标志,上面写着:“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同志在此进行科学考察时不幸遇难。”

那么,彭加木究竟在哪里?

揭开失踪之谜

事后有人猜测,他可能陷入了罗布泊的沼泽。但当年随同彭加木考察的队员说,库木库都克一带干旱缺水,就连偌大的罗布泊也全部干涸,结成坚硬的盐壳,飞机都能在湖中心降落,人根本不可能陷进去。况且,彭加木还是个富有野外考察经验的人,所以这一猜测是毫无道理的。

搜寻部队在敦煌一带曾发现地上有白色的狼粪,后来有人据此推测,彭加木有可能被野兽伤害。当年参加过大搜寻的马培武少校说:“这绝不可能。彭加木失踪那一带只有骆驼、黄羊和野兔。有狼的地方离库木库都克还远着呢!”

还有人怀疑彭加木被敌特劫持或杀害。虽然不能绝对排除这一点,但空军官兵说,那里荒无人烟,况且茫茫大漠中气温高达50℃多,人要生存必须携带足够的水。在乘直升机搜寻中,他们也仅发现一行单行的脚印(后来地面变硬脚印消失,便无法寻找),事后证实这脚印是彭加木的。新疆军区作战部和其他权威部门也否定了被劫持或杀害的说法。

同类推荐
  • 宇宙进化史

    宇宙进化史

    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宇宙有多古老?宇宙中有多少个星球?除了地球以外,宇宙中还有多少个有生命的星体?神秘莫测的宇宙充满了秘密和传奇,而我们所了解的宇宙,不过是浩荡沧海中的一小小粟而已。
  • 天干与地支

    天干与地支

    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天干与地支》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历法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天干与地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自然:消灭的自然灾难

    自然:消灭的自然灾难

    本书介绍了可怕的洪水灾害、我国历史上的洪灾、凶猛的泥石流灾害、不期而至的血崩灾害、海冰灾害的危害、难测的火山灾害、地震的产生和危害等。
  • 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 中国五千年地理之谜全集

    中国五千年地理之谜全集

    本书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我们中国五千年来所沉积下来的神秘地理现象,在参考了大量地理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们中国人自有史以来至今,所最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地理未解之谜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深入开掘它掩藏于神秘表象背后的真实,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在它娓娓的诉说间,让读者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获得更为广阔的认知空间和文化视野。
热门推荐
  • 我愿放弃整个世界

    我愿放弃整个世界

    苏慕与木子相识在小学,一起玩耍,一起哭泣,一起闹腾,两人的感情从此升温,逐渐变成了情侣,思念彼此!为对方考虑,为将来考虑!他们能否走在一起呢?
  • 雪峰山决战

    雪峰山决战

    1945年春,中日两国数十万军队在重峦叠嶂、沟壑纵横、绵延七百余里的雪峰山,展开了大规模会战的最后一战。本书生动地刻画了抗日武装山民的保家卫国之情,真实描述了山民抗日心理,而中日高级将领的对决,战局变幻莫测的转换,终至最后的胜利,精彩绝伦。
  • 医之路

    医之路

    九七年夏天,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男孩,卫校毕业,阴错阳差,分配至山区小小卫生院,开始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从经历困惑、彷徨和不解,到最终执着和坚持,在亲人的帮助、朋友的陪伴、同事的支持、领导的信任下茁壮成长,扎根山区,无私奉献,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片广阔的天空,有事业的波澜,更有感情的曲折!最后他面对复杂的医疗环境和尖锐的医患关系,又该何去何从,前途一片迷茫……这篇小说取名《医之路》用来怀念曾经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有过相同经历的七零后。同时希望你们的鼓励和建议,使我能够在业余期间完成整篇连载,最后把此小说献在仍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同事们,生活因为你们才美丽。
  • 网游之我为僵尸

    网游之我为僵尸

    为什么永远都是这样的倒霉呢!僵尸!在被咬中转换僵尸之体,而将我转换之人却因为伤势太惨,提前丧命,至今只为一只不需要吸血却拥有僵尸所有能力的半僵尸。而时间的长河让我看到了人类的进步,却在游戏时代来临的时候!在我刚刚进入游戏的时候,世界却远远不像我所看到的那个样子!
  • 锦尚陌人

    锦尚陌人

    简介:18岁,花一样的年纪。懵懂、叛逆、冲动,这些似乎并不体现在瑾瑜身上;少女早熟,却唯独对爱情不开窍,直到……遇见那个吊儿郎当、流里流气的阳光男孩,她第一次感到心动;第一次懂得爱人;第一次懂得痛彻心扉;第一次……错过爱情……
  • 终须梦

    终须梦

    《终须梦》四卷十八回,卷首目录题“弥坚堂主人编次”,内封右栏署“步月主人订”。弥堂主人的姓名履历均不详,步月主人亦未详为何人。《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将此书归入乾隆、嘉庆间才子佳人类小说。描写主人公康梦鹤与平娘历经坎坷终修成后果的感情纠葛。
  • 白痴管家

    白痴管家

    苏落宁,是一个拥有邪恶后妈,讨厌老弟和科学怪人老爸的存在。直到有一天,科学怪人老爸死了,后妈把落宁赶出来霸占家产了,落宁从一个娇娇公举变成小平民了。嘤嘤嘤,好桑心老爸留给自己的遗产居然是一座待拆小公寓和一台死电脑,还有什么比这个还悲催的么?当然有!这个“电脑”……会说话!我擦勒!落宁都忍不住爆粗口了啊!大半夜的会吓死人的知道不知道!“您好,我,叫,白痴——”
  • 创世凰图

    创世凰图

    千年前,天玑国主凰绮舞在逐鹿之战中棋差一着,莫名身死于那场惊天浩劫之前。千年后,重生的凰绮舞发现自己附身在贵族少女之身,位处于诡墓之中,她的身侧是前世的佩剑碧落秋霜,墓中埋葬的人则是辅佐她多年的宰相乌月霜。她到底是因何而死,千年之前的大劫又埋葬着什么隐秘。当破军星的光辉遮掩天空,一无所有的凤凰终将从废墟中踏出,载满亡灵的巨舟会刺穿苍阑,扬着风帆驶向那命定的终点。她是灭世的长矛,亦是创/世的使者,最后在帝台之上,却只能鞠一把枯骨低声吟诵:“此身不予苍天作序,余生只为庶民白头。”
  • 神话之文明没落

    神话之文明没落

    人类用了200多年的时间证明了世上无神,却只用100年的时间把自己变成了神话传说!每一个神话传说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文明的没落和自我毁灭!我们正在这条一往无前的大路上越走越远!
  • 时光与你同欢

    时光与你同欢

    齐涵薇嫁给丈夫三年,见过三次,一次领证,一次婚礼,第三次是他玩的过火,闹出了人命,她出面处理,所有人都知道齐涵薇对彭文轩的爱卑微到尘埃里,不求回报。直到齐涵薇遇到了为了爱她卑微到尘埃里的乔哲。她躺在乔哲身边,花着他的钱,怀着他的孩子,却爱着别的男人,肆无忌惮。乔哲问她:彭文轩有什么好!她说:肾好。最后当她爱上这个男人的时候,才发现乔哲的卑微和爱都不过是一场游戏。她躺在病床上为了他的孩子生死挣扎的时候,乔哲正在和别的女人走红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