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多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变狭窄,管壁破坏。当血流减慢时,血液中有形成分沉积在管壁上,形成血栓,使血流减少到完全闭塞,在血管供应范围内缺血而产生脑梗死、坏死,病情虽较脑出血为轻,但后遗症多、致残率高。一般认为,在脑梗死发生的过程中,缺血5~60分钟在梗死灶中心已产生不可逆的坏死灶,而在其周围所谓“缺血半暗带”虽然受到影响,但只要在3~6小时恢复血液供应,就可以使其功能完全恢复。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在探讨如何在3~6小时内,积极进行药物溶栓、抗凝治疗及神经介入治疗,以尽快将血栓消除,使脑血流恢复,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细胞,使症状迅速好转,减少后遗症,这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
有些患者发病时症状可以较轻,因此常常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经过数小时至1~2天,待症状加重,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时再送医院,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即使再好的药也不起作用。因此,对待中风应该像对心肌梗死一样有抢救意识,争取时间,积极治疗,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出血性中风如何治疗
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重要的是出血对脑组织的刺激、压迫和继发性脑水肿的影响。因而近几年,除了某些药剂方面有一些进展之外,并未在对因治疗和治疗原则方面有较大突破。和30年前一样,出血性中风的治疗原则针对阻止继续出血及稳定出血导致的急性脑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要点。
(1)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和检查,最好就地或就近治疗,防止引起血压、颅内压波动的因素,如大便、呛咳、情绪波动等,应绝对卧床3~4周。
(2)控制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已成为对出血性中风的标准处理,因为众多临床报道和临床观察指出,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是影响急性出血性中风预后最重要的因素。具体方法有:①20%甘露醇125~250毫升静脉滴注。甘露醇作为一种高聚糖,不参与体内糖代谢,故也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而对于肾功能障碍患者、老年人则应慎用,因为甘露醇主要通过肾脏代谢,且影响肾功能。对于严重颅内压增高患者,权衡利弊后应小剂量应用,或应用其他药物。②10%甘油果糖250毫升静脉滴注,其脱水作用弱于甘露醇,适用于肾功能障碍患者。③20%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其机制为增加血液中的胶体渗透压而达到脱水目的。④40毫升呋塞米(速尿)静脉注射,可与甘露醇交替使用,特别适用于肝功能不全患者。⑤患者如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心跳减慢、呼吸减慢而血压增高,是脑水肿加重、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发生脑疝而出现不可逆脑损伤,故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颅内压,如静脉注射甘露醇或加压静脉滴注,或甘露醇中加入10%地塞米松10毫升加压静脉滴注。加压静脉滴注甘露醇不失为抢救急剧颅内压增高,防止不可逆脑疝的好方法。
(3)处理并发症:抗感染,防褥疮,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止应激性溃疡。
(4)手术治疗指征:①小脑出血多于10毫升;②皮质下浅表出血;③大脑半球出血量为30~50毫升;④内科治疗1~2天后血肿仍扩大;⑤有脑疝危及生命者可紧急行去骨瓣减压术。
(5)止血药物:脑实质出血不使用该类药物已为广大学者接受。
然而,对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仍争论不一。
(6)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如脑膜刺激症状明显,可腰穿放液5毫升/日以期减轻。但要慎用: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患者禁用;放液前可静注125毫升甘露醇,放液时速度宜慢,要仔细观察患者体征。
(7)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动脉瘤破裂后3日、7日和2周时易再出血,故应防止激烈活动和情绪波动。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剧烈,患者烦躁,可引发再出血。有人主张使用有效镇痛手段,包括使用布桂嗪(强痛定)100毫克肌内注射,或应用吗啡。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如何治疗
缺血性中风首先宜明确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激素治疗巨细胞动脉炎,用青霉素针对钩端螺旋体或梅毒螺旋体等治疗。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时间窗概念已为广大神经科医师所接受: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动脉闭塞后,相应供血区的血供氧供中断,在3小时内,未见肉眼可见变化,仅出现光镜下和电镜下的轻度病变,属可逆性病变,这时如能及时再通血管,恢复血供氧供,则可能完全恢复,不出现后遗症。3~6小时,梗死核心区病变已不可逆,其周围边缘地带即所谓缺血半暗区及其周围水肿带部分神经元病变尚可逆,这时恢复血管氧供血供,尚可恢复一部分神经功能,减少梗死区域和减轻神经功能缺失范围。由于实际临床工作中,3小时以内明确诊断并开始溶栓治疗难以操作,我们一般将6小时以内称为超早治疗时间窗,其治疗方法为溶栓疗法;6~48小时为亚急治疗窗,其治疗方法为抗凝疗法及降纤疗法;而超过48小时由于病变已属不可逆,其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
(1)溶栓疗法
病例选择:①发病6小时以内可考虑,行脑CT、MRI检查以排除颅内出血,无神经功能相对应低密度影。②无明显意识障碍的颈内动脉系统病变或基底动脉系统病变的患者。③肌力为0~3度。④年龄为18~75岁。
药物选择: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为目前国外最为常用的剂型。剂量为48~50毫克/千克体重,10%剂量于1~2分钟静脉注射,其余剂量于60分钟缓慢静脉滴注。其长期疗效观察尚需进一步观察。②尿激酶,以天普洛欣为例,150万单位加入100毫升生理盐水,30分钟静脉滴注,12小时后皮注低分子肝素7100单位,后连用3日。③链激酶,国内外大量报道显示其对缺血性中风治疗无显着疗效,且增加严重出血的不良反应,故不广泛应用。
(2)抗凝疗法:标准抗凝疗法的历史可谓久矣,然其疗效亦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长期使用抗凝治疗已为大多数人接受。低分子肝素是近年来提倡的一种新型制剂,很多报道说明其副作用小于常规肝素治疗,但疗效尚待进一步检验。常用品种有速避凝、醋硝香豆素(新抗凝)等。给药方法为皮下注射。由于出血副作用多,必须加强实验室监测。
(3)降纤疗法:纤维蛋白原增高是缺血性中风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降纤疗法通过减少纤维蛋白原而减少纤维蛋白含量,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目前主要品种有东菱克栓酶、兆科降纤酶等。方法:10单位降纤酶加入500毫升葡萄糖注射液,连用3日,改5单位连用10日。主要副作用仍为出血。
(4)常规疗法:①稀释和扩容疗法,500毫升右旋糖酐-40,每日1次,连用14日。偶可发生血压下降等过敏现象。一般加入活血化瘀中药丹参20~30克。②抗血小板积聚治疗,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抑制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A2,而血栓素A2促进血小板积聚引发血栓形成。目前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国内一般为每日服用50~100毫克;噻氯匹定(抵克力得)抑制腺苷二磷酸(ADP)诱导血小板积聚,其抗血小板作用不可逆。剂量为250毫克,每日1~2次。氯匹格雷为新一代血小板积聚抑制药,其作用机制类似于噻氯匹定,但副作用低。剂量为每日75毫克。目前,氯匹格雷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③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药常用尼莫地平,剂量为30毫克,每日3次。目前对其疗效亦是众说纷纭,争论较多。④改善大脑代谢,中药活血化瘀,如红花、银杏叶制剂、吡拉西坦(脑复康)、都可喜等。
(5)对症及处理并发症:与出血性中风相同。
缺血性中风康复期如何治疗
缺血性中风康复期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康复锻炼和日常自理能力训练;药物治疗,目的在于纠正体内中风病因或危险因素,防止复发。
(1)康复锻炼和日常自理能力训练:①早期原则,即早期开始康复锻炼。一般认为中风急性期过后即应开始锻炼,亦有认为当生命体征稳定后就应开始,总之越早越好。②全面原则,偏瘫侧每个关节都应得到充分活动,以改善血供,防止挛缩。③适量原则,不可急功近利,要树立长期锻炼的信心。
(2)药物治疗:①抗血小板积聚治疗。②血管扩张药。③改善大脑代谢。
中风患者服药要注意什么
(1)最少坚持五年:从临床来看,大多数中风患者都能度过急性期,而进入恢复期。恢复期一般为3~12个月,也就是说如果中风患者出现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症状经过1年的时间还不能基本恢复,那就是所谓的中风后遗症了。所以,度过急性期的患者仍需要积极治疗1年,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是否1年以后就可以不服药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中国是中风复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现有的资料表明,中风病5年内的复发率为33%。由此可见,服用治疗中风的药物最少要坚持5年,这样复发率可明显下降。
(2)宜以中药制剂为主:从预防复发和治疗后遗症的角度说来,医学界中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较一致地推荐以中药制剂为好,当然中药煎剂长期服用不太方便,但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制剂,如血栓心脉宁、复方丹参片等。不过,服用这些成药有个原则,即应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服用,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有针对性的长期服用,必要时还应配合一些调补之品,如益气、滋阴、温阳、养血类成药或口服液,这样才有益于疾病的治疗。
(3)不要迷信特效药:不少中风患者及家属都片面地追求治疗疾病的特效药,而治疗中风的特效药是不存在的。对中风病而言,由于它是在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基础上发生的,而治疗这些原发病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治疗中风病要有耐心,必须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才能有效防治中风,不能盲目地相信任何所谓的“特效药”。
哪些药物可以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的药物治疗,其目的是帮助包括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智力减退等在内的后遗症的恢复,是康复治疗的一种手段。
除了改善大脑代谢的药物、活血化瘀的中草药以外,根据病情程度尚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如维生素类药物,可能有利于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常用的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维生素E等。上述药物都属于辅助用药,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如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都应使用药物控制,如有便秘也可使用一些缓泻剂,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等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迄今为止,中风后遗症尚无特殊的药物治疗,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
友情链接:中风患者如何家庭急救
中风患者发病后在家里抢救是否及时,处理是否得当,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家庭急救中风患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发现患者突然发病后切忌慌乱紧张,应保持镇静,让患者平卧在床上,尽快与医院或急救中心联系。②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诊断未明确时不要用药,因为不同类型的中风用药各异。③掌握正确搬运患者的方法。
首先,不要急于从地上把患者扶起,最好2~3人同时把患者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其次,松开患者的衣领,取出假牙,呕吐患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而窒息;再次,如果有抽搐发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破舌头;最后,如果患者出现气急、咽喉部痰鸣等症状时,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患者咽喉部,从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④在送医院前尽量减少移动患者。转送患者时要用担架卧式搬抬。如果从楼上抬下患者,要头部朝上脚朝下,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充血。在送医院途中,家属可双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⑤对昏迷较深、呼吸不规则的危重患者,可先请医师到家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往医院。⑥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大多数神志清醒,应防止患者过度悲伤和焦虑不安。此时应让患者静卧,并可安慰患者。同时做一些肢体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压进一步下降而使缺血加重。